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碧清 +1 位作者 刘鸿涛 范玉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3428-34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冠心病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冠心病病人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Rentrop分级为0级或Ⅰ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病人作为侧...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冠心病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冠心病病人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Rentrop分级为0级或Ⅰ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良好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25(OH)D、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CT及hs-CRP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CT、hs-CRP水平与侧支循环良好呈负相关(P<0.05),与侧支循环不良呈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P<0.05),与侧支循环不良呈负相关(P<0.05)。血清PCT及hs-CRP是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清25(OH)D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冠心病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水平,进而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荧光碳点对人血淋巴细胞标记成像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微 王莹 +3 位作者 宋有涛 高艳艳 张爱爱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3期1035-1038,共4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荧光碳点的发光特性。并将其与鼠抗人CD3抗体、羊抗鼠IgG抗体连接制备两种水溶性复合探针,对人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成像。结果表明用该探针...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荧光碳点。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荧光碳点的发光特性。并将其与鼠抗人CD3抗体、羊抗鼠IgG抗体连接制备两种水溶性复合探针,对人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成像。结果表明用该探针对人血淋巴细胞成像清晰,72h后细胞仍然保持明亮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免疫荧光标记 人血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建勇 +2 位作者 王国玲 陆家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45-448,47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及周边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株(DENV-1)的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特征,为今后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NCBI Virus Variation登革病毒数据库筛选出亚洲登革病毒1型全基因组序列共85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 目的了解我国及周边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株(DENV-1)的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特征,为今后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NCBI Virus Variation登革病毒数据库筛选出亚洲登革病毒1型全基因组序列共85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 7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重组检测软件RDP 4.0检测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计算同源计分比值(BSR)进行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进化树显示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分为6种基因型(Ⅰ-Ⅵ),其中Ⅰ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Ⅵ型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同时,共发现26个重组事件,主要以基因型间的重组为主。各蛋白BSR均为0.95以上,NS2B蛋白同源计分比值最高(0.99)。结论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共同流行,进化较为保守;NS2B蛋白的高度保守性,可成为抗登革病毒药物研发的理想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登革1型病毒 系统进化 重组 同源计分比值
原文传递
GFP评价Non-stop变异对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聂恩琼 +1 位作者 陆家海 郭小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35-1137,1142,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的non-stop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了解non-stop变异对GFP的影响。方法使用T4连接酶将合成的含有点突变的DNA短片段插入质粒pEGFP-C1生成non-stop GFP。通过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non-stop GFP的变化。结果 non-stop... 目的通过构建的non-stop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了解non-stop变异对GFP的影响。方法使用T4连接酶将合成的含有点突变的DNA短片段插入质粒pEGFP-C1生成non-stop GFP。通过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观察non-stop GFP的变化。结果 non-stop GFP蛋白量少于正常GFP蛋白量,只有正常GFP条带蛋白量的12.6%。同时,non-stop GFP蛋白分子量约大于正常GFP 8 000 Mr。结论 non-stop变异使GFP持续翻译至poly(A),同时加速了蛋白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op变异 GFP质粒 蛋白衰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