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 被引量:482
1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是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所决定的必然选择。追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的根本基础是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充分广度、充... 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是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所决定的必然选择。追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的根本基础是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突显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通过突出知识学习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增强课堂的画面感,促进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 知识观 学习观 课堂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 被引量:478
2
作者 郭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23,共7页
课程教学需要确立知识的教育立场。教育立场中的知识,是基于前人的认识成果,通过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系统。知识依存于社会背景和种系经验,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三个内在要素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要实现教学的丰富... 课程教学需要确立知识的教育立场。教育立场中的知识,是基于前人的认识成果,通过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系统。知识依存于社会背景和种系经验,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三个内在要素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要实现教学的丰富价值,必须由表层的符号教学走向深度教学,实施4R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育立场 深度教学 4R教学
下载PDF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被引量:367
3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37,共5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哲学”,而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的课程意识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哲学”,而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的课程意识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转变课程观念 ,具有反思性实践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 课程意识 课程系统 课程哲学 课程观
原文传递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92
4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24,47,共5页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公平问题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起点
原文传递
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 被引量:215
5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8,共6页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生性价值是教育的过程价值的核心。生成性思维视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教育民主、崇尚发展价值、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属性 过程价值 生成性思维 教育过程观 基本属性 视域 教育活动 “应试教育” 不确定性 创造性价值
原文传递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 被引量:257
6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警惕技术主义倾向及其局限性,防止应试教育向课堂侵蚀。课堂教学发展性的根本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意义感标准、自我感标准和效...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警惕技术主义倾向及其局限性,防止应试教育向课堂侵蚀。课堂教学发展性的根本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意义感标准、自我感标准和效能感标准;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实施深度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 发展性标准 学习方式 深度教学
原文传递
课程观的转向 被引量:136
7
作者 郭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6,共6页
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课程与人及其生活的关系的转向。课程应与儿童的生活整合,课程是沟通儿童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课程观新的转向具有四种基本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属于课程内容范畴;课程是儿童主体有意义的活... 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课程与人及其生活的关系的转向。课程应与儿童的生活整合,课程是沟通儿童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课程观新的转向具有四种基本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属于课程内容范畴;课程是儿童主体有意义的活动;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课程观新的转向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课程三个基本成分(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要符合学生完满生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观 生活世界 可能生活课程改革
下载PDF
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被引量:199
8
作者 姚林群 郭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7,共6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但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并非很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成为了一大“难点”。这跟知识教学流于表层的符号教学大有关系。深度教学倡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但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并非很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成为了一大“难点”。这跟知识教学流于表层的符号教学大有关系。深度教学倡导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深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征,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深度教学的实现,需要在知识观、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过程及教师角色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度教学
下载PDF
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 被引量:176
9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共12页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构建"人-知"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把知识引入学生生命,实现知识内蕴的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确立发展取向的知识观,促进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达到学科知识结构化、学科思想体系化、学科能力表现化和学科经验连续化,既是学科育人的价值向度,也是学科育人的内在条件。超越对象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科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的科学认知、社会理解、文化认同、生命感悟的过程,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育人 “人-知”互动 学科素养 深度教学
原文传递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被引量:119
10
作者 郭元 胡修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2-28,共7页
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 ,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 :教育与生活的互动 ,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 ,生活具有教育意义 ,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含着双重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 ,对深化当前基础... 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 ,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 :教育与生活的互动 ,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 ,生活具有教育意义 ,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含着双重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 ,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教育生活 教育意义 生活意义 杜威 陶行知
下载PDF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 被引量:101
11
作者 郭元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37,共6页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舍方法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理论的多样性,教学论研究要更新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教学民主 教学过程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策略 中小学
原文传递
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反思(笔谈) 被引量:113
12
作者 崔允漷 余文森 +9 位作者 郭元 刘晓庆 徐斌艳 陈霜叶 王小明 刘钧燕 杨晓哲 王涛 陈建吉 王少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共24页
对于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应该认识到信息科技只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在学习、真学习",学习动机是关键,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变为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提高对学生学习的"粘度".线... 对于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应该认识到信息科技只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在学习、真学习",学习动机是关键,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变为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提高对学生学习的"粘度".线上和线下教学只是知识呈现的载体不一样,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说,都需要经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基本环节.在线教学要由新技术走向新形态,需要赋予新技术育人功能,聚焦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重建教学价值观、重组教学结构、再造教学程序、重构教学文化,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居家在线学习"引发对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的思考,开发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应指向育人目标、发展核心素养,要坚持优先性、全纳性和科学性原则要求.在线教学的课程与教学设计需要观照和回应疫情的多个侧面以及疫情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后疫情时期,当在线教育模式更多融入线下课程、课堂与教学时,新的混合教育制度需要超越技术的视角,重构制度中的规训与监控机制,以更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给学生和学习赋权.未来中小学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新常态,需要关注三个核心要素:数字资源、流程再造、组织管理,同时学校与校外机构都将走向线上与线下融合,两者在建设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将大有合作的空间.期望复学之后的学校教育能够留住"学为中心"的观念,留住"互联网+"的教学方式,留住学生的疫情记忆,让疫情成为学生成长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学校教学 教育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资源
下载PDF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 被引量:84
13
作者 郭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8-42,105-158,共7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考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认为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考察二者不同的逻辑基础;教育理论具有逻辑理性,而教育实践具有实践理性;教育...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考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认为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考察二者不同的逻辑基础;教育理论具有逻辑理性,而教育实践具有实践理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不仅是观念上的统一,而且应是逻辑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逻辑
下载PDF
论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表达 被引量:100
14
作者 郭元 吴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知识是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反思和提升自我的一面镜子。课程知识具有文化属性、社会属性、辩证属性等本质属性。课程知识属性的教学表达,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课程知识 知识属性 深度教学 教学思维
下载PDF
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 被引量:62
15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3,共6页
西方现象学哲学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用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来探讨人生,研究人的生活,这一概念就是“生活世界(life word)”。“生活世界”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近百年中,“生活世界”的概念已经融入了自... 西方现象学哲学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用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来探讨人生,研究人的生活,这一概念就是“生活世界(life word)”。“生活世界”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近百年中,“生活世界”的概念已经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0
16
作者 郭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 地方课程 课程方案
下载PDF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被引量:94
17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认为,哲学认识论的知识立场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知识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要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从教育学的生命立场、过程取向和价值关怀的角度看,教育中的知识,是基于前人的认识成果,通过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系统。... 本文认为,哲学认识论的知识立场对解决教育场域中的知识问题具有局限性,教育工作者要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从教育学的生命立场、过程取向和价值关怀的角度看,教育中的知识,是基于前人的认识成果,通过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系统。任何知识都具有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三个内在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的丰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知识与人的相遇 知识教育价值的丰富性
下载PDF
论学习观的变革:学习的边界、境界与层次 被引量:82
18
作者 郭元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学习的根本旨趣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克服工具性、功利性、程序化、单向度的应试学习观,跨越狭隘的学习边界,实现学习的丰富性及其发展价值,突破知识训练的学习观的藩篱,让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真实地发展,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 学习的根本旨趣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克服工具性、功利性、程序化、单向度的应试学习观,跨越狭隘的学习边界,实现学习的丰富性及其发展价值,突破知识训练的学习观的藩篱,让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真实地发展,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诉求。跨越学习的边界,实现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达至理解、表达和意义三个学习境界,将知识学习导向科学认知、技术体验、社会参与、文化觉醒和生命体悟五种层次,是实现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及其发展性 学习的边界 学习的境界与层次 深度教学
原文传递
论实践教育 被引量:75
19
作者 郭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实践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性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性实践是体验性实践、反思... 实践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性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性实践是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具有体验性、反思性等基本特点;实践教育的基本过程是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其过程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实践课程、注重实践学习、构建实践德育、是当前我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教育性实践 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样式
下载PDF
把知识带入学生生命里 被引量:60
20
作者 郭元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43,184,185,共18页
知识是一个“符号世界”,更是“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兼具客观性和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知识问题是课程与教学理论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不仅影响着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 知识是一个“符号世界”,更是“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兼具客观性和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知识问题是课程与教学理论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不仅影响着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教学的活动结构,麦克·扬主张“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建构课程理论和探讨教学问题。教学活动作为“知识密集型”实践,是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意义实践,否认知识客观实在性而过分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以及否认知识社会性而将知识窄化为单一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危险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回归知识的理性本质与真理意义,在建立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联结中维护知识的课程意义及其“价值强度”,达成知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期待。构建“人—知相遇”关系,把知识带入学生生命里,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中遇见逻辑与理性、遇见历史与文化、遇见世界与自我,从认识世界到进入世界再到改变世界,让学生获得对于生命成长“强有力的知识”。面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作为主体以“人—知相遇”为基础的发展性实践,教学必须发挥课程知识作为思想种子、文化种子、精神种子的育人价值,摆脱符号训练或虚无建构的泥潭,克服单一的认知性实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走向“文化—社会密集型实践”,让学生在进入逻辑、进入历史、进入文化、进入社会中丰盈人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问题 教育知识观 “人—知相遇” 强有力的知识 深度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