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及其分类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林 杨荣祥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5,共11页
作者认为汉语各类重动句产生的时代并不一致,最早的唐五代即已萌芽,宋代正式形成,最晚的明清时期才产生。不同类型的重动句演化路径也有所不同,语法化程度也不一样。
关键词 近代汉语 重动句 分类 来源结构 小句融合
原文传递
近代汉语“VOV得C”重动句的类别、来源及历时演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林 杨荣祥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近代汉语"VOV得C"重动句产生于宋代,它并非为了替代某种句式才产生,而是有着独立的来源和发展路径。该句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型的来源与产生时代、产生途径、后续发展都有所不同。其来源结构主要有话题结构、连动式、纵予... 近代汉语"VOV得C"重动句产生于宋代,它并非为了替代某种句式才产生,而是有着独立的来源和发展路径。该句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型的来源与产生时代、产生途径、后续发展都有所不同。其来源结构主要有话题结构、连动式、纵予复句和"要/欲VO+V得C"等,其产生是跨小句语法化的结果。明清时期随着该句式发展成熟,"VO"大都由复合词充当,句式的语法化程度也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句 “VOV得C” 来源 小句融合
原文传递
反预期构式“VOV不C”的特征、来源与产生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林 杨荣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1,共10页
"VOV不C"重动句是一种能够标注反预期信息的构式。该构式主要有四种来源,经历了跨小句语法化的小句整合过程,整合的典型句法环境是心理感知义动词后的句法位置,宾语的"定指/不定指"影响整合的程度。该构式的产生机... "VOV不C"重动句是一种能够标注反预期信息的构式。该构式主要有四种来源,经历了跨小句语法化的小句整合过程,整合的典型句法环境是心理感知义动词后的句法位置,宾语的"定指/不定指"影响整合的程度。该构式的产生机制主要是省略和重新分析,整合动因是凸显言者主观性和预期受阻语义框架。该构式可概括为"为之而未/不达",构式的预期偏离义与它的主观化过程相适应。该构式具有反预期特征与独特的韵律特征,该构式确立后对进入其中的成分产生一定的反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句 “VOV不C” 反预期构式 产生机制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两宾重动式“(S)VO_(1)V出O_(2)(来)”的构式化历程与产生动因
4
作者 赵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两宾重动式“(S)VO_(1)V出O_(2)(来)”构式化的前提条件是“VO_(1)”的泛化自指与拈连修辞引起的“V出O(来)”广泛使用。该构式经由小句整合形成,整合途径有因果句整合和话题评论句整合两种,整合机制为句法嵌入和省略,完成构式化的使成... 两宾重动式“(S)VO_(1)V出O_(2)(来)”构式化的前提条件是“VO_(1)”的泛化自指与拈连修辞引起的“V出O(来)”广泛使用。该构式经由小句整合形成,整合途径有因果句整合和话题评论句整合两种,整合机制为句法嵌入和省略,完成构式化的使成语境有三种:“言说动词+___/心理动词+___/对话语境”等。它形成后经历后构式化演变,语用功能由只表达反预期变为兼表正反预期,其演变的促成语境主要是叙事和评论的语体环境。该构式产生的动因在于表达言者主观认定的交际需求,同时也受到“句法一修辞一语体”等多范域互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构式 构式化 小句整合 使成语境 “句法-修辞-语体”互动
原文传递
修辞构式“X式Y”的生成过程及互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涛 赵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本文在互动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修辞构式“X式Y”的构式类型、生成过程及互动机制,认为修辞构式“X式Y”来源于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的再塑造。文章分析了“X式Y”的网络层级体系的生成构建过程,认为该构式生成、运转及发展是多界面... 本文在互动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修辞构式“X式Y”的构式类型、生成过程及互动机制,认为修辞构式“X式Y”来源于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的再塑造。文章分析了“X式Y”的网络层级体系的生成构建过程,认为该构式生成、运转及发展是多界面互动机制合力作用的结果,包括构式与构件的双向互动机制、构件之间的互动磨合机制以及形式和意义之间、语义和语用之间、语法与修辞之间等多层面、多界面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构式 “X式Y” 生成过程 互动机制 互动构式语法
原文传递
近代汉语“V(一)个不VP”的构式化演变过程与机制
6
作者 赵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V(一)个不VP”构式是近代汉语“V个VP”构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该构式自宋代至清代经历“述宾结构>动结式否定式(结果述补结构)>状态述补结构>程度述补结构”的演变历程,其中“个”的功能呈现“称量受事事件>指示结果事件... “V(一)个不VP”构式是近代汉语“V个VP”构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该构式自宋代至清代经历“述宾结构>动结式否定式(结果述补结构)>状态述补结构>程度述补结构”的演变历程,其中“个”的功能呈现“称量受事事件>指示结果事件>补语标记”的变化。清代该构式的结果述补结构用法逐渐消失,状态述补结构用法不断壮大。状态/程度述补结构用法逐渐完成构式化,同时形成多种固定表达式。在构式化过程中,“(一)个不VP”作为凝固的构件,整体上充当复杂谓词性短语的后附补语成分,显示出补语标记“个”后附于补语的特征。“V(一)个不VP”的构式化程度越高,“不”的否定性越弱,“一”越倾向于省略,“个”和“不”被构式压制的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述补结构 “V(一)个不VP” “个” 构式化
下载PDF
试论顾炎武《音学五书》中对庚韵字的离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开创了离析唐韵研究上古韵部的方法,通过考察顾氏对庚韵字的离析过程,可以总结出顾氏将庚韵字中的一批字离析出来归入阳唐韵部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更好地借鉴清代古音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上古韵部 庚韵字 离析 材料 方法
下载PDF
重动构式“VOVC”的形成、演变及其动因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林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重动构式“VOVC”经由跨小句语法化的小句整合产生,其整合的途径主要是小句嵌入。“VO”作为被评论话题、使因事件或方式状语嵌入在动结式前形成“VOVC”。“VOVC”构式的形成过程伴随着“VO”在句法上的磨损。“VOVC”构式形成后除了... 重动构式“VOVC”经由跨小句语法化的小句整合产生,其整合的途径主要是小句嵌入。“VO”作为被评论话题、使因事件或方式状语嵌入在动结式前形成“VOVC”。“VOVC”构式的形成过程伴随着“VO”在句法上的磨损。“VOVC”构式形成后除了独立做谓语外,还可以继续嵌入在其它构式内,形成“复句内做分句>做宾语小句>嵌入判断构式>嵌入强调构式>做定语>嵌入比拟构式”的语法化链条。“VOVC”构式凸显听者在场和话主显身,带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特征。该构式的语用功能是说话人向听话人申明主观评价和判断,引导听话人的关注和认同。“VOVC”构式的产生主要依赖互动性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重动构式 小句嵌入 “是……的” 互动性动因
下载PDF
试论上古汉语中的“受事·动词·施事”句
9
作者 赵林 《殷都学刊》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上古汉语有一种特殊的"受事.动词.施事"句,这类句子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其中施事前面不用介词。该句式容易引起歧义,但它的使用受到多种限制,除了受语义限制和语境限制外,其中的动词也有限定特征。它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上古... 上古汉语有一种特殊的"受事.动词.施事"句,这类句子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其中施事前面不用介词。该句式容易引起歧义,但它的使用受到多种限制,除了受语义限制和语境限制外,其中的动词也有限定特征。它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上古以后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句 “受事·动词·施事”句式 动词限定特征 施事能量等级
下载PDF
《说文解字注》“皮”字注解献疑——兼析《说文解字》“A(者)谓之B”释义体例
10
作者 赵林 杨荣祥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皮"字的注解存在错误。错在将"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中"者"看作转指标记。"皮"字的本义不是"剥取兽革的人",而是"剥取兽革"这一动作行为。"A(者)谓之B"是《说文》的一种释义体例,A为谓词性成分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皮"字的注解存在错误。错在将"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中"者"看作转指标记。"皮"字的本义不是"剥取兽革的人",而是"剥取兽革"这一动作行为。"A(者)谓之B"是《说文》的一种释义体例,A为谓词性成分时,可以发生自指,发生自指时多不后接"者",但也可以后接"者"。"剥取兽革者"的"者"是自指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者” “A(者)谓之B”
下载PDF
《马氏文通》中“动字后的无介转词”
11
作者 赵林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他不得不用"介词省略说"来解释,他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分析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词这一概念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价值。然而马氏注意到的这种语法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注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语法研究批判并发展了马氏的观点,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作了更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动字后的无介转词 介词省略说 汉语语法研究
下载PDF
汉语称谓“老+姓”的语义语用浅析
12
作者 赵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本文着眼于汉语称谓系统中一个很常用的称谓格式“老+姓”,分析了它的来源及历时流变、语义色彩分布和语用条件,并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同时,引入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来探究这一称谓格式,认为这一格式是表示“同等关系”的称谓,这... 本文着眼于汉语称谓系统中一个很常用的称谓格式“老+姓”,分析了它的来源及历时流变、语义色彩分布和语用条件,并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同时,引入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来探究这一称谓格式,认为这一格式是表示“同等关系”的称谓,这决定了它的语用特点;在教学中应当讲清楚称谓格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条件,增强留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称谓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 “老+姓”格式 语义色彩 同等关系 语用特点
下载PDF
重动式“(S)VO_(1)V到O_(2)”的构式化及其历时演变
13
作者 赵林 杨荣祥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章认为,重动式“(S)VO1V到O2”经由小句整合产生,主要发生在言域范畴内,整合过程中“VO1”经历了语义磨损与小句降级。该构式可分为五类,其构式化与演变过程可概括为:“分散小句>独立构式>内嵌构式>习语式”,构式的演变规律... 文章认为,重动式“(S)VO1V到O2”经由小句整合产生,主要发生在言域范畴内,整合过程中“VO1”经历了语义磨损与小句降级。该构式可分为五类,其构式化与演变过程可概括为:“分散小句>独立构式>内嵌构式>习语式”,构式的演变规律可简化为“‘VO1’到达抽象空间点>‘VO1’到达时间点>‘VO1’达到某种程度”。与同义构式相比,该构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独特表达功能,即当“O2”指受事“O1”到达的处所时,或构式整体上表达说话人的隐喻或主观评价时,或当“O2”由表示量级的普通名词短语或表示程度的谓词性短语充当时,只能使用重动式“(S)VO1V到O2”。重动式“(S)VO1V到O2”构式的产生动因除了凸显拉长动作动程之外,还在于表达对非位移活动达到某种程度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式“(S)VO_(1)V到O_(2)” 构式化 小句整合 V到 主观化 言域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书画作品欣赏
14
作者 李娟 何勇 +3 位作者 尹志杰 郭宝姑 赵林 顾三喜 《老人世界》 2022年第12期48-48,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