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P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_(50) 被引量:208
1
作者 贾春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7,共4页
利用实例和SPSS 130软件上的Probit过程,介绍如何进行LC50计算,并对主要输出结果进行了解释。并通过与其它软件比较,表明应用SPSS软件进行LC50等计算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LC50 SPSS软件 杀虫剂
下载PDF
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 被引量:128
2
作者 张选平 贾春生 +8 位作者 王建岭 石晶 张莘 李晓峰 许晓康 覃亮 张美玲 康素刚 段晓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篇文献,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尤其在内科中治疗病种最多,占所有病种的48.54%(50/103),以治疗胃脘痛为主,频次为102次,肥胖病频次为74次;其次是外科疾病,占所有病种的14.56%(15/103),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频次为79次;皮肤科以治疗牛皮癣为主,频次30次;五官科以治疗重睑术为主,频次为30次。②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埋线工具有多种,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为主,在线的选择上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多。③疗效分析显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主要优势病种是内科的胃脘痛、肥胖病、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外科的腰腿痛;皮肤科的牛皮癣和五官科的重睑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结扎 优势病种 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穴位贴敷疗法运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106
3
作者 张莘 张选平 +9 位作者 贾春生 王建岭 徐晶 覃亮 许晓康 张美玲 康素刚 段晓东 刘蓓蓓 蔡春莹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效应特异性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穴位贴敷数据库,对近60年来穴位贴敷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穴位贴敷在临床治...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效应特异性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穴位贴敷数据库,对近60年来穴位贴敷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穴位贴敷在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和应用规律。结果:从数据挖掘结果可以看出,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均有使用。其中以内科疾病最多,涉及病种占疾病种类总数的35.92%(51/142),并以哮喘、咳嗽、腹痛为多;其次为儿科,涉及病种占病种总数的21.13%(30/142),并以小儿咳嗽、小儿哮喘、小儿泄泻为多;外科涉及病种占总数的19.01%(27/142),并以腰腿痛为最多;五官科涉及病种占总数的9.86%(14/142),并以鼻渊最多;妇科涉及病种占总数的7.04%(10/142),以经行腹痛为最多;皮肤科涉及病种占总数的7.04%(10/142),有蛇串疮等。贴敷用药多选用复方中药剂;药物制作以膏剂和糊剂为主;助渗剂使用较少;选穴以近部选穴为主;在临床各科疗效中以皮肤科痊愈率最高,其次为外科、妇科、儿科、内科、五官科,各科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临床各科的142种疾病。优势病种为内科的哮喘、咳嗽、腹痛、面瘫、便秘;儿科的小儿咳嗽、小儿哮喘、小儿泄泻;外科的腰腿痛;五官科的鼻渊;妇科的经行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数据库 数据挖掘 临床病症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注射疗法效应特点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许晓康 贾春生 +4 位作者 王建岭 石晶 覃亮 张莘 张选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穴位注射临床运用中潜在的规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穴位注射现代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为基础,设计建立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注射临床运用所治疗的病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穴位注射临床运用中潜在的规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穴位注射现代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为基础,设计建立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注射临床运用所治疗的病种、科属、药物选择、穴位选择、临床疗效等进行交叉关联设计,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结果: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疾病,相对于其它疾病,呃逆和腰腿痛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注射治疗时平均每个疾病选用4个穴位,2种药物,而且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较多,药物选择以单、复方西药较多。疗效分析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均达到93%以上。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比较明显,在内科疾病呃逆和外科疾病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治疗时选穴精简,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注射用药精当,以单方西药制剂和复方西药制剂为主。各科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临床特点 水针 临床适应症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深刺廉泉与翳风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覃亮 张选平 +3 位作者 杨信才 崔彩虹 石晶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法(SSA)、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46/52,88.46%)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52,61.5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咽功能,协调吞咽肌肉,重建吞咽功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廉泉穴 翳风穴 常规吞咽训练
原文传递
不同刺灸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结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邢海娇 +5 位作者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潘丽佳 徐晶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每日予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mg/kg)灌胃,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后间隔1h,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在"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分别予以毫针、电针、艾灸干预治疗,每日1次,治疗15min,共治疗6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升高(P<0.01,P<0.05),VIP蛋白在大鼠结肠肠壁的平滑肌层表达评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降低(P<0.05),VI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毫针组、电针组、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电针组血浆VIP含量降低(P<0.01),艾灸组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降低(P<0.01)。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浆NO、NOS含量及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低于毫针组和艾灸组(P<0.01,P<0.05);血浆VIP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组、艾灸组、毫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艾灸组低于毫针组(P<0.05)和电针组(P<0.01)。结论:3种刺灸方法均对功能性便秘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电针对血浆NO、NOS及VIP含量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毫针 电针 艾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艾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陈瑜 王锐卿 +6 位作者 刘敬萱 张子迪 叶娟 吕九亨 石晶 徐晶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比较艾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0例,脱落2例)和针刺组(30例,... 目的:比较艾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0例,脱落2例)和针刺组(30例,脱落2例)。针刺组穴取患侧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行针刺治疗,留针30 min;艾灸组采用艾灸箱于膝关节局部进行治疗,每次60 min,两组治疗均每两天1次,连续4周,共计14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评定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MDA含量及血清SOD活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血清TNF-α、IL-1β及MDA含量均降低(P<0.05);SOD活力均增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血清TNF-α、IL-1β及MDA含量较低(P<0.05);SOD活力较高(P<0.05)。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9.3%(25/28),优于针刺组的42.9%(12/28,P<0.05)。结论:艾灸和针刺治疗均能减轻KOA症状,且艾灸疗效优于针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艾灸 针刺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因子
原文传递
耳针理论学说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敬萱 孙彦辉 +3 位作者 张莘 杜玉茱 贾春生 李晓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3-900,共8页
本文对近20年的国内外耳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比较不同流派耳针的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包括古典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近现代的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8种理论... 本文对近20年的国内外耳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比较不同流派耳针的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包括古典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近现代的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8种理论学说各有其合理性。今后应通过更加严谨的设计,从临床和实验角度探索更具科学性和普适性的耳针理论,为耳针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耳针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理论学说 作用机制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41
9
作者 鲍娜 王琼 +12 位作者 孙彦辉 石晶 李晓峰 徐晶 邢海娇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李俊蕾 杨青青 冯欣欣 贾春生 王建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 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耳穴疗法的病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等运用规律。结果:耳穴疗法适应病症广,在内科疾病中应用频次最高,占48.56%(863/1 777);耳穴刺激方法中以贴压应用最多;耳穴疗法效果显著,外科愈显率最高,达81.41%;内科疾病中使用按压法效果最好,在外科为放血法-贴压,妇科与儿科均为注射法,五官科为放血法,皮肤科为割治法;注射法在所应用科属中疗效显著;除皮肤科,同科属中的放血法与放血法-贴压疗效差异较小;耳穴疗法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结论:耳穴疗法治疗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刺激方法多,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疗法 贴压 刺激方法 针刺角度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不同刺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瑜 叶娟 +4 位作者 吕九亨 刘敬萱 张子迪 王锐卿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电针和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28例。针刺组予毫针针刺,取穴为患侧的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每次30 min;电针组予电针... 目的:比较针刺、电针和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28例。针刺组予毫针针刺,取穴为患侧的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每次30 min;电针组予电针治疗,取穴同针刺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次30 min;艾灸组予艾灸箱进行膝关节局部治疗,每次60 min;各组治疗均为每两天1次,连续4周,共14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WOMAC疼痛评分、WOMAC僵硬评分、WOMAC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上述评分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艾灸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有效率分别是39.29%(11/28)、60.71%(17/28)和78.57%(22/28),电针组和艾灸组显著高于针刺组,艾灸组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3种刺灸法均可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症状,艾灸疗效优于电针,电针优于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电针 艾灸
原文传递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贾春生 石晶 +3 位作者 马小顺 李晓峰 王英 王敬兰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耳针 透穴刺法 直刺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火针刺法临床应用病种特点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覃亮 贾春生 +8 位作者 王建岭 李晓峰 许晓康 孙彦辉 张莘 张选平 张美玲 康素刚 段晓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2-448,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火针文献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火针治疗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火针治疗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外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287次(占49.83%)、235次(占48.96%)、154次(占41.73%),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共出现360次,内科疾病共出现276次。期刊文献中涉及火针治疗的115种疾病,以治疗痹症、蛇串疮较多见,分别出现115次和46次;火针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儿科99.46%、五官科98.65%、外科97.32%、皮肤科96.66%、妇科96.34%、内科93.95%。医案文献中涉及97种疾病,除痹症、蛇串疮外,疣目较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94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为32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取得较佳疗效,较多应用于外科(以骨伤科和普通外科为主)、内科(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主)、皮肤科等疾病中,五官科、妇科、儿科的疾病也会用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腕踝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临床应用特点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克 杜玉茱 +8 位作者 石晶 王建岭 孙彦辉 邢海娇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搜集的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腕踝针疗法的适宜病种,为腕踝针疗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从1975年1月1日至20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搜集的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腕踝针疗法的适宜病种,为腕踝针疗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从197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关于腕踝针疗法的期刊文献和《实用腕踝针疗法》和《微针系统诊疗学》中的医案资料。以搜集到的期刊、医案中报道的腕踝针治疗疾病种类为依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腕踝针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腕踝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所纳入腕踝针疗法相关文献中,其治疗疾病范围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期刊文献中临床应用疾病种类达83种,其中又以外科伤筋及漏肩风的临床应用最为多见,其应用频次分别为34次和24次;整理分析期刊文献数据所得腕踝针疗法总有效率为内科92.74%、外科91.39%、妇科91.51%、皮肤科90.88%、儿科96.20%、五官科89.05%、精神科88.78%。腕踝针疗法医案文献中涉及疾病118种,其治疗疾病以疼痛、痹症较多,蛇串疮也为常见病种,精神科疾病应用腕踝针疗法较多,疾病以焦虑症、狂躁症多见。结论:腕踝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且疗效上佳,其临床应用范围以外科、内科(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皮肤科(以带状疱疹多见)疾病最为多见,此外,五官科、妇科、儿科、精神科等疾病的治疗也涉及腕踝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疗法 数据挖掘 优势病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31
14
作者 贾春生 李晓峰 +1 位作者 王建岭 徐晶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F0003,共4页
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病症或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刺灸法治疗,其效应特异性客观存在,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提出,应该从不同刺灸法与病证的效应特异性关系着手,采集所需刺灸法文献,提取... 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病症或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刺灸法治疗,其效应特异性客观存在,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提出,应该从不同刺灸法与病证的效应特异性关系着手,采集所需刺灸法文献,提取、分析信息形成标准化格式,建立刺灸法文献数据库并设计文献数据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资料,设计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主题,建立刺灸法数据挖掘模型。此模型需经专家论证和刺灸法效应特异性信息测试得以验证和修正。最后,分析、测试数据,揭示在大量模糊、不完全的刺灸法文献数据中潜在的刺灸法应用的知识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刺灸法 效应特异性 思路与方法 数据挖掘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 被引量:33
15
作者 温静 王锐卿 +7 位作者 刘敬萱 张子迪 吴慧慧 韩鹏 张莘 高飞 贾春生 邢海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腧穴配伍规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312篇文献,提取出343条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处方,共涉及113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998次。处方配穴原则以左右配穴为主,其次为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和本经配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膻中-足三里。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膻中、期门、三阴交、太冲、足三里、肩井、乳根、屋翳、内关、阿是穴、丰隆、关元、太溪、天宗、肝俞、合谷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处方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交会穴使用最多,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胸部、背部和下肢部,遵循局部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脏腑辨证原则,临证中注重刺灸法效应特异性,针刺方向多朝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增生症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眼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天玉 邢海娇 +8 位作者 徐媛媛 石晶 王建岭 孙彦辉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眼针实践录》和《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的眼针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针刺方法、行针手法、选穴原则、疗效。结果:眼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所收集178篇期刊文献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42种疾病,以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19种),其次是头面躯体痛证(7种)。眼科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有效率均在91%以上;在纳入的期刊文献中,循经取穴使用146次,看眼取穴使用14次,病位取穴使用153次;进针方法以眶外横刺法为主(81篇),留针时长以15~30min较多,多采用刮动针柄法行针(34篇),总治疗频次以11~20次居多。医案部分涉及疾病53种,内科病种最多(37种),以中风后遗症(34次)和面瘫(11次)最为多见;取穴原则以看眼取穴为主(129篇),进针方法多采用眶外横刺法(102篇),留针时长不一;痊愈率均在90%以上,其余为显效。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的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内科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急慢性痛证的应用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临床疗效 应用特点
原文传递
头针不同流派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子迪 王锐卿 +6 位作者 刘敬萱 孙彦辉 李晓峰 张莘 张选平 贾春生 邢海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9-814,共6页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头针各流派相关书籍,对近60年与头针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比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云鹏头针、焦顺发头针、朱明清头针等10个头针流派的理论基础、选穴部位、临床优势病种等,以期为治疗不同疾病提...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头针各流派相关书籍,对近60年与头针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比较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云鹏头针、焦顺发头针、朱明清头针等10个头针流派的理论基础、选穴部位、临床优势病种等,以期为治疗不同疾病提供头针疗法的最佳刺激部位、全息象、针刺手法、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减少临床选穴(区)的盲目性。众多头针流派各有特点,应通过严密的科学研究找出临床中头针最佳治疗方案,促进流派间的融合,使头针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临床使用头针提供参考,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头针疗法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疗法 学术流派 针刺方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贾春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3-545,共3页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是利用毫针沿着皮下刺入 ,用一针贯穿 2穴或某一穴区的全程的特殊耳穴针刺方法。该法较多用于耳郭的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角等部位 ,在治疗肢体、躯干疼痛及或功能障碍 ,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是利用毫针沿着皮下刺入 ,用一针贯穿 2穴或某一穴区的全程的特殊耳穴针刺方法。该法较多用于耳郭的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角等部位 ,在治疗肢体、躯干疼痛及或功能障碍 ,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中风或脑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方面 ,有着即时效应快、治疗次数少、疗效巩固的特点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透针 疼痛 针灸疗法 耳穴 透穴刺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杂合以治”在中医体质调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侯献兵 刘英莉 +1 位作者 宋雅婷 贾春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514-1515,共2页
介绍应用"杂合以治"思想指导综合运用针刺、灸法、刮痧、拔罐、火针、耳针等调治体质偏颇的体会,并以气郁、湿热、阳虚等3种体质为例介绍具体调治方案。
关键词 杂合以治 体质辨识 体质调治
原文传递
毫针焠刺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及对膝关节腔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胡秋生 张庆茹 +2 位作者 贾春生 彭洋 覃亮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毫针焠刺法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腔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比较毫针焠刺法与常规毫针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同取患膝伏兔、内膝眼、外膝眼、阳... 目的:通过观察毫针焠刺法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腔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比较毫针焠刺法与常规毫针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同取患膝伏兔、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足三里穴,治疗组采用毫针火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均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15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腔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病情程度评分、疼痛分级比较,综合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病情轻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分级评价,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价中,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29%),显效46例(46%),有效18例(18%),无效7例(7%);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21%),显效34例(34%),有效29例(29%),无效16例(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针焠刺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比常规毫针刺法更为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在膝关节腔液中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膝骨关节炎 毫针焠刺法 常规毫针刺法 关节腔炎性细胞因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