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表面沙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唐进年 王继和 +7 位作者 苏志珠 丁峰 廖空太 刘虎俊 张国 张锦春 俄有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8-925,共8页
对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不同部位表面沙物质进行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状沙丘“羽轴”-新月形沙垄沙以细沙(0.125-0.25mm)为主,含量占60.8%,平均粒径2.42φ,分选较好(σ1值0.33—1.09,平均0.65),偏度以对称为主... 对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不同部位表面沙物质进行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状沙丘“羽轴”-新月形沙垄沙以细沙(0.125-0.25mm)为主,含量占60.8%,平均粒径2.42φ,分选较好(σ1值0.33—1.09,平均0.65),偏度以对称为主(Sk值-0.31~0.35,平均0.08),峰度以中峰态为主(KG值0.70~1.57,平均1.08)。“羽轴”-新月形沙垄沙粒径在横剖面方向上即从新月形沙丘两翼坡脚至丘顶部变细,东南翼角略粗于西北翼角;在纵剖面方向上从新月形沙丘迎风侧经丘顶至背风侧也逐渐变细。随着平均粒径变细,分选变好,正偏的趋势也越显著。“羽枝”-垄间沙以粗沙为主,分选较差,宽峰态为主。羽毛状沙丘沙累计概率曲线主为4段式或3段式,“羽轴”-沙垄沙以单峰态为主,占96.7%;“羽枝”-垄间沙则以双峰态为主,占54.2%。大尺度地形(沙垄和垄间地)和局部地形对粒度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粒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沙蒿与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全林 +9 位作者 贾举杰 袁宏波 张德魁 丁峰 张锦春 魏怀东 靳虎甲 刘有军 孙涛 王继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23-3431,共9页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于沙漠中东部、南部和东北部,而油蒿群落仅分布于沙漠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群落类型可划分为沙蒿群落、油蒿群落、沙蒿+油蒿群落、沙蒿+沙竹群落、沙蒿+花棒+沙拐枣群落、油蒿+白刺群落、沙蒿伴生群落和油蒿伴生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其中沙蒿群落共有9科21属22种,油蒿群落共有10科35属37种。草本植物是沙蒿与油蒿群落的主体,所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均超过70%;Simpson、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反映了沙蒿与油蒿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沙蒿群落相比,油蒿群落物种丰富度、单位面积个体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沙蒿群落,而群落相似性显著低于沙蒿,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油蒿群落较沙蒿群落具有更丰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更具保护和人工促进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漠沙蒿、油蒿群落的保护及人工促进提供理论基础,对区域沙漠治理物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蒿 油蒿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翟新伟 张国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20,共7页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沙漠 “羽毛状沙丘” 示量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洁敏 +2 位作者 邓菁 吴军 陈世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18,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 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18,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评估及疗效监测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1-2017-12-31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术后病理确诊116例NSCL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临床可能预后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SUVmax、MTV及TLG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116例NSCLC患者的SUVmax、MTV和TLG中位数分别为12.45(5.10~31.28)、27.50(6.40~131.60)和224.37(10.36~1580.26)cm3。116例NSCLC患者整体中位OS为24.60个月(17.5~35.8),中位PFS为15.20(11.4~22.5)个月,1、2和3年OS分别为79.31%(92/116)、57.76%(67/116)和36.21%(42/11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目(χ^2=4.306,P=0.024;χ^2=4.752,P=0.013)、胸腔积液(χ^2=5.108,P=0.006;χ^2=7.428,P<0.001)、TNM分期(χ^2=7.228,P<0.001;χ^2=8.205,P<0.001)、病灶最大直径(χ^2=4.183,P=0.035;χ^2=4.375,P=0.021)、是否手术(χ^2=4.791,P=0.012;χ^2=4.619,P=0.018)、MTV(χ^2=11.228,P<0.001;χ^2=9.805,P<0.001)及TLG(χ^2=7.510,P<0.001;χ^2=5.103,P=0.008)是N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而SUVmax仅是PFS的影响因素,χ^2=4.7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HR=8.152,95%CI为3.610~20.147,P<0.001)和TLG(HR=3.964,95%CI为1.863~9.252,P=0.005)是影响NSCL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TV(HR=5.105,95%CI为2.137~14.580,P<0.001)是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TV和TLG是影响NSCL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TV还是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18F-FDG PET/CT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洁敏 +3 位作者 李小玲 陈壮军 王盛智 曾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在MM与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均行18F-F...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在MM与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均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2例MM和50例骨转移瘤患者。观察2组患者病灶分布部位、骨质破坏形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代谢均匀性变化。结果:MM与骨转移瘤的病灶部位80%以上累及胸部骨、脊柱及骨盆,其次好发于四肢。MM发生于胸部骨及颅骨的病灶部位比骨转移瘤明显多见(P<0.05)。MM患者大多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占97.2%,多呈"虫噬样",可见骨骼呈膨胀样改变,成骨性改变极少出现,且占2.8%;骨转移瘤患者溶骨性骨质破坏占74.0%,呈"局灶性"表现多见,成骨性改变占26.0%。MM患者溶骨性骨质破坏明显高于骨转移瘤患者(χ2=14.757,P<0.05)。MM的SUVmax明显低于骨转移瘤患者(4.25±2.16 vs 7.84±3.25)(t=6.830,P<0.05)。MM对18F-FDG多表现为弥漫性轻微摄取,骨转移瘤对18F-FDG多表现为不均匀高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获取骨质结构和代谢变化的影像学特征,对MM和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转移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氟代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沟区域(92°E)的风积地貌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张国 翟新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在2005年9月,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区域(39°37′8″~40°25′02″N,92°12′59″~92°46′27″E)进行南北穿越,同时参考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调查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区域地貌形态。在纬向上,梭梭沟的沟头和... 在2005年9月,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区域(39°37′8″~40°25′02″N,92°12′59″~92°46′27″E)进行南北穿越,同时参考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调查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区域地貌形态。在纬向上,梭梭沟的沟头和沟尾分布有线形沙垄;沟谷区是沙垄相对高度最大的区域,也是沙丘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复合型沙垄和综合型沙垄坐落在沟两侧的阶地上,沙丘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链、金字塔型沙丘和波状线形沙垄,3条或4条小沙垄(链)组合成大沙垄,相对最大垄高为131m。“羽毛状沙丘”分布在梭梭沟以北为冲洪积平原上,沙漠的北缘分布新月形沙丘,最高达26m。在经向上,40%的相对应样点的风沙地貌类型不同。地貌差异性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梭梭沟的形状变化较大的区域。梭梭沟的形状变化,影响其两岸的沙丘形态。流水构筑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下伏地貌,风沙地貌的分布受流水地貌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梭梭沟 风积地貌 形态
下载PDF
MR-DTI序列联合CTP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7
作者 王坤 吴利忠 +1 位作者 王盛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51-95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序列联合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1-05—2023-05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R-DTI序列、CTP检查。阿替普酶...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序列联合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1-05—2023-05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R-DTI序列、CTP检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评定预后情况,并据此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不同预后患者MR-DTI序列、CTP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R-DTI序列联合CTP参数评估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106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86例(81.13%),预后不良20例(18.87%)。预后不良组Exat、MTT、TTP参数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FA、DCavg、CBF、CBV参数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Exat、FA、DCavg、CBF、CBV、MTT、TTP及上述指标联合评估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0.743、0.692、0.707、0.654、0.660、0.660、0.901,Exat、FA、CBF、联合评估具有较好的价值,联合评估的价值最高,DCavg、CBV、MTT、TTP单独评估的价值较低。结论MR-DTI序列联合CTP参数可应用于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且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CT灌注成像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中期^(18)F-FDG PET/CT检查对评估R-CHOP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苏洁敏 +2 位作者 黄文荣 邓菁 吴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453-3457,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检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DLBCL患者的...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检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eauville评分、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及国际预后指数(IPI)分析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eauville评分、△SUVmax及IPI评分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SUVmax最佳分界点为64.2%,Deauville评分、△SUVmax评估DLBCL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5.0%、90.5%和75.0%。Deauville评分评估DLBCL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5.5%,高于△SUVmax(72.6%)。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4~5分、△SUVmax<64.2%及IPI评分3~5分与DLBCL患者PFS和OS低有关(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eauville评[HR(95%CI)=3.740(1.725~7.662)]分/[HR(95%CI)=2.850(1.647~6.314)]及IPI评分[HR(95%CI)=2.624(1.380~5.927)]/[HR(95%CI)=2.372(1.128~5.190)]是影响DLBCL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民勤盆地水文湿地与沙漠化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满多清 张裕年 +5 位作者 韩富贵 肖斌 付贵全 陈芳 杜娟 《水资源研究》 2020年第5期483-492,共10页
民勤盆地水文与湿地演化对当地生态与沙漠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遗迹及荒漠湿地样方调查和分析得出:历史上,民勤盆地水文与湿地演化分为自然水系、半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演化过程,从大面积尾闾湖泊、河流、沼泽、湿地到干涸与沙漠... 民勤盆地水文与湿地演化对当地生态与沙漠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遗迹及荒漠湿地样方调查和分析得出:历史上,民勤盆地水文与湿地演化分为自然水系、半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演化过程,从大面积尾闾湖泊、河流、沼泽、湿地到干涸与沙漠化发展,并随水文演化,植被也经历了从水生、沼泽、湿地逐步向中生、沙旱生、强旱生、超旱生植物演化,沙漠化扩展至全境,是长期气候干旱化和人类活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全流域水资源统筹,民勤盆地来水量增加,在局部地下水位上升与人工补给下,荒漠区形成了一些微域性湿地,表现在湿地区植被覆盖度大,生态正向发展,随着离湿地距离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盖度渐低,土地沙漠化仍很严重,生态逆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湿地 沙漠化 演化 民勤盆地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洁敏 +3 位作者 黄文荣 邓菁 吴军 卢宏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5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5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SUV_(max)、MTV和TLG与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58例DLBCL患者的SUV_(max)、MTV和TLG分别为21.45(10.26-42.38)、27.30(14.20-133.25)cm^(3)和322.85(47.35-1 438.20)。单因素分析显示,大肿块、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MTV及TLG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P<0.05),而乳酸脱氢酶及SUV_(max)仅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HR=2.974,95%CI:1.803-7.225)(/HR=3.925,95%CI:1.973-8.246)及TLG(HR=2.583,95%CI:1.192-5.316)/(HR=2.874,95%CI:1.538-6.483)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国际预后指数(HR=2.490,95%CI:1.150-4.962)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V及TLG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洁敏 +2 位作者 李小玲 陈壮军 王盛智 《肿瘤影像学》 2020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8)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87)。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UVmax(16.28 vs 10.05)、MTV(32.74 cm3 vs 22.37 cm3)及TLG(241.50 vs 215.3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SUVmax、MTV及TLG与TNM分期及病灶最大直径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0、27.24 cm3及230.53,MTV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0.874,95%CI:0.808~0.937)明显高于SUVmax(0.776,95%CI:0.719~0.832)及TLG(0.738,95%CI:0.685~0.80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9.3%和84.2%。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TV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8F-FDG PET/CT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湿地–荒漠芦苇种群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裕年 满多清 +6 位作者 韩福贵 肖斌 付贵全 杜娟 宋龙龙 王晓琴 《植物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9-26,共8页
芦苇是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建群植物种群,从湿地到雨养荒漠区均有分布,并随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生境因子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研究表明:荒漠湿地芦苇密集分布,生长最为旺盛,地下水位在2 m以内多芦苇优势植物群落,并随着离... 芦苇是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主要建群植物种群,从湿地到雨养荒漠区均有分布,并随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生境因子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研究表明:荒漠湿地芦苇密集分布,生长最为旺盛,地下水位在2 m以内多芦苇优势植物群落,并随着离湿地水面距离增加,地下水位下降,芦苇种群密度、生长量减低,植被覆盖度也逐渐降低,直至雨养荒漠区都有稀疏或零星的芦苇生长;同时,土壤盐分、pH值也抑制着芦苇种群的生长发育,其水、盐、干旱三大因素显著影响着芦苇的分布与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湿地–荒漠 芦苇种群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新一代(理论版)》 2021年第7期212-212,共1页
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要复杂的多,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不是只搞题海战术就可以做道的,更需要学生有数学思维,从逻辑到分析到计算都不能有任何差错,由于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学生大多数时候都是独立学习的,认为这样效率高,有助于自己的数... 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要复杂的多,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不是只搞题海战术就可以做道的,更需要学生有数学思维,从逻辑到分析到计算都不能有任何差错,由于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学生大多数时候都是独立学习的,认为这样效率高,有助于自己的数学学习,陷入了学习误区,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 现状 应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