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知识分子英年早逝和自杀的主观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智广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级知识分子自杀和英年早逝的现象日渐增多。高级知识分子自杀及英年早逝的现象虽与社会、体制等客观因素相关,但直接引发其英年早逝和自杀的却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即生理的不健康和心理疾患。在客观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级知识分子自杀和英年早逝的现象日渐增多。高级知识分子自杀及英年早逝的现象虽与社会、体制等客观因素相关,但直接引发其英年早逝和自杀的却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即生理的不健康和心理疾患。在客观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应从自身的家庭和国家的利益出发,努力打造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平台,预防悲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英年早逝 主观因素
下载PDF
再论翻译的忠实标准
2
作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忠实标准在大多数翻译活动中都是一个重要前提,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忠实标准在文本层面难以全面实现的原因,并为如何实现"忠实"提出了解决方法即传译本质信息。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忠实标准进行了扩展,指出忠实是"... 忠实标准在大多数翻译活动中都是一个重要前提,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忠实标准在文本层面难以全面实现的原因,并为如何实现"忠实"提出了解决方法即传译本质信息。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忠实标准进行了扩展,指出忠实是"忠实于读者,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译语"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忠实标准 本质信息
下载PDF
作者原意与文本流传——客观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的综合视角
3
作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7-51,共5页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时也是读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文本的内容该如何理解与解释?作者如果在世,"追寻作者原意"也许是可能的;作者如果"不在场"了,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又是怎样被读者(还有译者)理解...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时也是读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文本的内容该如何理解与解释?作者如果在世,"追寻作者原意"也许是可能的;作者如果"不在场"了,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又是怎样被读者(还有译者)理解?文章从客观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的理论角度,分析了"作者原意"及"文本的被理解"两个问题。文章认为,客观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对于文本意义及读者理解所进行的理论描绘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幅"太极图",包含彼此。两种理论视角对翻译研究都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原意 理解 客观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损失
4
作者 檀锐 《榆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损失”,指出两个导致“损失”的常见因素:译者语言敏感度的欠缺和语言之间的天然差异。译者语言敏感度缺失的现象有两个根源:熟词生义和中西思维差异;而语言之间的天然差异则是不可克服的,可行的方法也只能是通过注... 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损失”,指出两个导致“损失”的常见因素:译者语言敏感度的欠缺和语言之间的天然差异。译者语言敏感度缺失的现象有两个根源:熟词生义和中西思维差异;而语言之间的天然差异则是不可克服的,可行的方法也只能是通过注释来弥补。此外,译本的审校和针对译本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并弥补翻译过程中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损失 语言敏感度 语言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