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炭在普外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9期833-834,共2页
近年来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有许多新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其中具有淋巴示踪性和靶向药物载体的纳米炭在普外科恶性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即利用微粒子活性炭在病变部位的淋巴分布提示肿瘤的可能转移途径,帮... 近年来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有许多新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其中具有淋巴示踪性和靶向药物载体的纳米炭在普外科恶性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即利用微粒子活性炭在病变部位的淋巴分布提示肿瘤的可能转移途径,帮助术中淋巴结清除,同时微粒子还可吸附缓释化疗药物和放射性核素,对肿瘤进行持续淋巴化疗,疗效较常规化疗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本文就纳米炭的特性及在普外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纳米炭 抗癌药物载体 淋巴示踪
原文传递
大黄防治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376-378,共3页
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都与胃肠黏膜屏障损伤有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细菌、内毒素易位入血,形成肠源性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SIRS),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肠道黏膜屏障主要由四部分组... 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都与胃肠黏膜屏障损伤有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细菌、内毒素易位入血,形成肠源性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SIRS),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肠道黏膜屏障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肠道黏膜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中药大黄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用,发挥着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大黄对胃肠黏膜屏障各层结构均有明显保护作用,本文现将胃肠黏膜屏障损伤发生机制和大黄防治机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胃肠黏膜屏障 肠源性感染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陈彬彬 +1 位作者 林桂兴 庄业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确诊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左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确诊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左结肠动脉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保留LCA升支(低位结扎)组(n=151)及不保留LCA(高位结扎)组(n=132)。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及淋巴结情况、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Logistic回归法对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的危险因素作出对应分析。结果:低位结扎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7;95%CI为(1.329,5.884);P=0.007]。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且淋巴清扫效果和高位结扎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术后早期和中期生存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直肠肿瘤 左结肠动脉升支
下载PDF
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威 +1 位作者 曾永明 陈伯赞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842-1843,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施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145例。根据引流管的选择分为传统单腔引流管组(对照组,n=73)和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组... 目的探讨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施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145例。根据引流管的选择分为传统单腔引流管组(对照组,n=73)和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组(实验组,n=72),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引流管堵管发生率、盆腔积液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引流管通畅度优于对照组[(205±32)ml vs(163±41)ml],盆腔积液发生率(4.2%vs17.8%)、吻合口瘘发生率(2.8%vs5.5%)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制作简单的新型引流管,我们提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压双套引流管 单腔引流管 直肠癌
下载PDF
肠梗阻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恩德 +1 位作者 陈燕婵 李威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肠梗阻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按肠梗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取肠系膜淋巴结鉴定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并观... 目的:探讨大鼠肠梗阻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按肠梗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取肠系膜淋巴结鉴定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肠梗阻12 h后血清IFABP浓度开始升高,随着肠梗阻时间的推移,血清IFABP浓度值逐渐上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41,P<0.01)。肠梗阻24 h后血清DAO活性升高,至48 h后达峰值,随后下降。大鼠肠梗阻48 h后才开始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肠梗阻早期就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细菌移位滞后于血清生物学指标改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变化可用来判断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生物学指标,为肠梗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