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的三点考量 |
邹火明
许珍珍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
2
|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
邹火明
石雯莹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3
|
编导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 |
邹火明
刘莉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4
|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发展创新之路 |
邹火明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5
|
全媒体背景下市县级传媒与新闻教育的发展——“市县级媒体人才需求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研讨会”透视 |
邹火明
胡芬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6
|
论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联系和启示 |
邹火明
|
《荆州师专学报》
|
1997 |
3
|
|
7
|
“拿事实来说话”与新闻真实理论 |
邹火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8
|
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理论探析 |
邹火明
|
《荆州师专学报》
|
2000 |
0 |
|
9
|
广电专业合作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
邹火明
张社宁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0
|
从高校网络论坛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邹火明
邱粉霞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1
|
邓小平新闻宣传文风论 |
邹火明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江汉风》得失的传播学解读 |
邹火明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3
|
“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学习邓小平关于加强国际宣传理论的论述 |
邹火明
|
《今传媒》
|
2005 |
1
|
|
14
|
高校美育的深层意义——美育价值的哲学思索 |
邹火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2
|
|
15
|
大开放视域下荆州形象建构研究 |
邹火明
李博
唐磊利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16
|
对丹尼斯和梅里尔一篇前言的解读——兼议新闻传播的师者、学子和传者 |
邹火明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7
|
《时代》周刊封面报道特色分析 |
张雨燕
邹火明
|
《新闻传播》
|
2014 |
0 |
|
18
|
必须破解的十大新闻理论难题——《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序(节选) |
邹火明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破译青春的密码:课桌、WC“文学”现象探微 |
雷莹
邹火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6 |
0 |
|
20
|
高校院(系)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刍议 |
邹火明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