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 被引量:172
1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31,共8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而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略大于家庭经济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职业 教育机会获得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2
2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4,共12页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用通径分析技术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收入 代际流动 市场化水平
原文传递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被引量:59
3
作者 郭丛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9,共7页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制 劳动力市场 分割理论 明瑟收入函数 人力资本理论
原文传递
职业代际效应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教育的作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郭丛斌 丁小浩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82,共9页
本文引入代际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流动方向和流动距离等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分析中国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代际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代际效应 中国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受教育程度 劳动者 人力资本 家庭背景
下载PDF
教育: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在教育与代际流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5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2,共8页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城镇,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更多地取决于子女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而...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城镇,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更多地取决于子女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而非家庭背景这一先赋性因素;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上在复制原有的生产关系,但这种复制功能相对较弱,而其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更强。可见,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不单单体现为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作用,即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承载着促进社会流动、保证社会公平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故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教育平等化,创造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最终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代际流动 结构方程模型 家庭背景
原文传递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被引量:38
6
作者 郭丛斌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1,共5页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2 0 0 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 ,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2 0 0 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 ,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制 劳动力市场 分割理论 明瑟收入函数 职业声望 受教育程度
下载PDF
中国内地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从大学排名的视角 被引量:37
7
作者 郭丛斌 孙启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以世界公认的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观察最近四年(2011—2014年)的排名情况,并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界定。同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对中国顶尖高校各项指标得分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 以世界公认的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观察最近四年(2011—2014年)的排名情况,并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界定。同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对中国顶尖高校各项指标得分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所高校国际顶尖研究成果缺乏,国际化比例和层次较低,世界范围内学术声誉还需提高,雇主评价和产业收入在考虑国别因素情况下优势明显。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内地高校还要完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提升国际化的程度和质量,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建立高校数据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排名 THE QS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建设路径分析——从ESI、QS和US News排名的视角 被引量:34
8
作者 郭丛斌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2-73,共12页
以世界公认的ESI、QS和US News学科评价体系为基本框架,分析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发现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有"高原"、缺"高峰",数量领先、质量落后,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 以世界公认的ESI、QS和US News学科评价体系为基本框架,分析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发现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有"高原"、缺"高峰",数量领先、质量落后,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中国高校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术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 ESI QS US NEWS
原文传递
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8
9
作者 郭丛斌 曾满超 丁小浩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101,共13页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探讨中国高等学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类学生中男性比例过高是造成总体上高等教育机会性别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城镇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探讨中国高等学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类学生中男性比例过高是造成总体上高等教育机会性别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城镇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而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则相对较大;理工类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状况明显优于男学生,但其毕业后的工资起薪却显著低于男性。此外,研究还发现,性别、学科、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均会显著影响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类教育 就业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跨越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丛斌 丁小浩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8,共5页
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教育的一大社会效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其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不同的。与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者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跨越职业代际效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 代际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丛斌 丁小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 中国 劳动力市场分割 效应 流动率 劳动者 地区经济 教育 代际流动 开放性
原文传递
保研学生与考研学生教育产出的比较分析——以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刘钊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5,共9页
基于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发展研究生调查的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保送硕士生与考试入学硕士生的在校表现和教育产出水平及其性别差异发现,保研和考研这两种入学方式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保研学生的... 基于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发展研究生调查的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保送硕士生与考试入学硕士生的在校表现和教育产出水平及其性别差异发现,保研和考研这两种入学方式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保研学生的硕士成绩排名显著高于考研学生,而考研学生发表论文数明显高于保研学生,尤其是考研女生论文发表数要显著高于保研女生。其可能的原因是考研女生与导师学术交流的时间更长;读研学术动机越强、经济动机越弱、本科成绩越好的学生硕士阶段成绩越好且科研论文发表越多;本科成绩对于硕士毕业生的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保研女生的起薪显著高于考研女生;无论是保研学生,还是考研学生都应当认真规划学业,合理安排时间,更加重视与导师的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研学生 考研学生 教育产出
原文传递
家庭背景对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孟超 郭丛斌 王家齐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共8页
通过构建专业倾向度指数比较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专业选择倾向程度,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在控制性别、文理科、高考分数和院校类型的基础上,使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检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最... 通过构建专业倾向度指数比较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专业选择倾向程度,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在控制性别、文理科、高考分数和院校类型的基础上,使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检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最后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测量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专业分布有所不同,家庭背景显著影响了子女的专业选择。家庭背景相对优势的子女更有可能选择人文、社科专业,而家庭背景相对弱势的子女则更加倾向理科、工农医专业。中国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呈现出"富学文穷学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专业选择 富学文穷学理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段义德 郭丛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6,共7页
高水平的代际流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经实证分析可发现,高等教育可显著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子代非农就业,并降低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概率,职业层次提升是高等教育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 高水平的代际流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经实证分析可发现,高等教育可显著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子代非农就业,并降低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概率,职业层次提升是高等教育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约占总效应的42%),但对于收入跃升至中等及更高层级,职业的中介效应下降至约29%的水平。以高考成绩作为能力的代理变量,并分别使用世界银行和欧盟相对贫困标准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稳健成立。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并着力清除城乡及城市内部职业流动障碍,在高等教育、职业流动和收入的良性互动中构建相对贫困长效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相对贫困代际传递 职业层次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超级中学:提高抑或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郭丛斌 徐柱柱 张首登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1,共15页
基于A大学2007—2017级的新生数据,将所占A大学录取比例超过省内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的高中定义为超级中学,通过构建超级中学的教育垄断指数测量各省超级中学的垄断程度,并以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分数... 基于A大学2007—2017级的新生数据,将所占A大学录取比例超过省内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的高中定义为超级中学,通过构建超级中学的教育垄断指数测量各省超级中学的垄断程度,并以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分数线作为衡量各省高中教育质量的测度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各省高中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超级中学平均占据了A大学34%的录取机会,造成的教育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内地有26个省份都属于中度垄断型及以上,其中西部省份长期保持一所高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教育与经济较发达或人口众多的省份则会出现三所超级中学三足鼎立的态势;各省份教育垄断指数名次与理科一本线名次大体上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为打破教育垄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严令禁止超级中学跨区域无限制招生的同时,还应该在提升弱势高中教育质量,引导学生与家长理性择校、提高高等学校专项招生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付诸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学 教育垄断指数 高中教育质量
原文传递
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基于THE、QS和US News大学排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郭丛斌 张优良 傅翰文 《教育评论》 2018年第12期8-13,146,共7页
尽管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日趋完善,但是学术界对其提出了诸多质疑。基于"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从指标多样性、权重分配、文献数据来源、声誉数据来源、涵盖的学科数量等维度对THE、QS和US News等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指标设... 尽管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日趋完善,但是学术界对其提出了诸多质疑。基于"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从指标多样性、权重分配、文献数据来源、声誉数据来源、涵盖的学科数量等维度对THE、QS和US News等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指标设计进行分析。鉴于大学排名存在的问题,排名机构应根据专业意见不断优化排名,社会公众以科学谨慎的态度看待排名,针对不同需求科学选择大学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学排名 指标体系 合理性
下载PDF
我国精英大学的生源究竟在何方——以A大学和B大学2013级生源为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丛斌 王家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08,共10页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逐步向普及化方向发展。众多学子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精英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A大学和B...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逐步向普及化方向发展。众多学子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精英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A大学和B大学作为中国精英大学的代表,应用教育基尼系数、地区首位比等指数,分析两所大学2013级生源的毕业高中特征表明,两所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地级市的高中,来自县级区域高中相对较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各省内的地区间分布不平衡,且中西部地区的不平衡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示范高中和超级中学都是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省级政府应对落后地市和县级区域给予重点倾斜;禁止跨地市和跨县招生,杜绝高中学校之间恶性争抢生源,维护普通高中的招生秩序;精英大学在招生政策方面应加大向县级中学的倾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大学 高中教育 教育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兰明尚 郭丛斌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36,共2页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即网络空间中的"亚文化"倾向、网络思想交锋、"个性张扬"的诉求。基于此,应从建立多维度的信息互动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的问题解决机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即网络空间中的"亚文化"倾向、网络思想交锋、"个性张扬"的诉求。基于此,应从建立多维度的信息互动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的问题解决机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战斗力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博士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博士学位授权点区域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丛斌 方晨晨 何菲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8,共15页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随着我国成为单年学术博士学位授予数量最多的国家,博士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博士学位授权点区域差异的视角,从规模和质量两个...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随着我国成为单年学术博士学位授予数量最多的国家,博士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博士学位授权点区域差异的视角,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探究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我国区域间博士学位授权点发展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东强西弱”的特点。同时,博士学位授权点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高,而博士学位授权点规模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提高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创新水平等多种途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不同区域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异。鉴于此,博士学位授权点发展需要兼顾规模和质量,避免地区的“马太效应”,并注重区域差异,构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学位点区域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教育 博士学位授权点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THE大学声誉排名分析与中国大学声誉提升策略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丛斌 刘钊 孙启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9,共9页
大学声誉评价的作用近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评价方法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研究整合了2012年至2016年THE大学声誉排名以及2011年至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学声誉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北京... 大学声誉评价的作用近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评价方法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研究整合了2012年至2016年THE大学声誉排名以及2011年至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学声誉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通过与THE声誉排名前五大学的对比,分析中国顶尖大学与世界顶尖大学相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中国大学的声誉积累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声誉 THE大学声誉排名 面板数据分析 一流大学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