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理据与路径 被引量:39
1
作者 罗建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60,共9页
对中小学作业的治理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有效作业设计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中小学作业设计存在着以“布置”代替“设计”、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对错”代替“反... 对中小学作业的治理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有效作业设计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中小学作业设计存在着以“布置”代替“设计”、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对错”代替“反馈”等表现。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应清楚有效作业设计要立足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理据以及其包括目标、内容、结构与评价四个核心要素。在教育实践场域,教师应建立层级递推的有效作业目标体系、贴合学生的有效作业内容体系、整体协同的有效作业结构体系和及时反馈的有效作业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有效作业设计 设计理据 设计要素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格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聚焦于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课堂逆向教学设计,要注重目标导向、评价前置以及问题驱动,需将深度学习的培育、核心素养的落地由理论要求转变为具...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聚焦于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课堂逆向教学设计,要注重目标导向、评价前置以及问题驱动,需将深度学习的培育、核心素养的落地由理论要求转变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要注重基于基本问题的问题树设计、基于反馈的连续评估系统设计、基于学习进阶的微专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逆向教学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原文传递
从工具到价值: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理性回归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静 《教师教育学报》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内在要求,应体现劳动教育课程“全息”育人的价值理念,坚持劳动教育科学性、有序性的实践取向。反观教育实际,由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牵连多个方面,学校在实践中偏重劳动教育课程的工具效用而忽视课...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内在要求,应体现劳动教育课程“全息”育人的价值理念,坚持劳动教育科学性、有序性的实践取向。反观教育实际,由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牵连多个方面,学校在实践中偏重劳动教育课程的工具效用而忽视课程建设本质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和利益相关者追名逐利的手段;劳动教育课程沦为其他主要课程的“附庸”。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的应然价值、回归育人初衷,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必须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践行课程育人宗旨;转变劳动教育课程的功利化导向,防止课程价值取向的偏离;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横纵之维,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创设具身化劳动教育课程情境,彰显学生劳动学习的主体性;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劳动教育课程价值的理性回归,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 “全息”育人 价值取向 价值回归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成因及其纾解——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4,共8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范式,能够有效地分析作业这一实践活动,并阐明作业负担的形成机理。通过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资本”“关系”“惯习”等概念,可以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范式,能够有效地分析作业这一实践活动,并阐明作业负担的形成机理。通过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资本”“关系”“惯习”等概念,可以揭示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成因:作业场域中的位置差异形成的“权力距离”“强弱资本”造成的资本争夺、教学惯习形成的路径依赖、“教—受教”关系异化成的“规训”与“控制”。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要想纾解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就亟需:重塑在场结构,推动学生地位由“他者”转向“主体”;聚焦在场资本,引领师生行为由“对立”转向“同一”;重构在场惯习,推动教师作业观由“教授主义”转向“发展主义”;重塑在场关系,促使师生关系由“规训—控制”转向“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作业负担 场域理论 权力距离 资本积累
下载PDF
“教—学—评”一致性:价值意蕴、问题透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教学研究》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在目标统摄下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教学形式,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推动课程专业化的发展,促进评价范式的转型,提升教师专业...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在目标统摄下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教学形式,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推动课程专业化的发展,促进评价范式的转型,提升教师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等。但反观教学实践场域,目标定位不准、课堂评价游离在教学之外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有鉴于此,基于自下而上的内源式发展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式驱动建构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价值意蕴 课堂评价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立场、样态与理路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若涵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32-39,共8页
在“双减”和新课标双重背景下,学校想要发挥“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效能,在理论层面应清楚强调其的重要性及其具备的教育意蕴。而当前教学目标存在抽象性、教学评价以“测量”评价范式为主、缺乏有效教学手段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 在“双减”和新课标双重背景下,学校想要发挥“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效能,在理论层面应清楚强调其的重要性及其具备的教育意蕴。而当前教学目标存在抽象性、教学评价以“测量”评价范式为主、缺乏有效教学手段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教-学-评一致性”要具备以学习目标为起点与归宿,以形成性评价为衔接手段,以基本问题为载体的应然样态。鉴于此,教师需明确“教-学-评一致性”的立场、理想或是科学的实施样态,研制素养本位的学习目标,构建从“快照”到“剪贴簿”的连续评估系统和“学习结果-评估-学习体验与教学”的逆向教学模式,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逆向教学 学习目标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工具的选用及改进策略——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灿 《教师教育学报》 2023年第2期69-77,共9页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之后,其地位更是进一步凸显。国家政策...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之后,其地位更是进一步凸显。国家政策层面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对劳动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政策工具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其选择与使用是否合理是决定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基于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政策工具与政策文本内容两个维度分析我国的劳动教育政策。结果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工具的选用结构失调,政策内容上存在要素偏好,政策工具的选用与政策内容要素的匹配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应改进政策工具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关照政策内容要素,合理配置政策工具;强化政策工具的监管与评估,构建政策长效运行机制,以此提升劳动教育政策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政策 政策工具 政策内容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去机构化”补习:现象之思与破解之道
8
作者 陈一林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它对于育人、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双减”政策在执行中也会产生诸多新问题,具有“隐形”和“多变性”特点的“去机构化”补习是当前“双减”政策实施的阻... “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它对于育人、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双减”政策在执行中也会产生诸多新问题,具有“隐形”和“多变性”特点的“去机构化”补习是当前“双减”政策实施的阻抗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家长受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裹挟,培训机构中失业教师的再就业问题,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两类矛盾”,“去机构化”补习的教育治理体系不完备。在教育实践场域,为了正本清源,有效破解“去机构化”补习难题,亟须宣扬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增加培训机构中失业教师的利益补偿以及增强其自身的质变学习,加深对教育评价中“两类矛盾”的反思与追问,完善“去机构化”补习的教育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政策执行 “去机构化”补习 失业问题 质变学习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现象、成因与治理
9
作者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层出不穷,给学生、学校、社会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的原因在于部分家长受教育焦虑的宰制、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中的冲突、培训机构失业教师的生存之迫、“隐形变异”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层出不穷,给学生、学校、社会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的原因在于部分家长受教育焦虑的宰制、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中的冲突、培训机构失业教师的生存之迫、“隐形变异”属性带来的治理挑战。为了有效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亟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大力倡导新教育评价理念,纾解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中的冲突;加强失业教师的质变学习,提升失业教师的再就业素养;构建“预防—发现—查处”治理机制,有效破除“隐形变异”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教育焦虑 教育评价 治理机制
下载PDF
国内具身认知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玉玲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为了清楚掌握我国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研究主体、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具身认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具身认知理论研究... 为了清楚掌握我国具身认知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研究主体、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具身认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具身认知理论研究、概念隐喻等主题;研究前沿则包括具身学习、学习环境以及虚拟现实等主题;研究进程:从整体演进视角看,具身认知从认知科学领域向教育学领域演进;从分布式演进视角看,具身认知从单一取向到多元取向演进。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具身认知研究做出展望:(1)以系统论视角审视具身认知,准确把握具身认知的本质内涵;(2)以混合现实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实现具身交互的身体体验;(3)以多学科视域拓宽应用范围,促进具身认知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可视化 具身学习 混合现实技术 热点与趋势
下载PDF
“双减”政策的限度分析——基于有限理性的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建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0,31,共7页
“双减”政策对于基础教育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诸多新问题,其存在限度的原因从有限理性角度可归结为“双减”政策制定者承担有限责任、“双减”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复... “双减”政策对于基础教育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诸多新问题,其存在限度的原因从有限理性角度可归结为“双减”政策制定者承担有限责任、“双减”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复杂多样、人们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裹挟。要突破“双减”政策的限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就应厘定“双减”政策“能”与“不能”的边界,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双减”政策交流平台,增强政策执行者对“双减”的理解;观照“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实现相关利益的均衡发展;宣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消解传统价值观念与“双减”政策要求间的冲突。基于此,才能使“双减”在有限理性的范畴内追求最优化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中小学减负
原文传递
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瑞 《教育评论》 2022年第7期58-66,共9页
劳动教育以“劳”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何以可能、何以可知有赖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应然之举,是衡量劳动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文章运... 劳动教育以“劳”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何以可能、何以可知有赖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应然之举,是衡量劳动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文章运用德尔菲法,发起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劳动教育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17个二级评价指标,以及32个具体评价细则,再运用层次分析技术(AHP),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方式和途径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期建构相对科学可行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劳动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慢教育”的小学作业变革研究
13
作者 叶晓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4-69,128,共7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作业变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慢教育”理念为小学作业变革提供了全新可能。在教育过度追求功效的背景下,小学作业逐步沦为机械训练的手段、规训控制学生的工具以及学生相互竞争的资本。究其原...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作业变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慢教育”理念为小学作业变革提供了全新可能。在教育过度追求功效的背景下,小学作业逐步沦为机械训练的手段、规训控制学生的工具以及学生相互竞争的资本。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教师对传统作业模式的路径依赖、作业目的取向功利化以及作业活动中学生主体的客体化。为了正本清源,基于“慢教育”的小学作业变革的理念应由工业思维转变为农业思维、作业变革的方式应由功利教育转变为等待教育、作业变革的主体应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慢教育 作业变革 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