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庭坚笔下的苏轼书法——一个品评的范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宝剑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83,共16页
黄庭坚对苏轼用笔特征、书写状态的描述,和苏轼的书迹构成相互印证的关系。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的渊源进行了细密的讨论,并因取法、风格与境界的不同,将苏轼书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黄庭坚认为苏轼书法具有“天然”“笔圆”“韵胜”的特点... 黄庭坚对苏轼用笔特征、书写状态的描述,和苏轼的书迹构成相互印证的关系。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的渊源进行了细密的讨论,并因取法、风格与境界的不同,将苏轼书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黄庭坚认为苏轼书法具有“天然”“笔圆”“韵胜”的特点与价值,并将苏轼书法列入书法史中的经典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书法 品评
原文传递
“拟议以成其变化”——书法评论的对象、层次与类型
2
作者 宝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9,共8页
书法评论的对象是书法作品,而评论家的视野总在书法作品及其语境之间循环。书法评论具有描述、解释与评价的层级结构,人们对书法的认同与分歧因此呈现为复杂的形态。依据评价方式的不同,书法评论可以分为书品与书评。依据语言风格的不同... 书法评论的对象是书法作品,而评论家的视野总在书法作品及其语境之间循环。书法评论具有描述、解释与评价的层级结构,人们对书法的认同与分歧因此呈现为复杂的形态。依据评价方式的不同,书法评论可以分为书品与书评。依据语言风格的不同,书法评论又可分为直陈与譬喻。在描述现象、解释意义、评判价值的过程中,蕴含在书法艺术中的“理”丰富而澄明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评论 书品 书评 直陈 譬喻
下载PDF
文化定位与艺术学的期待:新时代书法学科建设对话会(二)
3
作者 邱才桢 祝帅 +7 位作者 张冰 李逸峰 何劲松 金丹 宝剑 方爱龙 吴慧平 杨军 《大学书法》 2023年第2期32-49,共18页
立足本体,多向拓展--学科升级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新学科目录发布以来受到广大高校老师和书法界人士的关注,在这之前已有些讨论,都非常热烈。今天上午也听到很多老师们的发言,非常受启发,那些观点... 立足本体,多向拓展--学科升级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新学科目录发布以来受到广大高校老师和书法界人士的关注,在这之前已有些讨论,都非常热烈。今天上午也听到很多老师们的发言,非常受启发,那些观点我都同意,特别是从新文科、大艺术背景、文化的角度和学术的角度展开的很多探讨,都很有意义。今天我的题目是《立足本体,多向拓展--学科升级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高校老师 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 文化定位 新学科目录 学科升级 (二)
下载PDF
“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艺术形而上学论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宝剑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10,共8页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e the periods of aesthetic and art awareness based on what is called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Since the human activities...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e the periods of aesthetic and art awareness based on what is called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Since the human activities are intrinsically the activities of civilization,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is intrinsically the consciousness of civilization. The philosophical sect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forms the metaphysics of the value of life by going into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 the essence and the expression, and approving of the civilization brimming with human nature. The metaphysics discards negative Taoist attitude giving up efforts and letting it be, at the same time, starts Confucian moral monism. So we have ground to believe that the philosophical sect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has expressed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wareness of art”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ake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which seeks the extreme state of art ideal, has formed art metaphysics under the tension of the value and the method of art. Therefore, art can break away from morality and politics, achieving the basis of metaphysics that it needs. The awareness of art of Wei-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lasted briefly. It appeared with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 and had been vanished for long as the philosophical sect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disappeared. For this reason, aesthetic and art awareness in Wei-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has unique significance without parallel i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艺术自觉 形而上学 文的自觉 人的自觉 论略 审美自觉 中国文化史
原文传递
唐代楷书笔法问题辨正 被引量:3
5
作者 宝剑 《美育学刊》 2015年第3期6-14,共9页
清代以来,在碑学的影响之下,人们对唐代楷书形成种种偏见和误读,学书者临习唐楷亦往往不得要领,于是出现对唐楷既不屑学、又不能学的局面。通过碑刻与墨迹的细读,可讨论唐楷笔法中的藏露、直曲、中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唐人笔法做出... 清代以来,在碑学的影响之下,人们对唐代楷书形成种种偏见和误读,学书者临习唐楷亦往往不得要领,于是出现对唐楷既不屑学、又不能学的局面。通过碑刻与墨迹的细读,可讨论唐楷笔法中的藏露、直曲、中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唐人笔法做出不囿于碑刻形态的还原。这些探讨,或可对历史上的诸种误读有所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楷书 碑刻 墨迹 笔法
下载PDF
八大山人书法的艺术格调与分期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宝剑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83,共18页
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是明末清初的伟大艺术家。他一生多难,既受国破家亡之痛,又患颠、哑之疾,贫病交加。他二十三岁时出家,五十六岁时还俗,出入僧、道,精神世界极为复杂。他的绘画与书法高逸绝尘,如同天籁,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伟... 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是明末清初的伟大艺术家。他一生多难,既受国破家亡之痛,又患颠、哑之疾,贫病交加。他二十三岁时出家,五十六岁时还俗,出入僧、道,精神世界极为复杂。他的绘画与书法高逸绝尘,如同天籁,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伟大典范。就八大山人的书法而言,有三种格调最为引人注目,那便是'恬淡'、'空寂'、'简约'。在晚年,八大山人将这三种格调融为一炉,遂得大成。通过对八大山人书作进行历时的考察,笔者发现,这三种格调是在不同的阶段被提炼、发扬的。由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书法 艺术格调 分期问题
原文传递
书艺与书学的相即相成
7
作者 宝剑 《书法》 2023年第1期169-170,共2页
书艺与书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书艺与书学的区别;第二是书艺与书学之相即,就是相互接近、相互渗透;第三是书艺与书学之相成,就是相互间的助益与成全。宋代的严羽曾经把诗歌艺术与读书穷理区分开来,他认为诗歌有一... 书艺与书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书艺与书学的区别;第二是书艺与书学之相即,就是相互接近、相互渗透;第三是书艺与书学之相成,就是相互间的助益与成全。宋代的严羽曾经把诗歌艺术与读书穷理区分开来,他认为诗歌有一种特别的趣味,诗人有一种特别的才能,所谓“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个说法放在书法领域也完全合适。书法艺术的趣味不同于学术研究,书法家的才能也和学者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艺 书学 书法艺术 诗歌艺术 学术研究 趣味
原文传递
汉 张景碑
8
作者 宝剑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79,共2页
《张景碑》碑石四周皆已残损,碑文已非全豹,但大意比较清楚,书法亦足资欣赏、取法。碑文记载南阳郡宛县人张景出资营造覆盖迎春土牛之瓦屋及围栏一事,由三篇公文组成。第一部分为南阳府告宛县文,是对张景申请出资营造瓦屋并乞免徭役的... 《张景碑》碑石四周皆已残损,碑文已非全豹,但大意比较清楚,书法亦足资欣赏、取法。碑文记载南阳郡宛县人张景出资营造覆盖迎春土牛之瓦屋及围栏一事,由三篇公文组成。第一部分为南阳府告宛县文,是对张景申请出资营造瓦屋并乞免徭役的批复。第二部分为宛令右丞下达给张景的文书,明确了营造“五驾瓦屋二间,周栏楯拾尺”的任务,并提出“于匠务令功坚”的质量要求。第三部分为南阳郡下发给宛县的另一通府告,文字多有缺损,仍涉及张景出资营造之责任以及免除徭役之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府 南阳郡 碑文 张景碑 宛县
原文传递
从唐人书评看唐代楷书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宝剑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清末民初以来,唐人楷法的影响日显微弱,这和碑学观念的蔚然成风有关。通过比较,包世臣、康有为认为唐代楷书已经古法丧失殆尽,不仅笔法无存,结构也无生气。包世臣说:"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 清末民初以来,唐人楷法的影响日显微弱,这和碑学观念的蔚然成风有关。通过比较,包世臣、康有为认为唐代楷书已经古法丧失殆尽,不仅笔法无存,结构也无生气。包世臣说:"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康有为说:"书有南、北朝,隶、楷、行、草,体变各极,奇伟婉丽,意态斯备,至矣!观斯止矣。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然缵承陈、隋之余,缀其遗绪之一二,不复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世南 邓宝剑 欧阳询 《〈述书赋〉语例字格》 张怀瓘 《三十六法》 审美理想
原文传递
从素朴到清丽——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之嬗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宝剑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210-226,共17页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宏观发展趋势可谓"古质而今妍",考虑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清"、"素"品格,这一历程亦可称为"从素朴到清丽"。在此宏观视野之下,本文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四部分描述了...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宏观发展趋势可谓"古质而今妍",考虑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清"、"素"品格,这一历程亦可称为"从素朴到清丽"。在此宏观视野之下,本文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四部分描述了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之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书法艺术 嬗变 during Styles JIN Southern 宏观视野 发展趋势 演变 西晋 三国 品格 描述 东晋
下载PDF
“永字八法”的价值与限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宝剑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25-27,共3页
书法作品是由一点一画构成的。点画形态多姿多彩,对于想要把握其中要领的人而言,是不会满足于一种粗略的观看的,他需要对点画形态的世界从整体的领会进入具体而微的领会,以至“不见全牛”。
关键词 永字八法 书法作品 点画 多姿多彩 领会 形态
下载PDF
晋人尚“清” 略论魏晋南北朝书家的精神气质与书法艺术格调 被引量:1
12
作者 宝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I0001-I0004,共4页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是在玄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可以影响到艺术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玄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关联。而玄学对艺术之所以能够发生影响,正因为魏晋人将玄学思想生命化,并将融化了玄学精神的生命...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是在玄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可以影响到艺术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玄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关联。而玄学对艺术之所以能够发生影响,正因为魏晋人将玄学思想生命化,并将融化了玄学精神的生命情调投射到艺术中去,创造出具有独特时代气息的新文艺。书法艺术正是能够将玄学趣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宗白华所说:“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艺术格调 书法艺术 精神气质 “清” 玄学精神 学术思想 艺术精神 玄学思想 生命情调
下载PDF
论魏晋玄学三派之价值趣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宝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81-85,共5页
竹林玄学、正始玄学、元康玄学为魏晋玄学之三派。在"汉文疲敝"的背景下,竹林玄学以礼义文化为非自然,故而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玄学本质上是道家之学,他们对流于虚饰的文化批判在逻辑上成为新的文化建构的... 竹林玄学、正始玄学、元康玄学为魏晋玄学之三派。在"汉文疲敝"的背景下,竹林玄学以礼义文化为非自然,故而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玄学本质上是道家之学,他们对流于虚饰的文化批判在逻辑上成为新的文化建构的先导。从嵇康、阮籍的激烈态度至王弼、向郭的价值学说,其逻辑之演进有类于从先秦道家之"为道日损"再至儒家的道德重建。正始玄学"举本统末",其指归在于法"道"而行,趣于"同乎道"、"冥于神"之境。元康玄学"崇有"而倡"独化",其宗趣在于肯认人生之"自由"——自己由乎自己。王弼言"本无",可谓由体而发用;向郭倡"独化",则是由用而显体。虽然发论途径不同,体用不二之理趣则为共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名教 自然 举本统末
下载PDF
“书法家文化修养系列丛书”的编辑与出版
14
作者 刘洪彪 向世陵 +17 位作者 刘恒 罗安宪 陆明君 潘善助 洪厚甜 郑开 何学森 丁四新 陈胜凯 朱天曙 虞晓勇 宝剑 许家星 祝帅 张冰 樊碧博 刘照剑 梁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197,共14页
本套丛书首批推出二十种图书,包括《明刻本法书要录》《宋刻本东观余论》《明刻本山谷题跋》《明刻本东坡题跋》《清抄本衍极》《清抄本重刻书法雅言》《民国铅印本寒山帚谈》《清刻本画禅室随笔》《清刻本艺舟双楫》《清刻本艺概》《... 本套丛书首批推出二十种图书,包括《明刻本法书要录》《宋刻本东观余论》《明刻本山谷题跋》《明刻本东坡题跋》《清抄本衍极》《清抄本重刻书法雅言》《民国铅印本寒山帚谈》《清刻本画禅室随笔》《清刻本艺舟双楫》《清刻本艺概》《清刻本孟子集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雅言 禅室 明刻本 铅印本 宋刻本 题跋 艺舟双楫 文化修养
原文传递
《中秋帖》的来历与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宝剑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X期50-57,46-49,共12页
《中秋帖》旧藏于清朝内府,乾隆皇帝将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合称为"三希",极为珍重宝爱,这件作品因此而富有盛名。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文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旧藏于清朝内府,乾隆皇帝将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合称为"三希",极为珍重宝爱,这件作品因此而富有盛名。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文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难以释读。若要知晓《中秋帖》的来历,需要对王献之的《十二月帖》有所了解,并综合二者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帖 书法 临本 《十二月帖》 王献之 宝晋斋 米芾 法帖 字帖 星凤楼帖 来历
原文传递
字形的外部轮廓与内部关系——对书法作品中结构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宝剑 《书画世界》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从字形的外部轮廓与字形中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书法作品中的结构问题。对于字形的外部轮廓,沙孟海先生将楷书结体分为"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两大类,通过考察历代书作,本文对此分类做出进一步的扩展... 本文从字形的外部轮廓与字形中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书法作品中的结构问题。对于字形的外部轮廓,沙孟海先生将楷书结体分为"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两大类,通过考察历代书作,本文对此分类做出进一步的扩展。对于字形中各元素的关系,本文认为,大小对比、轻重对比、疏密关系、错落关系、置向对比和形态对比是六组基本的造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轮廓 造型元素 关系
下载PDF
起于“科学”而归于“人格”——谈民国陈康《书学概论》之得失 被引量:1
17
作者 宝剑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2X期130-134,共5页
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危机感,陈康著《书学概论》一书,旨在以科学的方法整理书学,发扬国粹。该书注重概念的清晰和体系的完整,是系统阐述书法学科的一次较为重要的尝试。陈康将书法分为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形式对应于作者的技巧,内容对应于... 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危机感,陈康著《书学概论》一书,旨在以科学的方法整理书学,发扬国粹。该书注重概念的清晰和体系的完整,是系统阐述书法学科的一次较为重要的尝试。陈康将书法分为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形式对应于作者的技巧,内容对应于作者的人格或生命。陈康虽然强调人格并不限于道德,但事实上又尤为看重道德。他重道德而轻技巧,书法艺术的评判事实上让位给了道德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康 书学概论 科学 人格 生命
原文传递
论陆维钊的书法艺术观与教育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宝剑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本文探讨了陆维钊先生的书法艺术观与教育观。论文指出,陆维钊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本体性意义和功能性意义有明晰的分辨,并分别对此二者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在书法教育方面,陆维钊先生以范本引导为教育的途径,以个性成全为教育之鹄的,切中艺... 本文探讨了陆维钊先生的书法艺术观与教育观。论文指出,陆维钊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本体性意义和功能性意义有明晰的分辨,并分别对此二者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在书法教育方面,陆维钊先生以范本引导为教育的途径,以个性成全为教育之鹄的,切中艺术教育的特性。论文还对陆维钊先生提出的书法艺术三层级、书法艺术的范本系统等观点做出了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维钊 书法 艺术观 教育观 范本 个性
下载PDF
易道与书法——谈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19
作者 宝剑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本文旨在从先秦文化典籍《周易》那里探求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看《易》道在哪些方面启示着中国书法的审美品格。首先 ,《易传》强调易道周盈天地 ,而中国书论所一贯强调的也正是尊崇天地、妙合自然的原道观念。从《易传》中的“乾坤... 本文旨在从先秦文化典籍《周易》那里探求中国书法的本体论渊源 ,看《易》道在哪些方面启示着中国书法的审美品格。首先 ,《易传》强调易道周盈天地 ,而中国书论所一贯强调的也正是尊崇天地、妙合自然的原道观念。从《易传》中的“乾坤其易之门”到书法理论中的“书肇于自然”,正是易道向书法艺术领域的贯注与延伸。其次 ,《易》对书法的启示还在于境界之学的内在品质。重视自然形象与人格境界的统一 ,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使得易学自《易传》始成为真正的境界之学。而书学同样是在人的情感境界上实现着从“肇于自然”向“造乎自然”的转换和提升。再次 ,易学中“立象尽意”的理论也启示着中国书法重意趣、重精神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自然 由人复天 立象尽意
下载PDF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神韵——二者之关系以及在书法批评中的含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宝剑 《关东学刊》 2020年第3期158-163,共6页
从形式到神韵,有似于从符号到意义,却又与其有着根本的不同。形式与神韵的关联是极为紧密的,因为艺术形式是“自我指涉”的,它将注意力引向形式自身而不是形式之外,读者是从形式自身的构造而体味出神韵的。体察书法艺术形式,要将其置于... 从形式到神韵,有似于从符号到意义,却又与其有着根本的不同。形式与神韵的关联是极为紧密的,因为艺术形式是“自我指涉”的,它将注意力引向形式自身而不是形式之外,读者是从形式自身的构造而体味出神韵的。体察书法艺术形式,要将其置于“形式—神韵”的张力之下,也要将其置于“技法——形式”的张力之下,如此才能洞察形式,也才能不执于形式。形式与神韵本来是书法作品中两个纵贯的层面,但是在实际的书法批评中,二者常被用来指称两个横摄的维度,其意义有似于“工夫”与“天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神韵 意味 书法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