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966
1
作者 蔡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0-37,共8页
西部开发战略要想取得成效 ,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领域 ,使得西部地区获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机会。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 ,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发达地区趋同的... 西部开发战略要想取得成效 ,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领域 ,使得西部地区获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机会。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 ,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发达地区趋同的因素 ,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含义在于创造条件使地区经济增长形成趋同的趋势 ,而投资的重点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改进西部地区增长条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人力资本 地区经济 经济增长 中国
原文传递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被引量:515
2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1-49,共9页
劳动力市场城乡间分割 ,在改革之前是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改革以来则是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得以维持。本文利用计划迁移数量决定的计量分析 ,以及北京市就业保护政策的演变实例检验了上述假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劳动力市场城乡间分割 ,在改革之前是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改革以来则是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得以维持。本文利用计划迁移数量决定的计量分析 ,以及北京市就业保护政策的演变实例检验了上述假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户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保护的制度基础 ,其改革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改革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劳动力市场分割 就业保护 中国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 被引量:450
3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36,共9页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排放水平从提高到下降的转折点,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在的节能减排要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来说,被动等待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已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决心、地方政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动机,加大激励力度,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被引量:332
4
作者 蔡昉 高文书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25,47,共9页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 ,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 ?首先 ,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 ,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 ,由...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 ,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 ?首先 ,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 ,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推动高就业产业发展 ,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弹性 自然失业率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 经济增长 显性就业 职业培训体系 就业结构
原文传递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225
5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共11页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包括初始年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在内的初始增长条件 ,包括政府消费比率、市场化水平和要素配置在内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以及包括就业水平、投资水平和效率在内的常规增长条件 ,都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增长绩效。...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包括初始年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在内的初始增长条件 ,包括政府消费比率、市场化水平和要素配置在内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以及包括就业水平、投资水平和效率在内的常规增长条件 ,都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增长绩效。文章认为 ,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要素配置效率 ,而由此产生的效率差异正是促成近年来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改革 增长 条件趋同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 被引量:171
6
作者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大多数迁移研究都以托达罗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作为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但是,该假说有时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中的迁移现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建立在相对贫困假说基础上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然而,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往往是... 大多数迁移研究都以托达罗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作为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但是,该假说有时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中的迁移现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建立在相对贫困假说基础上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然而,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往往是间接的。本文利用贫困农村的调查数据,直接检验了相对贫困假说,发现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贫困同时构成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由此引出的政策含义是,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扭曲,有利于保证迁移健康、有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劳动力流动 农民收入 政府政策 相对贫困
原文传递
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制度改革中收获红利 被引量:177
7
作者 蔡昉 +1 位作者 屈小博 程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3,78,共11页
由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了城镇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城市... 由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了城镇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对资本产出比和工作时间有负面影响,但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净收益非常可观。根据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收益。这也就意味着,在推进全面户籍制度改革中仅仅考量户籍制度改革所要付出的成本,而忽略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会在实践中制约改革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传递
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0
8
作者 朴之水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2,共7页
文章主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的关系。迁移从总体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通过非参数分析,作者发现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家庭特征差异对于迁移决策越发重要。而且,禀赋不足的贫困家庭即便有迁移行为发生,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 文章主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的关系。迁移从总体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通过非参数分析,作者发现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家庭特征差异对于迁移决策越发重要。而且,禀赋不足的贫困家庭即便有迁移行为发生,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结合对工资方程的分析,作者发现改善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助于贫困家庭利用迁移,也有助于贫困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非参数分析 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 贫困家庭 中国 农村经济 劳动力迁移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贫困性质的变化与扶贫战略调整 被引量:123
9
作者 蔡昉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22,共9页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经济 扶贫工作 社会保障 农民增收
原文传递
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 被引量:135
10
作者 蔡昉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6,共8页
依据关于检验刘易斯转折点的经验标准,本文着重考察了近年来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增长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之间工资的趋同。首先,从相关行业的平均工资、农民工工资,以及农业雇工工资看,2003年以来都经历了快速提高... 依据关于检验刘易斯转折点的经验标准,本文着重考察了近年来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增长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之间工资的趋同。首先,从相关行业的平均工资、农民工工资,以及农业雇工工资看,2003年以来都经历了快速提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2003年以前的平均水平。其次,从农民工与大学毕业生以及城镇就业者的工资比较、农民工内部受教育程度不同群体之间的工资比较,以及工资差异中教育回报率的贡献份额看,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系统的工资趋同现象。这两点都有力地验证了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同时,本文还从工资变化的角度,阐释了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即要求增长源泉更加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工资决定更加依靠劳动力市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增长 工资趋同 刘易斯转折点
原文传递
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被引量:134
11
作者 封永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8,共18页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期,其速度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中位于前列。利用122个国家跨越2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的老龄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速度只有在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期,其速度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中位于前列。利用122个国家跨越2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的老龄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速度只有在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显然符合快速老龄化组的特征,基于本文的估计参数和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仅仅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2020年至202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将会放缓1.07个百分点。抑制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张和减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机制。虽然未来改变人口结构的可能性非常有限,但可以根据快速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上述途径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龄化 经济增长 冲击
原文传递
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城市级层结构、融资能力与迁移政策 被引量:106
12
作者 蔡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71,共8页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模式 ,既区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 ,也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力量 (如城市的自我融资能力 )和以再分配的方式获取资源(行政级别的影响 )都对城市的发展起作用。计量结果表明 ,由于市场发育水平的不同 ...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模式 ,既区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 ,也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力量 (如城市的自我融资能力 )和以再分配的方式获取资源(行政级别的影响 )都对城市的发展起作用。计量结果表明 ,由于市场发育水平的不同 ,中西部地区在城市发展模式上显著区别于东部地区。前者仍然具有浓厚的转型特征 ,行政分配资源仍然对城市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而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市场导向格局已基本形成。由于一些城市仍然依靠再分配资源发展城市 ,具有阻碍人口流动的动机 ,扭曲了城市化整体格局。因此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 ,有利于加快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发展 经济转型时期 城市级层结构 融资能力 迁移政策 市场经济 行政分配资源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16
13
作者 曲玥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5,共11页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对今后如何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做出了相关探讨,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的深化可以实现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成本优势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及其效应 被引量:99
14
作者 Albert Park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33,共10页
本文利用两轮城市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瞄准及其救助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城市贫困的救助手段在城市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和国际上类似的项目相比较,中国目前的救助体系具有较好的救助效率。... 本文利用两轮城市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瞄准及其救助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城市贫困的救助手段在城市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和国际上类似的项目相比较,中国目前的救助体系具有较好的救助效率。本文还分析了家庭和工人对贫困救助体系的反应,结果表明更好地设计救助方式将有助于避免贫困救助在劳动力市场上产生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社会救助 贫困瞄准
原文传递
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 被引量:57
15
作者 蔡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4,共7页
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不能消除两类地区之间存在的比人均收入水平更为根本性的条件差异 ,西部开发战略则很可能无法取得预想的结果。本文通过解释区域差距形成和缩小的机理 ,实际揭示那些影响差距的重... 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不能消除两类地区之间存在的比人均收入水平更为根本性的条件差异 ,西部开发战略则很可能无法取得预想的结果。本文通过解释区域差距形成和缩小的机理 ,实际揭示那些影响差距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区域趋同 经济稳态 中国
原文传递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长期性、效应和政策 被引量:45
16
作者 蔡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2,共7页
本文作者在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历史的角度透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对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作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不仅是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发生的规律性现象 ,而且会由于中国二元... 本文作者在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历史的角度透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对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作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不仅是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发生的规律性现象 ,而且会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特殊艰巨性而长期存在。它不仅具有一般的发展效应 ,而且是解决多年累积的“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对劳动力流动的正确管理 ,以及旨在疏导的制度改革 ,将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劳动力流动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地区趋同性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被引量:57
17
作者 蔡昉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2-49,共8页
本文利用 1 995~ 2 0 0 2年中国制造业分细行业的分省时间序列资料 ,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由于分细行业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工资的行业差异 ,因而本研究能够准确地观察工资在地区间的趋同与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 ,中国的改革促... 本文利用 1 995~ 2 0 0 2年中国制造业分细行业的分省时间序列资料 ,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由于分细行业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工资的行业差异 ,因而本研究能够准确地观察工资在地区间的趋同与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 ,中国的改革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地区趋同性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劳动工资 改革 行业细分 单一工资率
原文传递
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户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6-33,共8页
本文利用对中西部6省的贫困地区所作的农户调查资料,根据离散型解释变量模型对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揭示了贫困地区农户对非农工作参与的主要动机在于分散收入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本文利用对中西部6省的贫困地区所作的农户调查资料,根据离散型解释变量模型对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揭示了贫困地区农户对非农工作参与的主要动机在于分散收入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变量对于农户形成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 农户调查 劳动 贫困地区 解释变量 农工 收入 方程 教育 离散型
原文传递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决定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用Probit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 劳动经济 非农工作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风险分散与非农劳动供给——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7
20
作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风险分散对于农户非农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虽然农户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劳动配置来相对维持稳定的家庭收入,但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劳动力的进...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风险分散对于农户非农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虽然农户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劳动配置来相对维持稳定的家庭收入,但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通过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有效提高的方式来减少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散 非农劳动供给 贫困经济 贫困地区 农村 劳动力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