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冯龙庆 高建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酶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酶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钢板接骨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两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血清酶学、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缩短,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均升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患者创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愈合速度增加,机体炎症反应下降,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优势,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 锁定加压钢板 血清酶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亮 +2 位作者 高建明 冯龙庆 朱清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9期79-79,81,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和锁定钢板治疗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两种有效方式,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建明 蔡福金 《大医生》 2023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角、背伸角、旋前角、旋后角)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钢板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复位 腕关节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品 王晖 +4 位作者 胡元生 高建明 刘金亮 冯龙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3期84-85,共2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疼痛即刻显著减轻或消失,早期下床,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椎体成...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疼痛即刻显著减轻或消失,早期下床,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关于其疗效的随访报告也逐渐增多,并且注意到了术后椎体骨折再次发生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早期下床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胫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颈骨折经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置换组利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组选择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颈骨折经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置换组利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组选择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功能优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卧床时间为(18.30±2.05)d,优于内固定组(48.37±5.62)d。结论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远期效果要明显优于骨折内固定术,能够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Gamma钉联合补骨颗粒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6
作者 郁新建 +2 位作者 王晶 王征 高建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5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究Gamma钉联合补骨颗粒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Gamma钉治疗,... 目的探究Gamma钉联合补骨颗粒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Gamma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合并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物力学参数,分析典型病例。结果两组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Harri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d、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1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7、10、14 d,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屈曲肌群力矩、伸直肌群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屈曲肌群力矩、伸直肌群力矩均高于术后1周,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X片,予补骨颗粒治疗者,骨折线模糊,骨折愈合良好;未使用者骨折愈合缓慢,仍可见骨折线通过。结论Gamma钉联合补骨颗粒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骨折愈合速率,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补骨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