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9
1
作者 薛广波 +2 位作者 王桂清 王笑中 王耀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 本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9岁患病率最高(1927·4/10万),10岁以下最低(42.6/10万)。北方内陆地区于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以春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流行病 学中国
下载PDF
黄芪对大鼠脑缺血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陈春富 +2 位作者 冯林 樊红 王和德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8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和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两种动物模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流3d,应用黄芪的各组动物...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和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两种动物模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流3d,应用黄芪的各组动物脑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提示黄芪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血脑屏障 脑血流 黄芪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受损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胜兰 +2 位作者 董政军 樊红 于俊基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5-96,共2页
作者对30例糖尿病病人和35例健康人对照观察了红细胞变形指数,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0.63±0.42)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14,P<0.01),且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HbA_1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01),结... 作者对30例糖尿病病人和35例健康人对照观察了红细胞变形指数,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0.63±0.42)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14,P<0.01),且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HbA_1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认为糖尿病病人的高糖状态引起红细胞中HbA_1C含量升高,改变了红细胞膜的弹性和液态流动性,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其影响微循环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RCD HBA1C
全文增补中
血糖水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电镜酶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曹秉振 张福洲 +2 位作者 耿明 张培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93-195,T000,共4页
本文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TAS),对不同血糖水平条件下,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30分钟后,前脑皮质神经元内有琥珀酸脱氢酶(SDH)反应产物的线粒体进行了精确的形态学计量,并对相应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高血糖能... 本文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TAS),对不同血糖水平条件下,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30分钟后,前脑皮质神经元内有琥珀酸脱氢酶(SDH)反应产物的线粒体进行了精确的形态学计量,并对相应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高血糖能加剧缺血时线粒体的肿胀和破坏;高血糖组胶质细胞水肿,血脑屏障的胶质膜高度水肿,而正常血糖组及低血糖脑缺血组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糖 线粒体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糖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曹秉振 +2 位作者 许荣家 赵玉武 陈同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了高血糖对脑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高血糖能增加缺血动物死亡率及存活动物的神经缺陷积分,加剧缺血性脑水肿并干扰了缺血时rCBF的恢复。对高血糖加剧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 本文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了高血糖对脑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高血糖能增加缺血动物死亡率及存活动物的神经缺陷积分,加剧缺血性脑水肿并干扰了缺血时rCBF的恢复。对高血糖加剧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 脑水肿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被引量:47
6
作者 薛广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偏头痛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时间梗死体积相关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曹霞 曹秉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采用鼠须聚已烯醇栓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观察缺血 1、1 .5、2、3、4、6、9、1 2及 2 4h后 2 %红四氮唑 (TTC)标记的梗死体积 ,并与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缺血 1h组及 90min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 ,缺血 2h大鼠基底节区出现梗... 采用鼠须聚已烯醇栓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观察缺血 1、1 .5、2、3、4、6、9、1 2及 2 4h后 2 %红四氮唑 (TTC)标记的梗死体积 ,并与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缺血 1h组及 90min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 ,缺血 2h大鼠基底节区出现梗死灶 ,边界欠清。 4h缺血动物梗死体积明显增大 ,和 2、3h组比较差异已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各组动物随缺血时间梗死体积渐趋增大 ,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r =0 .86 ,P =0 .0 0 2 )。至 1 2h梗死体积渐趋稳定 ,与 2 4h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 2 4h组动物死亡率高。该研究为扩大治疗时间窗的保护性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时间 体积 大鼠 脑梗塞
下载PDF
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8
作者 曹霞 曹秉振 +1 位作者 赵玉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结扎翼腭动脉组的高。模型成功动物栓线进入颅内长度多在 7mm左右 ,而不成功动物则多在 4mm以下。聚已烯醇栓线组较硅胶栓线组神经缺损症状出现早 ,同一时间内的梗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 :翼腭动脉结扎与否是影响模型成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栓线进入大脑中动脉的深度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线栓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春富 +1 位作者 王红梅 王和德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和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两种动物模型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 1h后再灌流 3h,应用黄芪的各组动物脑水... 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和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两种动物模型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 1h后再灌流 3h,应用黄芪的各组动物脑水肿明显减轻 ,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 ,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提示黄芪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CD_(62P)、CD_(63)的监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尚明谦 +2 位作者 陈同慧 任旭东 尹格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腔隙梗塞与大面积梗塞两亚组之间3种GMP表达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者,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急性期检测者为低(CD41、CD62PP<0.05,CD63P<0.01),但与对照组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活化水平上(P<0.05~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 流式细胞术 脑梗塞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改善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剂量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春富 贾海燕 +2 位作者 尚明谦 曹秉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行为影响的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分为 4组 (各 1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各组每日分别加用黄芪注射液 10 ,2 0 ,3 0 ,40mL ,iv ,gtt× 10d。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红细胞变... 目的 :探讨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行为影响的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分为 4组 (各 1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各组每日分别加用黄芪注射液 10 ,2 0 ,3 0 ,40mL ,iv ,gtt× 10d。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的变化及病情变化。结果 :与 10mL组比较 ,2 0mL组各项指数P >0 .0 5 ,3 0 ,40mL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 0 .9± 0 .3 ,0 .9± 0 .3 ,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聚集指数分别为 (2 .0± 0 .3 ,2 .0±0 .4)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临床总有效率均为 93 %较 10 ,2 0mL组 (分别为 60 % ,67% )显著升高 (P <0 .0 5 )。 3 0mL组和 40mL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存在着剂量 效应关系 ,每日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3 0mL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聚集 脑梗死 剂量-效应
下载PDF
中风后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春富 +5 位作者 贾海燕 陈同慧 王和德 尚明谱 沈君 于金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对56例中风后难治性癫痫(IEP)病人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步探讨IEP的危险因素。对照组179例系同期住院并得到控制的中风后癫痫患者。分析结果筛选出大脑皮层损害、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癫痫... 对56例中风后难治性癫痫(IEP)病人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步探讨IEP的危险因素。对照组179例系同期住院并得到控制的中风后癫痫患者。分析结果筛选出大脑皮层损害、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癫痫家族史、EEG背影活动异常、迟发性癫痫等5个因素为EIP的危险因素。提示IEP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脑损伤部位,遗传因素不仅决定了癫痫的易感性,还与癫痫的难治性有关联。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中风人群应加强随访,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癫痫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中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偏头痛危险因素分析(37808例—对照调查报告) 被引量:22
13
作者 薛广波 +2 位作者 王桂清 王笑中 王耀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按1:1配对法对37808例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对照分析。发现技术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等脑力劳动职业者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刺激因素(情绪紧张、闷热气候、生气、劳累等)、睡眠障碍、多数酿造酒、多食肥肉、家族史、喜食甜和盐渍咸菜... 本文按1:1配对法对37808例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对照分析。发现技术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等脑力劳动职业者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刺激因素(情绪紧张、闷热气候、生气、劳累等)、睡眠障碍、多数酿造酒、多食肥肉、家族史、喜食甜和盐渍咸菜及肌紧张性头痛均为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情绪紧张是农村女性患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配对调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凤超 +7 位作者 吕保生 夏强 曹秉振 陈春富 张斌 李新立 程正祥 文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 将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分别将大鼠放入内置式 +室中毒箱的中毒室内 ,A、B、C 3组分别通入体积分数为 10 0× 10 -4 、15 0× 10 -4 、16 5×... 目的 建立一氧化碳 (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 将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分别将大鼠放入内置式 +室中毒箱的中毒室内 ,A、B、C 3组分别通入体积分数为 10 0× 10 -4 、15 0× 10 -4 、16 5× 10 -4 的CO混合气体 ,D组通入空气 ,前 5h气体流量为 80 0L/h ,中间 4h为 10 0 0L/h ,最后 3h为 12 0 0L/h ,共通气 12h。中毒前后进行迷宫试验。中毒后 3~ 2 8d内出现昏迷或迷宫实验正确入臂数少于 3次者定为迟发性脑病大鼠。采用TUNEL法、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大脑皮质、海马部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C 2组均有 4只大鼠出现迟发性脑病行为改变 ,A、D 2组则无改变。迟发性脑病大鼠凋亡细胞数TUNEL法检测 ,B组为 45 0 %~ 6 5 0 % ,C组为 5 5 0 %~ 80 0 % ,凋亡细胞主要为神经元 ;流式细胞仪检测 ,B组为 5 0 5 %± 4 2 % ,C组为 5 5 9%±7 8% ;电镜检测有典型凋亡改变的神经元 ,B组为 5 0 %~ 15 0 % ,C组为 10 0 %~ 2 0 0 %。A组凋亡细胞数均少于 5 0 % ,D组均少于 1 6 %。结论 以CO体积分数 15 0× 10 -4 ~ 16 5× 10 -4 、中毒时间12h建立的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是成功的 ,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大量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疾病模型 WISTAR大鼠
原文传递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常高峰 刘兴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6期353-355,共3页
应用纳洛酮治疗78例脑梗塞患者,并测定了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探讨纳洛酮治疗效果与β-EP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有效的病例(26例)其β-EP含量明显高于无效的病例(P<0.001),提示小... 应用纳洛酮治疗78例脑梗塞患者,并测定了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探讨纳洛酮治疗效果与β-EP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有效的病例(26例)其β-EP含量明显高于无效的病例(P<0.001),提示小剂量纳洛酮仅对脑脊液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的患者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纳洛酮 脑栓塞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糖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秉振 +2 位作者 许荣家 赵玉武 陈同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1-73,127,共4页
本文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了高血糖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发现高血糖能增加缺血大鼠的死亡率及神经缺陷积分,加剧了缺血性脑水肿并干扰了缺血时rCBF的恢复。作者讨论了高血糖加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机制。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膜脂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曲伸 +2 位作者 范红 冷贵生 綦秀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本文对51例急性脑梗塞,1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51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脂质含量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和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及C++-Mg++ATP... 本文对51例急性脑梗塞,1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51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脂质含量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和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及C++-Mg++ATP酶活性降低,膜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升高;ATP酶活性与红细胞滤过指数(IF)、胆固醇及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膜磷脂含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患者酶活性、膜脂质与磷脂比值和红细胞变形性与对照组相差显著。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着能量代谢障碍,脂质成份改变,且在卒中发生前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治疗脑动脉硬化对预防卒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 脂质 脑栓塞 腺苷三磷酸
下载PDF
黄芪对大鼠海马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春富 常高峰 +3 位作者 冯林 樊红 孙怀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5-366,共2页
黄芪对大鼠海马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陈春富常高峰郭述苏冯林樊红孙怀玉①关键词黄芪;脑缺血;海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缺血引起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课题。黄芪是传统... 黄芪对大鼠海马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陈春富常高峰郭述苏冯林樊红孙怀玉①关键词黄芪;脑缺血;海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缺血引起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课题。黄芪是传统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脑缺血 海马
下载PDF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价值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君 于金萍 +2 位作者 王京水 陈曼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 47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 H B O)治疗前后测定 r C B 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H B O 组患者 r C B F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 47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 H B O)治疗前后测定 r C B 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H B O 组患者 r C B F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质重于白质,病灶侧重于非病灶侧);而对照组患者 r C B 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05)。治疗后 H B O 组 E E G 频率虽较治疗前增快,慢波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 α指数,波频改善显著,慢波明显减少( P< 0.05)。结论  H B O 治疗不仅可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对缺血性损害侧大脑半球的血管收缩更为显著,有加重“脑盗血”发生、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电图 局部脑血流量 高压氧疗法
下载PDF
典型偏头痛诱发因素及阻断试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薛慎伍 +3 位作者 陈同慧 樊红 任旭东 曲伸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从1986年全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积累的资料中筛选出537例容易统一诊断标准和可比性强的典型偏头痛患者,采用OR值、95%置信区间、x2、Logistic回归分析和系数标化等方法,发现了14项可以纠正的诱发因素... 从1986年全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积累的资料中筛选出537例容易统一诊断标准和可比性强的典型偏头痛患者,采用OR值、95%置信区间、x2、Logistic回归分析和系数标化等方法,发现了14项可以纠正的诱发因素。挑选了便于随访的79例患者,按个体诱发头痛因素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心理卫生咨询计划、抗焦虑药物调整等具体阻断(干扰)试验,随访9~14个月。结果发现典型偏头痛完全消失者13例(16.5%),减少发作频率50%以上34例(43%),减少发作频率50%以下14例(17.7%),无效或加重者18例(22.8%)。认为进一步加强纠正诱发因素研究有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诱发因素 阻断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