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降低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2例,对其年龄、孕产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生部位等资...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降低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2例,对其年龄、孕产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生部位等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在妊娠期7例,妊娠时间4~31周,平均12.2周;发生在产褥期15例,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1例,发生在经阴道分娩后4例,发生时间产后3~40 d,平均25.1 d。发生在左下肢19例,发生在右下肢3例。发生的静脉部位:发生在胫后静脉1例,发生在大隐静脉2例,发生在腘静脉2例,发生在股静脉2例,发生在髂外静脉15例。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孕产妇在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后卧床时间>3 d 12例,合并症情况:产后出血11例,合并子痫前期4例,双胎2例,复发性流产7例,22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辅助检查:少数患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D-二聚体阳性20例。所有患者均经尿激酶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取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治疗,均成功取出血栓,其他2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均成功溶栓。结论:剖宫产、合并症多、产妇下床时间晚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降低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2例,对其年龄、孕产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生部位等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在妊娠期7例,妊娠时间4~31周,平均12.2周;发生在产褥期15例,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1例,发生在经阴道分娩后4例,发生时间产后3~40 d,平均25.1 d。发生在左下肢19例,发生在右下肢3例。发生的静脉部位:发生在胫后静脉1例,发生在大隐静脉2例,发生在腘静脉2例,发生在股静脉2例,发生在髂外静脉15例。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孕产妇在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后卧床时间>3 d 12例,合并症情况:产后出血11例,合并子痫前期4例,双胎2例,复发性流产7例,22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辅助检查:少数患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D-二聚体阳性20例。所有患者均经尿激酶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取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治疗,均成功取出血栓,其他2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均成功溶栓。结论:剖宫产、合并症多、产妇下床时间晚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