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冬敏 蔺慧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6年第5期39-40,共2页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一定的速度增长。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一定的速度增长。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其主要形式为HbA1c,此外尚有HbA1a1、HbA1a2及HbA1b三种。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应用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葡萄糖浓度 心脑血管疾病 血糖水平 HBA1C 蛋白质浓度
下载PDF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坤 周玉珍 +1 位作者 王立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11期994-999,共6页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恶性肿瘤患者904例(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200例(健康对照组).90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静脉血栓形成92例(血栓组);无静脉血栓形成812例(无血栓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TAT、PIC、TM、t-PAIC、FDP和D-D.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D-D、FDP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最大处作为检测项目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恶性肿瘤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无血栓组[20.20(12.30,59.45)μg/L比8.60(4.87,15.15)μg/L、1.23(0.69,2.84)mg/L比0.70(0.37,1.45)mg/L、14.55(8.12,21.10)kU/L比10.05(7.975,13.90)kU/L、10.20(7.30,15.17)μg/L比7.40(5.20,12.65)μg/L、3.42(1.38,7.07)μg/L比1.69(0.53,4.64)μg/L、6.41(3.21,17.05)mg/L比5.15(2.26,1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FDP均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相关(OR=1.277、1.209、1.107、1.089、1.260、1.078和0.002,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和FDP预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450μg/L、2.624 mg/L、17.750 kU/L、13.250μg/L、5.290μg/L和22.435 m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659、0.621、0.597、0.626和0.598.TAT+PIC+TM+t-PAIC、TAT+PIC+TM+t-PAIC+D-D+FDP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AUC明显高于D-D+FDP(0.808和0.796比0.633).选取TAT>24.450μg/L或PIC>2.624 mg/L的患者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原文传递
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坤 +3 位作者 周玉珍 王立庄 李艳丽 高庆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7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7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并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DRR)。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ATⅡ、醛固酮、ACTH、皮质醇和ADR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3.58±9.78)ng/L比(9.20±2.12)ng/L、(181.06±89.82)ng/L比(133.49±5.47)ng/L、(174.96±103.14)ng/L比(136.04±15.48)ng/L、(76.39±61.43)ng/L比(26.98±5.10)ng/L、(176.4±88.8)μg/L比(145.1±18.9)μg/L和27.71±18.37比15.18±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4例)肾素和ATⅡ明显高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7例)[(16.04±10.67)ng/L比(10.34±8.59)ng/L、(194.28±96.22)ng/L比(166.37±83.42)ng/L],醛固酮明显低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31±101.91)ng/L比(184.68±104.3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CTH、皮质醇和AD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610例)和>60岁(5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和ATⅡ明显低于≤50岁患者(549例)[(12.67±10.76)、(12.43±8.29)ng/L比(16.05±10.29)ng/L和(172.62±81.63)、(166.04±79.09)ng/L比(208.94±108.7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个年龄段间醛固酮、ACTH、皮质醇和AD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素、ATⅡ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1或<0.05),醛固酮、ACTH、皮质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肾素、ATⅡ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醛固酮、ACTH、皮质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能够反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状态,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Ⅱ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原文传递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晶晶 赵冬梅 +3 位作者 周玉珍 张雁 刘景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例卵巢癌患者、75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测定CA125、CEA、CA19-9、CA24-2等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通过Log... 目的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例卵巢癌患者、75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测定CA125、CEA、CA19-9、CA24-2等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评价各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的CA125、CEA、CA19-9、CA24-2、FER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肿瘤标志物在3组及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EA、CA19-9、CA24-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93、0.726、0.652。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1%和78.20%。结论单独检测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A125、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可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糖链抗原125 糖链抗原19-9 糖链抗原24-2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对比实验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冬梅 +4 位作者 刘景瑶 毕惠梅 周玉珍 何晶晶 周珣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 分析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选择布病患者24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人员287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 目的 分析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选择布病患者24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体检人员287例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和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虎红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进行检测,比较FPA与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FPA与4项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FP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89.17%)高于RBPT (87.08%)、SAT (85.00%)、Coomb's试验(74.17%)和半胱氨酸试验(75.83%).FPA检测方法的特异度(94.08%)高于RBPT(89.90%)、Coomb's(81.53%),但低于SAT(98.95%)、半胱氨酸凝集试验(99.30%).结论 FPA可以作为人间布病的实验室筛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检测方法 布鲁杆菌病 布病传统血清学试验
原文传递
儿童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点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4 位作者 赵琳琳 徐育红 周玉珍 赵冬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按照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成人布病患者,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布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65例儿童布病患者,以 > 12 ~ 15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47.7%(31/65);临床症状以发热和关节痛居多,分别占83.1%(54/65)和84.6%(55/65)。儿童与成人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6 ± 27.05)比(82.80 ± 36.34)U/L,(287.40 ± 35.02)比(180.08 ± 40.90)U/L,(20.88 ± 13.01)比(11.70 ± 4.13)U/L,(328.69 ± 37.86)比(217.88 ± 45.67)U/L,t = - 4.243、3.396、3.756、3.135,P均 〈 0.05]。经过治疗,儿童布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HBDH、CK-MB、LDH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95 ± 29.50)比(23.00 ± 12.26)U/L,(57.60 ± 35.65)比(23.94 ± 13.38)U/L,(30.66 ± 27.05)比(18.45 ± 12.62)U/L,(63.77 ± 5.51)比(67.42 ± 3.50)g/L,(39.15 ± 3.89)比(43.06 ± 3.11)g/L,(287.4 ± 35.02)比(139.23 ± 51.70)U/L,(20.88 ± 13.01)比(11.61 ± 10.26)U/L,(328.69 ± 37.86)比(187.77 ± 42.32)U/L,t = 4.848、2.717、2.182、 - 5.442、 - 13.752、6.989、4.749、5.993,P均 〈 0.05]。结论 儿童布病患者肝脏和心肌普遍受损,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变化,可提示临床慎重儿童用药,防止心肌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布鲁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8
7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5 位作者 周珣 赵冬梅 刘景瑶 吴红 周玉珍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室诊断人布鲁菌病(布病)快速、准确及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和血培养方法对95例确诊(确诊病例组)及42例疑似布病患者(疑似病例组)和同... 目的 探讨实验室诊断人布鲁菌病(布病)快速、准确及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和血培养方法对95例确诊(确诊病例组)及42例疑似布病患者(疑似病例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布鲁菌实验室检测。分析上述方法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FPA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确诊病例组中的阳性率(100.0%、98.9%、96.8%、17.9%)均高于疑似病例组(0、7.1%、4.8%、0,P均〈0.01)和健康组(1.8%、0、3.6%、未做血培养,P均〈0.01)。确诊病例组中,急、亚急性及慢性病例间比较,IELISA、FPA检测布鲁菌抗体及血培养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ELISA试验的敏感性(98.9%)、特异性(100.0%)和Yonden指数(0.989)最高。FP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96.4%。结论采用FPA对布鲁菌抗体进行初筛,IELISA进行确诊相结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能更简便、迅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凝集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荧光偏振试验 布鲁菌
原文传递
急慢性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3 位作者 赵琳琳 徐育红 赵冬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292例的病例资料,包括170例急性患者和122例慢性患者,随机选取同... 目的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292例的病例资料,包括170例急性患者和122例慢性患者,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测项目特点。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均显示男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分别为3.15∶1和3.21∶1;两组人群均以农村居住地为主(74.12%和77.05%);职业分布均以养殖户居多(62.94%和66.39%);发病时间均主要集中在3~6月份(47.06%和46.72%)。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在≤14岁中的患病率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5.022,P〈0.05),而在〉64岁组的患病率则低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3.900,P〈0.05)。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多汗和肌肉痛症状的人数高于慢性布鲁菌病患者(χ2=10.764和10.479,P值均〈0.01)。而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乏力的人数高于急性布鲁菌病患者(χ2=5.347,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t=3.602和5.205,2.529和2.682,2.669和1.941,5.169和7.068,3.601和2.240,3.469和3.954;P〈0.05或〈0.01),而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明显降低(t=-5.880和-8.923,-8.106和-8.774;P值均〈0.01)。急性布鲁菌病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t=6.717,P〈0.01)。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治疗方案大致相同,治疗结束后,发热、多汗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急慢性布鲁菌病临床症状有差异,通过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可提示临床应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急性布鲁菌病 慢性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人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晶晶 刘景瑶 +2 位作者 张雁 赵冬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血培养方法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IELISA、RBPT和血培养方法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RBPT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急性、慢性布病组中的阳性率(100%、100%;98.6%、97.9%;91.3%、91.5%;20.3%、10.6%)显著高于疑似布病组(0、6.0%、0、0,P均<0.05)及健康对照组(1.4%、0、2.8%、血培养未做,P均<0.01)。IELISA法与RBPT、SAT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6和0.966)。IELISA检测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100%)最高;RBPT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91.4%和97.2%。结论:IELISA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简便、迅速的对布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凝集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布鲁菌病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合并睾丸附睾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2 位作者 刘景瑶 赵冬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27-429,共3页
布鲁病菌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全球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病、乏力、多汗等为主,可累及多个系统。
关键词 睾丸附睾炎 临床分析 布鲁菌病 患者 人畜共患病 布鲁杆菌 临床症状 流行性
原文传递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FA、VitB 12 、Fer及HCY的检测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坤 周玉珍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贫血三项叶酸(FA)、维生素B 12(VitB 12)、铁蛋白(Fe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胃癌、结肠癌、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8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暨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住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合并贫... 目的探讨贫血三项叶酸(FA)、维生素B 12(VitB 12)、铁蛋白(Fe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胃癌、结肠癌、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8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暨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住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合并贫血的患者317例,包括胃癌113例,结肠癌120例,肝癌84例,分别进行贫血三项及HCY的检测,随访观察患者预后的情况,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贫血三项及HCY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itB 12是胃癌贫血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8);FA、Fer和HCY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结肠癌贫血患者的预后因素(P=0.01,P=0.001,P=0.002);Fer和HCY可作为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P=0.006,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VitB 12的水平对于Ⅰ、Ⅱ期胃癌贫血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174),而Ⅲ、Ⅳ期缺乏VitB 12的胃癌贫血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VitB 12正常的胃癌患者(P=0.043)。不论分期,缺乏FA及HCY升高的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率较差。肝癌组中,不论分期Fer和HCY明显升高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FA、VitB 12、Fer及HCY的水平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辅助判断肿瘤患者的贫血程度及类型,完善肿瘤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 12 铁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在布鲁氏杆菌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坤 赵冬梅 +1 位作者 周玉珍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液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在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 目的 探讨血液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在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的200例布病患者,20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同时对部分常见的炎症标记物如红细胞沉降率(eryt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也进行了比较.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和NLR值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MPV、PLR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被分为关节炎阳性组和关节炎阴性组时,与对照组比较,NLR在关节炎阳性组更有意义(P=0.009).Hb在关节炎阳性组和对照组之间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我们还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ESR、hs-CR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值可以作为布鲁氏菌病的炎症标志物.NLR在患有布鲁氏病关节炎的患者中更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
原文传递
人急性布鲁杆菌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含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繤 赵冬梅 +1 位作者 刘景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5期2158-216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急性布鲁杆菌病(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27例急性布病患者、102例慢性布病患者和60例健康检查者进行PCT及CRP含量检测;并比对治疗前后PCT和CRP测定值。结果...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急性布鲁杆菌病(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27例急性布病患者、102例慢性布病患者和60例健康检查者进行PCT及CRP含量检测;并比对治疗前后PCT和CRP测定值。结果 127例急性布病患者中,PCT测定值为(2.42±0.61)ng/ml,阳性率为67.72%;CRP测定值为(33.3±7.9)mg/L,阳性率为59.06%。102例慢性布病患者PCT及CRP测定值分别为(0.16±0.04)ng/ml和(5.2±0.7)mg/L,阳性率分别为7.84%和11.76%;60例健康对照组PCT及CRP测定值分别为(0.11±0.02)ng/ml和(3.2±1.1)mg/L。急性布病组与慢性布病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项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二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急性布病患者治疗后PCT、CRP测定值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和CRP可提高早期诊断急性布鲁杆菌感染的灵敏度,可用于抗感染治疗的动态监测,对转归的预测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布鲁杆菌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对人布鲁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2 位作者 刘景瑶 赵冬梅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布鲁菌病确诊患者,包括65例急性患者和50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81例布病疑似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应用FPA和试管凝... 目的探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布鲁菌病确诊患者,包括65例急性患者和50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81例布病疑似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应用FPA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test,SAT)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FPA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确诊病例组、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5%、4.94%和4.4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3,P<0.05).确诊病例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21和146.66,P值均<o.05).急性布病组FPA测定值为(127.35±39.39)mp,明显高于慢性布病组(93.64±21.07)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5).而急、慢性两组FPA检测布鲁菌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A检测对布鲁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4,FPA在最佳诊断界值为80.5 mp时诊断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9.3%.结论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能更简便快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 曲线下面积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在人急性布鲁杆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3 位作者 周玉珍 刘景瑶 赵冬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监测在急性布鲁杆菌病(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急性布病患者、120例慢性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PCT、CRP含量检测和白细胞(white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监测在急性布鲁杆菌病(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急性布病患者、120例慢性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PCT、CRP含量检测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并比对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变化。结果:151例急性布病患者的平均PCT水平为(3.29±0.49)ng/m L,阳性率为65.56%;平均CRP水平为(24.84±2.95)mg/L,阳性率为56.29%;平均WBC计数为(7.53±3.42)×109/L,阳性率为7.28%。120例慢性布病患者的平均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分别为(0.27±0.03)ng/m L、(3.32±0.35)mg/L和(6.27±2.56)×109/L,阳性率分别为7.50%、8.33%和6.67%。急性布病组与慢性布病组、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平均PCT、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PCT诊断急性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而二者联合检测时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单项检测高,达80.13%及69.38%。急性布病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前后的WBC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和CRP可提高早期诊断急性布病的灵敏度,对动态监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预测其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布鲁杆菌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诊断的六种血清学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景瑶 毕惠梅 +3 位作者 周珣 侯丽萍 王刚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 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6种方法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比较4种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和2种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72、0.784),与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的一致性为一般符合(Kappa = 0.543)。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61)。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Coomb′s 4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1.03%、75.00%、56.41%、80.14%;特异度分别为95.81%、100.00%、98.74%、100.00%;漏诊率分别为8.97%、25.00%、43.59%、19.86%;误诊率分别为4.19%、0、1.26%、0。结论 FPA、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建议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从而降低布病误诊、漏诊概率,提高布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血清学 荧光偏振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5 位作者 刘长民 刘景瑶 吴楠 赵琳琳 赵冬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年龄(43.6±15.6)岁,范围为1~75岁。对照组纳入12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18.0)岁,范围为7~71岁。两组人群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乖统计学意义(t=1.083,X^2=3.789,P均>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4~64岁(90.15%,357/396);居住地以农村为主(76.01%,301/396);职业分布以养殖户居多(50.51%,200/39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7.73%,189/396);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肌肉痛、多汗居多,分别占91.16%(361/396)、76.26%(302/396)、44.19%(175/396)。与对照组比较,布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升高(t=4.956、2.746、4.019、3.272、7.008、3.728、3.409,P<0.01或<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降低(t=-7.252、-8.601,P均<0.01)。布病组治疗前、后CRP、ALT、AST、γ-GT、TP、ALB、ALP、HBDH及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4.393、3.382、2.608、-7.516,-4.710、3.509、4-585、4.473,P<0.01或<0.05)。结论黑龙江省布病患者以男性养殖户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6月份。布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辨别,防治误诊,并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应用于人布鲁杆菌抗体的试验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晶晶 赵冬梅 +4 位作者 周珣 刘景瑶 周玉珍 张雁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似布病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布鲁杆菌抗体检测。分析IEUSA方法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的符合程度。结果病例组IELISA、RBPT、SAT、Coomb’8试验及半胱氨酸试验的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IELISA:83.49%比0;RBPT:86.97%比0;SAT:76.27%比0;Coomb’s试验:65.58%比0.02%;半胱氨酸试验:67.91%比0,χ2=535.05、412.47、437.66、339.22、489.49,P均〈0.01)。IELISA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检测布鲁杆菌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7.19%、79.39%、71.59%和76.60%,其中IELISA与RBPT的阳性符合率最高,而与Coomb’s试验的阳性符合率最低。结论RBPT和IELISA的联合应用可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布鲁杆菌抗体,为布鲁杆菌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 布鲁杆菌病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冬梅 于占水 +2 位作者 高庆峰 张柠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报告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由免疫机制参与的一种感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关键词 慢性布鲁氏菌病 T淋巴细胞亚群 人兽共患传染病 变态反应性 呼吸道侵入 新发病例 免疫机制 皮肤黏膜
下载PDF
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晶晶 张雁 +2 位作者 刘长民 刘景瑶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鲁菌病(neruobrucellosis,NB)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为NB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鲁菌病(neruobrucellosis,NB)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为NB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脑脊液常规和生化、试管凝集实验(SAT)、布鲁菌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5例患者确诊为NB,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为(41.7±14.2)岁,范围为11~70岁。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多汗为主,分别占92.0%(23/25)、88.0%(22/25)、76.0%(19/25)、64.0%(16/25)、64.0%(16/25)。临床表现中,颈强直阳性和下肢麻木无力各9例(36.0%),神智障碍7例(28.0%)。25例NB患者中,WBC升高5例(20.0%),Hb降低4例(16.0%),CRP升高13例(52.0%),ALT和AST各升高6例(24.0%),TP降低21例(84.0%);SAT均阳性,脑脊液SAT阳性7例(28.0%),血培养阳性2例(8.0%)。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氯化物降低14例(56.0%)、葡萄糖降低13例(52.0%)和蛋白升高19例(76.0%)。25例NB患者中,17例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治疗,7例用依替米星+利福平+头孢唑肟治疗,1例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21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患者有后遗症。结论NB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对NB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神经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