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抑制MyD88表达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家军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苏刚 刘超 刘金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DC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MyD88基因,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3对MyD88 siRNA(序列1、序列2及序列3),并转染DC2.4细...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DC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MyD88基因,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3对MyD88 siRNA(序列1、序列2及序列3),并转染DC2.4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DCMyD88的表达情况,筛选其中一对高效RNA(序列3)转染DC2.4细胞(RNA干扰组),以未转染RNA的DC2.4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1 mg/L的脂多糖(LPS)刺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细胞表面CD80、CD86及MHC-Ⅱ分子的变化,ELISA法检测D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2(IL-12)的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C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观察RNA干扰对LPS促DC成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序列2组及序列3组DC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降低90%和85%、92%和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质体对照组、无义siRNA对照组及序列1组DC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无显著差异。经LPS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RNA干扰组CD80、CD86及MHC-Ⅱ分子的表达,TNF-α、IFN-γ及IL-12的浓度及T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且未见明显NF-κB核转位。结论:RNA干扰技术能显著下调小鼠DC MyD88的表达,并显著抑制LPS促DC成熟的效应,为以DC MyD88为靶向、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MYD88 RNA干扰 脂多糖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丽 刘苏健 +2 位作者 孙宗全 栗一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培养5代的平滑...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培养5代的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8%以上。镜下可见培养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短期内可获大量高纯度、功能良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心血管疾病良好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细胞 培养的 大鼠 主动脉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原用ACEI或ARB是否应继续使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红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8,共5页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45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既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轴负反馈调节的关键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侵入人体细胞所必需...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45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既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轴负反馈调节的关键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侵入人体细胞所必需的功能受体。ACEI或ARB在降压的同时,可反射性引起ACE2表达增加;而SARS-CoV-2感染棘突蛋白(S蛋白)与ACE2结合后导致其含量减少,进而加重随后发生的肺损伤和心肌等组织损伤。本文讨论SARS-CoV-2感染是否会影响ACEI或ARB的降压效果,以及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或ARB反射性引起的ACE2增加是否会增加SARS-CoV-2的易感性或加重感染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肾素-血管紧张素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大鼠血管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苏健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955-957,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移植 狭窄 大鼠
下载PDF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宗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桡动脉(R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已广泛应用,但在其获取、手部侧枝循环的评估、抗痉挛措施、靶血管选择、以及近端吻合口等方面尚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RA应当连同周围的伴行静脉血管一起获取并且优先用于严重狭窄(&... 桡动脉(R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已广泛应用,但在其获取、手部侧枝循环的评估、抗痉挛措施、靶血管选择、以及近端吻合口等方面尚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RA应当连同周围的伴行静脉血管一起获取并且优先用于严重狭窄(>70%)的冠状动脉。RA近端可以吻合于升主动脉,或者与左侧或右侧乳内动脉一起构成复合移植血管。RA作为移植血管的通畅率主要取决于靶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靶血管的位置,而不是取决于近端吻合于主动脉或是乳内动脉。尽管缺乏实验证据,许多研究者提倡预防性抗痉挛治疗。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中应用RA取代右侧乳内动脉作为第二选动脉移植血管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姚滨 王学宁 +5 位作者 张顺业 奚吉成 王建忠 王学斌 张小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左室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对25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患者施行手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左室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对25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患者施行手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左室室壁瘤的线性缝缩折叠。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并随访4个月至4年。结果平均移植旁路血管(2.3±0.8)支,3例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予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其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0%),另2例治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无远期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术后5~8 d、1个月及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OPCAB同期左室室壁瘤折叠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安全有效,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更适用于室壁瘤较小的患者,尤其是对体外循环高危的患者。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室室壁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高分辨模式成像对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刘琪 +1 位作者 王雅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高分辨重建模式成像对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CT复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宝石能谱CT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高分辨率模式重建和标准模式重建...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高分辨重建模式成像对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CT复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宝石能谱CT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高分辨率模式重建和标准模式重建,观察支架腔及支架壁的显示能力。结果高分辨模式重建组的冠状动脉支架成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标准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模式重建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径、支架管腔显示率优于标准重建组,支架内CT值增加值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高分辨重建模式能够清楚的显示支架内特点,可明显提升冠脉支架成像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 高分辨模式 冠状动脉 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FFR值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8
作者 刘琪 +1 位作者 王雅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CTA检查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变部位CT-FFR,比较CT-FFR阳性与阴性患者基...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CTA检查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变部位CT-FFR,比较CT-FFR阳性与阴性患者基础资料、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接受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等)发生情况以及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CT-FFR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84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变92处,且CT-FFR阳性31例、阴性53例。CT-FFR阳性患者年龄、性别、LVEF、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与CT-FFR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肌酐水平高于CT-FF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T-FFR阳性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8.7%,高于CT-FFR阴性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CT-FFR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FFR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预测作用,能够为冠心病患者诊疗策略的制定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宗全 Hugh S Paters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2月间连续2084例正中切口右房-升主动脉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观察它们在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36...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2月间连续2084例正中切口右房-升主动脉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观察它们在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36例肺部并发症(6.5%)。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相对危险度OR=1.49)、吸烟(OR=1.6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OR=2.36),术中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冷心脏停搏液(OR=1.56),术后危险因素包括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2.00)、2次开胸(OR=2.0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39)、胸腔积液(OR=2.63)、术后脑血管意外(OR=5.45)、膈神经损伤(OR=8.09)、以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12.87)。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术后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以及肾功能衰竭需要肾透析对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Th1/Th2细胞因子与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立元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器官移植术后存活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具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最佳方法。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移植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h1向Th2偏离是移植耐受的机制之一。现对... 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器官移植术后存活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具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最佳方法。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移植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h1向Th2偏离是移植耐受的机制之一。现对Th1与Th2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移植免疫、免疫耐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管外PHA生物支架抑制移植静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家军 董念国 +3 位作者 孙宗全 苏刚 陈新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外聚羟基烷酸酯(PHA)可降解生物支架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袖套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根据有无支架干预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血管外聚羟基烷酸酯(PHA)可降解生物支架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袖套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根据有无支架干预分为对照组和支架组。术后1、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应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移植静脉外膜新生血管密度,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移植静脉局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的表达。结果支架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程度、PCNA指数、NF-κB和TGF-1β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静脉外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外PHA可降解生物支架防治移植静脉狭窄有一定作用,其抑制移植静脉狭窄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F-κB、TGF-1β的表达及促进移植静脉外膜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支架 移植物 静脉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56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俊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总结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心包剥离术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和射血分数的变化,术后3个月心功能评级与术前比较。... 目的总结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心包剥离术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和射血分数的变化,术后3个月心功能评级与术前比较。结果 56例均成功剥离心包,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6%;手术前后收缩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脉压差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射血分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中心静脉压、脉压差、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缩窄性 中心静脉压 心室功能 心包剥离术 脉压差
原文传递
从“巨创”到“微创”——微创瓣膜疾病治疗进展
13
作者 李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VHD)的人群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不同的手术方式使VHD... 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VHD)的人群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不同的手术方式使VHD患者有着更加多元化的治疗选择,这就要求心脏外科医生应当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现有最新的研究证据制定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包括瓣膜疾病终身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经导管心脏瓣膜手术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易损斑块的价值
14
作者 王林源 熊鑫 +1 位作者 杨坤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CTA检查的93例CAD患者资料,共95个非钙化斑块,其中包...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CTA检查的93例CAD患者资料,共95个非钙化斑块,其中包括43个易损斑块,52个稳定斑块。以8∶2的比例随机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n=76)及测试集(n=19)。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系数法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选择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同时,根据临床资料建立临床模型。结合临床因素和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最终筛选出13个具有非零系数的最优特征。结合Radscore和临床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1.000,0.922,敏感度为1.000,1.000,特异度为1.000,0.800,准确度为1.000,0.8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比临床模型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结合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准确、客观地鉴别诊断易损斑块,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基于CCTA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易损斑块中的价值
15
作者 王林源 熊鑫 +1 位作者 杨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41-45,49,共6页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CCTA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鉴别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102例共108个斑块的临床资料,其中易损斑块35个,稳定斑块73个。以8∶2比例...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CCTA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鉴别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102例共108个斑块的临床资料,其中易损斑块35个,稳定斑块73个。以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87)及测试集(n=21)。在CCTA图像中手动勾画斑块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结合临床特征和Rad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最后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8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和影像组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the cure, AUC)分别为0.999、0.929。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更好的临床益处。结论 结合CCTA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鉴别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后续临床决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易损斑块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下载PDF
不接触获取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康瑞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04-408,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重建血运通道的方法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是目前治疗CAD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来自左胸廓内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通过重建血运通道的方法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是目前治疗CAD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来自左胸廓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LSV)。但LSV术后仍有较高的闭塞率。因此,提高LSV的通畅率成为目前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不接触获取术(No-touch)获取LSV是一种通过保留血管外膜等血管周围组织,同时避免因使用注射器进行手动灌注导致高压扩张静脉而损伤其内膜的获取技术。目前使用该技术获取的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通畅率,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实,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不接触获取术 桥血管 通畅率
下载PDF
局部缺血预处理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宗全 +5 位作者 马捷 肖传实 张文凯 张红星 高清元 李家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局部缺血预处理 (rIP)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rIP组在首支冠脉吻合前采用 2轮LAD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比较...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局部缺血预处理 (rIP)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rIP组在首支冠脉吻合前采用 2轮LAD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比较两组右心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反映右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以及右室作功指数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对照组肺循环阻力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rIP组仅术后 6h趋于增加 ;术后第 1天对照组肺循环阻力倾向高于rIP组 (P =0 .0 8)。结论 OPCAB时LAD 2轮rIP :首轮为 2min缺血 3min再灌注 ,第 2轮为 5min缺血 5min再灌注 ,对右心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缺血预处理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双侧乳内动脉π型桥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宗全 Hugh S Paters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 π型桥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4年 9月到 2 0 0 2年 8月对 2 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选用π型桥进行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 ,即 3支血管病变合并对角支 /中间支中段病变时 ,采用由左侧乳内动... 目的 研究 π型桥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4年 9月到 2 0 0 2年 8月对 2 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选用π型桥进行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 ,即 3支血管病变合并对角支 /中间支中段病变时 ,采用由左侧乳内动脉小 Y型桥与前降支和对角支 /中间支吻合 ,与双侧乳内动脉 T型桥共同构成 π型桥。 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 ,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和胸骨感染发生 ;1例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随访 6 0 .7± 2 3.0个月 ,无心绞痛复发需要冠脉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者 ,也无冠心病导致的死亡发生。 结论 对 3支血管病变合并对角支 /中间支中段冠脉病变的患者 ,双侧乳内动脉 π型桥可以顺利完成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 ,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运重建/全动脉化 π型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刚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陈家军 刘超 刘金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9-10,共2页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皮下注射肝素800 U/kg,2次/d,共5 d。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移植静脉通畅性、吻合口狭窄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静脉自体移植静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模型设计科学,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体移植静脉 内膜增殖 大鼠
下载PDF
腺苷及/或谷氨酸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子林 +3 位作者 唐进 周世民 李家成 任国良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49,共2页
腺苷及/或谷氨酸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超微结构的研究邓勇志,王子林,唐进,周世民,李家成,任国良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腺苷(ADO)或谷氨酸(GIJU)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期间心... 腺苷及/或谷氨酸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超微结构的研究邓勇志,王子林,唐进,周世民,李家成,任国良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腺苷(ADO)或谷氨酸(GIJU)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保护[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谷氨酸 心脏停搏液 心肌保护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