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35例猴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本南 刘大凤 +3 位作者 包蕾 郭利华 姜晓曼 毛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分析成都市35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3年7月1日-7月23日经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判定为猴痘病毒感染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血实验室检查、淋巴结超声及胸CT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市35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3年7月1日-7月23日经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判定为猴痘病毒感染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血实验室检查、淋巴结超声及胸CT结果,分析成都市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5例猴痘患者均为男性,青壮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32例(占91.4%)为男男性行为(MSM)者,30例在发病前21 d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其中13例采取保护性措施。26例(占74.3%)患者有发热症状,其中19例在皮疹生长1~6 d出现发热。皮疹首发部位在外生殖器例数最多。彩超提示所有患者均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6例(占74.3%)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9例CD3^(+)CD4^(+)T/CD3^(+)CD8^(+)T<1.0,15例(占42.8%)患者合并HIV感染,分别有28.5%(10/35)的患者并发皮肤感染及肛门直肠炎。从皮疹生长至所有皮疹痂壳脱落的平均时间为14.8 d。结论 性活跃期的MSM人群为猴痘病毒主要感染对象。成都市猴痘患者中,皮疹始于生殖器区域及皮疹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常见,多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且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更高,并发症以皮肤感染及肛门直肠炎为主。猴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主要体现在CD3^(+)CD4^(+)T/CD3^(+)CD8^(+)T比值倒置。目前尚无证据显示男男行为中采取保护性措施可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临床特征 淋巴结肿大 男男性行为
原文传递
成都市91名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特异性抗体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本南 钟晶 +6 位作者 岳勇 吕春容 赖敏 王洁 袁晓艳 刘大凤 袁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11-314,319,共5页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月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比较,分析加强免疫针效果。方法 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三剂(加强免疫...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月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比较,分析加强免疫针效果。方法 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三剂(加强免疫针)的医院医务人员为试验组,以接种两剂新冠灭活疫苗的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对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对照组免疫后24~78 d(中位时间58 d)血清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比较对照组疫苗免疫前后抗体变化以及两组免疫后抗体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加强免疫后SARS-CoV-2 IgG阳性率为94.5%(86/91),均值(6.92±3.40)COI、总抗体均值(460.64±265.98)COI。男、女性IgG阳性率、IgG量、总抗体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IgG阳性率及总抗体量均低于22~<30岁组(F=3.269,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显著高于免疫前(P<0.001)。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和对照组疫苗免疫后SARS-CoV-2总抗体分别为(460.64±265.98)和(595.40±294.36)COI,试验组加强免疫后1月比对照组疫苗免疫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针后体内抗体将快速达到高峰,虽然效果可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但仍普遍有效。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免疫接种后的保护力可能强于非感染者加强免疫接种后。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非感染者以及免疫接种条件的新冠肺炎康复者,都该及时接种以减少感染或再次感染SARS-CoV-2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G抗体 总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者与未复阳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本南 杜清 +5 位作者 兰丽娟 罗东霞 陈竹 曾明全 冉启惠 陈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者与未复阳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复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康复期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纳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出院后半月、...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者与未复阳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复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康复期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纳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出院后半月、1月、2月(各时间点前后±5 d)复诊期间核酸复阳的31例COVID-19患者(复阳组),同时纳入同期未复阳的治愈患者53例(未复阳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康复期患者核酸复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复阳组中,81%(25/31)的患者在出院后15 d内复阳,且有3人在出院后2月再次复阳。复阳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复阳组,男性占比低于未复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阳组入院及出院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未复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所筛选的指标均未与核酸复阳独立相关(P>0.05)。两组CD4^(+)T/CD8^(+)T比值及B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一时间点两组CD4^(+)T/CD8^(+)T比值及B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阳组入院时的CD4^(+)T计数最低,从出院时至出院后2个月CD4^(+)T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阳组从入院时至出院1个月CD4^(+)T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个月时CD4^(+)T计数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核酸“复阳”主要发生在出院后1个月内,未发现与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发生率、COVID-19分型等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关。但在出院早期CD4^(+)T细胞计数仍明显偏低,T细胞功能被抑制可能与病毒未被彻底清除致核酸复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复阳 淋巴细胞亚群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慢乙肝Fibroscan弹性值主要影响因素最佳临界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大凤 刘亚玲 +8 位作者 王永 王伟 罗东霞 兰丽娟 包蕾 本南 高凤娇 罗川 何银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21-425,430,共6页
目的评价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估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最佳临界点、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测定110例CHB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同时记录乙肝病毒携带年... 目的评价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估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最佳临界点、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测定110例CHB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同时记录乙肝病毒携带年限,检测Fibroscan弹性值(LSM),测定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和HBVDNA。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HOMA-IR对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1)110例CHB患者中共44例(40.00%)LSM≥12.4kPa,诊断明显肝纤维化;2)经LSM诊断,CHB年龄>45岁者有55.01%、乙肝病毒携带年限>7年者有48.28%、HOMA-IR>1.15者50.88%有明显肝纤维化(LSM≥12.4KPa);3)LSM与年龄、FPG、乙肝病毒携带年限、HOMA-IR呈正相关,尤以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和HOMA-IR的相关性最好(r分别为0.324、0.202、0.264、0.287;P分别为0.001、0.034、0.005、0.002);4)以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HOMA-IR估测慢性乙肝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最佳切割点为年龄:45岁,乙肝病毒携带年限:7年,HOMA-IR:1.1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7.4%、62.0%、66.0%。最佳临界点的敏感性、特异性为:年龄为59.1%及68.2%;乙肝病毒携带年限为61.4%及59.1%;HOMA-IR为61.4%及60.6%。结论年龄、乙肝病毒携带年限、HOMA-IR可用于估测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但以年龄及HOMA-IR的准确率为高。年龄>45岁、乙肝病毒携带年限>7年及HOMA-IR>1.15的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肝弹性值 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长期动态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心怡 刘大凤 +7 位作者 任小霞 张霞 兰丽娟 本南 康俊 高凤娇 袁晓艳 童南伟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314-1322,共9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co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肝功能及糖脂代谢的长...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co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肝功能及糖脂代谢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0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诊的HIV感染者,依据其基线有无MAFLD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仑一线方案治疗并随访156周,测量两组患者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肝功能、血糖、血脂和尿酸,比较两组患者在ART治疗156周期间肝功能、糖脂代谢参数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61例男性HIV感染者。感染者基线MAFLD患病率为31.1%(19/61),ART后每年增加4.9个百分点。在随访开始前(0周),MAFLD组肝功能四项中的丙氨酸转氨酶[(46.23±27.09)vs.(28.00±17.43)U/L,P=0.002]、γ-谷氨酰转肽酶[(41.46±9.89)vs.(24.02±10.72)U/L,P<0.001]高于非MAFLD组,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33.33±15.61)vs.(28.98±12.43)U/L,P=0.248]、碱性磷酸酶[(85.30±21.27)vs.(83.41±24.47)U/L,P=0.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56周随访期间,MAFLD组的肝功能四项逐渐升高,尤其是从第120周开始,MAFLD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非MAFLD组(P<0.05)。此外,在156周随访期间的部分时间点上,MAFLD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非MAFLD组(P<0.05)。结论与不合并MAFLD的HIV感染者相比,合并MAFLD的HIV感染者在长期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仑方案ART治疗过程中,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和糖脂代谢紊乱。因此,临床上需对此类患者进行肝功能、糖脂代谢相关参数的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肝功能 空腹血糖 血脂 长期动态特征
原文传递
COVID-19康复患者出院后1年血清特异性抗体及免疫功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本南 钟晶 +3 位作者 周觅 刘大凤 王冬梅 袁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7-1282,共6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出院后1年的特异性IgG抗体、总抗体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并分析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并在出院后1年...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出院后1年的特异性IgG抗体、总抗体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并分析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并在出院后1年到我院复诊的4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47.83±12.95)岁。收集复诊时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总抗体及免疫功能指标,探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随机选取与试验组病例年龄相近且接种过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我院健康职工40人作为疫苗接种组,其中男10人、女30人,年龄(43.90±6.86)岁。比较两组SARS-CoV-2特异性抗体结果。结果男性患者CD8+T细胞计数高于女性患者,CD4+T/CD8+T低于女性患者(P均<0.05)。病程中曾出现核酸"复阳"患者的IgG及总抗体量高于未"复阳"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0.060)。试验组SARS-CoV-2 IgG阳性率为80.5%(33/41);SARS-CoV-2 IgG与总抗体量呈正相关(rs=0.614,P<0.001);CD4+T细胞计数与SARS-CoV-2 IgG存在正相关性(r=0.455,P=0.003)。试验组SARS-CoV-2 IgG阳性率、SARS-CoV-2 IgG量及总抗体量均显著高于疫苗接种组(P均<0.001)。结论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后1年的特异性IgG抗体仍为阳性,总抗体显著高于疫苗接种者,提示感染SARS-CoV-2后可获得持久的保护,但保护力可能会随时间逐渐减弱。核酸"复阳"者的抗体衰减程度可能弱于未"复阳"者。在康复期患者中,SARS-CoV-2 IgG的动力学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IGG抗体 细胞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出院后半年复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本南 刘大凤 +5 位作者 陈晓芳 刘亚玲 罗东霞 张娜 林军 张仁卿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总结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半年的复诊结果。方法收集成都市48例复诊的COVID-19患者资料,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同时以医院45位健康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整理分析复诊者出院后半年症状、... 目的总结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半年的复诊结果。方法收集成都市48例复诊的COVID-19患者资料,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同时以医院45位健康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整理分析复诊者出院后半年症状、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胸CT、心脏核磁共振结果,以及复诊者CD4+T、CD8+T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复诊患者中伴干咳4例(8.3%),活动耐量较患病前下降7例(14.6%),重症组活动耐量下降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复诊患者的CD4+T、CD8+T计数对比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 IgG的阳性率为68.8%,3例患者SARS-CoV-2 IgM阳性,所有复诊患者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阴性;37.0%复诊患者伴有心脏瓣膜反流;35.4%伴有肺部磨玻璃影病灶;10.4%伴有肺间质网格影。重症组肺部伴有明显磨玻璃影病灶的发生率大于非重症组(P=0.001)。心脏核磁共振结果显示8例患者存在心肌水肿,4例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在出院后半年有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及活动耐量较患病前下降,感染新冠病毒可对患者造成长时间的心肌损伤。出院后半年的肝功、T淋巴细胞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个别患者在出院后半年仍有明显肺部磨玻璃影并伴有肺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诊 心肌损伤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复诊结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本南 刘大凤 +4 位作者 刘亚玲 杜清 兰丽娟 包蕾 李秀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普通型肺炎患者出院1月后随访、复诊结果,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访2020年1月31日至2月18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选取出院1月即(30...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普通型肺炎患者出院1月后随访、复诊结果,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访2020年1月31日至2月18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选取出院1月即(30±5)d后按计划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随访、复诊的30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为试验组;随机选取与复诊患者年龄相近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健康职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功、心肌酶、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指标,以及呼吸道(痰或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胸部CT,了解、评估患者预后。结果1)1例患者存在左下侧胸部隐痛,余患者无咳嗽、咳痰、气紧等呼吸道症状及发热、乏力、纳差等不适;2)复诊患者中,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例(6.7%)、CRP升高2例(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6例(2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2例(6.7%),所有复诊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均在正常范围;3)ALB较入院、出院时升高,L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院时CD4+、CD8+T计数均大于入院时基线及出院1月后计数(P<0.05);CD4+/CD8+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复诊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6)所有复诊患者肺部病灶较出院时均明显吸收;7)8例复诊患者呼吸道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复阳。结论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预后良好。出院1月后复查结果提示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基本正常,肺部病灶明显吸收,ALB明显升高,但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速度较慢。部分患者存在出院后病毒核酸复阳现象,需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普通型 随访复诊 评估预后 核酸转阳
下载PDF
不同代谢状态慢性乙肝患者肝脏酶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大凤 陈竹 +8 位作者 曾义岚 本南 兰丽娟 刘亚玲 王永 包蕾 欣怡 胡芯华 罗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显增加(P<0.05),有脂肪肝组ALP、GGT水平高于无脂肪肝者(P<0.05);AST、ALP、GGT随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而有升高的趁势,在有无代谢异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脂肪肝主要导致ALP、GGT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亦可能导致AST、ALP及GGT升高,其他代谢异常对肝脏酶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不同代谢状态 肝脏酶学 差异 分析
原文传递
含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本南 刘大凤 +3 位作者 刘亚玲 杨铭 兰丽娟 杜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入院及门诊就诊的MDR-TB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使用含Pto和(或)PAS抗结核方案治疗者336例。依据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仅含Pto治疗方案的患者91例(简称"Pto组"),含Pto和PAS治疗方案的患者245例(简称"Pto+PAS组")。所有患者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及第1、3、6、9、12、18、24个月分别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出现时机,以及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时机、治疗率及治疗剂量、疗效情况。结果 336例MDR-TB患者中,药物性甲减症的发生率为28.87%(97/336),其中4例出现黏液性水肿、2例出现乏力伴脱发经检查甲状腺功能后确诊,其余91例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均在复诊检测甲状腺功能时发现。Pto+PAS组甲减症的发生率[32.24%(79/245)]明显高于Pto组[19.78%(18/91)](χ^2=5.020,P=0.025),男性甲减症的发生率[24.07%(52/216)]明显低于女性[37.50%(45/120)](χ^2=6.772,P=0.009)。发生药物性甲减症的比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药后1.5个月内、3个月内、3~6个月内、6个月后的占比分别为40.20%(39/97)、24.74%(24/97)、17.53%(17/97)、17.53%(17/97);Pto+PAS组在1.5个月内甲减症的发生率[46.83%(37/79)]明显高于Pto组[11.11%(2/18)](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78例甲减症患者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Pto+PAS组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比率[84.81%(67./79)]明显高于Pto组[61.11%(11/18)](χ^2=5.227,P=0.022)。优甲乐最终使用剂量分别为49例(62.82%)≤50μg/d、20例(25.64%)51~75μg/d、9例(11.54%)>75μg/d;其中4例Pto+PAS组患者使用优甲乐剂量超过125μg/d后甲减症仍控制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联合 丙硫异烟胺 对氨水杨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方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及疫苗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本南 杜清 +4 位作者 张玲 冉启惠 李继科 曾义岚 岳勇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成都本土疫情中诊断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年龄>18岁的...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成都本土疫情中诊断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年龄>18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非重型患者25例,记为实验组,22例在感染前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3例(其中2例8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另纳入2020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的年龄>18岁的新冠肺炎非重型患者71例,记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或第2天第1次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后第4~8天第2次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功、心肌酶谱、凝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次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后第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降钙素原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22例疫苗接种者第1次外周血SARS-CoV-2 IgG抗体阳性5例,第2次外周血SARS-CoV-2 IgG抗体阳性22例,在隔离治疗期间均未转为重型病例。实验组未接种过疫苗的3例患者中,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第1次、第2次血清SARS-CoV-2 IgG抗体及总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1例患者第2次血清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2例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入院后第6~8天转为重型病例。实验组接种过疫苗的22例患者第2次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SARS-CoV-2 IgG抗体、SARS-CoV-2总抗体水平均高于第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疫苗接种 SARS-CoV-2 IgG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4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 刘大凤 +10 位作者 刘亚玲 兰丽娟 包蕾 罗川 李睿 高凤娇 何银生 本南 袁晓艳 陈萍 程德云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49例COVID-19患者依据临床分型分为非重危组(轻型及普通型)、重危组(重型及危重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分段(分为<29岁、30-59岁及>60岁三亚组)、接触史、发热(体...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49例COVID-19患者依据临床分型分为非重危组(轻型及普通型)、重危组(重型及危重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分段(分为<29岁、30-59岁及>60岁三亚组)、接触史、发热(体温≥38.5℃、<38.5℃及无发热)、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①49例患者中42例(85.71%)有COVID-19患者接触史;49例患者中男25例,女24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段:<29岁、30~59岁及>60岁非重危组分别为7例(21.88%)、18例(56.25%)、7例(21.88%),重危组分别为0例(0.00%)、10例(58.82%)、7例(4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38);病程:重危组(6.35±3.43)d,非重危组(4.53±2.97)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62);②临床症状: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发热(47例95.92%)、咳嗽(33例,67.35%)、乏力(17例,34.69%)、气促(17例,34.69%)等,体温≥38.5℃、<38.5℃及无发热重危组分别为16例(94.12%)、1例(5.76%)、0例(0.00%),非重危组分别为7例(21.88%)、23例(71.88%)、2例(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00);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氧合指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CD3+CD4+非重危组与重危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细胞数(LYM)、高敏肌钙蛋白T(TNT-HS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D3+CD8+、CD4+/CD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VID-19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气促,重危组氧合指数及CD3+CD4+显著低于非重危组,白细胞、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显著高于非重危组。重危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成都市290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清 本南 +4 位作者 兰丽娟 刘亚玲 王玥莲 陈红 刘大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SARS-CoV-2后成为确诊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290例患者年龄2个月~68岁,14~4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47例),男性占比83.4%,62.1%来自亚洲,43.8%合并脂肪肝。确诊病例组以普通型患者为主(80.5%),仅1例重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组住院时间短于确诊病例组,两组复诊时(出院后半个月)的淋巴细胞计数、CD4^(+)T计数、CD8^(+)T计数、CD4^(+)T/CD8^(+)T、肌酸激酶均较入院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入院时乳酸脱氢酶增加与显性感染相关。有13例普通型患者复诊时的肺部病灶较出院时增加,其中3例核酸"复阳"。结论: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亚洲,重症患者少。部分SARS-CoV-2感染者在康复早期仍存在病毒间断复制。对境外输入患者早隔离、早治疗不仅有利于疫情防控,还可能改变了自然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 临床特点 脂肪肝
下载PDF
伴与不伴糖尿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本南 刘大凤 +5 位作者 刘亚玲 兰丽娟 杜清 陈红 杨铭 李青峰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分析伴与不伴糖尿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疾病转归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12日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共6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 目的分析伴与不伴糖尿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疾病转归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12日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共6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外器官功能异常比例、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年龄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CD3+CD8+T、B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CD3+CD4+T、NK细胞计数中位数低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危重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人群中位数值。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重症比例更高,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住院时间更长,死亡风险大。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在住院期间更宜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尿病 实验室指标 疾病转归
下载PDF
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本南 吴桂辉 +5 位作者 刘大凤 刘亚玲 杨铭 李秀 李青峰 杜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13-215,263,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2020年3月2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出院的26例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4^(+)T计数<410个/μL)的普通型COV...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2020年3月2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出院的26例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4^(+)T计数<410个/μL)的普通型COVID-19病例,依据是否使用了胸腺法新治疗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阿比多尔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CD4^(+)T及CD8^(+)T计数基线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在出院后按时完成随访复诊。两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核酸复阳率、出院时的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的CD4^(+)T计数及CD8^(+)T计数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显示对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按说明书用量使用胸腺法新治疗能得到确切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胸腺法新 细胞免疫 疗效
原文传递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16
作者 杜清 本南 +5 位作者 刘大凤 王玥莲 张娜 冉启惠 兰丽娟 陈红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5日前在我院治愈并于出院1个月后到我院复诊的54例COVID-19患者,其中轻症组40例、重症组14例。通过复查实验室指标、核酸检测、胸部HRCT评估病情转归...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5日前在我院治愈并于出院1个月后到我院复诊的54例COVID-19患者,其中轻症组40例、重症组14例。通过复查实验室指标、核酸检测、胸部HRCT评估病情转归。结果:出院1个月后重症组患者伴有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率及胸部HRCT有明显病灶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淋巴细胞计数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轻症组(P<0.01)。14例复诊患者呼吸道新冠病毒核酸复阳。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有轻微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重症患者较轻症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稍慢,部分患者存在出院后核酸复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复诊 核酸检测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康复期COVID-19患者出院后出现心包积液1例
17
作者 杜清 本南 +3 位作者 陈红 侯可可 张娜 冉启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报告1例无基础疾病的COVID-19女青年患者在出院后随访时复查心脏超声新出现心包腔积液,心脏核磁共振提示心肌水肿。此病例提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引起心脏后遗症。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心包积液 心肌水肿 心脏核磁共振
下载PDF
普通型COVID-19合并ITP 3例随访观察
18
作者 本南 兰丽娟 +3 位作者 王玥莲 刘亚玲 陈红 刘大凤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38-540,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A,女,49岁,无基础疾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最高体温38.4℃,在外院隔离期间查胸CT提示双下肺病灶,纤支镜刷片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于2020年2月10日转至我院隔离治疗。入院后辅助检查:白细胞4.7×10^(9)/L,血小板1... 1临床资料患者A,女,49岁,无基础疾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最高体温38.4℃,在外院隔离期间查胸CT提示双下肺病灶,纤支镜刷片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于2020年2月10日转至我院隔离治疗。入院后辅助检查:白细胞4.7×10^(9)/L,血小板121×10^(9)/L,C反应蛋白86.34 mg/L,D-二聚体1.22μg/ml,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外侧段、下叶及左肺上叶前段、下叶斑点片影、磨玻璃样影、条索影,考虑病毒感染可能。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诊断分型为普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肺上叶 左肺上叶 心肌酶谱 诊疗方案 双下肺 外侧段 C反应蛋白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成都市1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治及两次复阳过程探讨
19
作者 罗东霞 刘大凤 +4 位作者 刘亚玲 曾义岚 本南 何畏 李青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16-1219,共4页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时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病例于2020年3月7日在泰国查SARS-CoV-2核酸阳性,2020年3月10日抵蓉,由机场送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3月11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肛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收入院治疗,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住院22 d(病程第25天)后转为确诊病例。出院后15 d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复阳,再次治疗出院后病毒核酸第二次复阳。病例在第二次核酸复阳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感染及占位病变,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转为确诊病例,核酸复阳不代表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COVID-19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医务人员需及时发现并予以心理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核酸复阳 急性应激障碍
原文传递
1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20
作者 本南 兰丽娟 +3 位作者 刘大凤 康俊 侯可可 吴桂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75-78,共4页
目的总结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P)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核性CP合并P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严重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原因入院,有肺结核确切病原学证据。彩超及胸部CT检查提示... 目的总结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P)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核性CP合并P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严重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原因入院,有肺结核确切病原学证据。彩超及胸部CT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心包膜增厚、肝淤血;心脏增强MRI检查提示心包不均匀增厚并呈延迟强化改变,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室间隔反常运动,存在CP的典型影像学表现。经内科治疗,静脉输注大量人血白蛋白,全身水肿逐渐消退、多浆膜腔积液量减少,但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升高;规律抗痨治疗后择期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心包脏层和壁层粘连,心包病理查见干酪样坏死伴肉芽肿形成,确诊为结核性CP;术后6 d复查白蛋白升高至31.6 g/L,术后1个月白蛋白正常,患者现已正常生活。结论超声心动图虽为CP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心脏MRI有助于CP的早期诊断;结核性CP伴低蛋白血症常为多种机制所致,对于持续的、难以纠正的低蛋白血症,在排除营养不良、肝肾疾病等原因后,应考虑PLE的诊断,收集24 h粪便样本计算α1-抗胰蛋白酶是诊断金标准。PLE的发生发展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结核性CP合并PLE者尽早手术剥脱心包,可减少肠道蛋白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缩窄性心包炎 低蛋白血症 蛋白丢失性肠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