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血浆多巴胺、5-羟色胺及HAM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铮铮 丛文杰 +1 位作者 郑晓露 张楠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7例、脑卒中无抑郁患者55例,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7例、脑卒中无抑郁患者55例,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各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后神经SSR潜伏期与波幅、血浆DA、5-HT水平以及HAMD评分,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患者的上、下肢SSR潜伏期、波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上、下肢SSR潜伏期均显著高于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均P<0.05);脑卒中后无抑郁组患者的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上、下肢SSR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血浆DA、5-HT水平显著低于脑卒中无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HAMD评分与上、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均P<0.05),与DA、5-HT呈负相关(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上、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对照组上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SSR、血浆DA、5-HTshui进行检测并将其和HAMD评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为严谨、准确地判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多巴胺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中枢病理损伤与Th1、Th17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苏琴 郑荣远 +5 位作者 铮铮 李晓莉 朱英标 童巧文 陈国钱 陈江帆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理损伤与Th1、Th17细胞分泌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EAE致病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MOG35-55)免疫诱导野生型C57BL/6小鼠制作EAE模型,记录小鼠...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理损伤与Th1、Th17细胞分泌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EAE致病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MOG35-55)免疫诱导野生型C57BL/6小鼠制作EAE模型,记录小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CNS病理损害,RT-PCR法检测中枢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17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OG诱导的EAE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及病理学表现,大脑组织中INF-γ、IL-17和IL-6mRNA表达水平均较CFA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结论:在EAE炎症反应的过程中,Th1细胞和Th17细胞激活,各自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INF-γ、IL-6、IL-17)增加,它们可能参与了EAE发病的重要免疫病理机制。EAE的致病并不是单一Th1或者Th17细胞作用的结果,而是两类细胞因子都参与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辅助性T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17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不同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在小鼠EAE模型评价中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童巧文 朱英标 +4 位作者 姚苏琴 铮铮 夏念格 韩钊 郑荣远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标准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运动功能障碍评估的效能。方法: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福氏佐剂乳化后免疫20只C57BL/6小鼠,复制EAE小鼠模型,并使用3种不同的评分标准(Kono’s5分法、Hooper... 目的:比较不同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标准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运动功能障碍评估的效能。方法: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福氏佐剂乳化后免疫20只C57BL/6小鼠,复制EAE小鼠模型,并使用3种不同的评分标准(Kono’s5分法、Hooper’s7分法、Weaver’s15分法)观察和评估实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对实验小鼠在发病初期、高峰期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的功能损伤评价。结果:3种评分标准比较,在发病初期,15分法和7分法评估神经损伤症状的敏感性相当,比5分法高;高峰期,以症状评分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程度来比较3种评分法的效度,15分法效度最高,7分法次之。结论:Weaver’s15分法评价EAE模型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推荐作为今后EAE研究的首选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评分标准
下载PDF
血尿酸、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楠 铮铮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祁晓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的8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A组(基本治愈)、B组(显效)、C组(有效)和D组(无效)。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MMP-3、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血清各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血尿酸、MMP-3、Hcy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IL-10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血尿酸、MMP-3及Hcy与疗效呈负相关(r=-0.524、-0.486和-0.245,均P<0.05);IL-10与疗效呈正相关(r=0.78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MMP-3、Hcy、IL-10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0.902、0.845、0.713、0.685,特异性分别为0.785、0.781、0.684、0.684。结论血尿酸、MMP-3水平可作为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且两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故临床治疗时需积极调节患者血尿酸、MM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尿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香叶木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楠 祁晓媛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铮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96-3000,3007,共6页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I/R组、尼莫地平组[6 mg/(kg·h)]、香叶木素(0.25 mg/kg)、香叶木素(0.5 mg/kg)、香叶木素(1 mg/kg)。采用线...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I/R组、尼莫地平组[6 mg/(kg·h)]、香叶木素(0.25 mg/kg)、香叶木素(0.5 mg/kg)、香叶木素(1 mg/kg)。采用线栓法制备CI/R损伤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损伤、细胞凋亡的变化,检测不同组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OD、MDA、炎症因子以及CysLT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脑组织损伤加剧,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和Cleaved caspase 9的表达量增多,炎症因子IL-1β、TNF-α以及CysLTs含量升高。相对于CI/R组,不同剂量的香叶木素处理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上述指标都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香叶木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凋亡以及抗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槲皮素对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继发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铮铮 陈瑾 +2 位作者 潘珍珍 潘思培 张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58-664,共7页
目的:分析槲皮素对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继发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6组,分别是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槲皮素组、中剂量槲皮素组及高剂量槲皮素组,每组各10... 目的:分析槲皮素对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继发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6组,分别是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槲皮素组、中剂量槲皮素组及高剂量槲皮素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他大鼠制备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模型,造模后阳性对照组灌胃2mL剂量为100mg/L的地塞米松药液,低、中、高剂量槲皮素组灌胃2mL剂量为50、100、200mg/L的槲皮素药液,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间隔12h,共给药5次。观察各组大鼠给药12、24、36、48及60h时其存活率状况,同时间隔12h检测大鼠体温一次,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脂多糖、IL-1β、IL-8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65与IκB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CD68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24h内模型组大鼠全部死亡,模型组大鼠存活率低于正常组,中剂量及高剂量槲皮素组大鼠存活率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低剂量槲皮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IL-1β及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他各给药组血清IL-6、TNF-α、IL-1β及IL-8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中、高剂量槲皮素组大鼠降低显著,和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κBα蛋白表达比正常组下降,p65蛋白表达比正常组上升,中、高剂量槲皮素组大鼠IκBα蛋白表达比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上升,p65蛋白比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机体NF-κB炎症通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提高大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球菌 内毒素血症 炎性因子 槲皮素
下载PDF
SD大鼠和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情况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英标 李晓莉 +4 位作者 童巧文 夏念格 姚苏琴 铮铮 郑荣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6-171,F0003,共7页
目的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 目的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Wistar大鼠组发病数、潜伏期、发病达峰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最高评分分别为9/12、12.33±1.37、15.17±3.19、1.33±0.41;SD大鼠组分别为11/12、15.88±0.64、18.63±1.52、3.13±1.89;两组大鼠相比,SD大鼠EAE潜伏期延长(P<0.01),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但神经症状较Wistar大鼠严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而大脑病变最轻,SD大鼠总体中枢系统炎症改变较Wistar大鼠严重(标准评分P<0.01,血管套计数P<0.05)。结论SD大鼠EAE与Wistar大鼠EAE比较,发病过程很相似:发病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仿,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最严重;略有不同点是:SD大鼠EAE发病潜伏期较长(P<0.01),神经症状较严重(P<0.05),总体中枢炎症改变较为严重。故SD大鼠也是制备EAE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SD大鼠 WISTAR大鼠
下载PDF
腺苷A2a受体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铮铮 郑荣远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16,共4页
腺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对抗缺血/缺氧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发现腺苷受体有4种亚型,即A1R、A2aR、A2bR和A3R。其中A2a腺苷受体(A2aR)广泛分布于神经胶质... 腺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对抗缺血/缺氧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发现腺苷受体有4种亚型,即A1R、A2aR、A2bR和A3R。其中A2a腺苷受体(A2aR)广泛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在相应的腺苷配体作用下,可通过腺苷-腺苷受体系统介导炎症反应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受体 腺苷 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ω-3脂肪酸免疫营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鲍剑虹 潘思培 +2 位作者 铮铮 朱伟谦 张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添加ω-3脂肪酸(ω-3PUFA)的免疫营养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添加ω-3脂肪酸(ω-3PUFA)的免疫营养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编码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留置胃管,并计算能量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自制匀浆液;观察组给予含有ω-3PUFA的免疫营养制剂,ω-6PUFA/ω-3PUFA为4.9.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1、7、14、21 d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ld两组患者各项血脂和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TC、LDL-C、CPR和hs-CRP呈降低趋势,而TG和HDL-C则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DL-C和LDL-C变化更为显著,治疗7d即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并持续至21 d[HDL-C(mmol/L):7d为0.98±0.24比0.83±0.20,21 d为1.24±0.60比0.81±0.17;LDL-C(mmol/L):7 d为2.21±0.76比2.71±0.72,21 d为1.77±0.39比2.20±0.65,P<0.05或P<0.01];而两组间各时间点其他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RP和hs-CRP变化也较对照组更明显,并于7d表现出统计学意义[CRP(mg/L):13.78±11.45比33.92±25.75,hs-CRP(mg/L):13.78±9.72比32.93±23.35,均P<0.05].结论 添加ω-3PUFA免疫营养可调节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结合其降脂以外的抗炎作用,进一步证实了ω-3PUFA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抗炎和免疫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免疫营养 卒中 缺血性 急性
下载PDF
VEGF经PI3K-Akt-Bad通路降低冻存后EOCs凋亡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铮铮 林以诺 郭宴会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低温冻存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Bad信号通路的关系,研究VEGF降低低温冻存EOCs凋亡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EOCs...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低温冻存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Bad信号通路的关系,研究VEGF降低低温冻存EOCs凋亡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EOCs,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的内皮特性。以扩增后的第二代细胞为生物材料,将其分为W组(wortmannin干预24 h后冻存)、W+V组(wortmannin干预24 h后+50μg/L VEGF冻存)、BC组(空白对照组)、V组(50μg/L VEGF冻存),于-80℃冻存24 h后复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O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Bad、Caspase 3的表达量。结果:采用体外扩增培养的EOCs具有多种内皮细胞特性。低温冻存会增加EOCs的凋亡率(为5.36%±0.27%),但50μg/L VEGF能够降低低温冻存和复苏过程EOCs的凋亡率(为3.36%±0.27%,P<0.05);经wortmannin对PI3K特异性抑制后,VEGF对EOCs的保护作用减弱,细胞的凋亡率增加(为8.34%±0.57%,P<0.05);加50μg/L VEGF的EOCs冻存细胞p-Akt表达升高而Bad和Caspase 3表达降低(均P<0.05),经wortmannin干预24 h后的EOCs冻存细胞p-Akt表达降低而Bad和Caspase 3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50μg/L VEGF能够降低低温冻存EOCs的凋亡率,其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Bad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生长晕细胞 冻存 凋亡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以冻结步态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倩童 秋玲 +2 位作者 铮铮 吕心煌 陈为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获得性肝脑变性是临床少见的慢性脑病,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是罕见。文中报道1例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神经症状以冻结步态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T1WI两侧苍白球对称高信号。根据肝病既往史、临床表现及特殊... 获得性肝脑变性是临床少见的慢性脑病,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是罕见。文中报道1例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神经症状以冻结步态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T1WI两侧苍白球对称高信号。根据肝病既往史、临床表现及特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获得性肝脑变性。住院及随访过程提示宣教及助步器等物理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肝脑变性 冻结步态 物理疗法
原文传递
胆管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内质网应激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实现转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铮铮 孙洪伟 +1 位作者 张楠 苏华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分泌的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胆管细胞癌CCLP细胞系外泌体并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BALB/c裸鼠随机...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分泌的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胆管细胞癌CCLP细胞系外泌体并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BALB/c裸鼠随机分为PBS组、exo^(CCLP)组及exo^(HIBEC)组并分别尾静脉注射PBS、exo^(CCLP)或exo^(HIBEC)后尾静脉注射FITC-右旋糖酐或CCLP,收集肺及肝脏观察组织内的FITC-右旋糖酐渗漏或肺组织内的肿瘤转移灶。Western blot及PCR检测CCLP外泌体处理的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及蛋白水平。予小干扰RN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ERK、ATF6或IRE1α,并进一步接受CCLP外泌体作用,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变化。结果:①CCLP外泌体在体外明显下调HUVEC的紧密连接蛋白水平,增加血管内皮层体外的通透性,并在体内增加裸鼠肺部及肝脏血管的通透性。②经CCLP外泌体预处理后的裸鼠其肺部的肿瘤转移灶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予小干扰RNA下调HUVEC的PERK及IRE1α水平能够逆转CCLP外泌体下调的HUVEC紧密连接蛋白而ATF6的敲低并无此作用。结论:胆管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实现肿瘤转移。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胆管细胞癌 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幼年感染细菌内毒素对成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行为和病理的影响
13
作者 吕锦 郑荣远 +1 位作者 李晓莉 铮铮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幼年时期感染细菌内毒素对其成年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神经功能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取同窝SD幼鼠,于出生后第3和第5天2次给予腹腔注射0.01 mg·mL^(-1)脂多糖(LPS)0.05mL或同等剂量无菌... 目的:探讨大鼠幼年时期感染细菌内毒素对其成年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神经功能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取同窝SD幼鼠,于出生后第3和第5天2次给予腹腔注射0.01 mg·mL^(-1)脂多糖(LPS)0.05mL或同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成年后(出生后第8周)用豚鼠脊髓匀浆免疫SD大鼠制作EAE模型,观察并比较这两组大鼠行为学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SD大鼠EAE发病率明显降低(P<0.01),且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髓鞘脱失也明显减轻(P<0.01)。结论:幼年时期感染细菌内毒素对成年SD大鼠EAE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脂多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肉皮生长晕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铮铮 张怀勤 林以诺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氦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EOC,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以10μmol/LADMA及配制ADMA的溶剂(含...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氦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EOC,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以10μmol/LADMA及配制ADMA的溶剂(含0.5%DMSO的EBM-2培养基),分别与第二代细胞孵育72h,检测并对比细胞的凋亡率、增殖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结果免疫细胞染色后可见细胞表面Ⅷ因子相关抗原、CD34以及FIk-1均阳性表达,Dil-ac—LDL和FITC—UEA—Ⅰ荧光染色后可见双染色阳性细胞均为正在分化的EOC。ADMA组细胞凋亡率[(5.96±0.12)%]显著高于正常组[(1.48±0.03)%](P〈0.01),而细胞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0.27、0.02、8.25、0.96)均明显弱于正常组(8.25、0.96、16.25、1.71)(P〈0.05或0.01)。结论ADMA能促进EOC凋亡,抑制其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其对EOC细胞功能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晕细胞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氧化应激 增殖能力 成血管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