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评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永义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世界主义伦理观是一种规范性概念,是对个体与他者关系的一种认知与定位。在寻求个体意识和个体与他者关系的过程中,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构成了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世界主义伦理观采纳了个体主义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预设,即集体是抽... 世界主义伦理观是一种规范性概念,是对个体与他者关系的一种认知与定位。在寻求个体意识和个体与他者关系的过程中,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构成了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世界主义伦理观采纳了个体主义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预设,即集体是抽象存在的,而个体是具体实在的,伦理准则的旨归均在于个体。同时,世界主义伦理观坚持道德意义上的普遍自由、平等和尊严,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地位,都具有通约性的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伦理观 哲学基础 个体主义 普遍主义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的美育渗透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高校思政课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实施美育渗透的重要阵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高校思政课的美育渗透,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在此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价值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之美、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 高校思政课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实施美育渗透的重要阵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高校思政课的美育渗透,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在此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价值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之美、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之美、处事态度的中庸适度之美、政治伦理的民本思想之美、义利关系的公义胜私欲之美等。作为德育之载体的高校思政课与美育在方式、目标、效果和意义上的自然契合,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在可能性与可行性方面亦具美育渗透的积极条件与充分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美、艺术美、思想美、气节美、自然美,渗透式地让大学生感悟中华美育精神,达致高校思政课的更佳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美育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人权与伦理学:科技、尊严与跨文化视野——“第五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述要 被引量:2
3
作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1,共2页
人权建基于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承认,是建构道德体系的基石,也是伦理学的思想归宿,因此人权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内在关系。在科技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与人权紧密相关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挑战层出不穷... 人权建基于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承认,是建构道德体系的基石,也是伦理学的思想归宿,因此人权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内在关系。在科技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与人权紧密相关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挑战层出不穷,人权伦理学急需对此认真回应。为检视人权与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5年10月24~25日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了“第五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来自全国的四十余位研究者与会,围绕人权与现代社会、科技与人权、尊严与人权、权利观念反思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跨文化视野 人权 科技 尊严 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述要
原文传递
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学说析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4-15,共2页
启蒙运动时期,英国的哲学思想完成了由经验论向怀疑论的变迁,客观上为近代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以自然法理论为中心,政治思想学说经历了从理论建构到理论批判与反思的过程;经济思想领域,英国启蒙思想家通过基于个人主义和自然法... 启蒙运动时期,英国的哲学思想完成了由经验论向怀疑论的变迁,客观上为近代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以自然法理论为中心,政治思想学说经历了从理论建构到理论批判与反思的过程;经济思想领域,英国启蒙思想家通过基于个人主义和自然法则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将经济学推进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启蒙运动 思想学说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世界主义研究述评
5
作者 张永义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09-216,共8页
世界主义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的下述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影响:移民、难民、全球正义、贫困、全球化、身份认同、民族主义、全球治理等。冷战结束后,拥有悠久思想渊源的世界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被重新发现和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世界主... 世界主义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的下述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影响:移民、难民、全球正义、贫困、全球化、身份认同、民族主义、全球治理等。冷战结束后,拥有悠久思想渊源的世界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被重新发现和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世界主义认为无论具有何种特殊纽带和身份属性,人类的所有个体都是道德关怀的终极单元,都具有世界公民的身份和独立且平等的全球性道德地位。在世界主义论者看来,当代世界主义思想出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极大增强了个体(及其社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全方位关系,深化了个体(及其社群)之间道德责任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个体(及其社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彼此间有意或无意伤害的可能、方式和强度), 从而导致世界主义利益共同体观念和世界主义伦理共同体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伦理共同体 道德关怀 全球正义 道德责任 全球治理 道德地位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英国启蒙运动的生成动因
6
作者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9-101,共3页
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泛欧文化与思想解放运动。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旨,符合启蒙的基本概念与精神实质。在启蒙时间的厘定上,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就已经步入了明显而又深具自身特色的启蒙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得以生成,赖于英国此前业已... 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泛欧文化与思想解放运动。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旨,符合启蒙的基本概念与精神实质。在启蒙时间的厘定上,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就已经步入了明显而又深具自身特色的启蒙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得以生成,赖于英国此前业已形成的流动性社会分层结构、权力世俗化取向的政治传统、席卷欧洲的科学革命以及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等基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下载PDF
论早期与中世纪基督教之异端及其不同之处
7
作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121-124,共4页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教内部不符合正统教会神学理论的学说和观点都被斥为异端。有正统的权威,就有非正统的对立面。从奴隶制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欧洲,被奴役被剥削的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在异端的形式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抗上层...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教内部不符合正统教会神学理论的学说和观点都被斥为异端。有正统的权威,就有非正统的对立面。从奴隶制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欧洲,被奴役被剥削的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在异端的形式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抗上层统治阶级的斗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异端的观点和主张、构成主体及教会和世俗政权对待异端的态度又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异端 正统教会
下载PDF
当代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基本理念
8
作者 张永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0-64,共5页
世界主义伦理观基于理性统一性的逻辑原点,以个体主义和普遍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坚持道德意义上的普遍自由、平等和尊严,主张个体是最根本的平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关怀的终极单元,彼此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化的世界公民关系。当代世界主义伦... 世界主义伦理观基于理性统一性的逻辑原点,以个体主义和普遍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坚持道德意义上的普遍自由、平等和尊严,主张个体是最根本的平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关怀的终极单元,彼此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化的世界公民关系。当代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基本理念缘起于当代社会的多重因素之中,形成了具有现时代意义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包括普遍人权诉求、人道主义干预主张、国际分配正义、世界公民观念和差异平等诉求等。对当代世界主义伦理观基本理念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当代内涵并理解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人权 人道主义干预 国际分配正义 世界公民
下载PDF
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权国家观念
9
作者 《红河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7-59,共3页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马尔西略、马基雅维利、圭恰迪尼、博丹及之后时期的格劳秀斯等思想家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神权国家观念进行了批判,抛弃了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所主张的教权高于主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的理论,提出...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马尔西略、马基雅维利、圭恰迪尼、博丹及之后时期的格劳秀斯等思想家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神权国家观念进行了批判,抛弃了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所主张的教权高于主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的理论,提出了朴素的政教分离、民族统一和尊崇王权的思想,并进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主权国家观念,这对于后来的欧洲社会与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主要思想家 主权国家
下载PDF
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10
作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英国启蒙运动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声具有其相应的历史必然性。除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兴起的基本历史条件外,英国分层而富于流动性的社会结构、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科学革命和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都起了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英国 启蒙运动 历史条件
下载PDF
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11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83-384,共2页
20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迈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给经济和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遍... 20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迈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给经济和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表现为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上升和社会信任度的明显降低,福山将此种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指标的恶化现象总结为“大断裂”。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发达社会大断裂的出现?这是否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宿命?它们又是如何走出大断裂的?该著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福山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尽管造成了传统权威和社会规范不同程度的消解,但基于个体理性和竞争关系自发产生的互惠利他合作仍然是形成各种形式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基石。在新技术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成了社会网络的兴起, 使得社会资本对于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更大,但等级制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山相信,即使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社会秩序始终都会在既有等级制又有自发性的源泉中产生。大断裂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信任度 信息技术 等级制 社会秩序 互惠利他 社会联结 运行模式
原文传递
正义理论导引:以罗尔斯为中心
12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1-342,共2页
该著考察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联系当代西方其他主要的正义理论观点,探讨了罗尔斯理论中道德优先、正义优先的特征,揭示了其正义原则中蕴含的内在冲突,以及他对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最后还梳理了对他的主要批评和... 该著考察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联系当代西方其他主要的正义理论观点,探讨了罗尔斯理论中道德优先、正义优先的特征,揭示了其正义原则中蕴含的内在冲突,以及他对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最后还梳理了对他的主要批评和他的回应与发展。作者期待通过这种历史的和逻辑的展示,不仅把握住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蕴含和倾向,而且呈现出其正义理论所继承的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成果。该著主要内容包括契约正义思想的历史溯源、正义原则的逻辑与根据、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正义原则的优先性、平等的基本自由、公平机会与差别原则、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评及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正义 正义原则 正义理论 差别原则 历史溯源 内在冲突 罗尔斯 优先性
原文传递
应用伦理视域下的道德冲突:伦理学专家高端论坛
13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28-528,共1页
10月17~18日在重庆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重庆市伦理学会和西南大学共同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学视域下的道德冲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南... 10月17~18日在重庆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重庆市伦理学会和西南大学共同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学视域下的道德冲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近20家科研单位或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丑主持,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余新华分别致辞。与会者围绕“非常态下的道德选择”、“道德冲突的原因及治理策略”、“社会治理中的心灵秩序建设”、“道德冲突的类型”、“食品伦理中的道德冲突”等议题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单位 道德冲突 副校长 道德选择 高端论坛
原文传递
伦理学的当代建构
14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2-342,共1页
作为探究基础伦理学前沿问题的最新成果,该著试图为回应现实的道德冲突与难题提供伦理导向和指南。书名中的“建构”包含两种含义:道德的建构和伦理学的建构。该著探讨了四项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基准,即自由、人权、民主、正义,认为不伤害... 作为探究基础伦理学前沿问题的最新成果,该著试图为回应现实的道德冲突与难题提供伦理导向和指南。书名中的“建构”包含两种含义:道德的建构和伦理学的建构。该著探讨了四项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基准,即自由、人权、民主、正义,认为不伤害、公正、仁爱是最重要的伦理规范。该著从伦理学中人的镜像描绘出发,在对伦理学的基本样态概览式阐述之后,探讨了道德概念的含义、道德规范的起源以及道德的本质等伦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及其三个当代变型、契约主义伦理学及其在罗尔斯哲学中的改造、道德相对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康德义务论及其在商谈伦理学中的发展、功利主义及其当代形态、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等课题的探讨,最终呈现伦理学基础理论在当代较为完整的构造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谈伦理学 伦理规范 道德相对主义 基础理论 道德冲突 伦理导向 功利主义 道德概念
原文传递
第5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
15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31-531,共1页
10月24~2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人权与亚洲价值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 10月24~2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人权与亚洲价值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宁夏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余位研究者参加论坛,围绕人权与现代社会、科技与人权、尊严与人权、权利观念反思等议题,对现代社会背景下个体权利与集体人权的关系、现代人权观的自由主义渊源、基于儒家仁爱伦理的人权实现路径、人类增强技术对现代性价值和道德规范的挑战、人机互联与人权、纳米技术与人权、国际伦理与人权、生殖技术视域的生育权利与生育责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权利观念、东西方身体权的历史变迁与比较等内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单位 广西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原文传递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16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3-343,共1页
道德哲学以“善如何可能”为其题中之义。从终极的层面看,道德所指向的善,总是落实于人自身的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善如何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的完善何以可能。该著通过考察善的多重意义以及道德和价值、伦理和义务、德性和规范、知善... 道德哲学以“善如何可能”为其题中之义。从终极的层面看,道德所指向的善,总是落实于人自身的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善如何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的完善何以可能。该著通过考察善的多重意义以及道德和价值、伦理和义务、德性和规范、知善和行善、言说和存在、形式和实质、道德和幸福等问题,展示了对道德之域的形上沉思。作者在进行形上沉思的同时并没有遗忘现实的存在,在有所侧重的同时实现了两者的沟通,这种沟通也构成了该著的内在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多重意义 伦理 沉思 行善 题中之义 沟通
原文传递
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17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3-343,共1页
该著围绕“当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价值精神”、“如何塑造富有生命力的民族道德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困境及其选择”等核心问题,从道德哲学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实践两大层面,探讨了当今中国道德文化的艰难转变及其价值实... 该著围绕“当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价值精神”、“如何塑造富有生命力的民族道德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困境及其选择”等核心问题,从道德哲学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实践两大层面,探讨了当今中国道德文化的艰难转变及其价值实践。该著由“道德精神”、“道德文化”、“市场经济的价值审视”、“科技、生态与人”四部分构成,突出中国问题意识,在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视野中,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社会价值精神变迁与道德实践,理解并反思社会价值精神,探索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的演进路向及其日常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审视 现代转化 价值困境 道德精神 日常生活实践 中国道德文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 道德实践
原文传递
藏族伦理思想史略
18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5-345,共1页
藏民族是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民族。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藏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著以史前到甘旦颇章政权时期的藏族历... 藏民族是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民族。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藏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著以史前到甘旦颇章政权时期的藏族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著作为立足点,以充足的资料为支持,梳理了藏族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作者认为,在苯教、儒家、佛教三种文化的融合作用下,藏族伦理思想逐渐走向了成熟,并对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该著所指的藏族传统伦理思想,既包括藏民族历史文献中反映出来的各时代藏族代表人物的道德理论, 也包括藏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所保留下来的传统道德心理、道德习俗、道德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思想 伦理思想史 藏族伦理 道德理论 道德观念 道德心理 现实生活 思想意识
原文传递
尼采与现代道德哲学
19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46-346,共1页
该著通过对尼采文本和思想逻辑的细致解读和清理,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了“尼采是反启蒙理性乐观主义的激进启蒙主义者”的基本判断,反对对尼采进行浪漫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进而基于这个判断深入到古代和现代启蒙道德的语境中... 该著通过对尼采文本和思想逻辑的细致解读和清理,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了“尼采是反启蒙理性乐观主义的激进启蒙主义者”的基本判断,反对对尼采进行浪漫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进而基于这个判断深入到古代和现代启蒙道德的语境中,在对古代和现代两种不同启蒙道德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尼采对启蒙现代性道德哲学的激进的批判,重点研究尼采新启蒙主义的永恒轮回伦理、血气伦理和贵族伦理及其对启蒙现代主义自律道德、同情道德和民众道德的替代。启蒙现代性道德是一种以自由平等为价值取向的民众道德,尼采发起的新伦理启蒙在于激活古老的贵族伦理和民众道德的价值纷争,并通过两种伦理道德谱系的还原和追踪,唤醒人们关于两种伦理道德的记忆,在击破启蒙民众道德现代独大统治的基础上,重启两种伦理道德的竞争,重现贵族伦理和民众道德固有和应有的价值等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新启蒙主义 自律道德 思想逻辑 等级秩序 伦理道德 永恒轮回 启蒙理性
原文传递
利他主义的可能性
20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82-382,共1页
该著旨在捍卫这样一个主张:只有客观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观理由只有当它们能够从客观理由中推衍出来时才是正当的。作者认为,这种论证实际上确立了一个不同的结论:存在着与所有主观理由相对应的客观理由。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所有理由都... 该著旨在捍卫这样一个主张:只有客观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观理由只有当它们能够从客观理由中推衍出来时才是正当的。作者认为,这种论证实际上确立了一个不同的结论:存在着与所有主观理由相对应的客观理由。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所有理由都是客观的。依然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产生其他主观理由的原初的主观理由拥有某些独立的效力,而且并不完全从属于前者。正如对于思想有理性的要求一样,对于行动同样有理性的要求,而利他主义就是其中一项要求。该著捍卫了一种伦理学观念,以及一种相应的人性观念,根据这种观念,某些重要的道德原则陈述了从利他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推衍出来的对于欲望和行动的理性条件。利他主义本身依赖于承认他人的实在性,依赖于把自己当作只是许多人当中的一个人的相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道德原则 理性条件 人性观念 实在性 推衍 可能性 伦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