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钉-棒系统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尚政 苏伟 +1 位作者 赵劲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钉-棒系统和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进行测试,对比两者固定骨盆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L5至股骨近端中上20cm的... 目的通过对钉-棒系统和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进行测试,对比两者固定骨盆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L5至股骨近端中上20cm的骨盆标本,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髂后韧带。将骨盆置于AGX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 B1型损伤模型;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型损伤模型;④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笳Tile B1型损伤模型。结果在500N的压力下,4组耻骨联合位移由小到大依次为完整骨盆[(0.121±0.025)mm]、钉-棒系统固定模型[(0.656±0.103)mm]、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模型[(1.512±0.101)mm]、Tile B1型损伤模型[(4.512±0.391)mm],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钉 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联合保留残端前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宝琛 韦钊岚 +2 位作者 彭伟秋 李富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81-2085,共5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陈旧性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陈旧性AC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42),联合清除残端ACL重建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34)。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受影响程度[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变化,分析术后12个月时两组治疗效果及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肢膝关节胫前位移松弛度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保留残端ACL重建术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且相较于清除残端术式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肢尽早建立膝关节稳定性及其功能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镜 滑膜清理 保留残端 前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经前交叉韧带腋下胫骨定位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被引量:6
3
作者 韦钊岚 韦朝喜 +4 位作者 于波 管林冲 彭伟秋 李富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2,356,共4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腋下胫骨定位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术的技术及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1月,对2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ACL腋...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腋下胫骨定位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术的技术及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1月,对2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保留PCL残束,经前入路由内向外建立PCL股骨隧道,经ACL腋下置入胫骨隧道定位器,在后内入口观察下,于PCL止点平台下建立胫骨隧道。将移植腱由胫骨前侧经胫骨隧道拉入、再引入股骨隧道,股骨侧悬吊固定,拉紧移植物,胫骨侧挤压螺钉和"n"形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Lysholm评分从术前(38.75±14.52)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年(93.70±4.23)分(P<0.05)。影像测量后向应力胫骨后移由术前(10.81±3.07) mm减少至术后1年(3.86±1.10) mm (P<0.05)。[结论]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重建PCL,能精确的偏下偏外定位胫骨骨道;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PCL残端,有利于重建术后韧带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保残 前交叉韧带腋下胫骨骨道定位通路
原文传递
"长袖套"保留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被引量:5
4
作者 韦钊岚 韦朝喜 +3 位作者 易伟林 韦宝琛 彭伟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长袖套"保留残迹联合内减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技术ACL重建治疗韧带上体部断裂且部分残端有附着点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长袖套"保留残迹联合内减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技术ACL重建治疗韧带上体部断裂且部分残端有附着点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断裂的ACL残束制成"长袖套",将重建的移植物从中穿出,并联合使用关节内减张术重建ACL.术后行ADT、Lach-man试验评估韧带稳定性,单腿跳跃试验评估膝关节运动功能;并进行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2年行影像学检查和二次关节镜检,评估韧带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2年以上临床随访,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了有效恢复,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二次镜检评估,韧带生长良好,无明显松弛.[结论]ACL"长袖套"保残重建联合关节内减张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有效,能显著促进韧带生长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保残 内减张 二次镜检
原文传递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尚政 苏伟 +2 位作者 何肖丞 郭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后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结节韧带及完整的耻骨联合。将骨盆标本置于AG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耻骨联合切开,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B1损伤;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④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结果完整骨盆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小,为(0.125±0.024)mm。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无固定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大,为(4.589±0.366)mm。钉棒系统和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Tile B1损伤模型,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部分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耻骨联合位移为(0.626±0.097)mm,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为(1.022±0.095)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髋臼上外固定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钉棒系统 髋臼上外固定架 TILE B1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腓深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6
作者 苏伟 +3 位作者 黄钊 李尚政 郭杰 何肖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对腓深神经的走形进行解剖观察,为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具成人尸体24例膝关节标本,模拟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解剖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细... 目的:对腓深神经的走形进行解剖观察,为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具成人尸体24例膝关节标本,模拟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解剖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深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后与胫前动脉伴行,在小腿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则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其中以胫骨粗隆最高点和腓骨头连线为底线,向下约(35±2.1)°在离胫骨粗隆(51.6±2.8)mm处腓总神经有一较大分支(胫前关节返支)垂直胫骨方向进入胫骨前肌,分布于膝关节周围。在离胫骨粗隆5,10,15cm处分别测得腓深神经到胫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36.8±2.5)mm,(30.1±1.9)mm,(27.0±1.2)mm。结论:胫骨外侧存在一个倒三角形的安全区域,在此区域内行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MIPO 胫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的MRI定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苏伟 +3 位作者 李尚政 郭杰 何肖丞 唐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通过MRI了解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包括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在膝关节后的空间位置,为临床膝部手术避免发生重要结构副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00例,排除膝后软组织病变及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等影响膝后... 目的通过MRI了解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包括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在膝关节后的空间位置,为临床膝部手术避免发生重要结构副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00例,排除膝后软组织病变及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等影响膝后组织的病例,在膝关节面及胫骨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分别测量血管神经束到半月板、胫骨后方皮质及两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而划定相对安全的手术区域。结果膝后重要血管神经束在膝关节后方主要走行偏外侧,离胫骨后皮质很近,其中在关节面下(8.75±2.11)mm有一段长(6.98±1.83)mm的血管神经束离胫骨最近,距离为(2.85±1.09)mm。结论把胫骨平台等分成4个柱,中外侧柱为危险手术区,该柱从膝关节面往下(8.75±2.11)mm,长(6.98±1.83)mm为危险手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束 膝关节 手术安全区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