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走进数学教育观的“中间地带” |
邹施凯
|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学校管理的四个理念 |
王兆平
邹施凯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3
|
解读课程“学生观” 建构数学“生态课” |
邹施凯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刍议抽象函数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邹施凯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2007 |
1
|
|
5
|
重塑责任:夯实“双减”落地基本盘 |
邹施凯
|
《江苏教育》
|
2022 |
1
|
|
6
|
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范式探析 |
邹施凯
杨晓翔
|
《江苏教育》
|
2021 |
1
|
|
7
|
反函数表达式的“不求”艺术 |
邹施凯
林卫华
|
《中学教研(数学版)》
|
2003 |
0 |
|
8
|
学校管理的“三模块”“四境界” |
李志成
邹施凯
|
《中小学校长》
|
2003 |
0 |
|
9
|
跳出题海 回归教材—2001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源于教材评析 |
邹施凯
|
《中学教研(数学版)》
|
2001 |
0 |
|
10
|
从“特殊”到“一般” |
邹施凯
|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
2008 |
0 |
|
11
|
做有研究意识的校长 |
邹施凯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奋斗 团结 坚持 |
邹施凯
|
《华人时刊·校长版》
|
2018 |
0 |
|
13
|
剪拼得出新图形 拓展进入新境界——追溯2002年高考压轴题的原型演变 |
邹施凯
林卫华
|
《中学教研(数学版)》
|
2002 |
0 |
|
14
|
填谷 建峰 创新——探索集团化名校的成长之路 |
邹施凯
|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2014 |
0 |
|
15
|
解读数列极限定义中的几个难点 |
邹施凯
杨晓翔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
2002 |
0 |
|
16
|
东台中学致力于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成功 |
王兆平
邹施凯
|
《中小学校长》
|
2005 |
0 |
|
17
|
解读一个考题探究一类问题明辨一组关系 --由2001年高考理科抛物线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
邹施凯
杨晓翔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
2001 |
0 |
|
18
|
用典型性法则解决非典型性四边形问题 |
邹施凯
|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
2008 |
0 |
|
19
|
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的探究 |
邹施凯
|
《中学数学月刊》
|
2020 |
0 |
|
20
|
另起一行 我是第一 |
邹施凯
|
《江苏教育》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