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监测及替代药剂防治效果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建江 +4 位作者 刘晓芸 孟润杰 吴杰 韩秀英 王文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700-2710,共11页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的抗性发展动态,筛选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并对其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甲霜灵抗性严重地区的马铃薯晚...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的抗性发展动态,筛选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并对其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甲霜灵抗性严重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采集、分离到63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甲霜灵高效替代药剂并评估交替用药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优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已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达100%,平均抗性倍数高达34 934,抗性指数为0.97。其中2011—2012年晚疫病菌群体中以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为主,2013—2016年均为高抗菌株。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2011—2012年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2013—2016年3个地区的抗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1.00。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推荐浓度4次喷药,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0%、67.5%和50.9%—65.8%,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72.8%),而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83.9%—90.3%),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将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和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替代药剂与代森锰锌、嘧菌酯和氟吗啉等药剂交替使用5—6次,对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8.3%—90.5%,比代森锰锌、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和霜脲·锰锌等常规药剂交替施药区马铃薯增产64.4%—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甲霜灵 抗性动态 交替用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监测及9种常规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评估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杰 赵建江 +4 位作者 孟润杰 韩秀英 毕秋艳 王文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价9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马铃薯一季作区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敏感性趋于下降,普遍产生低水平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3.45,平均抗性指数为0.48;所有供试菌株中抗性菌株频率占90.80%,其中低抗菌株占90.35%,2016年首次检测到3株中抗菌株。2016、2017连续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施药4次,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68%精甲霜·锰锌WG、80%代森锰锌WP、250 g·L^(-1)嘧菌酯SC、500 g·L^(-1)氟啶胺SC,但2017年防效略低于2016年,由89.5%降至86.0%。氟吡菌胺的混剂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仍然是目前防治晚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但生产中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即限制每个生长季节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的施用次数,将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与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氟吡菌胺 抗药性 常规杀菌剂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建江 +3 位作者 吴杰 马志强 韩秀英 王文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为明确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八个地区的2425株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 为明确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八个地区的2425株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2016年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且对啶酰菌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仅在唐山地区检测到了啶酰菌胺的高抗菌株;而不同地区采集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具有差异,但均为咯菌腈的敏感菌株。因此,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频率,监测灰霉病菌对其敏感性变化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啶酰菌胺 咯菌腈 敏感性
原文传递
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七种药剂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4
作者 孟润杰 韩秀英 +3 位作者 吴杰 赵建江 王文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9-855,共7页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甲霜灵 嘧菌酯 抗性动态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0
5
作者 毕秋艳 党志红 +6 位作者 朱伟旗 高占林 韩秀英 赵建江 王文桥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5,共15页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病原真菌 分子鉴定 药剂筛选 河北省
下载PDF
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药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润杰 王文桥 +4 位作者 赵建江 马志强 韩秀英 朱杰华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结果]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以质量比1∶2和1∶3混配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为2.6和1.8,表现增效作用。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和1∶3桶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增效系数为1.0,表现相加作用。[结论]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按有效成分质量比1∶2和1∶3混配后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烯酰吗啉 混配 马铃薯晚疫病菌 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我国蔬菜杀菌剂及其应用状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文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13,共8页
杀菌剂按其有效成分来源可分成植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杀菌剂、矿物源杀菌剂和化学合成杀菌剂。目前在蔬菜作物上登记的杀菌剂有效成分约有150种,登记的剂型有约30种,以不同有效成分登记的制剂产品逾220种,大量有效成分及大量产品被... 杀菌剂按其有效成分来源可分成植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杀菌剂、矿物源杀菌剂和化学合成杀菌剂。目前在蔬菜作物上登记的杀菌剂有效成分约有150种,登记的剂型有约30种,以不同有效成分登记的制剂产品逾220种,大量有效成分及大量产品被重复登记,但一些小作物及部分新生重要病害尚缺乏登记药剂。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害的防治,然而由于过度用药,过分依赖化学防治,轻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杀菌剂残留超标及作物病原菌抗药性频发等现象较为普遍,生产中亟待开展杀菌剂精准高效使用、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及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推广,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蔬菜作物 应用 有效成分 制剂产品 化学防治 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源
下载PDF
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动态监测及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杰 +5 位作者 赵建江 毕秋艳 李洋 孟润杰 韩秀英 王文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采用茎叶喷雾法于2018年和2019年评估了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等7种杀菌剂在推荐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不同年份采集的922株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25.71%~100%和0.31~0.50;890株致病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1.43%,仅于2013年检测到抗性菌株,历年抗性指数均为0.25。在地域上,3省(区)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57.19%~66.56%和0.39~0.42;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0.36%,抗性指数均为0.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下同) 300.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83.3%~85.6%)高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0.4 g/hm^(2)的防治效果(76.9%~78.6%)和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的防治效果(70.0%~71.4%)。20%霜脲氰悬浮剂162.0 g/hm^(2)、40%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40.0 g/hm^(2)、43%霜脲氰·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90.3 g/hm^(2)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773.4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6.9%。为此,推荐烯酰吗啉单剂或混剂及双炔酰菌胺混剂在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区)继续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但是需密切监测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并注意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马铃薯晚疫病 烯酰吗啉 双炔酰菌胺 敏感性动态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减量施药流程制定 被引量:8
9
作者 毕秋艳 赵建江 +3 位作者 王文桥 吴杰 韩秀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3-1356,共14页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有效剂量药效验证法研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应用效果,并制定梨...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有效剂量药效验证法研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应用效果,并制定梨树主要病害关键防治时期的减量用药流程。结果显示,针对梨树3种主要病害共筛选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10个(体积比):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菌唑(4∶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噻肟菌酯(1∶1)、辛菌胺醋酸盐+噻肟菌酯(1∶5)、苯醚甲环唑+噻肟菌酯(1∶1)、硝苯菌酯+氟硅唑(1∶4)、醚菌酯+氟硅唑(1∶1)、苯菌酮+四氟醚唑(1∶1)、氟吡菌酰胺+嘧菌酯(1∶1)、丙硫菌唑+嘧菌酯(1∶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吩嗪α-2羧酸(1∶6),增效系数分别为2.15、2.87、3.46、3.89、2.36、3.62、3.21、4.39、2.87、2.64;确定杀菌剂与杀虫剂协同增效组合1个:12.5μg/mL丙硫菌唑+12.5μg/mL嘧菌酯+7.2μg/mL阿维菌素,用药1次后10 d防效为96.74%,用药3次后50 d防效为70.31%;确定杀菌剂与助剂协同减量增效组合6个:10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5μg/mL氟菌唑+0.1%NF-100、6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0μg/mL吩嗪α-2羧酸+0.1%Tmax、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1%NF-100,连续用药3次对梨褐斑病的持效期可达50 d;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025%N280(或0.1%迈道或0.1%Tmax),对梨黑星病和梨白粉病的持效期可达30 d。根据协同增效组合与病害对应关系,可制定以上述协同增效组合为关键技术的梨树主要病害减量用药综合防控体系,防效最高达9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病害 协同增效 减量用药 杀菌剂 助剂
原文传递
山东省和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杰 +5 位作者 王会君 孟润杰 赵建江 韩秀英 马志强 王文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674,共9页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抗性频率分别为88.5%和34.3%,供试菌株中对烯酰吗啉的低抗菌株及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菌株占优势,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8.92和2.44,抗性指数分别为0.42和0.27。黄瓜霜霉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在河北定兴和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喷施4次,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效(85%以上),与两地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抗、对双炔酰菌胺敏感的监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可在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及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作为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4%噁霜灵·代森锰锌WP和250 g·L^(-1)嘧菌酯SC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烯酰吗啉 双炔酰菌胺 抗性 防效
原文传递
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对不同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其与戊唑醇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毕秋艳 赵建江 +4 位作者 张诗琪 韩秀英 吴杰 王文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对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11个地市分离到的133...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对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11个地市分离到的133株病菌菌株的毒力,以及对梨树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了病菌对戊唑醇与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药剂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戊唑醇对梨树褐斑病菌供试133株菌株的EC_(50)范围在0.0392~2.0522μg·mL^(-1)之间,平均EC_(50)为0.5486±0.0012μg·mL^(-1);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EC_(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2.7~7.4;各县市的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显著,戊唑醇EC_(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1639~0.9124μg·mL^(-1)之间。将梨树褐斑病菌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吡唑醚菌酯EC_(50)平均值0.2621±0.0014μg·mL^(-1)、0.2750±0.0017μg·mL^(-1)分别作为该病菌对上述2种杀菌剂的敏感基线;梨褐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相关性,与其对环丙唑醇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戊唑醇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最佳增效配比分别为1∶6和4∶1。田间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30+180μg·mL^(-1))、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100+25μg·mL^(-1))田间防效与单剂之间差异显著,1次用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5.49%、93.48%,3次用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6.51%、87.40%,3次用药后50 d防效分别为69.02%、70.33%,持效性均明显优于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梨树褐斑病菌 戊唑醇 不同机制杀菌剂 敏感性基线
原文传递
防治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高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会君 +5 位作者 孟润杰 吴杰 赵建江 毕秋艳 韩秀英 王文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2-37,46,共7页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酯WG 405~540 g a.i./hm^2或30%氟啶胺·氰霜唑SC 76.5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晚疫病防效可达83%以上;在早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0%嘧菌酯WG135~180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早疫病防效高于84%;播种时沟施250 g/L嘧菌酯SC 225 g a.i./hm^2或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438.8~536.3 g a.i./hm^2,或者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均高于60%;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45~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高于60%。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黑痣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及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3 位作者 吴杰 赵建江 孟润杰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5-392,共8页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已普遍产生了低度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5.86;所有供试菌株的抗性频率为51.89%,其中低抗菌株及中抗菌株分别占36.18%和15.71%;平均抗性指数为0.34,每年检测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监测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河北省定兴县和山东省寿光市进行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喷施,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80%代森锰锌WP及250 g/L嘧菌酯SC的防效,但防效明显下降,由2011年的92.58%~93.31%降至2016年的80.07%~80.82%。表明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如限制山东和河北2省黄瓜的每个生长季节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的使用不超过2次,而且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卵菌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氟吡菌胺 抗性 时空动态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北方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敏感性动态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杰 +6 位作者 李洋 孟润杰 毕秋艳 杨坡 韩秀英 王文桥 赵建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为明确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变化动态及对这两种QoI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再评价,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系统检测了2011—2019年自河北、内蒙古和... 为明确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变化动态及对这两种QoI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再评价,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系统检测了2011—2019年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三省(自治区)采集的866个菌株对嘧菌酯及2014—2019年采集的620个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估了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下降,年份之间的波动幅度大于省份之间的波动幅度;不同年份检测的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抗性频率分别为18.18%~64.22%和60.28%~100%,抗性指数分别为0.30~0.41和0.40~0.50;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抗性频率分别为41.85%~46.08%和75.00%~86.36%,抗性指数分别为0.35~0.37和0.44~0.47。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良好,与500 g·L^(-1)氟啶胺悬浮剂、100 g·L^(-1)氰霜唑悬浮剂、25%氟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和30%氟啶胺·氰霜唑悬浮剂的防效均大于80%,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综上,由于低抗主导,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北方一季作区,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可作为精甲霜灵·代森锰锌的替代药剂继续使用。但是,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QoI类药剂的敏感性动态。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药性治理和QoI类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嘧菌酯 吡唑醚菌酯 敏感性动态 田间药效再评价
原文传递
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控
15
作者 张军 +4 位作者 吴杰 毕秋艳 刘翔宇 赵建江 王文桥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22-25,65,共5页
从病害发生特点、为害症状、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控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及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以期为黄瓜主要病害监测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黄瓜 主要病害 综合防控 精准用药
下载PDF
中国防治果蔬灰霉病的杀菌剂应用及防控关键技术
16
作者 赵建江 +4 位作者 吴杰 毕秋艳 刘翔宇 韩秀英 王文桥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应用现状 抗药性
下载PDF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坡 吴杰 +5 位作者 赵建江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洋 王文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82,共9页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0.024)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缬菌胺 敏感基线 抗性突变体 交互抗药性 抗性风险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建江 毕秋艳 +4 位作者 牛慧慧 吴杰 王文桥 韩秀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6,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和XSHF7等4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和XSHF7等4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和1∶4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时对其他4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g·hm-2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啶菌噁唑 灰葡萄孢 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守芹 张运峰 +1 位作者 范永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0μg/mL时,菌丝直径及菌丝形态也无明显变化,但部分菌丝中致密的内含物减少,出现了较分散的空泡状结构,且畸形菌丝的数目增多。水杨酸处理对分生孢子的形态、产生时间及菌落颜色均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水杨酸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润杰 +6 位作者 吴杰 赵建江 李洋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敬华 王文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556-3564,共9页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霜脲氰 抗性动态 霜脲氰混剂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