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基因链分析——以陵水黎族自治县疍家渔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费雪 程叶青 +1 位作者 孔熙平 张金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0-1779,共20页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研究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疍家渔村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分析框架,识别与分...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研究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疍家渔村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分析框架,识别与分析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类型及基因信息链。研究表明:(1)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类型丰富,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可分为海上、陆上两部分,体现了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包括传统技艺、音乐、语言等,蕴含了疍民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和丰收的美好愿望。(2)疍家渔村传统技艺、语言、音乐、习俗和节日作为景观基因信息元的延伸,充分反映了以“渔业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海洋“渔文化”景观基因信息元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已难以全面体现景观基因信息元特征,但仍能从平面结构、局部装饰两方面进行挖掘。(3)疍家渔村古码头、三江庙、陆上传统民居和海上渔排等重要景观基因信息点呈现多样化功能;海上和陆上景观基因信息廊道是连接疍家渔村各景观基因信息点的重要通道,且存在明显的等级性;景观基因信息网络集约化特征明显,海上渔排布局规整、规模庞大,陆上传统建筑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理论 景观基因信息链 疍家渔村
原文传递
空间商品化视角下传统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变异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海南省疍家渔村为例
2
作者 费雪 程叶青 +2 位作者 罗柳莎 孔熙平 张金萍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44-2762,共19页
传统村落空间商品化和文化景观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海南省疍家渔村为案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识别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从空间商品化视角分析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变异过程及特征,为传统村落文化凝聚力提升和文化景观基因保护提... 传统村落空间商品化和文化景观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海南省疍家渔村为案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识别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从空间商品化视角分析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变异过程及特征,为传统村落文化凝聚力提升和文化景观基因保护提供实践参考。研究表明:①疍家渔村空间商品化经历了由单一“渔业”向“渔业+旅游”再向“渔业+旅游+文化”融合的演化过程。②疍家渔村空间商品化驱动文化景观逐渐由海上物质文化景观基因格局形成到海陆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快速变异再到海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联动的多元化转变。海陆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空间形态和整体布局阶段性特征和现代化趋势明显。依托疍家博物馆、疍家海上餐厅和海上渔排民宿等物质文化景观载体,以疍家传统技艺、节日、音乐和语言等为表征的非物质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逐渐融合并得以传承和弘扬。③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变异是自然环境、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村民诉求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是基础,政策调控变异方向,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刺激主体利益诉求与行为转变是关键。④重视疍家陆上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强化文化景观基因原真性挖掘、激发疍民内生动力和构建异质主体间的良性利益联结和合作机制是促进疍家渔村传统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商品化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理论 变异过程与机制 海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