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核糖核酸-10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嫦钦 瑞金 +4 位作者 陈腾飞 汤茂春 吴维 邱骅婧 刘占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10a在IBD患者肠黏膜、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肠镜无异常者的内镜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12例活动...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10a在IBD患者肠黏膜、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肠镜无异常者的内镜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12例活动期UC患者、13例活动期CD患者及9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者的PBMC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血清及PBMC中miRNA10a表达以及肠黏膜内IL-12/IL-23p40表达。收集活动期UC和CD患者各8例,取英夫利昔(IFX)治疗前和经IFX治疗3次后6周的肠黏膜检测miRNA-10a表达。另收集同期的11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活动期CD患者的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在体外使用IFX刺激培养18h,检测肠黏膜细胞miRNA-10a表达。三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血清、PBMC中miRNA-10a表达显著降低(F=38.45、30.46、14.74,P均〈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IL-12/IL-23p40表达明显升高(F=32.90,P〈O.05)。CD患者结肠黏膜中IL-12/IL-23p40与miRNA-10a表达呈负相关(r=-0.8545,P〈0.01)。经IFX治疗3次后,IBD患者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341、3.382,P均〈0.05)。IFX体外刺激后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095、7.193,P均〈0.05)。结论miRNA-10a与IBD患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其对IL-12/IL-23p40有靶向作用,miRNA-10a可能成为IBD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肠炎 溃疡性 微RNAS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
原文传递
困难无镇静结肠镜检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嫦钦 郑颖 +3 位作者 孙晓敏 瑞金 赵玉洁 谢一英 《胃肠病学》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背景:结肠镜检查因其在结直肠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而得到广泛开展。无镇静检查所致的不适和疼痛是结肠镜检查操作失败的原因之一。目的:分析无镇静结肠镜检查操作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 背景:结肠镜检查因其在结直肠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而得到广泛开展。无镇静检查所致的不适和疼痛是结肠镜检查操作失败的原因之一。目的:分析无镇静结肠镜检查操作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无镇静结肠镜检查的18~80岁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和既往史,术前在护士帮助下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检查由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术后采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和VAS量表评估肠道准备质量和检查中的疼痛程度。结果:结肠镜检查成功率为97.1%(198/204)。192例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4例被判定为困难结肠镜检查(内镜插入回盲部时间>10 min)。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手术史、疼痛程度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量表(内向/外向)评分与困难结肠镜检查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手术史是困难结肠镜检查的危险因素(OR=6.833,95%CI:2.396~19.488,P<0.001),超重(OR=0.190,95%CI:0.038~0.962,P=0.045)和人格介于内、外向之间(OR=0.367,95%CI:0.150~0.896,P=0.028)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盆腔手术史、低BMI以及内向和外向人格可能增加无镇静结肠镜检查的操作难度。初级内镜医师在行无镇静结肠镜检查前可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量表对受检者进行筛选以提高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艾森克人格问卷 内向(心理学) 外倾(心理学) 疼痛 盆腔手术史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miRNA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瑞金 刘嫦钦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2-606,共5页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靶mRNA表达.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炎症损伤、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miRNA在肠道的差异性表达是调控肠黏膜屏障...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靶mRNA表达.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炎症损伤、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miRNA在肠道的差异性表达是调控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环节,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多种miRNA在IBD患者在血清和肠黏膜组织异常表达,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较正常肠黏膜表达明显下调如miR-192、miR-375、miR-422b,而miR-16、miR-21、let-7等表达明显上调;活动性克罗恩病较正常肠黏膜表达明显下调如miR-19b、miR-629,miR-23b、miR-106和miR-191的表达明显上调.这为IBD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脂质运载蛋白2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温馨 路晓洁 +9 位作者 瑞金 程晓芸 尤慧 杨篷 钱春花 盛春君 崔冉 李虹 曲伸 卜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年第6期405-408,共4页
脂质运载蛋白2(LCN2)也称中性粒细胞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由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多种上皮细胞释放,可通过下丘脑影响摄食,调节炎性反应通路和能量代谢,造成脂肪组织功能紊乱,并可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全身系统性炎性微环境... 脂质运载蛋白2(LCN2)也称中性粒细胞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由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多种上皮细胞释放,可通过下丘脑影响摄食,调节炎性反应通路和能量代谢,造成脂肪组织功能紊乱,并可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全身系统性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促进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基于其表达广泛性和易检测性,LCN2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研究LCN2在肥胖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运载蛋白2 糖尿病 肥胖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嫦钦 范丽 +2 位作者 瑞金 方蕾蕾 孙晓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1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以及21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的TEG指标...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1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2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以及21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的TEG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TEG与血小板、Fib、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组与CD组的凝血综合指数(CI)、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明显升高,血小板、Fib明显升高,凝血形成时间(K)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Angle、MA与血小板、Fib呈正相关,K与血小板、Fib呈负相关。CI、Angle、MA、K与CRP无相关性。结论TEG可监测IBD患者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血栓弹力图 高凝状态
下载PDF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应用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双双 瑞金 +8 位作者 陆一峰 王静 李超 田博 王世卉 王欣 于卫芳 刘枫 胡端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81-289,共9页
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 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 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 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 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 白光组208例, 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 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 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 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 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 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 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 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 对HP感染判断, 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 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 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新光学染色技术 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癌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疫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基础和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瑞金 刘占举 《医学新知》 CAS 2012年第2期79-81,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发生在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我国IBD患病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IBD病因和发病机制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发生在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我国IBD患病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IBD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大多学者认为肠壁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壁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疫苗 治疗
原文传递
PGC-1α在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腾飞 瑞金 +1 位作者 刘嫦钦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7例...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7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炎性肠黏膜活检标本及14例正常对照者内镜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PGC-1α蛋白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GC-1α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较多,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较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蛋白在UC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减少,而肠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增加,PGC-1α蛋白在CD患者肠黏膜组织内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UC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8±0.15vs1.59±0.38,P<0.05),CD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0.47vs1.59±0.38,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在UC炎症肠黏膜组织内表达水平降低,而在CD炎症肠黏膜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PGC-1α可能参与了UC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贫血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嫦钦 吴维 +6 位作者 瑞金 陈腾飞 翁韵 赵玉洁 夏玉敬 汤茂春 刘占举 《胃肠病学》 2013年第5期292-295,共4页
背景: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其伴随的疾病如贫血等正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CD患者贫血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2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40例CD患者,比较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患者之间血红蛋白(Hb... 背景: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其伴随的疾病如贫血等正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CD患者贫血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2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40例CD患者,比较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患者之间血红蛋白(H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CRP水平与Hb、血清铁的相关性。结果:34例(85.0%)CD患者伴有贫血。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CD患者之间H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叶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2061,P=0.2449,P=0.8007,P=0.8804),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CDAI、CRP与Hb、血清铁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L1型和L3型CD患者存在维生素B12相关贫血。CD患者Hb、血清铁水平下降与疾病炎症活动度增加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贫血 维生素B12
下载PDF
粘蛋白1介导的抗胃癌细胞MKN-45侵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春华 陈腾飞 +4 位作者 Praveen K.Yadav 瑞金 邱骅婧 吴维 刘占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构建粘蛋白1(MUCl)基因的反义肽核酸(PNA),观察对胃癌细胞MKN一45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根据MUC1基因的序列设计反义PNA序列,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MKN45,并设空载体组(随机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 目的构建粘蛋白1(MUCl)基因的反义肽核酸(PNA),观察对胃癌细胞MKN一45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根据MUC1基因的序列设计反义PNA序列,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MKN45,并设空载体组(随机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UC1的表达,并观察E-粘附素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构建的3个MUCl基因的反义PNA均能有效抑制该基因表达,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62±0.18,0.49±0.12和0.60土0.2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18±0.03,P〈0.01)。阴性对照组与随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4,P=0.657)。取抑制效率最高的PNA进行后续研究转染MUClPNA后的胃癌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t=2.09,P=0.005),并伴有E-粘附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胃癌细胞MKN-45中MUCl基因与E_粘附素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抑制MUCI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肽核酸类 寡核苷酸类 反义 粘蛋白类 肿瘤细胞 培养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英夫利西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临床缓解对白细胞介素-21及其受体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黄培新 陈腾飞 +2 位作者 刘嫦钦 瑞金 刘占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IL-21及其受体(IL-21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2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IL-21及其受体(IL-21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2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以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CD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第10周时取静脉血,并经结肠镜检查取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观察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变化。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肠黏膜组织内IL-21mRNA表达水平变化。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12.25%±3.2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mRNA表达水平(1.38±0.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4.25%土1.41%和0.44±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8、6.75,P值均〈O.05)。第10周时,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8.12%±2.0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mRNA表达水平(0.77±0.2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0、8.019,P值均〈O.01)。治疗前,CD患者的ESR、CRP和CDA1分别为(46.8±11.4)mm/1h、(52.4±11.5)mg/L、319±74,治疗后则分别为(23.5土9.0)mm/1h、(11.6±4.6)mg/L、1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85、16.458、11.100,P值均〈0.05)。结论活动期CD患者经IFX治疗后IL-21表达水平下降,提示IL-21可能参与IFX诱导活动期CD临床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抗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受体 白细胞介素-21
原文传递
健康者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嫦钦 吴维 +5 位作者 瑞金 汤茂春 邱骅婧 陈腾飞 杨雪华 刘占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73-873,共1页
患者女,28岁,因反复黏液脓血便12年、加重4年入院。2001年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泼尼松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后好转。其后病情出现反复,未正规治疗。近4年,患者反复黏液脓血便,每日4~5次,偶有下腹痛,服用美沙拉... 患者女,28岁,因反复黏液脓血便12年、加重4年入院。2001年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泼尼松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后好转。其后病情出现反复,未正规治疗。近4年,患者反复黏液脓血便,每日4~5次,偶有下腹痛,服用美沙拉嗪效果不佳。既往有胆囊息肉病史,已婚未育。入院体格检查示,患者贫血貌,左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无异常发现。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50cm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粗糙,血管纹理不清,有点状出血,大量不规则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移植治疗 微生物 健康者 粪便 检查诊断 肠镜检查 柳氮磺吡啶
原文传递
肠黏膜组织内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占举 吴维 +14 位作者 邱骅婧 万姗姗 曹倩 李林静 郝卉杰 石朝阳 冯百岁 陈城 于成功 陈曦 甘华田 瑞金 刘嫦钦 罗凤燕 白爱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7-567,共1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诱因和机制仍然不清楚.生理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和肠黏膜组织内的免疫细胞通过固有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不断识别肠腔内大量微生物抗原和食物抗原,引起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诱因和机制仍然不清楚.生理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和肠黏膜组织内的免疫细胞通过固有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不断识别肠腔内大量微生物抗原和食物抗原,引起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即对肠腔内的微生物和食物抗原不产生病理性反应;否则将出现食物过敏反应、肠道感染、菌群失调、炎症和肿瘤.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是肠黏膜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肠黏膜组织内CD4+T细胞在微生物和食物抗原诱导下增殖分化.既往对Th1和Th2细胞在IBD发生过程中的免疫效应作用有广泛研究,Th17细胞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CD4+T细胞亚型,可分泌IL-17A、IL-21和IL-22等:肠黏膜组织内肥大细胞被各种物质激活释放多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化学物质及生物活性介质,他们在肠道炎性病变中发挥着重要致病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能影响肠黏膜组织内免疫细胞的迁移、组织血供、缺氧和内环境的稳定.新生血管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炎症细胞的招募、炎症介质和维持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组织损伤.另外,肠黏膜组织内的神经元细胞可通过其广泛的神经轴突以及其分泌的各种神经递质调控着肠道免疫、内分泌系统功能,并参与了肠道炎症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在IBD肠上皮细胞和肠黏膜组织内免疫细胞上表达异常,通过调节靶基因表达调控上述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过程,因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黏膜内环境稳定有重要调节作用.在IBD临床转化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将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本焦点论坛通过阐述肠黏膜组织内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和效应应答,深入了解IBD的发生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黏膜组织 调节异常 免疫系统 食物过敏反应 CD4+T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 微生物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