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公共政策的功能与特点 被引量:9
1
作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5,共5页
现代公共政策是政党和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其 本质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威 性分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都是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不受 益,而不受益实际上就是受损。换句话说,就是在保障一部分人利益的同... 现代公共政策是政党和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其 本质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威 性分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都是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不受 益,而不受益实际上就是受损。换句话说,就是在保障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损害另一部分人 的利益。这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功能与特点所决定的,公共政策的选择与执行应充分考 虑到它保障的是否是多数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功能 特点
下载PDF
试析安倍政府的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援助战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继业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9,55,共10页
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 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上,主要从推进区域经济融合与援助重点国家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并重、支持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人文交流、加强与各利益攸关方的协调合作、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等六大方面加以推进。该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影响的复杂性、利弊兼具的两重性,中国应妥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政府 日本 湄公河次区域 地区合作
原文传递
论政府执行力的概念、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从政治...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从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意义上来解读,政府执行力亦即政策执行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政府执行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政府执行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习先进的执行理论,建立合理的执行机构,培养称职的执行人员,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营造有利的执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 政策执行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敏 《学会》 2007年第7期12-1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社会领域自治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就是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否有效管理政府让渡的社会公共事务,一方面取决于非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社会领域自治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就是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否有效管理政府让渡的社会公共事务,一方面取决于非政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如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我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制定各自层面的制度规范,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非政府组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非政府组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外部治理
下载PDF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树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52,共6页
20世纪 80年代 ,各种非主流国际政治思潮汇成一场针对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风暴” ,挫伤了新现实主义的锋芒 ,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为90年代建构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前提。在这次“批判风暴”中 ,作为批判阵营... 20世纪 80年代 ,各种非主流国际政治思潮汇成一场针对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风暴” ,挫伤了新现实主义的锋芒 ,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为90年代建构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前提。在这次“批判风暴”中 ,作为批判阵营内主力军之一的“批判社会理论” ,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霍克海姆的“传统理论”启发了考克斯提出“问题解决理论” ;哈贝马斯的“旨趣学说”被阿希利用来批评新现实主义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还促成了林克莱特“道德实践理性”革命主义理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国际政治理论 批判社会理论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 建构主义 霍克海姆 传统理论 问题解决理论 哈贝马斯 旨趣学说 沟通理论 林克莱特 道德实践理性 革命主义理论
原文传递
阿以争端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6
作者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4期10-16,共7页
阿以争端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即领土之争。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两个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由此产生,并酿成... 阿以争端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即领土之争。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两个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由此产生,并酿成无数次冲突和5次中东战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阿以之间逐渐由势不两立到开始握手言和,其间的恩恩怨怨和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说不完道不尽。1996年5月的以色列大选中,一向对中东和平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战胜工党而组阁,内塔尼胡出任新总理,这给蹒跚中的中东和平进程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贝尔福宣言发表80周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建国50周年这几个促使阿以矛盾尖锐化和复杂化的日子到来前夕,回顾阿以争端的历史,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该地区战争与和平的世纪长卷,而留在人们心头的则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一、阿以争端是西方介入而形成的历史悲剧 1.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巴勒斯坦的两个主要民族 从1947年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随后以色列建国算起,阿以冲突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从1917年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勒斯坦人 犹太人 阿拉伯人 中东和平进程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中东战争 阿以冲突 贝尔福宣言 萨达特 利库德集团
下载PDF
民心相通:新时代中俄关系的民意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景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
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高位运行,双方在各领域的密切合作得到两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谓深得民心。2018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报告》以翔实、客观的数据呈现出中俄民众对彼此的认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两国民众对中俄关... 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高位运行,双方在各领域的密切合作得到两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谓深得民心。2018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报告》以翔实、客观的数据呈现出中俄民众对彼此的认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两国民众对中俄关系及两国务实合作均给予了乐观积极的评价,但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交往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在此背景下,中俄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原则,进一步加速人文交流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两国民众之间进一步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夯实牢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民意调查 人文交流 民心相通
原文传递
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毛泽东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 ,其基本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并有其自身的特点。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当代... 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毛泽东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 ,其基本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并有其自身的特点。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国际政治战略思想 霸权主义 发展中国家 和平共处五原则 现实性 实践性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内涵、特征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新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源远流长,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是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智慧与西方的学说共同奠定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源远流长,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是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智慧与西方的学说共同奠定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派之一,具有明确的概念、丰富的内涵、显著的特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在和平崛起、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必将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构建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极有可能最终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谐世界
下载PDF
政府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内在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晓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5-211,共7页
基于政府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具体指向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政府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分为消极社会道德责任、弱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和强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三类。政府在具体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时存在着某种"词典式"的优先秩序... 基于政府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具体指向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政府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分为消极社会道德责任、弱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和强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三类。政府在具体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时存在着某种"词典式"的优先秩序:消极社会道德责任优先于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弱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优先于强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时,首先应做到不能破坏社会的道德秩序和践踏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其次应满足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社会良好的道德秩序,在尊重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最后,在满足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道德共同体,改进社会道德秩序,培养个人德性,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道德责任 内在序列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101,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霸权、批判精神和资本主义世界为主要视野,以葛兰西、沃勒斯坦、科克斯等人为主要代表,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观点有:(1)霸权。认为霸权是权力、观念与制度的三维一体,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力量,更是一种文化领...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霸权、批判精神和资本主义世界为主要视野,以葛兰西、沃勒斯坦、科克斯等人为主要代表,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观点有:(1)霸权。认为霸权是权力、观念与制度的三维一体,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力量,更是一种文化领导权。(2)世界体系。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的“中心”与不发达的“边缘”之间存在剥削交换关系。(3)世界秩序。认为国际关系中的社会、国家与秩序具有辩证关系,生产组织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力量,新的社会力量反过来又塑造了国家结构,而这种国家结构若在许多国家内发生同样的变化和“溢出效应”,则会改变世界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主要观点
原文传递
东南亚与中国合作的地缘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正 《求索》 CSSCI 2013年第8期170-173,共4页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面对此等情况复杂的战略棋局,中国如何通过战略...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面对此等情况复杂的战略棋局,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规划实施外交突围,为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开辟空间,中国外交战略日益成为紧迫任务。中国同美欧日俄印等强权长期竞争合作的平台主要是亚欧大陆,中国处在"中间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位置,以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为地缘战略依托,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合纵连横,成为一个在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易平台。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地缘战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对制定中国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中国 大湄公河次区域 地缘战略
原文传递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视阈下中俄合作关系的动因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伟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96,共6页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安全与权力、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以及集体认同是国家间合作关系的三大动因。中俄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主要基于安全与权力、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并不存在集体认同的因素。这样的合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安全与权力、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以及集体认同是国家间合作关系的三大动因。中俄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主要基于安全与权力、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并不存在集体认同的因素。这样的合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它比较容易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美国因素、中国自身的因素和俄罗斯自身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国际关系理论 中俄关系
原文传递
公共政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政策过程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仁标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公共政策是统治阶级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颁行的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准则。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公共政策是统治阶级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颁行的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准则。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与控制和政策终结五个阶段,每个过程各有其影响因素。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政策的质量,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政策的效果,评估阶段的影响因素决定政策的评估结论,等等。在我国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往往忽略了公共政策过程影响因素,"不公开、不透明、拍脑袋决策、曲线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重视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的重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广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4,共6页
东北亚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地,又曾经是冷战的前沿阵地,因此,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都将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产生重大影响。东北亚国际秩序... 东北亚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地,又曾经是冷战的前沿阵地,因此,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都将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产生重大影响。东北亚国际秩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利益博弈来看,未来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必将建立在平衡各方力量、兼顾各国利益、建立约束机制和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国际秩序 重构
原文传递
“一国两制”澳门模式与和谐国际关系构建——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列强不断向海外扩张,澳门就是在此时被葡萄牙占领的。中国明清两朝和后来的民国政府,或夜郎自大,或腐败无能,基本上是把澳门拱手相让给了葡萄牙。而葡萄牙则得寸进尺,妄图将澳门变成它...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列强不断向海外扩张,澳门就是在此时被葡萄牙占领的。中国明清两朝和后来的民国政府,或夜郎自大,或腐败无能,基本上是把澳门拱手相让给了葡萄牙。而葡萄牙则得寸进尺,妄图将澳门变成它的殖民地。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抑或澳门回归之前的中葡关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国家间关系,两国关系因澳门和澳门问题而紧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后,中葡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开始走向和谐,澳门和葡萄牙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一国两制"澳门模式为世界上存在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一国两制 澳门模式 国际关系 和谐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型政府的统筹职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19,共3页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政治观。生态政治学认为,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而言,政治生态是一种社会状态,它与各个方面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当前,科学发展观正指导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立...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政治观。生态政治学认为,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而言,政治生态是一种社会状态,它与各个方面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当前,科学发展观正指导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立足生态基础,把握生态规律,构建生态型政府,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虽然"生态型政府"这一提法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生态型政府的职能是多方面的,把生态型政府的职能仅仅理解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不够的。生态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统筹,即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型政府 统筹职能
下载PDF
俄乌冲突与世界局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晓叶 《唯实》 2022年第6期92-96,共5页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彻底打破了战后欧洲国际秩序。美国策动部分盟国对俄实施制裁,将其踢出SWIFT结算系统,导致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出现巨大裂变。俄乌冲突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发生的,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化而出现的现象,偶...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彻底打破了战后欧洲国际秩序。美国策动部分盟国对俄实施制裁,将其踢出SWIFT结算系统,导致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出现巨大裂变。俄乌冲突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发生的,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化而出现的现象,偶然之中有必然。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种必然结果,昭示着国际格局进一步动荡的发展趋势。“变”是大变局的显著特点,俄乌冲突是对大变局的充分验证,其最终结果必然会进一步深化大变局,对国际秩序、全球政治、经济、地缘、军事及民生,乃至社会思潮等诸多领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体系 结算系统 国际格局 军事冲突 大变局 社会思潮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度”与“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9,240,共10页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历程受主观态度的影响,也随着中国实力提升参与程度逐步加深。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态度及程度的变化过程,从中总结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教训。当下中国参与全...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历程受主观态度的影响,也随着中国实力提升参与程度逐步加深。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态度及程度的变化过程,从中总结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教训。当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取决于对自己身份的定位,"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复杂的三重身份决定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独特的道路。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为途径,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既参与又引领了当前的全球治理,这是一条共进之路、变革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家身份 价值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出路
下载PDF
从大国兴衰规律看俄罗斯的再次复兴 被引量:1
20
作者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8,共8页
俄罗斯作为国际法意义上苏联的继承国,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其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有人断言,俄罗斯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有人甚至将其列入了“第三世界”。根据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理论,大国的兴衰有其自身的规律,有... 俄罗斯作为国际法意义上苏联的继承国,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其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有人断言,俄罗斯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有人甚至将其列入了“第三世界”。根据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理论,大国的兴衰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兴必有衰,有衰终将兴。虽然俄罗斯已不能与苏联同日而语,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国,一个已经衰落了的大国。俄罗斯的再次复兴尽管需要时日,然而却是可以预见的,只不过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政治体制 经济发展 国际生产力 地缘政治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