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泥污染物释放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彬 张坤 +1 位作者 宝昌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口地区的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扩散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污染物在底泥和上覆水体之间的释放扩散,对上覆水体水质有很大影响。底泥污染物释放扩散受到底泥本身物理性质和上覆水体水动力特性的共同...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口地区的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扩散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污染物在底泥和上覆水体之间的释放扩散,对上覆水体水质有很大影响。底泥污染物释放扩散受到底泥本身物理性质和上覆水体水动力特性的共同作用。本文对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扩散规律进行了水槽实验,通过对水体中底泥释放污染物COD浓度的测量分析,初步得到了底泥污染物在动水条件下的释放机理。底泥污染物释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底泥污染物泥水界面释放,二是底泥污染物起动悬浮释放。随后结合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水槽模拟实验,天然河道(苏州河)现场实测资料,对三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它们相互符合得较好,所反映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表明了本文实验研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界面释放 再悬浮释放 水动力
下载PDF
感潮河道溢油扩展、漂移特性实验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栋 林卫青 +2 位作者 宝昌 金文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4-751,共8页
溢油污染已逐渐成为内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河口感潮河道,油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溢油污染因其对环境、生态、经济等的长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海洋溢油方面,河道溢... 溢油污染已逐渐成为内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河口感潮河道,油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溢油污染因其对环境、生态、经济等的长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海洋溢油方面,河道溢油研究因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考虑潮汐影响的则更少,且研究手段多以数值模拟为主,机理性实验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潮汐水槽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油膜在潮汐水流中、两个半日潮潮周期内的扩展、漂移情况,初步分析溢油油膜在潮汐水流中的扩展、漂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潮汐水流中,溢油油膜的扩展、输运过程主要受溢油自身理化性质和外界潮汐水流变化的影响。溢油入水后,首先经历重力扩展阶段,此阶段历时很短;然后经历剪切扩展阶段,此阶段历时长,油膜既受内部黏滞力影响,又受水流、风力引起的边界剪切力的影响,同时由于历时长,还受到潮流的输运影响。最后,当油膜很薄时,除受潮流的输运影响;还因受紊动水流及风浪的影响,在漂移过程中破碎或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道 潮汐水流 油膜扩展漂移
下载PDF
风对河道溢油扩展、漂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运武 刘栋 +1 位作者 宝昌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52,共7页
本文通过风水槽实验,模拟了在不同风速,水流速度条件下油膜的扩展、漂移运动状况。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风对溢油油膜扩展、漂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瞬时溢油还是连续溢油,风都能使得溢油油膜扩展尺度增加两倍左右;风与水... 本文通过风水槽实验,模拟了在不同风速,水流速度条件下油膜的扩展、漂移运动状况。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风对溢油油膜扩展、漂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瞬时溢油还是连续溢油,风都能使得溢油油膜扩展尺度增加两倍左右;风与水流同向时,风速的变化对于瞬时溢油油膜的扩展尺度影响很小,对连续溢油油膜的扩展尺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风与水流反向时,油膜的扩展尺度与风速和水流速度之间相对大小有关。对于漂移过程,无论是瞬时溢油还是连续溢油,其顺风边缘都随风速的增加而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溢油 连续溢油 扩展 漂移 风效应
下载PDF
黏性浆液在小孔隙多孔介质中扩散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璐 程鹏达 +2 位作者 宝昌 唐珺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该文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描述黏性浆液在小孔隙多孔介质中扩散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对小孔隙多孔介质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渗流场分布与固体骨架的应力应变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各动态参数如孔隙率、应变率等的相互关系并在施工现... 该文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描述黏性浆液在小孔隙多孔介质中扩散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对小孔隙多孔介质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渗流场分布与固体骨架的应力应变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各动态参数如孔隙率、应变率等的相互关系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了试验。经过与施工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得到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流固耦合模型运用于注浆工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作为小孔隙多孔介质地层防渗注浆设计和注浆效果的初步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体积应变 孔隙率
原文传递
再悬浮底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层释放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道增 周旭 +2 位作者 朱红伟 程鹏达 宝昌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2-598,共7页
通过环形水槽实验,该文研究了水流条件和含沙量对悬浮泥沙污染物在水体中动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污染物的分布和流速及泥沙浓度有着"亦步亦趋"的紧密关系,流速变化和泥沙浓度变化能明显地改变水体中污染物的释放... 通过环形水槽实验,该文研究了水流条件和含沙量对悬浮泥沙污染物在水体中动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污染物的分布和流速及泥沙浓度有着"亦步亦趋"的紧密关系,流速变化和泥沙浓度变化能明显地改变水体中污染物的释放特征。水流流速是改变水体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动力因素,水槽中清水和挟沙水流在流速的垂向分布上有着显著的不同,挟沙水流靠近水表面的流速比平均流速更大,近底流速更接近于平均流速。在一定的水力条件和含沙量条件下,悬浮黏性泥沙在水体中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浓度突变点在水深的三分之一处,并随深度向水面及水底变小。污染物的垂向分布形成略滞后于泥沙浓度分层和水流流速分层,且污染物的垂向浓度分布更加均匀。水流的流速越大,泥沙污染物的分布随着深度的变化差异也越大;水体的含沙量越大,泥沙污染物的垂向分布越趋向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水槽 挟沙水流 泥沙浓度 污染物 垂向分布
原文传递
非定常圆柱绕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宇陆 宝昌 郑是增 《上海力学》 CSCD 1995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本文采用流场显示方法研究单圆柱在非定常流动中的涡旋脱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K_c数(K_c=U_∞T/D)下,非常圆柱绕流的涡旋脱落特性是不相同的,一般随K_c数的增加,其涡旋脱落对数也增加,但有明显的阶梯性,同时圆柱分离点的周期... 本文采用流场显示方法研究单圆柱在非定常流动中的涡旋脱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K_c数(K_c=U_∞T/D)下,非常圆柱绕流的涡旋脱落特性是不相同的,一般随K_c数的增加,其涡旋脱落对数也增加,但有明显的阶梯性,同时圆柱分离点的周期变化迟后于流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显示 圆柱绕流 非定常流动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水体泥沙污染物起动再悬浮释放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红伟 王道增 +1 位作者 樊靖郁 宝昌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8,共11页
水流流动、泥沙运动与污染物迁移转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环境系统.复杂水动力条件使得沉积底泥和悬浮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体现为一种动态耦合的综合效应.采用室内水槽实验研究了污染物通过底泥的静态... 水流流动、泥沙运动与污染物迁移转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环境系统.复杂水动力条件使得沉积底泥和悬浮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体现为一种动态耦合的综合效应.采用室内水槽实验研究了污染物通过底泥的静态扩散释放、泥沙起动再悬浮释放以及随悬浮泥沙的紊动释放3种主要方式进入水体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可以依据颗粒特征分为泥质和沙质两种不同的底质;颗粒粒径、孔隙率和初始污染物浓度是决定底泥-水界面污染物静态释放特性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建立了沉积物中污染物总量的衰减公式,其衰减时间与污染层厚度、密度以及污染物分配系数正相关.泥沙污染物起动再悬浮释放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起动初期,悬浮沉降交替期和悬浮沉降平衡期3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水体中污染物固液分配比值先增加后减小.基于质量守恒推导了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量的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性质一定程度缓解了其释放的速率.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水流流速分布以及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密切相关,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泥沙污染物的分布随着流速的增加在水体垂向上差异也变大,而水体的含沙量越大,泥沙污染物的分布反而越趋向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污染物 静态扩散 再悬浮释放 紊动扩散
原文传递
无纺织布喷熔射流拖网表面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程鹏达 宝昌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本文的工作是对喷熔无纺织布的常用生产设备—喷熔机的风场特性及流动控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了具体的研究,首先对喷熔机风场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数值模拟,最后根据模... 本文的工作是对喷熔无纺织布的常用生产设备—喷熔机的风场特性及流动控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了具体的研究,首先对喷熔机风场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数值模拟,最后根据模型相似理论,制作比尺为3∶1的有机玻璃模型,使用90N10型热线风速测量系统(HFA),参考数值模拟工况对喷熔装置风场流动进行了实验测量,这三个部分工作彼此验证,补充和完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吸风装置工作状态对拖网板上方流场有重要影响。随着挡风板开度和主副吸风速度搭配的改变,拖网上方流场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恰当的挡风板开度和吸风速度下,拖网上方流场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均匀性都有显著提高,进而使无纺布孔径更小更均匀,孔隙形状和孔隙结构更为规整,提高了无纺布的均匀性、强度以及过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熔射流 拖网表面流场 流场均匀性 流场湍流度
下载PDF
Hydrodynamic effects on contaminants release due to rususpension and diffusion from sediments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红伟 程鹏达 +1 位作者 宝昌 王道增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31-736,共6页
Hydrodynamic effect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aminan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contaminants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s due to resuspension. The time-dependent variation ... Hydrodynamic effect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aminan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contaminants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s due to resuspension. The time-dependent variation of COD concentration and relative roles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state of the overlying water were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OD concen- tra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got a striking increment on the dynamic conditions, mainly by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concentration boundary layer near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nd destructing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ediment. Hydrodynamics increased contamina- nts release rates and flux in unit time. Before reaching an equilibrium stage, the dynamic release caused by the resuspens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static one due to molecular diffusion. The release rate of COD increased with flow velocity and decreased with water depth. But at a shallow water depth, wave effects would dominate the causing resuspension, resulting in contaminants release in large quantity. The intensity of pollutant release increased with time in a rather circuitous process. The diffusion of pollutant from internal sediment to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ould maintain the endogenous releas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S sediment resuspensi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ter pollution
原文传递
Sediment rarefaction resuspension and contaminant release under tidal currents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鹏达 朱红伟 +1 位作者 宝昌 王道增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5期827-834,共8页
Based on experiment in tidal flu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diment rarefactive phenomenon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the effect of tidal current. ... Based on experiment in tidal flu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diment rarefactive phenomenon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the effect of tidal current. According to this experiment, sediment resuspension is related to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water and its own dry density, namely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sediment and deposition time. Generally, river sedimen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upper layer of floating sludge and lower layer of deposit sediment. Incipient velocity goes higher as the sediment layer goes thicker.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incipient velocity formula of sediment can be obtained. There is a cohesive force among natural fine sediment whose resuspension is almost irrelevant to their diameters. Therefore, the critical incipient veloc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cohesive force instead of particle diameter. The lower layer of deposit sediment is generally not so easy to start up. And it will be rarified and release into the overlying water when contacting with overlying water. However, this rarefaction release velocity is gentle and slow. Under the same flow condition, annual loss amount of lower layer deposited sediment is about one fifth of upper layer of floating sediment. Flow velocity of tidal river and variation of the water level are asymmetrical, both of which vary under different tidal cycles. During long tidal cycle, flow velocity and water level change in the same phase and amplitude with tide. During the whole ebb and flow, flow direction does not change as the water level go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As the tide cycle increases, the incipient velocity of sediment goes higher. This means that the long period tide cycle plays buffer effect on the resuspension of sediment, which makes the sediment not so easy both to start up and to susp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current tidal cycle incipient velocity dry density RESUSPENSI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以来宾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斌 宝昌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7期64-68,83,共6页
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为例,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发展
下载PDF
泥沙颗粒和孔隙水在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红伟 张坤 +1 位作者 宝昌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1,共11页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后会有一部分聚集在水体底泥中,并在底泥的上层形成一条污染底泥层。底泥再悬浮时,污染物会通过再悬浮颗粒以及孔隙水重新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此文中...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后会有一部分聚集在水体底泥中,并在底泥的上层形成一条污染底泥层。底泥再悬浮时,污染物会通过再悬浮颗粒以及孔隙水重新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此文中分别以氯化钠和磷代表典型非吸附性污染物和吸附性污染物,研究底泥污染物释放中底泥颗粒相和水相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底泥静止状态和瞬间悬浮条件下,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主要来自于水相孔隙水,非吸附性污染物的释放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状态下;而在连续悬浮条件下,再悬浮颗粒的解吸释放起着主要的作用,吸附性污染物的释放大部分发生在此阶段。另外,此文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泥沙即粘性细颗粒泥沙和非粘性粗颗粒泥沙在底泥连续悬浮时的释放量和释放时间的异同。研究表明,再悬浮粗颗粒泥沙的污染释放量要比再悬浮细颗粒小,但前者释放持续的时间要比后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再悬浮 悬浮颗粒 孔隙水 底泥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