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被引量:160
1
作者 厉有名 陈卫星 +5 位作者 乐敏 刘有恃 徐根云 季峰 李舒丹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47-649,共3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酒精性肝病的基本情况。 方法 对浙江省酒精性肝病行作全面流行病学调查,按照代表性及经济有效的原则,分层按比例多阶段整群抽样后,行问卷调查和作肝功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 结果 有效问卷18... 目的 了解浙江省酒精性肝病的基本情况。 方法 对浙江省酒精性肝病行作全面流行病学调查,按照代表性及经济有效的原则,分层按比例多阶段整群抽样后,行问卷调查和作肝功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 结果 有效问卷18237份,男性12042人,女性6195人,平均年龄(38.8±13.3)岁,平均日酒精摄入量为(17.7±27.2)g。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酒精性肝硬化患病率为0.68%,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0.94%,酒精性肝炎患病率为1.51%,酒精所致其它肝脏损害为1.21%。结论 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值得有关部门对酒精相关性疾病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酒精性肝病 流行病学 调查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舒丹 厉有名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524-525,530,共3页
目的 复制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每日予大鼠以1.5ml/100g的剂量灌食56度的白酒 ,4、8、12周后观察肝脏变化情况。结果 每日予大鼠灌食56度白酒1.5ml/100g可在4、8、12周时出现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各种表现 ,如脂肪变性、炎症改... 目的 复制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每日予大鼠以1.5ml/100g的剂量灌食56度的白酒 ,4、8、12周后观察肝脏变化情况。结果 每日予大鼠灌食56度白酒1.5ml/100g可在4、8、12周时出现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各种表现 ,如脂肪变性、炎症改变及肝纤维化等 ,这些表现以12周时为甚。 结论 每日灌食56度白酒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卫星 杨铭 +1 位作者 厉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395,共2页
一、病例资料 例1,男,52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四月余"于2000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四月不慎跌伤后一直服用中药土三七治疗(每天3 g,煎服).入院查体:面色灰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肝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 一、病例资料 例1,男,52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四月余"于2000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四月不慎跌伤后一直服用中药土三七治疗(每天3 g,煎服).入院查体:面色灰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肝肋下3 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肝疾病 药物性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卫星 +1 位作者 厉有名 蔡卫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与胰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例脂肪肝患者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与胰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例脂肪肝患者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并以不嗜酒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脂肪肝组口服葡萄糖60min,120min,180min后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高峰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 被引量:41
5
作者 马雄 +28 位作者 王华 王炳元 厉有名 朱月永 李强 华静 何方平 陈金军 邹正升 张片红 范建高 周永健 杨永峰 杨晋 郑明华 赵景民 宓余强 施军平 徐可树 徐有青 徐静 袁平戈 高沿航 高鑫 钟碧慧 谢雯 鲁晓岚 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6-2430,共5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本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对NAFLD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修订:(1)诊治中心/专病门诊的组织架构及功能;(2)筛查和评估:包括筛查对象、初步评估、病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本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对NAFLD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修订:(1)诊治中心/专病门诊的组织架构及功能;(2)筛查和评估:包括筛查对象、初步评估、病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代谢紊乱和心血管风险评估等;(3)临床处理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减重)调整,合并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的处理以及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药物选择;(4)特殊人群的管理包括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合并酒精性肝病、慢性HBV和(或)HCV感染以及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等;(5)监测与随访。本建议旨在优化NAFLD患者的管理流程,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更为合理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酒精中毒 诊断 治疗学 共识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高道键 厉有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24h内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60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39例,回顾性分析入院24h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为(66... 目的探讨入院24h内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60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39例,回顾性分析入院24h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为(66.6±16.1)岁,入院时呼吸频率为(29±9)次/min,24h尿量为(1062±815)ml,血肌酐为(190.6±120.1)μmol/L,动脉血氧分压为(58.5±17.3)mmHg,APACHEⅡ评分为19.3±7.5;而生存组分别为(52.4±13.1)岁,(20±2)次/min,(1648±575)ml,(94.4±56.0)μmol/L,(78.8±18.0)mmHg和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血糖、血清白蛋白、血pH值、24h内通便与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血尿淀粉酶、白细胞、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脂、肝功能、电解质及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动脉血氧分压、血清白蛋白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结论年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白蛋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疾病转归 血氧分压 白蛋白
原文传递
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2
7
作者 章宏 徐晶 +4 位作者 厉有名 许国强 陈春晓 季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e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调查方式,并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内科门... 目的了解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e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调查方式,并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初筛患病率为7.28%,95%可信区间为6.87%~7.69%。不同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婚姻状况间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过饱、常饮酸性饮料、常食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常饮浓茶、常进甜食、吸烟、饮酒、便秘者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是否上夜班、婚姻状况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否上夜班、体力劳动强度、婚姻状况、进食过饱、常食油腻食物、常饮浓茶、常进甜食、便秘等可能是危险因素。结论问卷调查表是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有众多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流行病学 调查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景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金标准”仍为肝活组织检查,但这为有创检查,且价格高,在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金标准”仍为肝活组织检查,但这为有创检查,且价格高,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更多的研究则关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非侵人性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标志物、脂肪肝预测模型和影像学检查。新兴的诊断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和代谢组学,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原文传递
急性酒精摄入致酶谱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根云 +3 位作者 乐敏 李芳芳 陈卫星 厉有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志愿者急性酒精摄入后肝酶谱、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志愿者单次摄入 182ml白酒 (含纯酒精 80g)后 ,分别于饮酒结束起 0 5、1、1 5、2、2 5、3、6、2 4h用呼气测醉仪测定血酒精浓度及外周血肝酶谱、心肌酶... 目的 探讨健康志愿者急性酒精摄入后肝酶谱、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志愿者单次摄入 182ml白酒 (含纯酒精 80g)后 ,分别于饮酒结束起 0 5、1、1 5、2、2 5、3、6、2 4h用呼气测醉仪测定血酒精浓度及外周血肝酶谱、心肌酶谱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摄入含80 g纯酒精的白酒后 ,血酒精浓度于 1h后达到峰值 ,后不断下降 ,至 2 4h后恢复正常 ;与血酒精浓度为 0g/L时相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AST)比值于血酒精浓度大于 1 2g/L时显著升高 (1 2 8、0 94 ,P <0 0 5 ) ;碱性磷酸酶和谷胺酰转肽酶于血酒精浓度为 0~ 0 4 g/L时显著升高 [分别为 (84 0± 15 1)U/L、(6 7 9± 18 6 )U/L、(2 7 1± 16 3)U/L、(13 8± 11 5 )U/L ,P<0 0 1];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和羟丁酸脱氢酶降低 [于血酒精浓度大于 1 2 g/L时较 0g/L时分别为 :(13 2± 2 1)U/L、(5 9± 2 8)U/L ;(2 7 1± 5 0 )U/L、(37 5± 5 5 )U/L ,P <0 0 5 ]。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健康志愿者肝脏相关酶类及心肌酶谱指标改变 ,造成肝脏、心肌一过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肝酶谱 心肌酶谱 实验研究 肝损害 心肌损害
原文传递
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3-4,6,共3页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饮酒在ALD的发展中起...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饮酒在AL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流行病学 自然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茶多酚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宇 陈韶华 +4 位作者 张幸国 任国平 萨小婴 厉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观察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分成3组:酒精组(酒精7g·kg-1·d-1灌胃)、茶多酚组(酒精7g·kg-1... 目的 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观察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分成3组:酒精组(酒精7g·kg-1·d-1灌胃)、茶多酚组(酒精7g·kg-1·d-1+茶多酚0.25g·kg-1·d-1灌胃)和对照组(等渗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4周末、12周末和24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肝脏标本,用于HE染色和Masson染色。 结果 酒精组大鼠血清氧基转移酶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茶多酚组大鼠与酒精组相比,其值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酒精组大鼠肝细胞浆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小叶各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点、灶状或片状坏死,24周大鼠可见桥接坏死。Masson三色染色可见24周大鼠汇管区边缘有绿染胶原纤维包绕增生,肝窦中可见绿染胶原纤维分布。茶多酚组肝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轻于酒精组,未发现桥接坏死。 结论 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茶多酚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治疗 坏死 对照组 HE染色 周末 结论 水平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期62-65,共4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临床和科研活动的需要及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临床和科研活动的需要及医院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肠道通透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金希 厉有名 +3 位作者 吕国才 徐磊 金杭斌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7-548,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主要来源于肠道。有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现尚少有对大鼠NASH各阶段肠道通透性动态变化情况的相关报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主要来源于肠道。有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现尚少有对大鼠NASH各阶段肠道通透性动态变化情况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动态观察了NASH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旨在探索肠道通透性改变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通透性 模型大鼠 NASH 发病机制 大分子物质 肝硬化患者 酒精性肝病
原文传递
脂肪肝与肥胖、饮酒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董双勇 沈哲 +1 位作者 厉有名 《浙江预防医学》 2015年第3期276-277,280,共3页
目的分析海岛居民脂肪肝发病情况及其与肥胖、饮酒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选择象山县10年前酒精性肝病调查人群中肝脏超声提示正常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抽取75名饮酒人群和75名非饮酒人群作随访,进行问卷记录、体格检查和肝脏超... 目的分析海岛居民脂肪肝发病情况及其与肥胖、饮酒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选择象山县10年前酒精性肝病调查人群中肝脏超声提示正常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抽取75名饮酒人群和75名非饮酒人群作随访,进行问卷记录、体格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150名研究对象中,脂肪肝患者为79例,11年累积发病率为52.67%。根据饮酒和肥胖情况分组,非饮酒+非肥胖组的脂肪肝发病率(14.63%),分别低于饮酒+非肥胖组(44.12%)、非饮酒+肥胖组(79.41%)和饮酒+肥胖组(75.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高血压、饮酒和肥胖与脂肪肝密切相关(P<0.05),其中饮酒和肥胖引起脂肪肝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3.941和8.925。结论嗜酒和肥胖是导致象山县海岛居民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 肥胖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毒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章宏 厉有名 +3 位作者 王升启 季峰 陈春晓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和结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化疗的胃癌和结肠癌患者5-FU 血药浓度,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测定 DPYD 基因多态性。结果 (1)7... 目的探讨胃癌和结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化疗的胃癌和结肠癌患者5-FU 血药浓度,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测定 DPYD 基因多态性。结果 (1)75例患者中未检测到 DPYD*2、*3、*4和*12多态性位点变异;*9多态性位点中,有杂合型7例(9.3%),野生型68例(90.7%);*5多态性位点中,发现突变型11例(14.67%),杂合型23例(30.67%),野生型41例(54.67%)。(2)DPYD*5突变型消除速率常数小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3)DPYD*5基因型中重度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突变型、杂合型和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YD*9杂合型中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 DPYD 基因多态性患者体内5-FU 消除速率及化疗后毒副反应有差异,其芯片多态性检测可用于指导5-FU 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二氢嘧啶脱氢酶 基因多态性 5-氟尿嘧啶 毒副反应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酒精灌胃大鼠全血乙醛浓度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芳芳 张宇 +2 位作者 陈韶华 厉有名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通过了解血液乙醛代谢的动力学变化,为建立酒精中毒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第二日晨以56°北京产红星二锅头酒每组大鼠分别按各组剂量灌胃,灌胃后分别于0.5... 目的 通过了解血液乙醛代谢的动力学变化,为建立酒精中毒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第二日晨以56°北京产红星二锅头酒每组大鼠分别按各组剂量灌胃,灌胃后分别于0.5、1.0、1.5、2.0、2.5、3.0、5.0、10.0小时经眼球采取大鼠全血标本,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标本中乙醛浓度。结果 通过运用SPSS8.0统计软件的回归统计对实验所得乙醛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出动醛代谢曲线:T=0.4221-0.0886B+0.1411B^2-0.0007B^3(T为时间,B为血乙醛浓度)。结论 乙醛代谢曲线的建立可能为酒精致脏器损伤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乙醛浓度曲线与乙醇灌胃剂量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大鼠 全血乙醛浓度 气相色谱法 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佩琳 季峰 +3 位作者 彭克荣 崔峻 厉有名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V6 MRNA 基因表达 胃黏膜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刷洗内镜活检孔道去污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顾青 方英 +5 位作者 顾立英 吴忱姣 钟晓琪 顾秀珍 沈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30-263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刷洗内镜活检孔道的清洗效果。方法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棉棒和清洁刷在刷洗前后的活检孔道冲洗液的相对光单位值。结果清洗前,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与清洁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刷洗后,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刷洗内镜活检孔道的清洗效果。方法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棉棒和清洁刷在刷洗前后的活检孔道冲洗液的相对光单位值。结果清洗前,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与清洁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刷洗后,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为587.40±529.64,而清洁刷组为1242.40±82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洗前后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变化值(6398.70±3046.26)大于清洁刷组(5182.00±2956.44)(P<0.05)。结论一次性棉棒对内镜活检孔道的去污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清洁毛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清洗 活检孔道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晓丽 +1 位作者 陈韶华 厉有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DILD)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0—200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32例DILD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转归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引起DILD...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DILD)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0—200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32例DILD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转归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引起DILD的药物中,中药占首位(27.1%),其次为抗结核药(13.3%),再次为免疫抑制剂(10.8%)。肝病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43.1%),混合型次之(32.5%),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24.4%)。经住院积极治疗后,显效达50.8%,有效达26.6%,未愈占7.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预后与血清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及町有关,Alb值越低,预后差的概率越高,而TBA、DBil、PT则相反,值越高预后差的概率越高。结论引起DILD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混合型次之,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预后与Alb、TBA、DBil、PT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制剂 肝病 预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nm23-H1蛋白在大肠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克荣 季峰 +3 位作者 卢佩琳 崔峻 厉有名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探索nm2 3 -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7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 43例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 3 -H1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的正常黏膜有不同程度nm2... 目的 探索nm2 3 -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7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 43例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 3 -H1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的正常黏膜有不同程度nm2 3 -H1蛋白表达 ;大肠癌组织nm2 3 -H1蛋白表达(80 3 % )高于癌旁组织 (5 8 1% ,P <0 0 5 )及正常黏膜 (4 8 8% ,P <0 0 0 1) ;nm2 3 -H1蛋白表达未显示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论 大肠癌组织nm2 3 -H1表达明显增高 ,提示nm2 3 -H1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组织的恶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NM23-H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癌旁组织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