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占道伟 孙建华 +9 位作者 罗开涛 徐陆周 周俊灵 裴丽 陈璐 吴晓亮 张佶玮 张伟 焦黛妍 朱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健脾疏肝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星星 吴坚 +3 位作者 裴丽 徐艺 叶柏 刘沈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9-86,共8页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用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治疗4周。对照组35例,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4周,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的数量及肠道菌群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CR)的变化。结果:①IBS-SSS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均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对照组4,8周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第4周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②IBS-QOL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对照组4周均能增加量表积分(P <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两组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治疗4周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数量下降,CR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对各类菌群及CR值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升高,肠杆菌下降,CR升高(P <0. 05)。各组治疗后对拟杆菌均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疏肝方 针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肠道菌群 痛泻要方 参苓白术散 香连丸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因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3
作者 宋亚芳 裴丽 +1 位作者 赵婷婷 孙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免疫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最终环节,因而只要能够影响免疫相关因素均可认为参与了UC的发病。UC患者肠壁内存在过度免疫激活,正是这些过度的免疫激活导致了UC的发生。目前UC的治疗目标在于抑制或调节免疫系统活性。文章主要对近... 免疫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最终环节,因而只要能够影响免疫相关因素均可认为参与了UC的发病。UC患者肠壁内存在过度免疫激活,正是这些过度的免疫激活导致了UC的发生。目前UC的治疗目标在于抑制或调节免疫系统活性。文章主要对近年来免疫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平滑肌结构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孙建华 郭慧 +5 位作者 陈璐 吴晓亮 李浩 裴丽 彭拥军 陆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平滑肌结构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选20只为正常组。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平滑肌结构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选20只为正常组。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15 min,连续治疗14 d。采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肠壁形态结构及结肠ICC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中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的腺体萎缩,腺泡减少,分布稀疏,其平滑肌厚度与正常大鼠比较明显变薄(P<0.05);电针组大鼠结肠肠壁形态结构与正常组类似,其平滑肌厚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变厚(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中模型组大鼠ICC形态及分布与正常组类似,但着色较淡、模糊,网络结构不连续,其细胞计数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平均吸光度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结肠ICC数量接近正常组大鼠(P>0.05),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STC大鼠结肠功能障碍可能与结肠平滑肌结构和ICC病理改变有关。电针可使大鼠结肠肠壁平滑肌结构与ICC趋于正常,可能是其治疗STC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枢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平滑肌结构 CAJAL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裴丽 孙建华 +4 位作者 夏晨 徐陆周 耿昊 陈璐 吴晓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数字随机表,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以针灸治疗,脱落3例;对照组32例,口服得舒特药物治疗,脱落2例。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数字随机表,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以针灸治疗,脱落3例;对照组32例,口服得舒特药物治疗,脱落2例。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客观评价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针灸疗效。结果 2组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该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药物对照组80.0%。2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够有效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针灸
下载PDF
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浩 裴丽 +1 位作者 周俊灵 孙建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电针 疏肝健脾
原文传递
“调神健脾”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陈璐 徐万里 +4 位作者 裴丽 吴晓亮 耿昊 郭静 孙建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IBS-D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IBS-D患者予"调神健脾"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天枢...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IBS-D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IBS-D患者予"调神健脾"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6周;健康受试者不予任何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IBS-SSS)积分的变化。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试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和多样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治疗后,IBS-D患者腹痛程度、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积分以及IBS-SS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治疗前IBS-D患者厚壁菌门增多(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减少(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BS-D患者厚壁菌门减少(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增多(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降低(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法可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可能与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降低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针刺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新型除湿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赵伟杰 张立志 裴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0-1718,共9页
空气除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传统的除湿技术例如冷冻除湿、液体除湿等,虽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很多新型的除湿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除湿技术,包... 空气除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传统的除湿技术例如冷冻除湿、液体除湿等,虽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很多新型的除湿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除湿技术,包括膜除湿、热泵除湿、HVAC除湿、热电冷凝除湿和电化学除湿等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装置等,并且指出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除湿 热泵除湿 HVAC除湿 热电冷凝除湿 电化学除湿
下载PDF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及其对Th1/Th2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吴晓亮 王烨林 +6 位作者 孙建华 束彦页 裴丽 周俊灵 陈栋 张佶玮 占道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1例,予针刺治疗,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每日1次;药物组19例,予口服得舒特及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1例,予针刺治疗,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每日1次;药物组19例,予口服得舒特及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别在治疗1周、2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型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以及IFN-γ/IL-4的比值等。结果:针刺组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即有改善(P<0.05),较药物组临床起效快(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48%(19/21),优于药物组的78.95%(15/19,P<0.05);与药物相比较,患者Th1/Th2失衡状态经针刺后明显向Th2方向转化,有恢复平衡趋势。结论:针刺对D-IBS的临床疗效与其能有效促进D-IBS肝郁脾虚证患者Th1/Th2平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肝郁脾虚 针刺疗法 Thi TH2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伟 孙建华 +3 位作者 裴丽 吴晓亮 周俊灵 陈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47-1755,共9页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D、E M b a s e、C B M、C N K I、V I P和WanFang Data,收集中医药治疗IBS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D、E M b a s e、C B M、C N K I、V I P和WanFang Data,收集中医药治疗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章,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11.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同时采用GRADE系统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4个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研究评价了中草药疗效,4篇研究评价了针灸疗法,AMSTAR评分在2-10分之间,再评价主要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IBS较常规西药具有一定优势,但证据质量等级普遍较低.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IBS提供一定参考,但基于GRADE证据质量等级,建议证据使用者根据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循证决策.此外,中医药临床研究需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方法,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疗效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易激综合征 系统评价/META分析 GRADE 系统评价再评价
下载PDF
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建华 郭慧 +5 位作者 陈璐 吴晓亮 李浩 裴丽 彭拥军 陆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结肠肌电活动。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4.56±4.01)次/3min,平均振幅为(0.18±0.04)mV。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则为极不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曲线,频率、振幅分别为(23.33±6.66)次/3min,(0.26±0.04)mV,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针组慢波波形接近正常组,频率为(15.89±5.34)次/3min,振幅为(0.19±0.04)mV,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没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C大鼠存在结肠慢波节律异常;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慢波节律,从而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枢穴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肌电
原文传递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葛任洁 胡荣魁 +5 位作者 陈昊 孙建华 陈璐 郭静 赵婷婷 裴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2-325,共4页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指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分泌的性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女性生育能力的下将。DOR在中医概念中多属"血枯""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指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分泌的性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女性生育能力的下将。DOR在中医概念中多属"血枯""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近年来DOR发病率逐渐提高且趋于年轻化,损害女性健康,降低女性生活质量愈发引起大众关注。现整理近年中医药诊治DOR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面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 中医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胫骨血供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裴丽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1-1742,1744,共3页
[目的]进一步对胫骨血运进行更为详尽的解剖学研究,以减少手术对胫骨血运的破坏。[方法]采集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6例(左、右各半),用预先配制的红色乳胶经股动脉加压灌注,10%甲醛固定;解剖时取下肢前正中切口,紧贴皮下游离剥除皮肤;显露... [目的]进一步对胫骨血运进行更为详尽的解剖学研究,以减少手术对胫骨血运的破坏。[方法]采集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6例(左、右各半),用预先配制的红色乳胶经股动脉加压灌注,10%甲醛固定;解剖时取下肢前正中切口,紧贴皮下游离剥除皮肤;显露隐神经、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予以旁置或切断;自胫骨前面上端暴露出胫骨前方血管分支;由胫骨两侧贴骨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剥离暴露胫前、后动脉及其分支,予测量标记。[结果]胫骨血供由骨髓干髓血管系统、滋养血管系统,以及骨膜血管系统等3部分构成。血供特点:(1)胫骨两端血供明显较骨干部丰富;(2)胫骨骨干部动脉供应主要依赖于滋养动脉系统,其次为发自胫前、后动脉的骨膜支,供应骨膜及骨皮质外层的血运;(3)胫骨骨干外侧面较胫骨前内侧面及后面血供丰富:胫骨外侧面有较多(5~7支)的自接骨膜支来自胫前动脉;胫骨骨干后面骨膜支较少(2~4支),直接或间接来自胫后动脉;胫骨内侧面紧邻皮下,由来自胫前、后动脉的分支末梢分布至骨膜形成骨膜血管网,相对而言血供最差。骨膜血管体系对胫骨血运构成重要补充,尤其在胫骨骨折滋养动脉遭到破坏时更为重要。[结论]胫骨血液供应有3个来源:骨髓干髓血管系统;滋养动脉系统;骨膜血管系统。胫骨血供特点:胫骨两端的骨髓干髓血管系统发达;胫骨骨干外侧面骨膜支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血供 血运 解剖
下载PDF
金属卟啉催化剂应用于均相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贤太 纪红兵 +3 位作者 裴丽 佘远斌 徐建昌 王乐夫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9-1049,共11页
详细介绍了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各种均相氧化反应,包括烷烃、烯烃、醇、醛、酚、硫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研究进展,认为金属卟啉模拟酶催化剂在均相氧化反应中将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属卟啉 均相氧化 仿生催化
下载PDF
电针“天枢”穴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活化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裴丽 张伟 +5 位作者 宋亚芳 耿昊 陈璐 吴晓亮 周俊灵 孙建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PI-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q...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PI-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d。腹部回缩反射(AWR)检测内脏疼痛感觉阈值,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形态和数目,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P物质(SP)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5);黏膜下层和肠固有腺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肠组织MC数目增多(P<0.05),呈活化脱颗粒状态;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后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升高(P<0.05);结肠MC数目降低(P<0.05),脱颗粒程度不明显;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MC活化状态、降低SP表达,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 结肠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P物质
原文传递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微生态学解释 被引量:26
16
作者 徐天成 吴晓亮 +5 位作者 裴丽 吴坚 易越 李雯 杨晓媛 孙建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志为悲(忧)"均是传统中医所特有的思维,现代临床实践也发现肠道疾病与肺部疾病常相伴而发,而情志失调常为肺肠疾病的诱因。但没有物质基础的经脉如何联系肺与肠,用经脉络属或是五行理论来...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志为悲(忧)"均是传统中医所特有的思维,现代临床实践也发现肠道疾病与肺部疾病常相伴而发,而情志失调常为肺肠疾病的诱因。但没有物质基础的经脉如何联系肺与肠,用经脉络属或是五行理论来解释的"肺在志为悲(忧)"观点有没有明确的物质基础仍有待研究。目前各项研究发现肺与大肠在解剖及生理病理过程方面存在相似性,而菌群在肺—肠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是经脉联系肺肠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与抑郁症等情志障碍疾病的潜在关系被逐渐揭示,也让"肺在志为悲(忧)"的观点获得认同和深化,借助最新研究成果深度认识理论术语与客观实在的关系,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肠道菌群 抑郁症 肺-肠轴 脏腑理论
原文传递
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裴丽 朱莉 +2 位作者 孙建华 吴晓亮 陈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刺组30例,予针刺治疗,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印堂、百会,每日1次,每周5次,4周...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刺组30例,予针刺治疗,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印堂、百会,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西药组30例,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15mL,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采用症候分级量化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评分:两组组内不同观测时间点的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周后、4周后及治疗后2个月,针刺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2治疗后两组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针刺组治疗后2个月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3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西药组为8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神健脾针刺法可显著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优于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调神健脾 临床症状评分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中医舌苔的口腔菌群基础及其与肠道菌群的联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徐天成 裴丽 +5 位作者 陈璐 吴晓亮 耿昊 周俊灵 顾冬梅 孙建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舌苔所对应的口腔菌群变化或与肠道菌群改变具备特征性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微生物借助血液或消化道在肠道定植,或通过免疫系统传递菌群代谢产物而实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舌苔所对应的口腔菌群变化或与肠道菌群改变具备特征性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微生物借助血液或消化道在肠道定植,或通过免疫系统传递菌群代谢产物而实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中同样存在,实质或是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交流,并参与对宿主和微生物都有利的代谢过程。认为对舌苔-口腔菌群-肠道菌群联系的把握,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学科特点。系统而规范化的舌苔-菌群研究工作可能为中医诊断技术的客观化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口腔菌群 肠道菌群 整体观念
原文传递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郭静 孙建华 +8 位作者 陈璐 耿昊 杨国辉 沈蓉蓉 丁敏 陆瑾 刘炼 方向东 裴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基于"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亚组分析,探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共有51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便秘型IBS(IBS-C)患者137例(针刺组92例,聚乙二醇组45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38... 目的:基于"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亚组分析,探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共有51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便秘型IBS(IBS-C)患者137例(针刺组92例,聚乙二醇组45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382例(针刺组252例,匹维溴铵组130例)。针刺组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聚乙二醇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均治疗6周。分别于基线期、治疗期(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并于基线期、治疗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两组IBS-C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C针刺组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低于聚乙二醇组(P<0.05)。两组IBS-D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D针刺组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低于匹维溴铵组(P<0.05)。两组IBS-C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两组IBS-D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IBS-D针刺组随访12周IBS-QOL总分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调神健脾"法针刺可改善IBS-C和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治疗同一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功能状态(便秘、腹泻),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 调神健脾 双向调节效应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亚组分析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Meta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婷婷 裴丽 +6 位作者 胡荣魁 陈昊 陈璐 郭静 易越 谢天琪 孙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0-1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18)、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7个数据库,收集整理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18)、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7个数据库,收集整理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始至2018年9月16日,分别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当两方出现分歧时,由第三方介入,进行协助裁定。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11)评价发表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357例患者,治疗组679例,对照组678例。16篇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清促卵泡激素(FSH):MD=12.36,95%CI[8.99,15.73],P=0.05,Z=7.18(P<0.00001),I^2=46%<50%;(2)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MD=5.49,95%CI[3.28,7.71],P=0.26,Z=4.87(P<0.00001),I^2=21%<50%;(3)血清雌二醇(E2):MD=-31.89,95%CL[-47.60,-16.18],Z=3.98,P<0.00001,I^2=98%>50%;(4)有效率:MD=1.38,95%CI[1.29,1.47],P=0.93,Z=9.49(P<0.00001),I^2=0%<50%。结论针灸对于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FSH、E2、有效率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效果优于西药,而针灸对于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LH效果与西药相比并不明显。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干预方式、不同西药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早衰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