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文思辨教学的人文指向——以思辨性阅读为例 |
连中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2
|
不负年华不负君——推动整本书阅读应该核心把握的三个维度与六个问题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8 |
6
|
|
3
|
当阅读力量遇到青春年华--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改善策略 |
连中国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4
|
高考写作应正视真实内在的生命体验 |
连中国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由言语实践、言语细节谈核心素养落实 |
连中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4
|
|
6
|
于不合常理处思考大卫的成长——《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解读 |
连中国
张维维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7
|
语文课堂是一位脚踏河岳、昂首云霄的巨人 |
连中国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8
|
文言文学习的文化价值探析 |
连中国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9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例赏鉴 |
连中国
陈天敏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4 |
3
|
|
10
|
整本书阅读何以对“人”发生更大的作用 |
连中国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1
|
一曲唱在秋天的劲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连中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2
|
一曲秋歌,几度涵泳——《故都的秋》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0 |
2
|
|
13
|
冲出来的第四条路——《渔父》课堂实录及执教感言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1 |
2
|
|
14
|
对“人”有内在而丰富的关注是打破中学写作困境的必要举措——中学写作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提升策略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1
|
|
15
|
生命的回音——语文教学中,有效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5 |
1
|
|
16
|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参加“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给予我的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5 |
1
|
|
17
|
生命,因阅读而尴尬——为当前教育反思提供一点参照 |
连中国
|
《语文学习》
|
2014 |
1
|
|
18
|
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的“三维六要” |
连中国
廖瑾
|
《教育家》
|
2023 |
0 |
|
19
|
青春为何要读书——以《红楼梦》为例谈谈中学生的人文阅读 |
连中国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语文:在课堂的深度体验中诞生我们的眷恋与思索 |
连中国
|
《北京教育(普教版)》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