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景天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杀瘤效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乐斯 刘艳丽 +4 位作者 董丹 崔守仁 金冬 朴花 孙长凯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山红景天甙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高山红景天甙腹腔注射免疫小鼠 ,剂量为 80 0 μg/d ,采用四唑蓝比色法检测体内外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结果 ]高山红景天甙在体外显示了显著的... [目的 ]探讨高山红景天甙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高山红景天甙腹腔注射免疫小鼠 ,剂量为 80 0 μg/d ,采用四唑蓝比色法检测体内外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结果 ]高山红景天甙在体外显示了显著的丝裂原样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P <0 .0 1) ;刺激高山红景天甙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时 ,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未见进一步增强 ;巨噬细胞能明显杀伤HCa -F小鼠肝癌细胞 ,杀瘤率达 2 .3% (P <0 .0 1)。 [结论 ]高山红景天甙具有丝裂原效应 ;能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促进PEMφ的杀瘤效应 ;高山红景天甙可能是介导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红景天甙 淋巴细胞转化反应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志江 乐斯 +2 位作者 魏培英 丁忠祥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患者的CT资料。基于CT平扫图像评价MCR,分为<1/4瘤体周长或≥1/4瘤体周长。观察颈部淋巴结CT直接征象包括囊变、微钙化、高强化、短径/长径≥0.5、簇状淋巴结或中央区混浊。MCR在PTC(>1.0 cm)和PTMC中分布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CR、CT直接征象诊断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中,病理结果显示被膜侵犯分别占88.5%(131/148)和57.0%(110/19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71.6%(106/148)和44.0%(85/193)。PTC(>1.0 cm)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22.211,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4.746,P=0.029),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111/131)和64.7%(11/17)、83.0%(88/106)和33.3%(14/42)。PTMC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66.066,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343,P=0.021),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96/110)和69.9%(58/83)、71.8%(61/85)和44.4%(48/108)。CT直接征象对PTC(>1.0 cm)、PTMC诊断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73.8%、69.4%和76.9%。结论CT直接征象和MCR≥1/4瘤体周长均可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前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MCR≥1/4瘤体周长预测PTC被膜侵犯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犯
原文传递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乐斯 赵盼 +2 位作者 周虹 王炜 项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99%(13/186),其中MSH2和MSH6共同缺失2例,MLH1和PMS2共同缺失9例,MSH6单独缺失1例,PMS2单独缺失1例。RAS突变者97例(52.15%),其中KRAS突变88例(47.31%),NRAS突变9例(4.84%)。MMR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50岁以下、肿瘤部位多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病例中,RAS突变状态与肿瘤是否伴黏液腺癌成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5),伴RAS突变病例不伴有黏液腺癌,而RAS野生型多伴黏液腺癌。结论MMR蛋白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有关,结合RAS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KRAS NRAS
下载PDF
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丁金旺 罗定存 +5 位作者 叶柳青 王克义 周美琪 张卧 蔡菊芳 乐斯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良性对照组,100例健康女性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BX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良性对照组,100例健康女性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BX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5-3和CEA表达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健康女性血清TBX3含量为1.72(1.12~2.49)ng/ml,按百分位数法(P95)确定其正常人群上限界值为5.50ng/ml。与良性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血清TBX3、CA15-3和CEA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TBX3、CA15-3及CEA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患者(P<0.05)。血清TBX3、CA15-3和CEA对全组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8.57%、36.43%和31.43%,特异性分别为91.03%、98.72%和100.00%,准确度分别为68.33%、58.72%和55.96%。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性为89.74%,准确度为70.64%。在64例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中,血清TBX3、CA15-3和CEA的敏感度分别为64.06%、68.75%、62.50%,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则高达79.69%。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诊断敏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病期判断以及监测复发或转移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 TBX3 CA15—3 CEA诊断
下载PDF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乐斯 郑林丰 +4 位作者 曾志成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王岐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根切断 CGRP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NSD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6
作者 郇通 乐斯 +4 位作者 周虹 肖长超 王金洁 张佳莉 项晶晶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NSD2蛋白在胃癌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Lauren分型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例胃黏膜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胃黏膜的高级别上... 目的探讨NSD2蛋白在胃癌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Lauren分型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例胃黏膜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胃黏膜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早期胃癌(高-中分化)、9例进展期胃癌(按照Lauren分型:肠型3例、混合型3例、弥漫型3例)石蜡包埋组织作为肿瘤性病变组,另选择同一时期收集的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石蜡包埋标本作为非肿瘤性病变组。以上病例标本均进行NSD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改良快速评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D2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集中表达在腺颈部;在胃黏膜肿瘤性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表达位置出现上移、范围增宽或弥漫性表达;在早期胃癌出现表达“冒头”现象;NSD2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中表达程度上无差异(χ2=0.018,P=0.894);NSD2蛋白在3例肠型进展期胃癌中有2例高表达,在3例弥漫型进展期胃癌和3例混合型进展期胃癌中均表现为低表达。结论NSD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NSD2蛋白在胃黏膜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的表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D蛋白家族 NSD2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富 郑林丰 +4 位作者 乐斯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曾志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坐骨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Robo2在脊髓及背根节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林丰 张建伟 +4 位作者 易西南 许愿忠 吴贤群 张灵芝 乐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2,223,共4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Roundabout 2(Robo2)在成年大鼠背根节和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分别存活3~28d,取其L_(4~6)背根节(DRG)和脊髓;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obo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变...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Roundabout 2(Robo2)在成年大鼠背根节和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分别存活3~28d,取其L_(4~6)背根节(DRG)和脊髓;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obo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图像分析技术对阳性细胞的灰度值进行测定。结果:正常DRG感觉神经元表达Robo2 mRNA和蛋白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3 d DRG内Robo2表达增加,7~14 d达高峰,21~28 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可导致DRG内Robo2的表达上调,可能与早期的感觉轴突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2 大鼠 背根节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脊髓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岐本 余清平 +2 位作者 乐斯 黄庆红 潘爱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存活1、3、5、7、14、21、28 d后取腰4~6脊髓节段冷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存活1、3、5、7、14、21、28 d后取腰4~6脊髓节段冷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i NOS的表达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14 d组中央管周围iNOS和神经肽Y(NPY)的共表达。结果:根据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损伤侧脊髓前角iNOS表达1 d明显升高,21 d达高峰,28 d接近正常,损伤后1~21 d损伤侧脊髓前角与对侧和正常组免疫阳性产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损伤侧脊髓后角1 d iNOS表达增强,其他各组未见明显变化;损伤后中央管周围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3 d尤为明显,28 d恢复正常,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14 d组i NOS和NPY在中央管周围共表达。结论:iNOS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及伤后神经性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肽Y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慢性神经痛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双琼 袁红斌 +1 位作者 鄢建勤 乐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48-551,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P2X4受体 氯胺酮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岐本 蒙艳斌 +3 位作者 黄庆红 乐斯 何旭峰 潘爱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空间构筑 大鼠
下载PDF
多种技术分析一例r(21)嵌合体不孕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昊 汪燕 +1 位作者 吴凌峰 乐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r(21)]嵌合体的不孕女性进行分析,探讨r(21)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C显带、荧光原位杂交以及SNP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患者的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定位。结果患者的核型为mos46,XX,... 目的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r(21)]嵌合体的不孕女性进行分析,探讨r(21)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C显带、荧光原位杂交以及SNP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患者的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定位。结果患者的核型为mos46,XX,r(21)[166-]/46,XX,der(21)E603/45,XX,-21[20]/46,XX,dicr(21)[4].ishdel(21)(q22.27)(21qter-,AMLl+,D21S259/D21S341/D21S342+).arr21q22.3(43,457,934—48,093,361)X1,21q22.2q22.3(40,218,429—43,457,934)×1-2。其父母核型正常。结论r(21)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环状染色体的比例以及缺失片段的大小。该女性生殖器统的发育异常及月经改变可能与21q22.2远端片段的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染色体 嵌合体 不孕 荧光原位杂交 SNP芯片
原文传递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诱导激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岐本 乐斯 +3 位作者 邝满元 蒙艳斌 黄河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1)正常L4 ̄6脊髓内,NF-κB和Bcl-2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内,NF-κB活化少,Bcl-2表达低;(2)损伤后双侧脊髓中NF-κB免疫阳性产物则主要位于胞核内,呈活化状态,损伤侧活化起始时间(6h)早于损伤对照侧(12h),且6、12、24hNF-κB活化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72h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损伤后6h损伤侧脊髓中Bcl-2免疫阳性反应即增强,12h达到高峰,24h下降,72h又增高;其中6、12、72h损伤侧Bcl-2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与对照侧和正常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损伤侧与对照侧和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中NF-κB的活化,激活了其下游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两者可能在损伤早期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和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NF—κB BCL-2 脊髓
下载PDF
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乐斯 郇通 +2 位作者 杨俊林 武剑 赵盼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63.3±3.3)个、(36.6±2.3)个、(36.6±2.2)个和(50.3±2.5)个,均高于正常组[(2.0±0.1)个,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P<0.05)。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F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5±0.31、2.46±0.37、2.49±0.33和3.34±0.21,Ang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8±0.19、2.21±0.14、2.26±0.17和3.67±0.32,均高于正常组(1.01±0.05和0.99±0.07,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5±0.18、4.64±0.22和4.84±0.1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1±0.07、0.95±0.08和0.98±0.05,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4±0.22、3.15±0.26和2.07±0.18,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MK-220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7±0.15、4.02±0.1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丹散结胶囊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压榨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王岐本 乐斯 +4 位作者 应桂 黄庆红 郑林丰 黄河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后获取L4~6脊髓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iNO...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后获取L4~6脊髓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iNOS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脊髓内iNOS呈低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压榨后损伤侧前、后角iNOS免疫阳性染色随损伤时间逐渐增加,各时间点损伤侧前、后角分别与对侧和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iNOS在脊髓内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及伤后神经性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INOS 脊髓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清平 郑林丰 +3 位作者 饶利兵 乐斯 王岐本 曾志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705-706,共2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成年6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GF在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L4-6段脊...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成年6只SD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GF在腰段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L4-6段脊髓,HGF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各板层神经元,尤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在DRG中,HGF免疫阳性物质可见于以大、中型为主的神经元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HGF通过与受体c-Met结合可能在神经再生及突触可塑性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脊髓 背根节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岐本 郑林丰 +3 位作者 许愿忠 余清平 乐斯 曾志成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04-10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眼神经 损伤
下载PDF
大囊型涎腺分泌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乐斯 韩志江 +2 位作者 王炜 周虹 项晶晶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470-2472,共3页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具有ETV6相关融合基因这一特征性的分子遗传改变。罕见情况下,SCSG可以完全呈囊性形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影像学和显微镜下完全呈囊性的腮腺肿瘤,经免疫组化及ETV6基因重排检测,确诊为罕见的大囊型SCSG,并作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分泌性癌 免疫组化 ETV6基因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
19
作者 周双琼 鄢建勤 +2 位作者 石学银 袁红斌 乐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mg·kg-1),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d,3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d为甚(P<0.05);术后7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P2X4受体 氯胺酮 小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转分化技术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20
作者 何怡果 乐斯 +1 位作者 邱猛生 杨俊林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在病理或创伤情况下,中枢神经病灶区的细胞会出现退化、凋亡或缺失,从而导致相应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在病理或创伤情况下,中枢神经病灶区的细胞会出现退化、凋亡或缺失,从而导致相应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干细胞治疗也面临伦理、成瘤和免疫排斥等问题.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异体干细胞移植的缺陷.不过,iPSC亦面临来源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障碍.细胞转分化技术能进一步规避iPSC的缺陷,在神经修复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从神经细胞转分化技术、转分化神经修复策略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该技术在神经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分化 神经损伤 再生医学 移植 原位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