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线粒体相关”探讨NLRP3炎症小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黎秀娟 黎丽群 +5 位作者 马超北 王玉燕 付文静 刘芙蓉 刘礼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7-273,共7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以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CAG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大大增加癌变风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失调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诱导炎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以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CAG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大大增加癌变风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失调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诱导炎症级联反应,参与多种疾病进程。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激活失调会引起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浸润,诱导CAG发生发展,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LRP3炎症小体激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活性氧(ROS)堆积是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关键。刘友章教授提出“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供给机体所需能量和物质;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的三磷酸腺苷(ATP)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二者在生理上作为人体能量加工厂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病理上脾虚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存在关联,脾虚不运出现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存在契合之处。该研究从“脾-线粒体相关”理论出发,探讨CAG的中医病机,论述了NLRP3炎症小体与CAG发病的关系,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激活NLRP3炎症小体是CAG脾虚病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健脾法可能与改善CAG患者线粒体功能和炎症反应,减轻胃黏膜损伤有关,为中医药防治CAG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PI3K/AKT信号通路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礼剑 +4 位作者 黎丽群 杨成宁 黎秀娟 付文静 王玉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普遍的消化系统急腹症,发病率高,病情轻重不一。其轻者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AP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普遍的消化系统急腹症,发病率高,病情轻重不一。其轻者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AP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苏氨酸激酶(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调控AP的关键通路之一。国内外学者也对PI3K/AKT信号通路是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干预AP的作出了多维度、深层次地研究。中医药作为祖国的瑰宝,在防治AP日渐深入,并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目前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AP的国内外研究日益增长,具有良好地研究价值。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中医药、PI3K/AKT信号通路与AP的相关性,旨在为AP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1)阐述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等关键下游靶点介导细胞凋亡、焦亡、自噬等途径干预AP。(2)检索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阐明中医药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AP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激酶(PI3K/AKT)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基于“脑-肠-菌轴”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芙蓉 刘礼剑(审校) +5 位作者 黎丽群 王玉燕 马超北 黎秀娟 谢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84-390,共7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短暂和过度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外不适的一种疾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焦虑...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短暂和过度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外不适的一种疾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是现在治疗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菌轴与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症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导致情志的改变,加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主要与肝、脾密切相关,从肝、脾之气机入手,中医药治疗可以良性调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症状,且还可维护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和菌群的种类及丰度,改变胃肠道相关激素的水平。本文旨在从中医病因病机、脑-肠-菌轴作用机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收集整理近年来肠道菌群以及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式及效果,为未来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菌轴 中医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抑郁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焦亡探讨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小刚 崔锦珠 +5 位作者 覃小华 何晓金 段晓鑫 俞渊 文亦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82-1285,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黏膜免疫反应亢进和肠道上皮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具有易复发、难痊愈、病程长、发病高等特点。UC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不明确,当前常用药物不能有效缓解疾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黏膜免疫反应亢进和肠道上皮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具有易复发、难痊愈、病程长、发病高等特点。UC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不明确,当前常用药物不能有效缓解疾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促进UC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程序性死亡,可造成结肠组织损伤难以愈合。中药龙血竭作为天然药用树脂,在防治UC上具有潜在价值,可通过多途径调控UC的发展。现基于细胞焦亡探讨龙血竭靶向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为龙血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龙血竭 细胞焦亡 炎症 肠道屏障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中药对微小RNA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礼剑 +5 位作者 卫家润 黎丽群 杨成宁 郑超伟 何旗 王玉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67-2171,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上皮屏障的受损及免疫稳态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是公认的难治性消化性疾病。微小RNA(miRNA)已被证实在UC患者和UC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特异性或差异性表达,可作为UC...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上皮屏障的受损及免疫稳态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是公认的难治性消化性疾病。微小RNA(miRNA)已被证实在UC患者和UC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特异性或差异性表达,可作为UC诊断的标志物或治疗的参考。因中药治疗UC疗效确切、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本文以miRNA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中药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进而调节UC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绿原酸、安肠汤、扶阳活血解毒方可通过调控miR-155、miR-146a、miR-31-5p等的表达,进而抑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柠檬苦素、人参皂苷Rh2、青蒿琥酯等可通过调控miR-214、miR-155、miR-19a等的表达,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氯化两面针碱、小檗碱、白藜芦醇等可通过调控miR-31、miR-146a、miR-146b等的表达,进而抑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芒果多酚、复方芩柏颗粒、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miR-126、miR-193a-3p的表达,进而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小RNA 信号通路 中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方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礼剑 +6 位作者 刘园园 黎丽群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马超北 谢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19,共6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泛应用于SAP的临床治疗。SAP病机特点主要是“热瘀毒虚”,故具有“泻下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作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SAP尤为重要。上述四类方剂能通过改善胰腺缺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SAP患者的胰腺、肠、心、肺、肝、肾损伤,并且降低腹腔感染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该文通过系统阐述“泻下通腑类方、清热解毒类方、活血化瘀类方、补益类方”治疗SAP及其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药方剂 并发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调中化湿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文静 刘礼剑 +6 位作者 黎丽群 翁欣欣 王玉燕 刘芙蓉 黎秀娟 马超北 《中国医药》 2023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调中化湿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中筛选出调中化湿汤药物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蛋白。通过STRING数据库将靶点蛋白转换成基因。通过人...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调中化湿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中筛选出调中化湿汤药物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蛋白。通过STRING数据库将靶点蛋白转换成基因。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治疗目标数据库获取GERD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3.8.2和STRING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重要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知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PyMOLWin、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数据库检索获得调中化湿汤的196个有效成分、185个潜在靶点和1619个GERD靶点,将潜在靶点和GERD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20个中药-疾病共同靶基因。通过GO功能分析结果得出1928个生物学过程、90个分子功能、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发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APK1与对应化合物均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论调中化湿汤通过STAT3、MAPK3、MAPK1等关键靶点基因,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达到治疗GER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化湿汤 胃食管反流病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关键靶点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研究进展
8
作者 黎秀娟 马超北 +4 位作者 王玉燕 付文静 刘芙蓉 刘礼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乏对其相关文献的系统整理,导致该方治疗胃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病方面具有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主要通过抗炎杀菌、调节免疫功能、修复黏膜损伤、抗肿瘤、调节胃肠激素、促胃肠动力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该文从理论探索、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对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胃病及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病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肝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卫家润 陈月桥 +3 位作者 孙叶 刘家玲 何毅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45-50,共6页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并以肝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LF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急需解决的临床重难点。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LF、肝癌等疾病发病的...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并以肝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LF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急需解决的临床重难点。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LF、肝癌等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尤其与LF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检索大量文献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靶点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参与L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瑰宝,以多通路、多靶点、多分子等优势广泛应用于LF的临床治疗。目前中医药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F的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日益增长,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阐述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点与LF的关系,并对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F的疗效作出归纳总结,旨在进一步为LF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JAK/STAT 中医药 细胞凋亡 自噬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礼剑 +6 位作者 卫家润 黎丽群 杨成宁 刘杰 刘芙蓉 马超北 王玉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74-80,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和消瘦为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多为单靶点或具有单种作用途径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中医药作用广泛、疗效确切,能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和消瘦为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多为单靶点或具有单种作用途径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中医药作用广泛、疗效确切,能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途径等作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肠道损伤。中药作用全面,但成分复杂,并不能真正明确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且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成分逸失,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有部分药物成分因机体无法吸收入血而无法发挥治疗作用,故明确中药有效成分治疗UC的作用机制进而为防治UC提供准确的理论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种来源于天然药物的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中药有效成分,通过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过程发挥抗UC的作用。故该文以中药有效成分为切入点,就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对UC的防治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UC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有效成分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从心与小肠相关论治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燕 黎丽群 +5 位作者 马超北 付文静 刘芙蓉 黎秀娟 刘礼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多发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反复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神经功能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难以自愈,是消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种。目前PU发病机制包括幽门螺杆菌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多发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反复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神经功能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难以自愈,是消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种。目前PU发病机制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社会应激等,但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精神情志因素在PU的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心藏神”表明心统帅人体的思维与精神活动,“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心与小肠通过经脉属络互为表里,生理相依,病理相及,二者共同调摄胃肠的受纳、腐熟以及受盛化物功能,这与现代西医提出的心-脑-肠轴理论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中,从心与小肠的关系来论治消化性溃疡也越来越常见,和肠清热、和肠止痛等结合养心、宁心、通心等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将中西医理论有机地结合来论述PU,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PU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小肠 心神 脑肠轴 情志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中药萜类成分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卫家润 陈月桥 +4 位作者 孙叶 张燕燕 张雪 李坚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7-113,共7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受伤后发生的再生过程,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形成大量瘢痕组织为主要病理特征。HF具有可逆性,若不及时干预,将会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等疾病...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受伤后发生的再生过程,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形成大量瘢痕组织为主要病理特征。HF具有可逆性,若不及时干预,将会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等疾病。因此,早期逆转HF是挽救千万肝病患者的有效手段。HF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愈HF。中药在防治HF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中药有效成分抗HF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长。中药萜类成分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ECM沉积、肝脏血管病理性生成以及促进HSC凋亡等途径改善HF。故该文以中药萜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中药萜类成分涉及多信号通路、多靶点改善HF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萜类成分抗HF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萜类成分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