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中的有效教学设计 被引量:26
1
作者 林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1,共4页
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演化模型以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为核心,其"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的核心思想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有效教学"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此,本文... 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演化模型以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为核心,其"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的核心思想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有效教学"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此,本文尝试在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中,对教学系统的复杂性进行解读,并提出围绕"有效"的复杂性教学设计的六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教学技术恐惧的内涵、生成与化解 被引量:10
2
作者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81,共4页
教学技术恐惧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所遇到的,却时常被研究者所忽视的真问题。从技术学习机制的角度来看,教学技术恐惧的生成,既缘于外部的技术恐惧舆论在教师群体间的弥漫,又缘于技术知识的变迁与隐性特质,还缘于教师自身技... 教学技术恐惧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所遇到的,却时常被研究者所忽视的真问题。从技术学习机制的角度来看,教学技术恐惧的生成,既缘于外部的技术恐惧舆论在教师群体间的弥漫,又缘于技术知识的变迁与隐性特质,还缘于教师自身技术操作的流畅性与完备性瓦解。化解的途径包括:重新反思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在做中学中使技术知识精细化,在用中学中使技术操作细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技术 技术恐惧 技术知识 技术操作
下载PDF
60例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蒙如庆 廖丽华 《内科》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24h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检测的价值。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8年24例为A组,9~16年18例为B组,17~20年18例为C组。门诊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与对照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 目的探讨24h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检测的价值。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8年24例为A组,9~16年18例为B组,17~20年18例为C组。门诊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与对照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尿α1-MG与尿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比较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B、C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α1-MG阳性率明显高于尿白蛋白定性阳性率。40例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结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早期肾损害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早期肾损害 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后师范教育时代下我国师范生培养路径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潘芳 刘远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审视我国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一是要用辩证思维看待"教师教育"现实的发展,二是要正确理解教师教育体系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三是要肯定"师范教育"在"教师教育"实践系统中的根基性。对师... 审视我国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一是要用辩证思维看待"教师教育"现实的发展,二是要正确理解教师教育体系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三是要肯定"师范教育"在"教师教育"实践系统中的根基性。对师范生的培养,应从根本上立足基础教育实践,重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应、深刻而全面的内在依托关系,体现为:我国"师范教育"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融合对应当下人文呼唤与理性批判;培养师范生的深厚教学能力对应基础教育"三维目标"的根本指向;放大"师范教育"视野对应国民教育区域性、民族性、个性化的发展诉求;强化课程构建,凸出"实习课程"对应师范生培养的内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师范教育时代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转型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共生素养辨析及其在中小学场域中的培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杰远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共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主体或要素在特定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古时在与自然界的交互中早将共生视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延续至今,而“symbiosis(... 共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主体或要素在特定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古时在与自然界的交互中早将共生视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延续至今,而“symbiosis(共生)”成为西方学术话语并传播开来也不过一百多年。探讨共生的内涵,需要追溯至甲骨文中的“共”与“生”和西方的“共生”词源。借助范畴逻辑对共生的范畴体系进行推演,是促进共生完成现代化蜕变的必由之路。共生素养是指人作为共生主体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相互依存的共生属性的认识能力,以及对主体之间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的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需要从设计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目标、开发共通融合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师生共同成长的共生教学、构建和谐的学校共生文化场域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共生素养 中小学生 共生范畴体系
原文传递
智能视觉技术在整车制造中的应用
6
作者 董建军 《商用汽车》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在汽车工业环境中,生产环境的粉尘、噪声以及防爆环境对人员的职业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主机厂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采用视觉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与人工操作相比,视觉识别技术... 在汽车工业环境中,生产环境的粉尘、噪声以及防爆环境对人员的职业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主机厂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采用视觉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与人工操作相比,视觉识别技术没有体力疲劳的影响,不受经验技能水平或责任心差异的影响,并且在处理速度上远超人工,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线的可靠性和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视觉识别 成本管控
原文传递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课堂观察能力的调查研究——以A师范大学为例
7
作者 薛珊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采用自编问卷对A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11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课堂观察能力包含态度、伦理、操作性知识、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报告撰写能力和反思能力等7个因子。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反思能力... 采用自编问卷对A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11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课堂观察能力包含态度、伦理、操作性知识、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报告撰写能力和反思能力等7个因子。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反思能力、伦理、报告撰写能力和操作性知识对课堂观察能力的解释率依次降低。课堂观察教学的改进,应加强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及其向信息选择和处理能力的转化、继续发扬文化融合的优势,以及融入学生的学习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观察能力 小学教育 本科生
下载PDF
论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及教育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0,共8页
文化起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是有理性的人所具备的可以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目的的能力。人类也正是依赖于符号化的文化思维和行为,才得以创建一个属人的世界。人的文化自觉是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最低限度和最广... 文化起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是有理性的人所具备的可以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目的的能力。人类也正是依赖于符号化的文化思维和行为,才得以创建一个属人的世界。人的文化自觉是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最低限度和最广阔的基准,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特殊形态。在中国教育文化语境中,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渐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对自身作为中国学生的自我觉知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形成高度的学习自觉的实践历程。促成学生中华文化自觉的教育路径,包括构建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教育场域、将现代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成学生高度的学习自觉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文化自觉 中华文化 教育路径
下载PDF
论现代青年学人发展与学术自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远杰 欧阳修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5,共8页
青年学人发展是青年以"学术"为人生事业、为社会担当的发展取向,反映青年自由全面发展与学术本体发展的共同性,其实质是以"真学术"为追求的"学人发展"路径,是"真学术"与"真学人"在... 青年学人发展是青年以"学术"为人生事业、为社会担当的发展取向,反映青年自由全面发展与学术本体发展的共同性,其实质是以"真学术"为追求的"学人发展"路径,是"真学术"与"真学人"在学术实践中的统一。青年学人发展须以"学术自觉"作为根本理念和方法。青年学人发展观是关于青年学人发展的理念、态度与信仰,反映为"个化、具体化"的青年研究视角。确立青年学人发展观是高校学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人 学术自觉 青年发展研究 学术人才
原文传递
虚拟实践的本质及其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从信息哲学的视角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民伟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9年第10期5-7,共3页
教育游戏是目前典型的桌面式虚拟实践,教育游戏的设计应该加强对信息的建构,达到情感的体验,进而促进学习。通过对虚拟实践的技术基础和哲学基础进行辨析,对其本质进行阐述,并认为信息是虚拟实践的中介。
关键词 VR技术 虚拟实践 教育游戏
下载PDF
远程教学的人际交流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芬 陈举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远程教学实践存在着人际交流意识不强、实现途径单一、评价策略不完善等问题。人际交流的缺乏直接影响着远程教学的效果。只有提高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对学习群体的归属感,设计具有人际交流活动的远程学习材料,构建畅通便捷的... 远程教学实践存在着人际交流意识不强、实现途径单一、评价策略不完善等问题。人际交流的缺乏直接影响着远程教学的效果。只有提高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对学习群体的归属感,设计具有人际交流活动的远程学习材料,构建畅通便捷的人际交流通道和平台,制定有效的人际交流评价指标,才能有效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学 人际交流 途径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远程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娟 《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11期44-46,共3页
教育公平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命题,远程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砝码。笔者试图通过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学三种教育社会学分析范式对远程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远程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三项原则,以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最大限度地... 教育公平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命题,远程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砝码。笔者试图通过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学三种教育社会学分析范式对远程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远程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三项原则,以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育社会学 教育公平
下载PDF
教育技术文化范畴引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7年第8期45-51,共7页
在技术哲学研究由"经典"朝着"经验—文化"转向之时,教育技术就像一个具备教育灵魂和技术躯体的"巨人",也应注重展现其整体的文化气质。教育技术文化的研究,是将教育技术纳入文化研究视野的理论复调,也是... 在技术哲学研究由"经典"朝着"经验—文化"转向之时,教育技术就像一个具备教育灵魂和技术躯体的"巨人",也应注重展现其整体的文化气质。教育技术文化的研究,是将教育技术纳入文化研究视野的理论复调,也是技术经验与文化经验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交融,其范畴体系的逻辑推演是研究工作的起点。教育技术文化范畴作为教育技术文化理论体系的网上"纽结",是探索教育技术文化存在、揭示教育技术文化本质和形成教育技术文化概念的思维分析方式。合乎人性的教育技术文化的美好图景:承载着教育价值内核的经验之舟,沿着文化流淌的长河,在技术构建的空间中不停地摆渡,将人类从现实的此岸送达理想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技术文化 教育文化 范畴 经验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之文化逻辑管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卓玉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9,共6页
文化逻辑作为特定文化情境中相对的真理体系,是人类认知文化的有效思维模式,对教育技术学文化演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效力和限度。在中国,教育技术学途经电化教育的绽放,孕育了信息化教育之瑰宝,日益彰显中国教育文化的特色。但是,教育的... 文化逻辑作为特定文化情境中相对的真理体系,是人类认知文化的有效思维模式,对教育技术学文化演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效力和限度。在中国,教育技术学途经电化教育的绽放,孕育了信息化教育之瑰宝,日益彰显中国教育文化的特色。但是,教育的生命逻辑和技术的发展逻辑的乘离、教育技术学学理逻辑的游离和教育技术实践文化的漂移,仍然凸显出当前教育技术学的文化困境。教育技术学应当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吸收更多的养分,汲取西方的有益经验,完成自身的文化自觉,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经验的表达。具体措施包括:聚焦教育技术文化的研究,将教育的生命逻辑和技术的发展逻辑置于文化逻辑的框架内进行调适;廓清教育技术学的学理逻辑,厘清自身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路和参与教育学公共文化的建构;培育教育技术实践主体的文化自觉,建构持续促成个体生命成长的稳定的教育技术文化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文化逻辑 文化自觉 教育技术文化
下载PDF
基于地方文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77,共4页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实践中存在教育管理者的困惑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困境。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标准化忽略地方文化特征,是造成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困境与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本土文化考虑,...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实践中存在教育管理者的困惑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困境。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标准化忽略地方文化特征,是造成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困境与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本土文化考虑,构建符合本土教师实际的专业发展评价标准是破解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而言,在评价目标上,要唤醒和重建教师的文化自觉和信心;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标准化与本体化的张力;在评价方法上,要处理好量化指标和质性描述的关系;在评价执行上,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本土文化 评价标准
下载PDF
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
16
作者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0,共8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涉及共生价值取向、共生动力机制和共生实践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价值取向,不仅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指向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共生发展。教育高质量...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涉及共生价值取向、共生动力机制和共生实践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价值取向,不仅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指向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共生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动力机制,既包括历史沿袭中的现代化动力,也包括客观现实中高质量教育亟需的治理动力,还包括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动力。这三种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其能形成复合整体的共生动力机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共生现代性理念为引领,追求“共治”和“善治”的共生治理,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协同创新合力进行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生 价值取向 动力机制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内镜下内痔套扎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连滨静 韦晓艳 +2 位作者 陆日坚 陈耀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32-35,共4页
研析对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期间,施加布托啡诺进行复合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以136例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患者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其中对照组68例行丙泊酚麻醉,观察组68例行布托啡诺协同丙泊酚复合... 研析对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期间,施加布托啡诺进行复合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以136例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患者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其中对照组68例行丙泊酚麻醉,观察组68例行布托啡诺协同丙泊酚复合麻醉。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干预前后的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麻醉效果、术中术后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方面的表现更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患者执行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更佳,值得关注与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非诺 内痔 无痛肠镜 内镜下内痔套扎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渔鼓文化的共生意蕴与学校教育传承机制构建
18
作者 薛珊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1,共7页
桂林渔鼓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是以桂柳方言进行说唱的优秀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曲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共生、人与文化共生的深刻内涵。渔鼓文化作为桂林... 桂林渔鼓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是以桂柳方言进行说唱的优秀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曲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共生、人与文化共生的深刻内涵。渔鼓文化作为桂林人民的文化图腾,其共生内涵贯穿于渔鼓制作、渔鼓表演和渔鼓鉴赏的始终。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结构变迁,渔鼓文化逐渐失去传承的传统场域;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共生内涵的遮蔽,渔鼓文化日渐式微。因此,桂林渔鼓文化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彰显自身的共生文化内涵,而且需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来加以实施,主要措施包括确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的共生教育理念、开发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鼓文化 共生 学校教育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人类发展视域中生命、技术和教育的关系考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1,共6页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关注自然的科学进化视角,来论证人类起源的技术动因。但是,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思维模式,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促成人类生命成长的看法上却是殊途同归,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为人类认识生命"祛魅"、技术和教育共同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教育维护人类在技术实践中的生命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技术 教育 人类起源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京族“哈节”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良辰 温雪 《基础教育》 2008年第12期17-21,共5页
“哈节”作为京族文化的图腾,其仪式的举行过程就是对全体族群进行熏陶、洗礼和教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本文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对广西澫尾“哈节”仪式的过程进行深入描述,并在教育学语境中解读“哈节”的教育属性,提出... “哈节”作为京族文化的图腾,其仪式的举行过程就是对全体族群进行熏陶、洗礼和教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本文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对广西澫尾“哈节”仪式的过程进行深入描述,并在教育学语境中解读“哈节”的教育属性,提出仪式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节 教育属性 学校教育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