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优选黄芪皂苷微波提取工艺条件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鹏程 +4 位作者 万海同 李畅 陈建真 楼小红 何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815-3823,共9页
目的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composite design,CCD),采用遗传神经网络(genetic neural network,G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选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构建黄芪皂苷的HPLC指纹图谱,选择含量较高的7... 目的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composite design,CCD),采用遗传神经网络(genetic neural network,G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选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构建黄芪皂苷的HPLC指纹图谱,选择含量较高的7种成分(黄芪皂苷I^V和异黄芪皂苷Ⅰ、Ⅱ),以峰面积代替质量浓度,将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CCD开展实验,构建遗传神经网络以建立提取工艺条件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遗传算法优选微波提取黄芪皂苷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GNN与GA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60 s、提取功率695 W、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1.5,7个皂苷成分的综合得分为1 432.584;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90 s、提取功率880 W、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8.5,7个皂苷成分的综合得分为1 066.236;GNN与GA所获提取工艺条件可有效增加综合得分。结论通过熵权法以及遗传神经网络构建黄芪皂苷成分与微波提取工艺条件之间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可为实现中药有效部位多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的工艺优选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微波提取工艺 多目标优选 遗传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黄芪皂苷Ⅴ 黄芪皂苷Ⅳ 黄芪皂苷Ⅲ 黄芪皂苷Ⅱ 黄芪皂苷Ⅰ 异黄芪皂苷Ⅰ 异黄芪皂苷Ⅱ
原文传递
基于2种分析方法的补阳还五汤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尹斐 杨洁红 +5 位作者 方雨晨 虞立 周惠芬 何昱 万海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对比以R语言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与响应面分析2种方法,优化补阳还五汤(BHD)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利用HPLC法检测提取得到的BHD中主要有效成分,计算其提取率。提... 目的对比以R语言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与响应面分析2种方法,优化补阳还五汤(BHD)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利用HPLC法检测提取得到的BHD中主要有效成分,计算其提取率。提取率结果进行熵权法赋值,得到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其最佳提取工艺和综合评价预测值。再通过另一种优化分析方法:R语言环境下的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分别进行网络模型优化和目标寻优,以期得到另一组BHD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综合评价预测值。结果响应面处理方法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8 h、乙醇体积分数51%、提取温度91℃、液料比14∶1,该方法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08.45,验证试验平均值为897.58,相对误差为1.20%;R语言环境下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处理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100℃、液料比14∶1,该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07.71,验证试验平均值为905.33,相对误差为0.26%。结论对比2种分析方法发现,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相对误差较小,与验证试验拟合度较高,即R语言环境下的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可用来对BHD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优于响应面分析,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目标寻优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R语言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HPLC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苷 阿魏酸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原文传递
数学模型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虞立 何昱 +1 位作者 万海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106-2110,共5页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提取、药动学、药效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简要比较了各类模型方法的优缺点。模型各具利弊,能对中药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定量分析,达到精确化、可计算、可预测与可控...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提取、药动学、药效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简要比较了各类模型方法的优缺点。模型各具利弊,能对中药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定量分析,达到精确化、可计算、可预测与可控制的目的。数学建模能有效地将中药科学中的定性问题转为定量研究,揭示中药科学中量之间的规律性,推动中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中药 神经网络模型 动力学模型 总量统计矩模型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_A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敏 周静 +4 位作者 虞立 范红晶 李晓红 张宇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1-744,共4页
目的优化丹参酮Ⅱ_A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中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先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再通过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目标寻优。结果最佳条件... 目的优化丹参酮Ⅱ_A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中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先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再通过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目标寻优。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8∶1,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3.13 mg/g,与网络预测值接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提取 正交试验 R语言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R语言多目标优化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3种黄酮类指标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虞立 张宇燕 +3 位作者 杨洁红 周惠芬 万海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多目标优化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3种黄酮类指标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葛根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提取工艺考察。通过R语言结合熵权法赋予权值,建立BP... 目的多目标优化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3种黄酮类指标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葛根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提取工艺考察。通过R语言结合熵权法赋予权值,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再利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目标寻优,从而得到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葛根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葛根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乙醇用量25倍,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0.389,而实验所得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0.394,相对误差为1.27%,表明具有良好的网络预测性。结论结合所得3个指标成分的提取率和提取工艺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对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葛根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多目标寻优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养阴通脑颗粒组方 熵权法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原文传递
原儿茶醛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与合用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范红晶 虞立 +4 位作者 李敏 周静 李晓红 张宇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64-2570,共7页
探讨原儿茶醛以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与合用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性研究。该实验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液原儿茶醛(20 mg·kg^(-1))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12 mg·kg^(-1)),采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 探讨原儿茶醛以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与合用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性研究。该实验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液原儿茶醛(20 mg·kg^(-1))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12 mg·kg^(-1)),采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内原儿茶醛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药浓度,并绘制药-时曲线;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绘制时间-效应曲线;采用DAS 3.2.6软件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分析单用及合用后原儿茶醛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以及药效学指标的变化,评价原儿茶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影响作用。结果原儿茶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单用及合用后,均符合三房室模型,模型组血浆中PAF及GMP-140明显升高,给予药物后在一定时间内降低PAF及GMP-140在体内的含量。原儿茶醛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药效指标的作用可能与其在体内的水平高低有关,并且其血药浓度与血浆中PAF及GMP-140的含量呈正相关。在高脂血症大鼠体内原儿茶醛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一定的互为影响作用,并且合用后药效学指标更好,同时也反映了原儿茶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高脂血症模型 药动学 药效学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小波 虞立 +4 位作者 应雨棋 于哲轩 许守超 李晓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17-2427,共11页
目的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 目的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ity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挖掘数据规律来分析冠心病方剂配伍知识。结果冠心病的中药网络被划分为7个聚类结果时,可以清晰地表现节点的关系特征,其中丹参、川芎、黄芪等节点中心性较高,这表明丹参、川芎、黄芪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中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全瓜蒌、炒枳壳为核心节点的网络聚类和丹参、川芎、黄芪三种核心中药的网络聚类,经推断都对应气虚血瘀证,辨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研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论复杂网络可以有效地挖掘方剂数据中的配伍规律,给中医药理论提供科学实证,为中医药系统的复杂特征加以佐证,也为方剂与中药、方剂与病证、方剂与疗法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辅以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数据挖掘 中药方剂 配伍规律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谷红注射液抗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段少伯 万海同 +3 位作者 周惠芬 虞立 何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8-594,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谷红注射液(guhong injection,GHI)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CCK-8比色法筛选GHI实验剂量。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GHI低、中、高剂量组(30、60和9...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谷红注射液(guhong injection,GHI)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CCK-8比色法筛选GHI实验剂量。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GHI低、中、高剂量组(30、60和90μL·mL^-1)、阳性药组(维拉帕米注射液7.5μL·mL^-1)、GHI+LY294002(PI3K抑制剂)组和LY29400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建立缺氧4 h复氧16 h的H/R损伤模型。ELISA检测各组细胞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LDH、CK-MB均降低(P<0.05),MDA降低(P<0.01)、SOD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给予LY294002后,与模型组相比,LDH、CK-MB、MDA及SOD无显著性差异,p-PI3K/PI3K、p-AKT/AKT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GHI可以明显减轻H/R对H9c2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表现出抗氧化应激与抗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PI3K/AKT GSK-3Β
原文传递
定日镜场光学效率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立鹏 陈斌豪 +1 位作者 舒建豪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定日镜场可将太阳光反射汇聚到安装在镜场中的吸收塔集热器上从而实现能量转换,不同的定日镜场参数会影响定日镜场的光学效率.本文通过光线追踪法与坐标变换等建立了定日镜场的光学效率计算模型,具体地,首先建立大地坐标系、镜面坐标系... 定日镜场可将太阳光反射汇聚到安装在镜场中的吸收塔集热器上从而实现能量转换,不同的定日镜场参数会影响定日镜场的光学效率.本文通过光线追踪法与坐标变换等建立了定日镜场的光学效率计算模型,具体地,首先建立大地坐标系、镜面坐标系和光锥坐标系,并给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向的向量表示;其次,建立3个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利用坐标变换矩阵和方程联立判断并计算阴影遮挡损失、余弦损失、集热器截断效率等;最后,根据镜面反射率、大气透射率建立了定日镜场每块镜面的光学效率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场 光学效率 截断效率 阴影遮挡效率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延胡索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佳宁 吴宇炼 +2 位作者 肖朋 范慧艳 《植物医学》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通过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植物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在延胡索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优化.选择产量、发病率、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用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目标寻优,获得植物免疫... 通过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植物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在延胡索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优化.选择产量、发病率、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用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目标寻优,获得植物免疫诱抗剂在延胡索栽培中的最佳施药策略.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处理分析得到的优化结果为:保康灵1号稀释325倍,嘧菌酯稀释1374倍,施药间隔为每周1次,预测结果与27个试验组中的施药效果最优组(即保康灵1号稀释300倍,嘧菌酯稀释1500倍,施药时间为每周1次)相近且优于其他组.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应用于延胡索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的方法可靠有效,可以为植物免疫诱抗剂在中药材栽培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抗剂 延胡索 减施增效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和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多指标综合优化茶叶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斌辉 吕圭源 +4 位作者 张佳欢 郑碧莹 任敏霞 吴素香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用正交设计及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茶叶提取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以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 目的用正交设计及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茶叶提取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以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及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选超声辅助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工艺,并对2种方法优选所得的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80℃、超声时间10min。工艺验证评分为99.050。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方案为乙醇浓度89%、浸提温度88℃、超声时间13 min,网络预测评分为100.758,工艺验证评分为99.651,相对误差为1.099%。结论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可用于茶叶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预测和优选,且略优于正交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奇谷 张琳成 +4 位作者 陈冰 韩进 何岚 张宇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969-97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7月的...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7月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并使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1910例受试者。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总体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更佳(RR=1.21,95%CI=[1.16,1.26],P<0.00001);在心电图改善方面、心绞痛改善方面和C反应蛋白(CRP)改变比对照组更有效,但在血脂改变、安全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较单用一种注射剂及常规治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理论观察》 2016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高质量地开设好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对高校各个理工科学科的国际化都有积极作用。目前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存在着在多样化的语言、文化背景下,留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也产生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留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高质量地开设好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对高校各个理工科学科的国际化都有积极作用。目前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存在着在多样化的语言、文化背景下,留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也产生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留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时有限等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注重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针对性、提升数学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等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师在留学生全英文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授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 中医药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吴楠 陈前前 +2 位作者 窦晓彤 虞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阳性药(依达拉奉)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NG-1、iNOS和VEGF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阳性药(依达拉奉)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NG-1、iNOS和VEGF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IF-1α、EGFR和VEGFR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GFAP、VWF和GLUT1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检测HIF-1α、VEGFA和RCAN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毛蕊异黄酮和依达拉奉均能够增加SD大鼠血清中VEGF、ANG-1和iNOS含量(P<0.05或P<0.01),增加SD大鼠脑组织中HIF-1α、VEGFR1、EGFR和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增加SD大鼠脑组织中HIF-1α、VEGFA和RCAN2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毛蕊异黄酮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生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与阳性对照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HIF-1Α VEGF
下载PDF
基于LS-SVM模型的丹参有效成分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应雨棋 张洋洋 +3 位作者 虞立 何昱 李晓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6-941,共6页
目的:基于标准离差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数学模型优化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两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作为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因素,选用Box-Ben... 目的:基于标准离差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数学模型优化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两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作为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因素,选用Box-Benhnken Desig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采用HPLC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并计算各自提取率。运用标准离差法对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进行权重赋值,得到综合值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建立LS-SVM模型对综合评价值和对应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寻优和预测。结果:LS-SVM模型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85℃、超声时间52 min、液料比12∶1(mL/g)、乙醇浓度9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最优综合评价值为15.32,验证试验的平均真实值为15.34,两者相对误差为0.13%。结论:将标准离差法和LS-SVM应用于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和预测,验证试验结果吻合最优预测值,说明该模型可靠。此模型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提取工艺优化
下载PDF
二维光学自准直微角度传感器 被引量:6
16
作者 廉孟冬 居冰峰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23-26,35,共5页
为实现表面微形貌测量以及精密平台的定位测量,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小体积二维微角度传感器。该微角度传感器基于激光自准直原理,主要由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自准直光路和作为位置探测器的四象限光电二极管组成。分析计算发现,角度... 为实现表面微形貌测量以及精密平台的定位测量,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小体积二维微角度传感器。该微角度传感器基于激光自准直原理,主要由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自准直光路和作为位置探测器的四象限光电二极管组成。分析计算发现,角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光路中物镜的焦距无关,因此选用了焦距较短的物镜,以实现小体积、高灵敏度的目的。四象限光电二极管具有二维位置探测能力,利用其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微角度传感器可以同时探测两轴角度变化值。实验结果表明,微角度传感器的体积可达到25×20×13 mm3,角度测量范围±1 200 arcsec,分辨率为0.1 arcsec。实验中利用激光自准直仪进行对照,有效验证了这种新型二维光学自准直微角度传感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角度传感器 自准直 测量 二维
下载PDF
球面对称设计结合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光玮 +3 位作者 许守超 张玲 王玉 何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7-2266,共10页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赋权,以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水提工艺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依据球面对称设计进行实验,并结合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球面对称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其综合评分为4.877;以遗传神经网络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2.7∶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经验证该条件下的综合得分为5.004。实验结果显示,遗传神经网络能够提高水提工艺条件的综合评分。结论球面对称设计和遗传神经网络能够优化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可为中药及其制剂中多种有效成分提取的工艺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红花药对 球面对称设计 遗传神经网络 工艺优化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紫丁香苷 毛蕊异黄酮苷 脱水红花黄色素B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芒柄花苷 毛蕊异黄酮 黄芪甲苷
原文传递
基于R语言的多目标优化甘草提取物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虞立 +3 位作者 李敏 范红晶 李晓红 张宇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338,343,共6页
目的优化同时提取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氨浓度(A)、乙醇浓度(B)、回流时间(C)、液料比(D)为自变量,选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CCD)进行4因素5水平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甘草中皂... 目的优化同时提取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氨浓度(A)、乙醇浓度(B)、回流时间(C)、液料比(D)为自变量,选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CCD)进行4因素5水平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检测波长分别为252 nm和510 nm。运用R语言环境下的熵权法对上述2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建立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隐层神经元(size)的个数进行模型的测试训练,最后采用R语言的实数编码程序,建立并优化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目标寻优,最终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皂苷和总黄酮分别在质量浓度0.008~0.056 g/L和0.024~0.080 g/L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测定要求。选取隐层神经元个数为5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遗传算法的各项参数后对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进行提取工艺的目标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氨浓度0.62%,乙醇浓度64%,回流时间1.8 h,液固比12∶1。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191.65,而按照上述最佳提取条件试验所得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188.90,两者相对误差为1.43%,证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寻求同时提取甘草皂苷和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是科学可行的,为实现中药化学成分乃至药效物质基础多目标寻优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中心组合模型 甘草 提取工艺 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TOPSIS法的前馈控制在丹参醇提液均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兆昱 +1 位作者 万海同 何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02-2311,共10页
目的基于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前馈控制实现不同批次丹参醇提液的均化。方法首先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收集各批次丹参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然后在不同批次丹参8种有... 目的基于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前馈控制实现不同批次丹参醇提液的均化。方法首先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收集各批次丹参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然后在不同批次丹参8种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提取工艺单因素和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数值因素、批次为分类因素,8种有效成分含量经TOPSIS法综合评价后的得分为响应值,进行I-最优实验设计;最后建立以近红外数据,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提取液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得分为输出变量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以各批次丹参的近红外数据调整相应的醇提工艺参数,使得不同批次丹参醇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减小。结果通过建立的模型调整相应的提取工艺使得4个批次丹参醇提液中各成分含量RSD值的平均值24.9%降低至13.5%。结论基于TOPSIS法的前馈控制能提升丹参醇提液质量的一致性,为中药提取液的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TOPSIS法 遗传神经网络 丹参 近红外光谱 中药均化 丹参素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_(A)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专论》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昱 陈建真 +1 位作者 吴巧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生《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方法]基于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网站平台、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系列改革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生《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的建设模式与方法。[方法]基于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网站平台、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系列改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优质课程建设的具体模式与实施方法。[结果]《中药化学专论》课程以对本科阶段《中药化学》课程知识的归纳和提升为基础,重点讲授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新技术,借助课程网站平台,融合线下实验操作、线上虚拟仿真,以翻转课堂式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汇报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从而有效拓展了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生对课题方案的设计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乃至PPT的制作能力也得以大大提升,为后续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和课题实验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结论]《中药化学专论》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和讲授模式,全方位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中药学研究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专论 优质课程建设 中药学研究生 翻转课堂式的PPT汇报 虚拟仿真 课程网站平台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