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
作者 马李杰 李王平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非心源性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吸人有害气体、中毒等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68
2
作者 金发 刘同刚 +2 位作者 武艺 成党校 刘春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6-397,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 36例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成功救治 2 9例 (80 6 % ) ,死亡 7例 (19 4% ) ,并发症 5例 (13 9% )。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致...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 36例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成功救治 2 9例 (80 6 % ) ,死亡 7例 (19 4% ) ,并发症 5例 (13 9% )。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致死性呼吸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救治疗
下载PDF
我国肺癌早期筛查现状分析 被引量:65
3
作者 金发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显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目前筛查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其次选择合适筛查方法,包括痰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对于筛查阳性的对象需要进行活检...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显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目前筛查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其次选择合适筛查方法,包括痰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对于筛查阳性的对象需要进行活检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为肺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此外,肺癌筛查还需要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当前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个人保健意愿充分考虑。总之,肺癌筛查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评估制定并实施符合中国特点的筛查策略及质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筛查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辛涛 金发 +2 位作者 刘伟 傅恩清 孙瑞琳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4月到2015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就诊的NSCLC患者10例,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与...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4月到2015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就诊的NSCLC患者10例,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并在标准治疗后晚期NSCLC患者中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设计,各研究中心竞争入组。结果入组结束后揭盲,提示纳入进展后生存期(post-progression survival,PPS)集7例,2例剔除(1例伴有乙肝、1例无可测量病灶); 1例脱落。安罗替尼组5例,安慰剂组2例。主要疗效指标:安罗替尼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平均长达11.19个月;安慰剂组OS平均延长达14.09个月;次要疗效指标:安罗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平均长达3.4个月,安慰剂组PFS平均长达2.33个月。本研究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 6次,其中呼吸困难4级3例,咳嗽、咯血、视力模糊和肺感染均为3级,各1例,均发生在对照组;而实验组中血栓栓塞事件(肺栓塞) 4级。结论安罗替尼与安慰剂组相比,其疗效及安全性均有一定的优势,可为多线化疗失败及EGFR-TKI耐药后的难治性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罗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2
5
作者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及其进展为更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rne,ARDS)是由肺内外的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急性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及其进展为更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rne,ARDS)是由肺内外的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急性综合征,甚至并发严重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6
作者 金发 +1 位作者 李时悦 王洪武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647-654,共8页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随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呼吸内镜介入已成为恶性中心气道狭窄诊...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随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呼吸内镜介入已成为恶性中心气道狭窄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气道狭窄 经支气管镜 恶性肿瘤 介入诊疗 专家 呼吸困难 右主支气管 窒息死亡
原文传递
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43
7
作者 金发 傅恩清 +4 位作者 谢永宏 李王平 南岩东 刘伟 孙瑞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价5种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收住的138例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根据狭窄的病因、类型、部位、程度、长度以及狭窄远... 目的评价5种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收住的138例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根据狭窄的病因、类型、部位、程度、长度以及狭窄远端肺组织和气道功能的不同,选择高频电刀、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冷冻、支架置入和高压球囊扩张等5种技术中的2种(包括2种)以上方法。138例中高频电刀+APC治疗42例,高频电刀+冷冻+APC治疗54例,高频电刀+冷冻+APC+支架置入治疗29例,冷冻+APC+高压球囊扩张治疗13例。达到理想效果1个月后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38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100%,气道直径术前为(2.6±1.5)mm,术后为(6.2±1.7)mm;气促评分由术前的(2.4±0.8)减少到术后的(0.7±0.6)。FEV,由术前的(1.8±0.6)%上升到术后的(3.1±0.7)%。23例良性病变(包括4例良性肿瘤,15例结核性狭窄和4例其他肉芽肿狭窄)的患者,3个月随访有5例发生再狭窄需要介入治疗,有效率为78.3%(18/23),6个月随访有3例再狭窄需要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6.9%(20/23),12个月随访23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狭窄。恶性肿瘤狭窄患者未进行远期随访。结论高频电刀、APC、冷冻、支架置入和高压球囊扩张等5种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对难治性中心气道狭窄有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氩等离子体凝固(APC) 冷冻 支架置入 高压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域整合治疗策略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洪武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谨以此文纪念钱桂生教授,感谢他在肺癌诊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截至2019年,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新发病数从2016年的6... 谨以此文纪念钱桂生教授,感谢他在肺癌诊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截至2019年,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新发病数从2016年的69万例增加到2020年的79万例,2016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受吸烟和空气污染增加等风险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NSCLC的新发病例将继续增加,预计2022年达到84万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多域整合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顾兴 金发 +3 位作者 傅恩清 李学英 刘静莉 孙亚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1383-1386,共4页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4
10
作者 金发 刘同刚 +3 位作者 谢永宏 傅恩清 刘春丽 王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根据镜下所见病变类型不同分别实施局部病变多点注射药物(异烟肼、链霉素、激素等)、局部病灶毁损术(微...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根据镜下所见病变类型不同分别实施局部病变多点注射药物(异烟肼、链霉素、激素等)、局部病灶毁损术(微波、激光、高频电刀等)和高压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效47例(61.8%),有效25例(32.9%),总有效率为94.7%。无效4例。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介入对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进行局部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加快病灶吸收,避免形成气道狭窄及其相关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少见,病人易接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结核 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联合虚拟导航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1
作者 方芳 潘蕾 +4 位作者 薄丽艳 李王平 傅恩清 李聪聪 金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BN)辅助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EBUS-GS)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经胸部CT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 mm〈结节直径≤30 mm)且接受支...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BN)辅助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EBUS-GS)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经胸部CT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 mm〈结节直径≤30 mm)且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BN辅助EBUS-GS组(VBNA组)及EBUS-GS组(NVBNA组)。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可视率、诊断率、影响因素、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本项研究,男74例,女60例,VBNA组64例,NVBNA组70例。VBNA组的可视率、诊断率分别为87.5%(56/64)和78.1%(50/64),操作总时间及确认病灶位置的时间分别为(25±5)和(5.8±1.3) min;NVBNA组对病灶的可视率、诊断率分别为81.4%(57/70)和75.7%(53/70),操作总时间及确认病灶位置的时间分别为(27±6)和(9.8±1.5)min。两组间可视率、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334;χ^2=0.109,P=0.838),操作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3,P=0.524),但确认病灶位置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1,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BUS-GS肺活检的诊断率可能与超声探头与病灶位置关系及病变大小有关。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检查,无气胸、胸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VBNA组有3例活检部位出血,NVBNA组7例有少量的活检部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P=0.330)。结论应用VBN辅助EBUS-GS不能提高肺外周孤立结节的诊断率和可视率,但可以明显缩短EBUS-GS探及病灶位置的时间。VBN联合EBUS-GS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 计算机辅助 超声检查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大咯血诊疗规范 被引量:33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大咯血是一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一直以来文献对大咯血的定义各不相同,往往依赖于对咯出血液的定量估计,如24h内咯血300~600ml或1周内咯血大于3次,且每次咯血量大于100ml可认为是大咯血,但这一出血量难以准确估计^[1-4]。因此,大咯血可... 大咯血是一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一直以来文献对大咯血的定义各不相同,往往依赖于对咯出血液的定量估计,如24h内咯血300~600ml或1周内咯血大于3次,且每次咯血量大于100ml可认为是大咯血,但这一出血量难以准确估计^[1-4]。因此,大咯血可被定义为任何危及生命的咯血量以及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窒息的任何咯血量^[2,5]。大咯血约占所有咯血患者的5%,通常提示存在潜在的严重呼吸系统或全身性疾病^[6]。大咯血的病死率大约为6.5%~38%^[5,7-12]。死亡原因一般为气道梗阻导致窒息或出血量过多导致休克,其中窒息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3]。目前由于对大咯血的认识不够,在病因诊断方面存在技术手段有限以及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导致大咯血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对于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需规范化。经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并经过整理讨论后制定此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诊疗规范 急危重症
原文传递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联合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技术与常规支气管镜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潘蕾 薄丽艳 +6 位作者 李王平 刘伟 穆德广 傅恩清 谢永宏 南岩东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联合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EBUS-GS)探查技术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385例周围型肺癌(高分辨CT诊断,8 mm≤结节直径≤30mm)患者分为3组,一组为VBN联合EBUS-GS组,一组为EBUS-GS组,另一组... 目的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联合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EBUS-GS)探查技术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385例周围型肺癌(高分辨CT诊断,8 mm≤结节直径≤30mm)患者分为3组,一组为VBN联合EBUS-GS组,一组为EBUS-GS组,另一组为常规支气管镜组。在VBN联合EBUS-GS组,支气管镜经VBN引导到达靶支气管,并用超声探头探查;EBUS-GS组只有超声探头探查,无VBN辅助;常规支气管镜组,则既无VBN辅助,亦无超声探查,仅有胸部CT片作为参考。结果可供分析的研究对象为最后诊断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294例患者。VBN联合EBUS-GS组与EBUS-GS组在诊断率方面无显著差异(82.5%/81.3%,P>0.05)。而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比,诊断率有显著差异(82.5%/81.3%/43.3%,P<0.05)。亚组分析显示,影响VBN联合EBUS-GS组和EBUS-GS组诊断率的因素,可能为CT影像显示有支气管直通病变,病变直径大于20 mm,超声探头是否在病变内。结论 VBN联合EBUS-GS或EBUS-GS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提高其诊断率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CT影像显示有支气管直通病变,病变直径大于20 mm,超声探头是否在病变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支气管肺癌 经支气管镜活检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伟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1967年首次被报道以来,人们对该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深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是ARDS的早期阶段,Au阶段未给予有效地治疗干预则进展为ARDS,以及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1967年首次被报道以来,人们对该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深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是ARDS的早期阶段,Au阶段未给予有效地治疗干预则进展为ARDS,以及并发严重呼吸衰竭其病死率高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原文传递
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5
15
作者 金发 钱桂生 +3 位作者 谢永宏 楚东岭 傅恩清 刘同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 评价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 0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 10例。A组进行有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 ,B组进行无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A组进行有创通气 2 4h... 目的 评价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 0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 10例。A组进行有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 ,B组进行无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A组进行有创通气 2 4h后 ,10例患者均明显好转 ,呼吸频率、心率下降 ,PaO2 上升 ,PaCO2 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人工机械通气天数平均为 (9± 4 )d ,住院天数平均为 (15± 5 )d。 10例患者 9例出院 ,1例因呼吸机依赖而死亡。B组无创通气 2 4h后仅 1例治疗有效 ,4例无明显变化 ,5例病情恶化。 9例患者均在 36h之内改为有创通气 ,其中 1例在气管插管时因心跳呼吸骤停死亡 ,2例在有创通气过程中死亡 ,余 6例患者均平稳撤机。人工机械通气天数平均为 (15± 6 )d ,住院天数平均为 (2 1± 6 )d ,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不宜选用无创正压通气 ,应尽早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人工机械通气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诊疗规范 被引量:25
16
作者 金发 +2 位作者 李时悦 李王平 王洪武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6-13,共8页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在某些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或加用静脉镇静)即可进行,一般不需要...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在某些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或加用静脉镇静)即可进行,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操作在内镜室即可进行。前端可弯曲的内科电子胸腔镜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治疗。因此,与电视胸腔镜技术,即外科胸腔镜相比,创伤更小,医疗费用更低,并且诊断和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任何技术操作都需要有特殊技巧,掌握这些技巧都必须有一个学习过程,虽说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尤其是对于做过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的呼吸专科医师来说尤为简单。但目前国内各医院内科胸腔镜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方法亦不统一,有些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我国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亟需规范化,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数轮讨论后制定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诊疗规范 呼吸系统疾病 电视胸腔镜技术 治疗有效率 严重并发症 操作技术 中国医师协会
原文传递
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会中 任成山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肺癌(lumg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相关致死的首要因素,2012年流行病学统计学数据(GLOBOCAN2012)显示世界范围内新增肺癌患者180万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28%。2015年,估计有1 987 909例新增肺癌患者,预计因肺癌死亡者将达1 732 185... 肺癌(lumg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相关致死的首要因素,2012年流行病学统计学数据(GLOBOCAN2012)显示世界范围内新增肺癌患者180万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28%。2015年,估计有1 987 909例新增肺癌患者,预计因肺癌死亡者将达1 732 185例。肺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生物标志物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人工机械通气在急性致死性肺水肿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金发 谢永宏 +4 位作者 钱桂生 刘同刚 傅恩清 楚东岭 穆德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重症肺水肿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人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呼吸机经鼻、口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重症肺水肿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人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呼吸机经鼻、口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PaO2 、PaCO2 、SaO2 的变化以及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血压 (BP)和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 ,3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H、PaO2 、PaCO2 、SaO2 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顺利脱机。抢救成功率为 92 .1 % ,死亡 3例 ,死亡率 7.9%。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肺水肿 ,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人工机械通气 治疗
下载PDF
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伟 傅恩清 +3 位作者 谢永宏 李王平 孙瑞琳 金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气管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在常规化疗及镜下注药基础上分别行低温冷冻、高压球囊扩张术及低温冷冻+球囊扩张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36例中包括肉芽增殖型、瘢痕狭窄型、溃...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气管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在常规化疗及镜下注药基础上分别行低温冷冻、高压球囊扩张术及低温冷冻+球囊扩张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36例中包括肉芽增殖型、瘢痕狭窄型、溃疡坏死型、炎症浸润型,其中显效81例,有效4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65%(126/136)。结论镜下注药、低温冷冻及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确切,三种治疗方法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膜结核 镜下注药 低温冷冻 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金发 钱桂生 +2 位作者 傅恩清 刘同刚 吴国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 12~2 0 0 4 - 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 36 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 36 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 12~2 0 0 4 - 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 36 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 36 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亡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 .39‰,死亡率为0 . 13‰。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喉、气管、支气管痉挛6 8例(2 . 87‰)、大出血37例(1 .5 6‰)、心律失常2 4例(1. 0 1‰) ,其他依次为继发性肺部感染16例(0 . 6 7‰)、气道梗阻8例(0 . 34‰)、食管-气管瘘5例(0 . 2 1‰)、气胸4例(0 .17‰)、肿瘤气管内种植转移4例(0. 17‰) ,结核播散、气管穿孔和死亡各3例(0 . 13‰)。结论 随着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操作技术是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并发症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