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2
1
作者 邓爱平 李颖 +5 位作者 刘谈 康利平 南铁贵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904-3913,共10页
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及其苷类、烯炔类、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降血糖、抗菌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该文对苍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 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及其苷类、烯炔类、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降血糖、抗菌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该文对苍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苍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4
2
作者 胡峻 +3 位作者 刘谈 康利平 南铁贵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127-4135,共9页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文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3
作者 谌顺清 梁伟 +6 位作者 张雪妹 李霞 郭兰萍 黄璐琦 张学敏 高文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7-2745,共9页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肾经,是治疗骨折骨伤的常用中药,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苯丙素类、以及木脂素类等。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骨折愈合、肾保护、抗炎、促进牙齿生长、防治氨基糖苷类...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肾经,是治疗骨折骨伤的常用中药,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苯丙素类、以及木脂素类等。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骨折愈合、肾保护、抗炎、促进牙齿生长、防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以及降血脂等功效。此外,骨碎补的毒性评价实验也表明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柚皮苷是骨碎补药材中的二氢黄酮类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以柚皮苷为主的总黄酮成分在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抗炎、促进牙齿生长以及降血脂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近年来有关骨碎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骨碎补药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乳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哈瑞雯 周海燕 +4 位作者 梁寒峭 肖苏萍 王继永 王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107,共14页
乳香为我国进口常用的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溃疡、胃保护、神经保护、肝肾保护等活性。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植物基原和化学... 乳香为我国进口常用的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溃疡、胃保护、神经保护、肝肾保护等活性。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植物基原和化学成分特有性、炮制方法、传统性味功效和药代动力学等4个方面对乳香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乳香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乳香酸类 酯类 抗炎 抗肿瘤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1
5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8 位作者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8期1162-1174,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甘草 炙甘草 基原 炮制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51
6
作者 刘大会 龚文玲 +5 位作者 彭华胜 王晓 陈科力 黄必胜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639-3644,共6页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本草考证 道地产区 栽培产区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7
作者 樊伟旭 +1 位作者 侯芳洁 郑玉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红参为人参常用炮制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红参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糖尿病、抗肝肾毒性作用等。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分,... 红参为人参常用炮制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红参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糖尿病、抗肝肾毒性作用等。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分,如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人参炔醇、精氨酸双糖苷、麦芽酚等,这会使得红参的某些药理作用增强。本文则系统整理了2010~2020年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参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方文韬 邓爱平 +5 位作者 任振丽 南铁贵 康利平 郭兰萍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7-1085,共9页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散、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品质评价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干姜、生姜、炮姜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被引量:46
9
作者 方文韬 +1 位作者 彭华胜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1-1645,共5页
姜为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用姜主要分为干姜、生姜与炮姜。该文通过梳理历代本草著作,对干姜、生姜和炮姜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历史上干姜、生姜与炮姜在产地、加工方法等方面随着朝代的变迁而逐渐出现分化。干姜始... 姜为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用姜主要分为干姜、生姜与炮姜。该文通过梳理历代本草著作,对干姜、生姜和炮姜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历史上干姜、生姜与炮姜在产地、加工方法等方面随着朝代的变迁而逐渐出现分化。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末《名医别录》首次将生姜与干姜分别收录。干姜与生姜在产地上有所区分;汉末至明朝《本草纲目》出版之前,干姜为生姜经过水淹、去皮、晒干等环节加工而成;明朝《本草纲目》发行之后,大多数本草学家支持李时珍的观点,认为"干姜以母姜造之"。汉朝出现了炮姜。清朝《得配本草》将炮姜单独作为一味药列出,指出炮姜为"干姜水净炙黄者"。姜的道地产区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但是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现代药用姜的主要道地产区是四川犍为,与历代本草记载一致。从明朝开始,诸多本草学家认为肉厚饱满、色泽白净、质地坚实的干姜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品种分化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大会 徐娜 +6 位作者 郭兰萍 金艳 崔秀明 杨野 朱新焰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6-785,共10页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状况。并从市场和产地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该研究将三七药材按照不同部位和采收时间划分为主根(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筋条和剪口共4种规格...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状况。并从市场和产地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该研究将三七药材按照不同部位和采收时间划分为主根(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筋条和剪口共4种规格,春七和冬七又按个头大小简化为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和等外8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七不同规格、等级间药材的密度和内在成分含量的差异,并探讨了产地、种植年限、采挖时间对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影响,修订完善了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在中药材三七项下按照药用部位和规格进一步细分药材的质控指标,并明确各中药材"采收年限"和药材密度,合理引导中药材生产,保证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质量特征 商品规格 质地 皂苷 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病例分析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佳 +36 位作者 杨伟 王玉光 阮连国 黄苹 郭兰萍 边永君 陈素平 陈扬 陈盈盈 丛晓东 董国菊 郭敬 胡力捷 黄璐琦 蒋建新 李斌 李浩 李静 吕诚 吕文良 苗青 齐文升 史华新 王冰 王刚 王健 王微 谢晓磊 缐永悦 徐春艳 徐明 闫蓓 杨金亮 张丽 周振琪 朱浩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3-1023,共11页
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疗效评价标准。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文献,提取其中临床疗效评价信息;对所承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将军路街卫生院救治任务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可用于中医药... 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疗效评价标准。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文献,提取其中临床疗效评价信息;对所承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将军路街卫生院救治任务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可用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指标。结合文献报道与临床资料筛选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评价指标,并根据其反映机体恢复的能力大小,结合专家意见设置相应的权重等信息,提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评价指标的遴选原则,并进行疗效评价指标筛选。结果综合文献与临床资料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经过中医药治疗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乏力、纳差、恶心、胸闷、舌象等主要证候指标,指端血氧饱和度(%)、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认为以上指标可作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的评价指标。结论设计完成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评价量表,构建了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果判定标准。该标准的构建将有利于后续中医药临床数据的收集,可为科学评价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与优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指标筛选 评价量表 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OPLS-DA的越南和国产土茯苓差异性化合物探索 被引量:36
12
作者 郭威 孙蓉 +4 位作者 王亮 金艳 杨滨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越南和国产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差异,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辨识,并对样品进行产地鉴别。方法:收集越南土茯苓7份,国产土茯苓28份。建立越南和国产土茯苓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根据相似度评价结果比较两者的差异程度,采用HPLC-MS对... 目的:分析越南和国产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差异,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辨识,并对样品进行产地鉴别。方法:收集越南土茯苓7份,国产土茯苓28份。建立越南和国产土茯苓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根据相似度评价结果比较两者的差异程度,采用HPLC-MS对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共鉴定21个峰。采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结合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差异性化合物的筛选,选取位于S-plot图两端并且VIP>1的点作为区分越南与国产土茯苓的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越南和国产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性,聚类分析可将35批土茯苓药材分为越南和国产2组,两者的差异性化合物分别为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黄杞苷,越南土茯苓中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国产土茯苓。结论:采用OPLS-DA分析样品的指纹图谱,既可从整体角度分析越南和国内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异同,又可对两者差异性化合物进行辨识,为越南土茯苓入药的可能性及其质量评价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指纹图谱 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差异性化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以黄芪、丹参为例 被引量:35
13
作者 邓爱平 +3 位作者 彭华胜 张小波 郭兰萍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202-3208,共7页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地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变迁的诸多原因,从人文、社会、自然3个方面解释了道地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为优质道地产区的确立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道地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黄芪 丹参 产地变迁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芍药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佳琛 翁倩倩 +4 位作者 张悦 张卫 彭华胜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496-5502,共7页
该文通过本草考证结合实地考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芍药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变迁进行了考证。芍药在南北朝之前不作区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始提出芍药有白芍、赤芍2种,但未明确界定;宋元以来提出以花色、根色进行区分芍药... 该文通过本草考证结合实地考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芍药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变迁进行了考证。芍药在南北朝之前不作区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始提出芍药有白芍、赤芍2种,但未明确界定;宋元以来提出以花色、根色进行区分芍药的方法;明代提出以采收加工方式来划分赤芍、白芍的方法并为后世所延续;近代以来确定了以不同的生长模式及加工方式对赤芍、白芍进行划分的方法。白芍逐步形成杭、川、亳三大栽培道地产区,而赤芍近代以来推崇内蒙古多伦等地所产的野生药材。考证认为宋代推崇白芍,宋人重校前代文献时将"芍药"统一改为"白芍"并沿用至后代,故宋代之前经典名方中芍药的基原当通过处方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相结合进行确定;宋代之后处方中"赤芍""白芍"的基原与今基本一致,应遵循古方记载;对于宋代之后仍记载为"芍药"的处方,可通过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确定其药材基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芍药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丹参本草考证 被引量:33
15
作者 邓爱平 郭兰萍 +1 位作者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274-4279,共6页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各地习用品较多,为正本清源,对丹参按颜色、功效等命名方法对其名称进行了考证,对历代本草及其药图中所记载的丹参,按照茎、叶、花、根的形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各地习用品较多,为正本清源,对丹参按颜色、功效等命名方法对其名称进行了考证,对历代本草及其药图中所记载的丹参,按照茎、叶、花、根的形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Salvia miltiorrhiza,并对丹参历代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总结,为丹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中药檀香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薇 刘洋洋 +3 位作者 邹宇琛 郁萌 辛国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00-4307,共8页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是极为珍贵的树种,其干燥心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檀香。檀香的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从檀香药材中分离到的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此外,还包括单萜类及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檀香药材具...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是极为珍贵的树种,其干燥心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檀香。檀香的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从檀香药材中分离到的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此外,还包括单萜类及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檀香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功能、抗癌、抗氧化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古籍资料,对檀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檀香药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檀香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花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席少阳 郭延秀 +2 位作者 马晓辉 晋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17-722,共6页
花椒具有较大的药用与食用价值。目前关于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以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以及苯丙素类成分为主,相关药效研究也较广泛。现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花椒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挥发油 生物碱 黄酮 苯丙素 抗炎镇痛 局部麻醉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中药材市场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依据现状调查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杨光 王诺 +2 位作者 王海洋 金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1-763,共3页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影响中药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中药市场作为高度信息不对称市场,规格等级标准对质量信息的市场传递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在安国、亳州、玉林、成都等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市场上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6类...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影响中药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中药市场作为高度信息不对称市场,规格等级标准对质量信息的市场传递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在安国、亳州、玉林、成都等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市场上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6类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应按照药效、检验、纯度、美观的顺序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商品 规格等级 品质 资源经济
原文传递
远志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1
19
作者 蒲雅洁 王丹丹 +2 位作者 张福生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1-218,共8页
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而中药远志在质量控制方面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药用品种在历代本草与现代药典中的记载不尽相同;2远志的产地不断变迁,导致其道地产区需进一步明确;3传统认为远志"服之令人闷"与其木心有... 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而中药远志在质量控制方面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药用品种在历代本草与现代药典中的记载不尽相同;2远志的产地不断变迁,导致其道地产区需进一步明确;3传统认为远志"服之令人闷"与其木心有关,生远志可"戟人咽喉",但对引起上述副作用的化学成分认识不深。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现代专著、文献等资料,对资料中记载的远志药用品种进行梳理,发现其多个品种在历代均有使用,且山西为现今远志的道地产区;通过考证,认为远志"服之令人闷"可能与皂苷类成分有关、"戟人咽喉"可能是由药材中的皂苷类、甲苯、生物碱等类成分共同引起,并需经炮制来减缓,为远志的炮制减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基原 产地 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不同采收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及其挥发性主成分与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元 康利平 +4 位作者 南铁贵 李颖 周爱香 郭兰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含量和主要成分及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湖北蕲春2014年种植的艾叶为对象,选择端午节前后的1个月左右(5月8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9日,6月16...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含量和主要成分及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湖北蕲春2014年种植的艾叶为对象,选择端午节前后的1个月左右(5月8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9日,6月16日)为采集的时间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所采集艾叶样本的挥发油,利用GC-MS/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对,结合NIST库进行成分的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在不同时间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挥发油含量在端午节前不断增加,到5月20号左右达到最高点,然后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化合物的种类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及酮、醛、烷、醇及苯系化合物等;其检出和鉴定的化学成分随采集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由5月8日的69种逐渐增多为6月16日的82种;以挥发油含量及30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指标,艾叶最佳的采集期为端午节前1-2周左右;以挥发油所含侧柏酮等数种毒性成分为指标,最佳的采集期则为端午节之后1-2周左右。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性,该研究结果为艾叶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毒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