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磷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雷相东 郑永林 耿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19-4529,共11页
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 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及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块样地凋落物磷浓度均值为1.26g/kg,归还量均值为24.57kg/hm^2,利用效率均值为841.74,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同一样地,变异程度呈现出磷归还量>磷利用效率>磷浓度.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样地Ⅲ和Ⅳ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和利用效率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较磷浓度及归还量低,各样地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9-40.5m、11.9-52.9m和8.1-39.3m.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分形维数高于磷浓度,空间格局较磷浓度复杂,磷浓度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除样地Ⅲ和Ⅳ)和利用效率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磷浓度和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受到郁闭度、物种数和植物多样性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树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永林 王海燕 +3 位作者 李翔 秦倩倩 杨丹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8,共10页
土壤肥力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反之林木的生长也会使土壤肥力发生变化。以北京市大兴区平原造林地区5种人工纯林(国槐、毛白杨、银杏、油松和榆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0~20和20~4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 土壤肥力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反之林木的生长也会使土壤肥力发生变化。以北京市大兴区平原造林地区5种人工纯林(国槐、毛白杨、银杏、油松和榆树)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0~20和20~4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pH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 439~2. 609,不同造林树种对其无显著影响。2)在0~20 cm,树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影响显著(P <0. 05);在20~40 cm,树种对土壤全氮、全钾和pH影响显著。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总体来说,土壤全氮和全磷处于缺乏状态,有效磷较高,pH值偏高。3)在0~2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在20~40 cm,土壤pH值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4)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全氮和全钾对土壤肥力影响最大。综合得分为油松>国槐>银杏>毛白杨>榆树。认为,在北京大兴区进行平原造林应该根据造林目的进行树种选择,短期内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应该考虑种植国槐和油松等,同时应该进行传统肥料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造林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造林 土壤养分 分形维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径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2 位作者 张鹏 刘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773,共6页
本研究基于几种常见的理论生长方程对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胸径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数量成熟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的胸径生长最优方程不同,其中地位指数为10和18的最优模型为... 本研究基于几种常见的理论生长方程对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胸径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数量成熟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的胸径生长最优方程不同,其中地位指数为10和18的最优模型为Weibull方程,地位指数为12和16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方程,地位指数为14的最优模型为Korf方程,不同地位指数下杉木的数量成熟龄也有差异,基本上表现为随着地位指数的增加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指数 生长方程 平均生长量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雷相东 郑永林 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半分解层 持水性能 养分归还
下载PDF
基于过程模型的气候变化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6-839,共14页
气候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NPP)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过程模型是揭示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影响的重要工具。该文以吉林省四平、临江、白山等地10个林区30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固定样地... 气候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NPP)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过程模型是揭示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影响的重要工具。该文以吉林省四平、临江、白山等地10个林区30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观测数据,运用3-PG模型模拟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NPP在一个轮伐期(40年)内随林龄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条件下NP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本地参数化后的3-PG模型模拟的长白落叶松林NPP为272.79–844.80 g·m^(–2)·a^(–1),与基于样地实测的NPP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2%。在未来CO_2浓度、温度及降水同时增加的情景下,长白落叶松林NPP明显增加。单独增加温度会减小长白落叶松林的NPP,而降水及CO_2浓度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NPP的增加,但降水增加的正效应明显弱于温度升高的负效应。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生长最适温度、林分比叶面积达(年龄为0时比叶面积+成熟叶比叶面积)/2时的林龄、每次霜冻导致生产力流失天数是模型的关键参数。因此,3-PG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NPP,模拟结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白落叶松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型 长白落叶松 气候变化 净初级生产力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鑫 王海燕 +1 位作者 雷相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型结构,使用相同的建模数据(8块样地)求解两个传统的树高方程,再利用未参与建模的4块样地分别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落叶松、云杉的适宜模型结构(输入层节点数:隐藏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2:5:1;红松、中阔(白桦、大青杨、榆树和杂木)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4:1;冷杉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8:1;慢阔(色木、水曲柳、黄檗、紫椴和枫桦)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7:1。[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BP模型不依赖现存函数,不需要筛选模型形式,而且BP模型各树种R^2高于传统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小于传统模型,其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方程,可以有效地预测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翔 王海燕 +4 位作者 秦倩倩 王福增 郑永林 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0,共7页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伐强度下[重度(采伐强度21. 21%),中度(采伐强度11. 22%),轻度(采伐强度6. 29%)和对照(未采伐)]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的空间异质...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伐强度下[重度(采伐强度21. 21%),中度(采伐强度11. 22%),轻度(采伐强度6. 29%)和对照(未采伐)]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各样地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数据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得到3个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图。[结果]表明:在10 100 m的尺度上,采伐使得凋落物现存量由离散型分布转变为聚集型分布,而对凋落物含水率的空间格局影响不大;所有样地的郁闭度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采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空间异质性;凋落物现存量与林分郁闭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在对照样地,凋落物现存量与含水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弱(r <0. 3)。[结论]采伐对凋落物半分解层含水率空间异质性影响不大;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郁闭度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采伐不均匀所导致;采伐使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采伐 凋落物 半分解层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翔 王海燕 +5 位作者 秦倩倩 王卓晖 王福增 郑永林 耿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7-822,共6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1 hm2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用传统方法及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得到的两种林分密度(以下分别简称传统林分密度与点林分密度)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林分因子对半分解层...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1 hm2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用传统方法及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得到的两种林分密度(以下分别简称传统林分密度与点林分密度)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林分因子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点林分密度与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格局图,同时对林分因子与凋落物现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样地IV,凋落物现存量与传统林分密度及点林分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而其他3块样地的凋落物现存量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样地I与样地IV的两种林分密度值差异显著;样地II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更多地受到随机因素(即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为大面积块状分布,其余样地的空间格局均为离散型分布.本研究表明在进行空间异质性研究时,采用点林分密度要优于传统林分密度;点林分密度对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并不一致,当点林分密度在1 700-1 900株/hm2时,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异质性受到点林分密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结构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空间异质性 凋落物 半分解层
原文传递
北京平原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永林 王海燕 +2 位作者 秦倩倩 李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6期968-973,共6页
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浓度及其比例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树种-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可为平原地区人工林规划和管理以及土壤肥力恢复提供科学指导。以北京市大兴区平原造林区域5种人工纯林(国槐、毛白杨、银杏、油松和榆树)为... 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浓度及其比例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树种-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可为平原地区人工林规划和管理以及土壤肥力恢复提供科学指导。以北京市大兴区平原造林区域5种人工纯林(国槐、毛白杨、银杏、油松和榆树)为研究对象,对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0~20 cm,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40 cm,树种对土壤全氮浓度影响显著。随土层加深,各树种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尤其以缺氮最为严重。(2)在0~20 cm,不同树种之间土壤C:N、C:P和N:P均存在显著差异。榆树林土壤C:N显著大于毛白杨林、油松林和银杏林,银杏林土壤C:P显著高于毛白杨林和榆树林,而银杏林土壤N:P显著高于国槐林和榆树林。随着土层加深,土壤C:N、C:P和N:P变化各异。土壤C:P和N:P均远低于全国土壤均值。(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主要影响C:N和N:P,土壤有机碳主要影响C:P。国槐林和油松林在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北京市平原造林区域的氮可能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建议在后期的抚育管理过程中施用适量的氮肥,为造林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造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相关性分析 限制元素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叶面积回归模型及比叶面积估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相东 +2 位作者 王海燕 秦倩倩 李翔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3,共7页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0株10-40年生长白落叶松的健康针叶为研究对象,建立叶面积回归模型并估计其比叶面积。[方法]通过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获取长白落叶松50束共150针的针叶面积、长度、宽度以及周长,再分...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0株10-40年生长白落叶松的健康针叶为研究对象,建立叶面积回归模型并估计其比叶面积。[方法]通过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获取长白落叶松50束共150针的针叶面积、长度、宽度以及周长,再分别烘干至恒质量获得叶片干质量。建立以叶长 L、叶宽W、叶周长P和叶片干质量X为自变量,叶面积LA为因变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线性、指数和幂函数回归模型,并用平均误差、总体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预估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统计量来评价模型误差和拟合优度。采用算术平均法、比估计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比叶面积,并对3种方法的方差进行比较,获取最优估算值。[结果]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均以指数函数最佳,模型分别为 LA=5.929 e^ 1.313W (R^2=0.858),LA=6.194 e^(0.023L+0.637W)(R^ 2=0.936)和LA=6.445 e ^(0.021L+0.598W+18.067X)(R^ 2=0.941)。[结论]算术平均法获取的比叶面积的精度最高,该方法得到的长白落叶松的比叶面积为8.026 m 2·kg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叶面积模型 比叶面积 WinSEEDLE
下载PDF
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霄 路玉林 +3 位作者 罗晓玲 费振华 冯艳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1540,共10页
为助力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以历版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及其相关体系为参考,总结特点和规律,引入系统思想,依托信息化技术,对现代化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地质调查技术标... 为助力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以历版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及其相关体系为参考,总结特点和规律,引入系统思想,依托信息化技术,对现代化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演绎展现了地质调查业务发展的轨迹和特征;呈现出以5年为周期的规律;逐渐呈现复杂系统性。研究提出全领域、多门类、智能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以分阶段实现:①以业务领域、技术方法、管理为分类属性,构建三维数字化地质调查标准体系格架;②依托信息化技术呈现标准体系表;③以机器可读标准和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为引擎,推动标准体系升级,为地质调查工作科学、健康和高效发展提供更多的标准数据支持和前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体系 地质调查 系统科学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基于3-PG模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生物量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8,共8页
【目的】模拟预测森林经营及气候变化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及生物量变化,以期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和龙、舒兰、通化、汪清、长春林区内15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为对象,基于气候、土壤... 【目的】模拟预测森林经营及气候变化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及生物量变化,以期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和龙、舒兰、通化、汪清、长春林区内15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为对象,基于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观测数据,运用3-PG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内长白落叶松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并模拟了CO_2浓度升高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3-PG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林分蓄积和干生物量的生长变化,除叶生物量外(R^2=0.39),各指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较高(R^2在0.62~0.86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5%。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壤肥力等级和生物量分配参数是该模型的关键参数。研究还发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随CO_2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3-PG模型可以用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3-PG模型 生物量 林分生长
原文传递
基于3-PG_(mix)过程模型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编制
13
作者 雷相东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104,共18页
【目的】编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为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东北华北七省(市、区)——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第5~8次全国森林资... 【目的】编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为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东北华北七省(市、区)——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第5~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52块固定样地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3-PGmix过程模型编制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等级生长过程表。【结果】通过校验得到4种落叶松人工林3-PGmix过程模型参数,林分各变量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高(R2在0.71~0.96之间),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林分蓄积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70%、0.95%、4.70%和−4.5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88、12.00、16.74和13.11 m3·hm^(−2)。编制的林分生长过程表能够描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株数密度、公顷蓄积量、公顷生物量以及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公顷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等随林龄增加的动态变化规律,4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存在差异,其原因是适生条件、物候期、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不同所致,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可靠性和生物合理性。【结论】3-PGmix过程模型模拟结果可用于编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为生长过程表的编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3-PGmix过程模型 生长过程表
下载PDF
星站差分定位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德 +2 位作者 冯亮 张致铭 雷相东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共6页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为保证连清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连清固定样地的定位与复位显得尤为重要。自2020年以来,星站差分定位开始全面应用于全国森林资源外业调查。通过介绍星站差分定位基本原理,对比以...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为保证连清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连清固定样地的定位与复位显得尤为重要。自2020年以来,星站差分定位开始全面应用于全国森林资源外业调查。通过介绍星站差分定位基本原理,对比以往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定位复位方法,分析总结了星站差分定位应用于2020年度湖北省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优势,即:1)定位精度高、速度快,误差普遍小于2m,1min内即可获取固定解;2)覆盖范围广,不受距离和区域限制;3)抗干扰能力强,在郁闭度、坡度、坡位等因素干扰下,定位误差基本维持在1.00~1.50m范围内,定位精度稳定。通过应用探讨,以期为星站差分定位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 星站差分 样地定位 样地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