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神脏理论探讨抑郁障碍发病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史玲 连增福 +1 位作者 丛榕 周瑾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14-15,共2页
随着抑郁障碍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现代医学对抑郁障碍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对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抑郁障碍的优势已受到业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就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与五神脏相关性作一理论阐述... 随着抑郁障碍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现代医学对抑郁障碍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对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抑郁障碍的优势已受到业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就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与五神脏相关性作一理论阐述,以期为抑郁障碍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神脏 抑郁障碍 发病机制 郁病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跖筋膜炎25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连增福 肖金龙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8期37-38,共2页
足底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足底跖筋膜炎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压痛为主要特征。笔者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跖筋膜炎患者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跖筋膜炎 针刺 中药熏蒸
下载PDF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波 张全霞 +3 位作者 李巍 连增福 陆世琪 韩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参与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对...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参与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P<0.05),结论应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患者病灶的药效吸收率,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下载PDF
三仙解郁颗粒治疗中度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玲 连增福 +1 位作者 马红梅 丛榕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4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三仙解郁颗粒治疗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仙解郁颗粒组)和对照组(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组),试验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及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减分率进行... 目的:观察三仙解郁颗粒治疗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仙解郁颗粒组)和对照组(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组),试验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及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减分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HAMD积分减分率比较,试验组为86.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三仙解郁颗粒对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三仙解郁颗粒 阳虚 温阳调气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漏诊原因分析
5
作者 丁秀芳 连增福 刘方铭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加强对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认识,以防漏误诊。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胸段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腰背部疼痛5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外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 目的加强对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认识,以防漏误诊。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胸段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腰背部疼痛5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外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入我院。经系统查体及胸椎MRI检查,考虑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胸段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切口愈合后出院。结论对长期持续性腰痛不缓解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时对脊柱节段逐一叩诊及详细行神经学检查,并进一步完善MRI检查,避免误漏诊髓外硬膜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间盘移位 漏诊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探究中医神志病与经脉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连增福 兰绍敏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中医神志病与经脉的关系。方法: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结合腧穴及经脉的对应关系,分析8部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治疗神志病的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其中经脉与神志病的关系。结果:中医神志病症与相关经脉的关系,...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中医神志病与经脉的关系。方法: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结合腧穴及经脉的对应关系,分析8部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治疗神志病的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其中经脉与神志病的关系。结果:中医神志病症与相关经脉的关系,排在前3位的经脉是足太阳经(16.73%)、足阳明经(14.08%)和督脉(12.34%),且与其他经脉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神志病主要与足太阳、足阳明和督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因子分析法 腧穴 经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