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7例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卢崇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0-480,F004,共2页
目的 探讨早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诊治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年间甲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 7例的发生原因、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结果 近 2 1年间共施行甲状腺切除术 40 48例 ,死亡 7例 ,死亡率 0 17% ... 目的 探讨早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诊治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年间甲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 7例的发生原因、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结果 近 2 1年间共施行甲状腺切除术 40 48例 ,死亡 7例 ,死亡率 0 17% ,其中前 11年死亡率为 0 31% ( 6 /1940 ) ,后 10年死亡率为 0 0 5 % ( 1/2 10 8)。 7例均为女性 ,其中死于 ( 1)血肿窒息 2例。均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下称甲亢 )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腺叶残面和肌肉断面严重渗血引流不畅所引起 ;( 2 )气管软化塌陷 1例 ,系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术后。术中未作预防性气管悬吊术 ,术后又未能坚持持续气管插管导致严重缺氧、房颤、心力衰竭致死 ;( 3)心跳骤停 2例 ,均发生于甲亢性心脏病术后 ,因突发性房颤心跳骤停而死 ;( 4 )哮喘大发作 1例。此例原发甲亢合并哮喘患者 ,术前后均未服用心得安 ,仍死于术后哮喘大发作 ;( 5 )急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1例。该例系拟诊为原发甲亢 ,而尸检证明为桥本氏病患者。此例术后数小时即呈现脑、肺及全身性水肿 (尸检证实 )。结论  ( 1)甲状腺切除术仍是高风险性手术之一 ;( 2 )除呼吸道梗阻和危象外 ,罕见的致死性并发症亦时有发生 ,应有足够的警惕 ;( 3)任何甲状腺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董陈诚 +1 位作者 冉福林 甘秦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98-34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EPII组,B组为非EPII组,C组是对照组。比较3组间术前、术后PCT、Hs-CRP的水平差异。结果:14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生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显示,3组间PCT水平在术前、术后第1天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术后第5天、第7天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hs-CRP水平术后3 d均持续升高,但在第5天时开始出现降低,至第7天时下降更为明显。并且A组hs-CRP波动幅度明显(P<0.01)。结论:血清PCT、hs-CRP是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良好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陈诚 +3 位作者 张广钰 王振冉 冉福林 陈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MKN-4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MKN-45细胞分为A、B、C、对照组,A、B、C组分别加入20、40、80μg/m L芒柄花黄素培养,对照组加入不含芒柄花黄素的完全培养基。...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MKN-4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MKN-45细胞分为A、B、C、对照组,A、B、C组分别加入20、40、80μg/m L芒柄花黄素培养,对照组加入不含芒柄花黄素的完全培养基。采用MTT法观察给药24、48、72 h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DAPI染色法评价其对MKN-45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48 h时各组细胞磷酸化IκB(p-IκB)及NF-κB p65。结果随芒柄花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且随干预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均<0.05)。给药72 h时A、B、C、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5.62%±2.57%、48.27%±3.18%、72.51%±4.35%、1.07%±0.54%,A、B、C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给药48 h时A、B、C组细胞p-IκB、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芒柄花黄素浓度升高,细胞p-IκB及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结论芒柄花黄素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株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芒柄花黄素激活NF-κB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胃癌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陈诚 +1 位作者 田小林 王振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探讨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OS组),并分别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 探讨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OS组),并分别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广钰 田小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镜 胃间质瘤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_2根治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广钰 田小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91-2492,249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该院223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116例(腔镜组),开腹D2根治术107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该院223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116例(腔镜组),开腹D2根治术107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胃肠道恢复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P<0.05),术后疼痛也较轻(P<0.05);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和微创的,2年生存率无差别,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外科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抑制自噬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自噬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贝伐珠单抗和(或)自噬抑制剂氯喹与结肠癌细胞HT-29共同孵育后,检测其生长抑制,凋亡及自噬发生的情况。结果:在人结直肠癌石蜡切片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表达高的患...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自噬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贝伐珠单抗和(或)自噬抑制剂氯喹与结肠癌细胞HT-29共同孵育后,检测其生长抑制,凋亡及自噬发生的情况。结果:在人结直肠癌石蜡切片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表达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利用贝伐珠单抗可以抑制结肠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诱导细胞保护性自噬的发生。利用氯喹抑制自噬后,能够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结论:抑制自噬能够促进贝伐珠单抗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 贝伐珠单抗 自噬 结肠癌
下载PDF
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在老年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广钰 李红燕 +1 位作者 田小林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治疗老年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处理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施行的应用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治疗25例老年急性绞... 目的探讨应用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治疗老年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处理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施行的应用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治疗25例老年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术后出现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右腹股沟区胀痛不适1例。随访3~73个月,无疝复发。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注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肠切除者放置腹腔引流管,应用Ⅰ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治疗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皮下负压引流 老年人
下载PDF
3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陈诚 +1 位作者 王振冉 田小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455-4457,共3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并分为两组,19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学治疗(对照组),另外1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化学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并分为两组,19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学治疗(对照组),另外1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化学治疗(观察组)。化学治疗前均常规使用5-HT3拮抗剂及维生素B12(1 000g/d),予以止呕及保护周围神经功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定,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不良反应和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判断。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84.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表现为骨髓抑制、口腔炎、消化道不适及周围神经毒性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3例发生腹痛、腹泻,1例发生胃肠穿孔,对照组患者无明显腹痛、腹泻、胃肠穿孔症状。结论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但可能发生胃肠穿孔等并发症。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胃肿瘤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陈诚 +3 位作者 张广钰 王振冉 冉福林 陈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482-4483,4486,共3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荷瘤裸鼠癌症模型,经环磷酰胺(20mg/kg)和芒柄花黄素(10、20、40mg/kg)干预14d,观察荷瘤重量变化及应用TUNEL染色评估荷瘤组织中细胞... 目的研究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荷瘤裸鼠癌症模型,经环磷酰胺(20mg/kg)和芒柄花黄素(10、20、40mg/kg)干预14d,观察荷瘤重量变化及应用TUNEL染色评估荷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荷瘤内源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芒柄花黄素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P<0.01),并且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计数增加(P<0.01)。同时,芒柄花黄素干预组肿瘤组织中的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CyclinD蛋白水平减少(P<0.01)。结论芒柄花黄素具有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KN-45增殖作用,其机制与激活细胞内MAPK信号转导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胃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苏汝平 赵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桂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腹腔镜手术组(n=30)和NOSES组(n=12)。观察记...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桂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腹腔镜手术组(n=30)和NOSES组(n=12)。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第1、3、5天切口疼痛程度、炎性指标(白细胞、降钙素原),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肠梗阻、术后出血、腹腔感染),以及复发、转移情况,NOSES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或阴道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天的白细胞、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第1、3、5天的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出血病例。两组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肠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肛门取标本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功能良好,未出现大便失禁情况。经阴道取标本患者术后阴道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直肠阴道瘘,术后随访未发现性生活困难。共随访2~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NOSES对于合适的患者,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切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可靠,具有一定临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广钰 +1 位作者 董陈诚 卢崇亮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817-819,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46例,肠外营养(PN)40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 目的:研究使用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46例,肠外营养(PN)40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及CD3、CD4/CD8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5);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液囊空肠管应用有安全、无并发症及便于护理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肠内营养 早期 液囊空肠管
下载PDF
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海鹏 田小林 +3 位作者 冉福林 庞凌坤 戴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8例胃癌组织为实验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OX-2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8例胃癌组织为实验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和70.6%,25.0%和27.9%,15.0%和30.0%。COX-2及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COX-2与Bcl-2表达显著正相关。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COX-2及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HP感染的胃癌组织。结论:胃癌组织中,HP的感染率较高,HP相关性胃癌中,COX-2与Bcl-2均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COX-2的过度表达,诱导细胞增殖并刺激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免疫学 @COX-2基因 基因 bcl-2/分析 螺杆菌感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志 +2 位作者 朱小宝 冉福林 陈霄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6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伴有难以控制的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并利用单因素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6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伴有难以控制的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并利用单因素生存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对照组的血清VEGF平均值为(671.8±499.15)pg/mL,与治疗组[平均值为(665.19.19±499.15)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治疗前腹腔积液VEGF量的平均值为(1225.11±609.71)pg/mL,无穿刺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2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穿刺引流时间明显延长(t值=6.328,P<0.05)。治疗后,腹腔积液的VEGF量(317.69±172.14)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血清VEGF平均值为(170.61±115.92)pg/mL,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分析中,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对于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治疗 抗VEGF 贝伐珠单抗 恶性腹水
原文传递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_(199)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小林 朱小宝 +3 位作者 庞凌坤 戴凌 王海鹏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199)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经根治手术切除的DukesB-C期结直肠癌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治疗组:行根治性手术... 目的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199)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经根治手术切除的DukesB-C期结直肠癌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治疗组:行根治性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600-1000mg,术后2周予以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术中未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术后2周予以同一方案化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4天、第42天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CEA、CA199。结果 (1)术前治疗组的CEA、CA199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第14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第42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4)治疗组的术后第14天CEA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够提前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起到很好的化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氟尿嘧啶 CEA CA199 术中缓释化疗
下载PDF
MicroRNA-14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广钰 +3 位作者 田小林 戴凌 朱袭嘉 蒋志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594-2596,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4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8例结肠癌及其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144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 目的探讨microRNA-14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8例结肠癌及其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144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比较,microRNA-144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是2.30。其表达与TNM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相对表达量1.70为临界点时,microRNA-144作为评价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61.5%。结论 microRNA-144在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44 结肠癌 细胞分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广钰 钱锋 +2 位作者 田小林 冉福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总结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的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为11例患者行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9例,晚期贲门癌2例,均完全或几乎不能经口... 目的:总结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的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为11例患者行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9例,晚期贲门癌2例,均完全或几乎不能经口进食。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55.0±22.5)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0±7.4)ml;术后住院3~9.5 d,平均(6.0±1.6)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胃造口术后顺利开放并维持正常肠内营养。结论:三孔法完全腹腔镜永久性粘膜管道式胃造口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启用造口早、安全可靠及舒适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腹腔镜检查 肠道营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小宝 赵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 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改良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根治术
下载PDF
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广钰 +3 位作者 田小林 戴凌 朱袭嘉 蒋志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上调与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ICRORNA-21 血清 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下载PDF
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管预防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广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将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自制带侧孔负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10d,引流量明显减少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将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自制带侧孔负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10d,引流量明显减少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结果观察组37例中仅1例(2.7%)发生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者,切口愈合时间(9.36±2.18)d。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7例(23.3%),其中切口裂开3例(10.0%),切口愈合时间(12.25±4.06)d。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706,P〈0.05);两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6,P〈0.05)。结论应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管行术后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预防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负压引流 梗阻性大肠癌 切口感染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