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丽 +3 位作者 彭彬 张少华 薛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AI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4月间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常规予以腹部X线平片诊断,12h后再通过M... 目的: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AI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4月间在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常规予以腹部X线平片诊断,12h后再通过MSCT为患者实施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体验效果以及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MSCT的肠梗阻检出率为94.50%,明显较腹部X线平片的69.00%更高(P<0.05)。MSCT所诊断的肠梗阻中,梗阻类型为绞窄型及梗阻病因为肠肿瘤者均占100.00%,较腹部X线平片的36.21%和54.26%明显更高(P<0.05)。MSCT的诊断舒适度评分、图像清晰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高,而操作复杂度评分较腹部X线平片明显更低(P<0.05)。MSCT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00%、1.50%,较腹部X线平片的22.00%、9.00%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AIO患者,MSCT较腹部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诊断体验效果更好,漏诊率和误诊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腹部X线平片 急性肠梗阻 诊断价值 比较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程流泉 杨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肿瘤传统预后因子(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级)及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P53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灶的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病灶的平均ADC值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病灶内平均ADC值与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尚不能指导其预后的评估,然而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和To PoII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KI-67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类 II型
下载PDF
基于瘤内及瘤周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楠楠 朱芸 +6 位作者 汤晓敏 杨昭 李阳 张舒妮 王玲玲 李晓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7,9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乳腺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80例乳腺癌患者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6)及测试集(n=54)。首先,选择DCE-MRI第2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且适形外扩6 mm,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获取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分别构建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高危因素构建临床模型,最终选择效能最高的瘤内+瘤周Rad-score联合临床高危因素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使用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列线图模型诊断性能最佳,其训练集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0.945、87.5%、93.0%及92.6%;测试集分别为0.942、90.9%、90.6%及90.2%。结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对乳腺癌ALN转移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科学、无创地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下载PDF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患者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小虎 王海涛 +9 位作者 朱娟 邱晓辉 张金平 黄国权 曾小松 贺克武 徐启中 刘斌 余永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 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CT阴性表现,第2次胸部CT发现异常。55例(53例普通型和2例重型)首次CT异常患者影像学特点为病变双肺受累为主(51例),病灶多发(33例),胸膜下多见(40例),磨玻璃影像最为常见(55例)。转归中胸部CT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逐渐变淡,完全吸收(19例);肺内磨玻璃影范围扩大,进展为铺路石征、实变影,病灶再逐渐吸收后可见纤维条索影(27例);肺内磨玻璃影快速进展为实变影像,病灶吸收较慢,病灶大部分吸收后伴有较多纤维条索影残留(4例),2例重型患者肺内病灶广泛磨玻璃影、实变影缓慢吸收后可见较多纤维灶残留。结论胸部CT在输入性COVID-19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影像所见肺的受累程度与临床转归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灿灿 徐鹤 +9 位作者 李淑华 朱芸 王小雷 郭飞 赵童童 马宜传 李小虎 余永强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确诊的189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及首诊CT影像资料,男91例,女98例,平均(46.5±16.6)岁。全部病人分为普通组(普通型,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确诊的189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及首诊CT影像资料,男91例,女98例,平均(46.5±16.6)岁。全部病人分为普通组(普通型,153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36例)。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间的差异。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的男性占比(72.2%)、平均年龄[(55.9±15.4)岁]更高(均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头晕、头痛、全身酸痛、气促及高热的发生率也更高(均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比率均高于普通组(均P<0.05)。重症组病人全部表现为双肺受累,累及范围达10个肺段以上,人均病灶数量大于普通组(24.8±13.5∶12.3±8.8,P<0.05)。重症组出现单纯实变影、胸膜下线的比例高于普通组(均P<0.05)。结论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性,有助于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COVID-19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于瘤内及瘤周早期动态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书海 王小雷 +6 位作者 朱芸 杨昭 沈军建 牛奇林 陈路 马宜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8-76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乳腺MR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且有明确病...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乳腺MR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191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77例,恶性114例,年龄23~68(46±10)岁。选取DCE-MRI第二期图像上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并自动适形外扩5 mm,提取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将纳入病例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优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作为分类器,分别建立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能够预测乳腺肿瘤良性与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最终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三者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通过10折交叉验证检验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稳定性,并对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将模型可视化。结果训练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AUC明显高于瘤内影像组学模型(Z=3.38,P<0.001)、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4.01,P<0.001)、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3.11,P=0.002)、临床及影像特征模型的AUC(Z=3.24,P=0.001);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932、91.2%、86.9%、87.0%、0.89。测试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也具有最高的AUC值(0.87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95.7%、62.5%、76.9%、0.82。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到的AUC为0.90(0.85~0.92)。校准曲线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瘤周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住院宫颈正常女性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女性行DCE-MRI,比较2组DCE-MRI定量参数容量...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住院宫颈正常女性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女性行DCE-MRI,比较2组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ADC值,观察不同病灶各扫描参数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定量参数及ADC值与宫颈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DC值高于观察组,观察组Ktrans、Kep、Ve值高于对照组(P<0.01);宫颈鳞癌ADC值低于宫颈腺癌(P<0.05),Ktrans值高于宫颈腺癌(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肿瘤最大径扫描参数比较中,ADC、Ktrans、Kep、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病人ADC值、Ktrans、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与ADC值呈负相关关系,与Ktrans、Kep呈正相关关系(P<0.01),鳞癌分化程度与Ve值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临床分期与V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可根据宫颈癌病人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对病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DCE-MRI定量参数 ADC值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宜传 +1 位作者 姚明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理及术前MRI资料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获得扩散加权成像(b=0、1000 s/mm2),测定最小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检测ER、PR、HER2及4种分子亚型,其中HER2(++)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确定有无扩增。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HER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阴性者ADC值高于ER、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阴性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不能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无法评估其生物学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外科 预后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栋 张凯 +5 位作者 徐涛 刘亮 高廷益 廖圣恺 韩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12.6)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样囊性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前均行下腹部CT血管造影,并将数据导入AW4.7软件进行后处理,挑选左侧或右侧优势供区,明确皮瓣血供的起源、管径、走行及穿出点位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皮瓣术前设计。结果12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者11例,1例由于未发现腹壁浅动脉,术中转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11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患者,其术前CT血管造影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1.0±0.3)m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1±0.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供区受区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腹部瘢痕隐蔽。结论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术中,术前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客观反映腹壁浅动脉的管径及走行位置等信息,有效降低皮瓣手术难度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数字化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湖北省优质白肋烟栽培调制配套技术总结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兴和 张宜盛 +6 位作者 杨春雷 陈国华 谭辞平 张美生 王福山 《中国烟草》 CSCD 1994年第1期39-41,共3页
湖北省优质白肋烟栽培调制配套技术总结杨兴和,张宜盛,杨春雷,陈国华肖宗友,谭辞平,张美生,谢宗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分公司)王福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1967年开始试种白肋烟... 湖北省优质白肋烟栽培调制配套技术总结杨兴和,张宜盛,杨春雷,陈国华肖宗友,谭辞平,张美生,谢宗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分公司)王福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1967年开始试种白肋烟,至70年代中期拓展为我国白肋烟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栽培 调制 配套技术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小雷 +5 位作者 徐鹤 李淑华 赵灿灿 赵德雷 段绍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9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83)和验证集(n=76)。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对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使用AK软件计算提取396个影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9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83)和验证集(n=76)。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对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使用AK软件计算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选择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在提取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筛选出12个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2和0.78,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74、0.83及0.76、0.63、0.85。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对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组学
下载PDF
64层与128层螺旋冠脉CTA在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评估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广辉 余松涛 +3 位作者 郭飞 陈宏志 顾晓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评估时,64层与128层螺旋冠脉CTA的价值差异。方法将50例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患者,分为64层螺旋冠脉CTA检查组及128层螺旋冠脉CTA组;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作为诊断金标准,...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评估时,64层与128层螺旋冠脉CTA的价值差异。方法将50例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患者,分为64层螺旋冠脉CTA检查组及128层螺旋冠脉CTA组;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扫描检查图像质量,比较两组诊断效能。结果128层螺旋冠脉CTA图像质量评分高于64层螺旋冠脉CTA扫描,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冠脉CTA检查时共12例阳性、13例阴性,64层螺旋冠脉CTA检查时共21例阳性、4例阴性;128层螺旋冠脉CTA诊断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64层螺旋冠脉CTA诊断,128层螺旋冠脉CTA检测的图像质量优于64层螺旋冠脉CTA图像。结论 128层螺旋冠脉CTA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64层螺旋冠脉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冠脉CTA 128层螺旋冠脉CTA 冠状动脉 支架内腔再狭窄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鹤 王小雷 +5 位作者 杨昭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王健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0-1515,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构建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结合患者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构建临床模型,结合IC、NIC及所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由IC、NIC构成,临床模型由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构成;联合模型由IC、NIC与筛选出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临床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659(95%CI:0.575~0.736)、0.742(95%CI:0.663~0.812)、0.937(95%CI:0.884~0.971),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665(95%CI:0.489~0.813)、0.777(95%CI:0.608~0.898)、0.912(95%CI:0.769~0.980),经过Delong检验,三种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能力,明显高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影像组学 肺部良恶性病变
原文传递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淑华 赵灿灿 +5 位作者 王小雷 杨昭 赵德雷 马宜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DECT)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2021年经病理证实为PDAC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DECT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20例)。利用GSI viewer软件评估病灶... 目的:探究能谱CT(DECT)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2021年经病理证实为PDAC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DECT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20例)。利用GSI viewer软件评估病灶部位、大小、测量病灶平扫有效原子序数(Zeff),动静脉期碘浓度(IC)和同层主动脉IC,并获得40~140 keV间隔10 keV的单能量CT值。计算病灶的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定性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筛选出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新的预测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各参数的最佳诊断效能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DAC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病灶最长径,静脉期λHU1、λHU2及λHU3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病灶平扫Zeff、动脉期nIC、静脉期IC、静脉期nIC、静脉期CT_(40keV)、静脉期CT50keV均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IC、动脉晚期CT_(40~140keV)、动脉期λHU1、动脉期λHU2、动脉期λHU3、静脉期CT_(60~140keV)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示病灶最长径、动脉期nIC、静脉期nIC、Zeff是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4个指标AUC分别为0.875、0.844、0.709、0.766,敏感度分别为68.8%、96.9%、78.1%、75.0%,特异度分别为100.0%、65.0%、70.0%、65.0%。结论:PDAC的DECT定量参数病灶最长径、动脉期nIC、静脉期n IC、Zeff是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8
15
作者 石士奎 邓军 +2 位作者 季立平 俞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尾部与左肾之间,1例位于右肾左前上方与十二指肠间。C...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尾部与左肾之间,1例位于右肾左前上方与十二指肠间。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不均质肿块,内见囊变坏死及钙化,2例病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增强后肿瘤实质及分隔样结构明显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可见范围不等的片状坏死,镜下可见副神经节细胞的分化形态,瘤细胞呈"器官"样、"泡"状或"巢"状排列,1例病灶内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突触运载蛋白(Syn)阳性4例,嗜铬粒素(CgA)阳性2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3例,S-100蛋白阳性1例。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确切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头颅CT灌注参数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璇 马宜传 +3 位作者 沈俊杰 徐加利 陈偏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CTA将侧支循环分为良好、一般及不良3个级别,分别使用2种CTP阈值法,Tmax-rCBF法(Tmax>6 s定义低灌注区,rCBF<30%定义梗死核心)及rMTT-CBV法(rMTT>145%定义低灌注区,CBV<2 mg/100 g定义梗死核心),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并计算错配率,并比较上述结果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种阈值法所测得的梗死核心体积与侧支分级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分级呈正相关(P<0.01),并且Tmax-rCBF法(r半暗带=0.796/r错配率=0.880)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较rMTT-CBV法(r半暗带=0.601/r错配率=0.737)与侧支分级相关性更强。结论:侧支循环优良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密切相关,且Tmax-rCBF阈值法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颅CT灌注 侧支循环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错配率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MRI诊断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士奎 陈俊清 +2 位作者 桑道乾 路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53.8岁。全部病例均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 目的:探讨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53.8岁。全部病例均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或反应迟钝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MRI平扫,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治疗后复查了MRI。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胼胝体梗死,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局限或弥漫性分布,波及胼胝体全层。病灶位于压部11例、膝部3例、体部1例;同时累及膝部及体部4例、体部及压部1例;单侧胼胝体全程受累5例。梗死灶沿胼胝体偏侧性分布(22例)明显多于对称性分布(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260,P〈0.05)。3例梗死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2例治疗后复查MRI提示病灶明显缩小。结论:胼胝体梗死是临床急症之一,MRI可直观反映梗死灶部位及范围,是临床诊断胼胝体梗死最客观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昭 王小雷 +7 位作者 李淑华 张群芳 张雪丽 李阳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建立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观察其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8)及验证集(n=55);根据有无VPI进一步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基于肺CT图... 目的建立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观察其评估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28)及验证集(n=55);根据有无VPI进一步分为浸润组和非浸润组。基于肺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集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构建常规模型,并结合Rad-score绘制列线图,对比观察其判断肺腺癌伴VPI的效能,以及列线图模型判断腺癌伴VPI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差异。结果最终以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Rad-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胸膜牵拉及Rad-score是判断肺腺癌伴VPI的独立因素(P均<0.05)。以同时存在分叶征、瘤内坏死及胸膜牵拉为常规模型,结合Rad-score所绘制的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肺腺癌伴VPI的AUC分别为0.875、0.865,优于常规模型在训练集的0.779、验证集的0.805,以及Rad-score模型在训练集的0.810和验证组的0.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训练集及验证集肺腺癌患者伴VPI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P均>0.05)。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判断肺腺癌伴VPI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脏层胸膜侵犯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下载PDF
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浸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扬 王健 +6 位作者 杨光钊 茅国群 徐文杰 刘珺 杨昭 李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浸润(VP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资料,按收集时间分为训练集362例和验证集127例,2个数据集根据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各分为VPI组和无VPI组。训... 目的:探讨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浸润(VP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资料,按收集时间分为训练集362例和验证集127例,2个数据集根据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各分为VPI组和无VPI组。训练集中,VPI组57例,无VPI组305例;验证集中,VPI组15例,无VPI组112例。总结VPI组和无VPI组病理特征、临床资料及CT征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VPI组与无VPI组在结节类型、空气支气管征、胸膜接触类型、实性接触长度、长径、短径、最小CT值(CT_(min)值)和平均CT值(CT_(mean)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筛选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1),实性接触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55.4%。在训练集中,由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所建立的模型1、由2个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模型2和实性接触长度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775、0.755和0.734;在验证集中,模型1、模型2和实性接触长度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789、0.740和0.682。3种模型间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可作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为临床术前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脏层胸膜浸润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纹理分析在预测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小雷 +5 位作者 徐鹤 张书海 李淑华 赵灿灿 段绍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纹理分析在胃癌病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人(训练组为57例,验证组为23例)。使用专用的纹理分析软件AK对术前静脉期能谱70 keV CT图像进行分割病变并提取影像学特... 目的:探讨能谱CT纹理分析在胃癌病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人(训练组为57例,验证组为23例)。使用专用的纹理分析软件AK对术前静脉期能谱70 keV CT图像进行分割病变并提取影像学特征。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之间的特征,保留P<0.05的特征,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有鉴别能力的特征(P<0.05),然后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剔除冗余,但保留与标签相关性最高的10个特征,使用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构建最终模型,通过ROC分析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纹理特征方面,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选择的10个放射组学相关特征对训练组及验证组的鉴别能力较好(AUC>0.64);多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9(0.69~0.89)。结论:基于能谱CT的纹理分析有望成为胃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的非侵入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纹理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