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飞 胡春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异丙酚组(P组)、七氟烷组(S组)、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及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异丙酚组(P组)、七氟烷组(S组)、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及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P组与PD组静脉泵注异丙酚4~6 mg.kg-1.h-1,S组与SD组吸入七氟烷0.6%~1.5%,PD组与S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P组与S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定以相同方法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熵指数(反应熵与状态熵,RE、SE)的变化。观察停用异丙酚或七氟烷后各组反应熵(RE)从60上升到70、80、90各点所需时间。采用短期辅导记忆浓缩测试(SOMCT)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血压:与PD组、SD组比较,P组、S组在插管后SBP、DBP明显降低(均P<0.05);与S组、SD组比较,P组、PD组SBP、DBP在切皮及切皮后30min均明显升高(均P<0.05)。HR:与术前比较,PD组与SD组HR在插管后、切皮、切皮后30 min、术毕时明显下降(均P<0.05)。熵指数(RE):停止异丙酚或七氟烷后,P组、S组及SD组RE从60恢复到70、80、90所需时间均低于PD组(均P<0.05)。认知功能:各组在拔管后10、20 min认知功能较术前有所下降(均P<0.05);拔管后30 min已基本恢复。结论全身麻醉中辅以右美托咪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没有影响;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复合使用时有可能导致苏醒延迟,但与七氟烷复合使用时不影响苏醒,而且术中血压更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异丙酚 七氟烷 术后认知功能 苏醒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郭飞 胡春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提供了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提供了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每搏量变异(SVV)、脉压变异(PVV)、心输出量(CO)、全心射血分数(GEF)、心脏功能指数(CFI)、体循环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 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前负荷、后负荷、心脏收缩能力、肺水状况进行较全面的监测,与目前其他同类监测技术相关性好[1]。PiCCO 操作过程简便,只需置入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特制的动脉热稀释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 d,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手术及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本文就 PiCCO 目前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综述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卓明 胡春华 郭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对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肝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控制术中收缩压于90~100 mm Hg(... 目的 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对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肝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控制术中收缩压于9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CVP于1~4 cm H2O(1 cm H2O=0.098 k Pa);对照组仅采取控制性降压。比较2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相关指标,术后1 d、3 d检测其肝肾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Hb)值、血细胞压积(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 d、3 d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术后1 d、3 d肝肾相关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科显著减少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减少肝门阻断时间,且对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低中心静脉压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郭飞 胡春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4期24-2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5 min内穿刺总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5 min内穿刺置管总成功率均显著升高,平均穿刺耗时显著缩短,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桡动脉血肿、痉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动态针尖定位法能够显著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成功率
下载PDF
手持式超声仪在分娩镇痛中估测硬膜外深度及穿刺定位的准确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飞 胡春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手持式超声仪(ACCURO)在椎管内分娩镇痛中估测硬膜外深度及穿刺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0例要求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触诊组(P组)和手持式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产妇取侧卧位,麻醉操作前采用手持... 目的探讨手持式超声仪(ACCURO)在椎管内分娩镇痛中估测硬膜外深度及穿刺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0例要求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触诊组(P组)和手持式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产妇取侧卧位,麻醉操作前采用手持式超声仪对入选的50例产妇均进行腰椎扫描,测量皮肤至硬膜外深度。首选L3/4间隙进行穿刺,U组产妇采用手持式超声仪进行穿刺定位,P组产妇则采用传统手法触摸解剖标记进行定位。比较2组产妇首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次数(穿刺针退出皮肤重新穿刺)、重新定向次数(穿刺针退至皮下重新进针),更换间隙穿刺以及操作耗时,记录2组硬膜外穿刺相关并发症。采用Bland-Altman法对手持式超声仪估测的硬膜外间隙深度(UD)及硬膜外穿刺针实际进针深度(ND)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硬膜外穿刺,未见并发症发生。U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达88%,P组为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P组穿刺过程穿刺次数多于U组(P=0.002)、2组重定向次数、需要更换椎间隙以及操作耗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评价分析显示,UD与ND的差数均值为0.17 cm(95%CI为0.13~0.21 cm);95%LoA为-0.43~0.09 cm,UD与ND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手持式超声仪能够较准确地预估硬膜外深度和辅助椎管内麻醉穿刺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超声仪 分娩镇痛 硬膜外深度 Bland-Altman
下载PDF
不同降压方式应用于肝切除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卓明 胡春华 +2 位作者 於贤军 郭飞 龙鼎德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及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行气...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及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采取控制性降压[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8.00-10.67kPa、CVP为0.490-0.980kPa],B组采取控制性低CVP(控制CVP为0.098-0.392kPa、MAP≥10.67kPa),C组采取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控制CVP 0.098-0.392kPa、MAP为8.00-10.67kPa),D组为对照组(维持CVP为0.490-0.980kPa、MAP≥10.67kPa)。比较4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术前,术后1、3d肝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胆红素、血浆清蛋白、凝血酶原)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尿素氮(BUN)水平、肌酐(Cr)]的变化。结果 A、B、C 3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低于D组,术后Hb、HCT显著高于D组(均P〈0.05);C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A、B组,术后Hb、HCT均高于A、B组(均P〈0.05)。4组患者术前,术后1、3d,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CVP及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 3种降压方式均可降低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但控制性降压联合控制性低CVP效果更为显著,且对术后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低中心静脉压 肝切除术 出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