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党圈层中的古籍保护运动:晚清民国郡邑丛书的编辑与刊印 被引量:3
1
作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晚清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精英阶层内出现了保护乡邦文献、编辑郡邑丛书的浪潮。丛书编辑方式主要以地方修志局、私家藏书楼、公立图书馆为文献来源,甄选稀见古籍精校精刊,单种文献出校记、序跋,丛书常另附总目,以便读者使用。编辑活动... 晚清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精英阶层内出现了保护乡邦文献、编辑郡邑丛书的浪潮。丛书编辑方式主要以地方修志局、私家藏书楼、公立图书馆为文献来源,甄选稀见古籍精校精刊,单种文献出校记、序跋,丛书常另附总目,以便读者使用。编辑活动带有浓厚的地方圈层色彩,由乡绅邑豪发起并主导,通过乡绅出资或乡党募捐完成集资。民国时又出现了政府牵头组建编委会的新形式,实则是乡党关系的变体。印刷方式仍以传统雕版技术为主,进入民国后,石印、铅印等新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郡邑丛书 乡党 编辑方式 刊印方式
下载PDF
东晋末年郭缘生《述征记》考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古籍研究》 2016年第2期16-25,共10页
郭缘生《述征记》是一部行役记。行役记一名,最初见于宋人郑樵《通志》(1)。郑氏将地理类文献分为都城宫苑、郡邑、图经、方物、名山洞府、朝聘、行役和蛮夷八类,其中汉代张骞《出关志》,六朝之际伏韬《北征记》,郭缘生《述征记》和... 郭缘生《述征记》是一部行役记。行役记一名,最初见于宋人郑樵《通志》(1)。郑氏将地理类文献分为都城宫苑、郡邑、图经、方物、名山洞府、朝聘、行役和蛮夷八类,其中汉代张骞《出关志》,六朝之际伏韬《北征记》,郭缘生《述征记》和《续述征记》,戴延之《西征记》和《宋武北征记》,伍缉之《从征记》,沈怀文《隋王入沔记》,以及稍晚的诸葛颖《北伐记》,唐人李德裕《南迁录》,韦庄《蜀程记》《峡程记》等都被列入'行役记'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六朝“异物志”科学价值论述
3
作者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24年第2期22-35,M0003,M0004,共16页
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话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 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话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物志”承载起中古时期介绍新增自然科学知识的时代使命。本文从记录新知生物的地理分布样态、记录新知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清晰的知识归类思维和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4个方面,论述六朝“异物志”的科学价值。最后,通过梳理六朝“异物志”所载知识在后世的承袭与散播,考察此类著作对中国古代博物之学的特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异物志 科学价值
原文传递
贼义谓之残 以武犯禁谓之侠——评贾樟柯电影《天注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培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5-88,共4页
贾樟柯电影《天注定》对当代中国社会四处弥漫着的冷暴力有着深刻揭露与反思,同时对"残侠"这一概念有着独到的诠释,在一定程度上还探讨了西方的罪感文化。影片所选取的四桩案件的主人公是一群抵抗社会冷暴力的"残侠"... 贾樟柯电影《天注定》对当代中国社会四处弥漫着的冷暴力有着深刻揭露与反思,同时对"残侠"这一概念有着独到的诠释,在一定程度上还探讨了西方的罪感文化。影片所选取的四桩案件的主人公是一群抵抗社会冷暴力的"残侠"。影片的基调是冷漠而压抑的,主人公的命运正如影片中被绑缚的牲口,套在他们头上的枷锁正是所谓的游戏规则和一群适应了规则的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侠 社会冷暴力 《天注定》 罪感文化
下载PDF
论北魏六镇的军粮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志学刊》 2018年第4期4-11,共8页
北魏为安置降虏而置的北魏六镇,在建立之初对其北境的军事防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中军粮补给问题亦是重中之重。六镇军食所需,除来自本镇屯田所得,尚有一部分倚仗临近州镇补给。六镇周围皆择交通要道而建有辅助性的戍城与军仓,以备不... 北魏为安置降虏而置的北魏六镇,在建立之初对其北境的军事防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中军粮补给问题亦是重中之重。六镇军食所需,除来自本镇屯田所得,尚有一部分倚仗临近州镇补给。六镇周围皆择交通要道而建有辅助性的戍城与军仓,以备不虞。北魏后期锐意汉化,六镇地位由隆转衰,新迁屯民占据了镇民的多数。太和之后,旱灾频发,而镇将专擅腴美之地,致使镇民日困,由怀荒镇民请粮失败为导火索,最终导致了六镇之乱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六镇 军粮 军仓 戍城 六镇之乱
下载PDF
错位的疆域观:唐代实际边界与边塞诗中的文化边界 被引量:1
6
作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8-93,103,共7页
唐代边塞诗中含有大量的边塞地名,这些地名构筑起一条"文化边界"。"文化边界"与唐代以武力维持的"实际边界"之间存在着错位,这种错位反映了唐人的疆域观念。在唐代前期,疆域迅速向外扩张,边塞诗中的地名... 唐代边塞诗中含有大量的边塞地名,这些地名构筑起一条"文化边界"。"文化边界"与唐代以武力维持的"实际边界"之间存在着错位,这种错位反映了唐人的疆域观念。在唐代前期,疆域迅速向外扩张,边塞诗中的地名仍较多继承了六朝边塞诗的传统,迁就于对属、叶韵等文学艺术之需,地名错乱、零散,反映实际边患意识较弱,文化边界滞后于实际边界。至盛唐时期,疆域基本定型,边事渐息,而此时边塞诗臻于繁荣,并开始出现大量极西地区的地名,文化边界迅速外延。远方的边塞地名被视为建功立业的舞台,开拓昂扬是这一时期边塞诗的主题。中唐以降,西北边界大幅内附,此时边塞诗中仍旧大量保存了业已陷蕃的西北地名,且寄托情感迥异于盛唐时期。当唐朝的实际疆域大幅缩减的时候,边塞诗中所体现的文化边界却始终没有从象征着军功和国威的西域地区撤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实际边际 文化边界 地名
下载PDF
作为异物的香料与六朝人的精神世界
7
作者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1-96,共6页
六朝时期,珍奇香料大量涌入时人生活之中,并与当时正在勃兴的佛教、道教产生了密切联系,渗入了六朝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定的文化含义,引起了当时贵族文人的吟咏、描摹和志趣寄托,佛诞节上举行的灌顶及行像仪式也与香料关系密切,六朝时... 六朝时期,珍奇香料大量涌入时人生活之中,并与当时正在勃兴的佛教、道教产生了密切联系,渗入了六朝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定的文化含义,引起了当时贵族文人的吟咏、描摹和志趣寄托,佛诞节上举行的灌顶及行像仪式也与香料关系密切,六朝时期道教所灌输的天界奇境也需要在燃起的袅袅香烟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香料 异物 精神世界
下载PDF
“建中之乱”始末与德宗朝初年若干藩镇问题
8
作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8-85,共8页
唐德宗即位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发动了针对魏博、成德、淄青和山南东道四镇的讨伐战争。这场旨在扫平割据藩镇的军事行动,前后绵延七年之久,涉及唐朝东北、西北、中原及西南的诸多藩镇,导致了两次叛乱性质的兵变和皇帝的两次出奔,史称... 唐德宗即位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发动了针对魏博、成德、淄青和山南东道四镇的讨伐战争。这场旨在扫平割据藩镇的军事行动,前后绵延七年之久,涉及唐朝东北、西北、中原及西南的诸多藩镇,导致了两次叛乱性质的兵变和皇帝的两次出奔,史称"建中之乱",亦称"四镇之乱"。"建中之乱"历来被描述成为一场一无所获的冒进军事行动,其实不然。本文将叙述这场武装冲突的始末,探讨其如何促使唐中央政府和原先割据的河朔三镇重新进行力量对比,并且附带性地促使皇家嫡系部队神策军的崛起及解决唐王朝的痼疾朔方军问题,重新形成安史之乱之后四方藩镇相互制衡、藩镇林立而中央政府屹立不倒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宗 建中之乱 河朔三镇 割据 反割据 朔方军 神策军 新格局
下载PDF
东晋随军文人行役记:割据状态下中原文化的生存状态——以魏晋旧都洛阳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7-35,共9页
郑樵《通志·艺文略》最早提出"行役记"一名,是指以行程为线索撰写成的著作。东晋末年屡次北伐,诞生了诸多行役记,主要包括伏滔《北征记》,郭缘生《述征记》《续述征记》,戴延之《西征记》,以及裴松之、徐齐民、孟奥的《... 郑樵《通志·艺文略》最早提出"行役记"一名,是指以行程为线索撰写成的著作。东晋末年屡次北伐,诞生了诸多行役记,主要包括伏滔《北征记》,郭缘生《述征记》《续述征记》,戴延之《西征记》,以及裴松之、徐齐民、孟奥的《北征记》等。这些行役记猎内容驳杂广泛,对洛阳城中的宫殿苑囿、王侯宅第、名士风流、工艺技术、民俗风情都有着详尽而细致的描述。本文以东晋末年随军文人行役记笔下所记汉魏旧都洛阳城为考察中心,从政治、文学、生活三个层面观察处于割据状态之下、历史兴亡之际的洛阳城的文化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随军文人 行役记 割据状态 洛阳文化 生存状态
下载PDF
论北宋《春秋》博士的废立与熙宁变法——以“不与民争利”思想为视角
10
作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熙宁变法中《春秋》博士的反复废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不列《春秋》于经书,不立于官学,不用于贡举;八年(1075)颁布亲自编纂的《三经新义》令天下士子宗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复执政,尽废新法,六... 熙宁变法中《春秋》博士的反复废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不列《春秋》于经书,不立于官学,不用于贡举;八年(1075)颁布亲自编纂的《三经新义》令天下士子宗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复执政,尽废新法,六月复立《春秋》博士,科举复考《春秋》。之后哲、徽、钦三朝,《春秋》博士又随着新旧党人的轮番执政而被二立二废。《春秋》博士的反复废立,其实质是新旧党争的一场政治拉锯战,隐藏着双方争执的关点"与民争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宁变法 新旧党争 《春秋》博士 不与民争利
下载PDF
从几种《异物志》看东吴对交州的统治——兼对东吴交州地区《异物志》产生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国地方志》 2017年第10期24-33,共10页
东吴时期诞生了诸多交州地区的《异物志》。这些《异物志》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产生集中、记述异物种类繁多新奇且具体。这一现象应当与东吴对交州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并不断深化这一客观背景有关。相关《异物志》中部分材料反映出交州... 东吴时期诞生了诸多交州地区的《异物志》。这些《异物志》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产生集中、记述异物种类繁多新奇且具体。这一现象应当与东吴对交州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并不断深化这一客观背景有关。相关《异物志》中部分材料反映出交州地区对东吴"贡奉"异物以及东吴向交州地区"征敛"异物的情况,正是东吴对交州地区具体统治的一个侧面反映。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之下,东吴为获得立国所需的政治和经济资本,不断向南拓境。这一政治举动加深了东吴对交州的统治,也在客观上使得东吴士人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得以听闻、认识乃至接触到交州异物。除官方渠道之外的异物输送外,东吴时期应当还有更多的不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物资交流,两方面都为当时东吴时期交州《异物志》的繁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东吴 交州
原文传递
中古物产专志的产生与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9,共11页
中国早期物产信息散见于各类文献,未出现专志。汉唐间“异物志”勃兴,成为彼时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具有地域明确、内容专门、记述细致、追求科学精神、命名方式统一等特点,这类著作多记南方边地特产,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也适应了汉... 中国早期物产信息散见于各类文献,未出现专志。汉唐间“异物志”勃兴,成为彼时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具有地域明确、内容专门、记述细致、追求科学精神、命名方式统一等特点,这类著作多记南方边地特产,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也适应了汉唐间知识学科和著述门类不断细化的趋势。唐后物产专志编撰形式走向多样化,或绍继“异物志”的写作精神形成相关地理杂记;或冲破地域局限流向全国,形成以“物产志”命名的专志;或为物产谱录,完成了以“地”为中心到以“物”为中心的置换。宋后地方志中的物产记述常以“条目”“注释”结合的方式撰写,承载着物产专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产专志 异物志 地理杂记 谱录 《物产志》
原文传递
新增知识与既有思维的交融:论六朝地记中的南海诸国
13
作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6,187,共7页
东汉以降,尤其自东吴之后,南海地区海上交通日盛,大量记述南海地区的地记应运丛生,是为中国古代南海交通史上较早的一次对南海地理知识的大规模补充,非唯超越两汉,且成为唐后修纂南海诸国各类史志中的早期珍贵资料,可以借以纠正《通典... 东汉以降,尤其自东吴之后,南海地区海上交通日盛,大量记述南海地区的地记应运丛生,是为中国古代南海交通史上较早的一次对南海地理知识的大规模补充,非唯超越两汉,且成为唐后修纂南海诸国各类史志中的早期珍贵资料,可以借以纠正《通典》等书中史料的一些错误记载。但在地理知识急速扩充的同时,六朝人的地理思维仍旧继承了先秦两汉时代形成的"九州八极"的地理思想,与"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及"荒服之外,草木皆异"的文明观念相配。影响所及,六朝地记在处理一些处于地理认知边缘上的地域时,出现了"规整化"和"南方主赤"两大虚构倾向。前者表现在好以一种以简御繁的规整方式排列一些实际很不规则的地理区域,倾向于给当时所知的世界找出一个"中心点";后者表现在产生了极富想象和志怪色彩的"火洲"和"火浣布"等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地记 南海诸国 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
下载PDF
东晋晚渡北人政治不遇辨议
14
作者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9-48,共10页
过往史学界多持论,较之永嘉年间南渡的北方高门大族,东晋中后期形成的"晚渡北人"因渡江较迟而婚宦失类。这种文化歧视的实际影响力需要谨慎考量。东晋大部分晚渡北人在过江之后直接投入了权臣桓温麾下,从而决定了他们的政治... 过往史学界多持论,较之永嘉年间南渡的北方高门大族,东晋中后期形成的"晚渡北人"因渡江较迟而婚宦失类。这种文化歧视的实际影响力需要谨慎考量。东晋大部分晚渡北人在过江之后直接投入了权臣桓温麾下,从而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发展轨迹。这一群体中多数人在桓温第三次北伐后开始崭露头角,也是和桓氏家族打入权力中枢失败,从而作出北伐的战略调整密切相关的。义熙北伐时追随刘裕的一批晚渡北人则更多成为刘宋开国重将,政治能量一直持续到元嘉时。较之永嘉南渡的世族,东晋晚渡北人零星而散乱,个体差异性大,仅以"职位高低""是否在权力中枢"衡量其政治遇否失之过简,还需考虑个体政治能量及上层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渡北人 文化歧视 具体政局 政治能力 政治需求
下载PDF
四种中古“异物志”考订、辑补
15
作者 《史志学刊》 2022年第3期43-57,共15页
“异物志”是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数量在22种左右,均已散佚。本文选取四种比较重要的“异物志”,对其同书异名、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考订,并指出前人辑本中的错辑、漏辑问题。首先,学界引为杨孚信史的《百越先贤志》... “异物志”是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数量在22种左右,均已散佚。本文选取四种比较重要的“异物志”,对其同书异名、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考订,并指出前人辑本中的错辑、漏辑问题。首先,学界引为杨孚信史的《百越先贤志》材料系伪作,是取自《后汉书·贾琮传》,并指出缪启愉辑本的讹辑佚文,再补诸本漏辑佚文六条。其次,梳理《扶南异物志》与《吴时外国传》的关系,指出前者并非“有目无文”,而是后者在唐前的本名。再次,将《临海水土异物志》的具体成书时间定位到太康三年(282)稍后,并指出张崇根先生辑本的一条错误。最后,考订《南中八郡异物志》成书于太和二年(303)稍后而非之前,文末再辑补一条新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考订 辑补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太平寰宇记》点校献疑一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89,共1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太平寰宇记》卷122《江南西道二十》下"充州"条称:"充州,故夜郎侯邑,牂牁都尉居之,属牂牁南中八郡,悉夜郎之西垂,去郡四百里,是司马相如所开之处。"(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432页,后引版本同)此... 中华书局点校本《太平寰宇记》卷122《江南西道二十》下"充州"条称:"充州,故夜郎侯邑,牂牁都尉居之,属牂牁南中八郡,悉夜郎之西垂,去郡四百里,是司马相如所开之处。"(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432页,后引版本同)此处"属牂牁南中八郡"的句读方式,乍看无误,实则语意颇难理解。充州本是唐代武德三年时析牂牁蛮别部所置,南中则是汉晋间形成的一个地理泛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夜郎 司马相如 江南西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