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5
1
作者 陈军 刘培 +2 位作者 秋冬 董洁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51-3655,共5页
应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改善透皮吸收效果的手段之一。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轻微的皮肤刺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对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作用... 应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改善透皮吸收效果的手段之一。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轻微的皮肤刺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对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作用机制、安全性以及自身的透皮吸收进行综述,在分析现状的同时,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制剂应用的规范性以及体外透皮吸收评价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中药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确切,但围绕着其适用范围、应用剂型、作用机制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研究,并且应注重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中药 透皮吸收促进剂 制剂规范 体外透皮吸收评价
原文传递
21种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的药性规律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姚俊宏 秋冬 +3 位作者 陈军 杨文国 姚映芷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为初步探讨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的药性规律,选择21种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报道的常用辛味中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研究平台上完成制备、理化性质考察和透皮促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19种中药挥发油,... 目的:为初步探讨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的药性规律,选择21种有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报道的常用辛味中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在同一研究平台上完成制备、理化性质考察和透皮促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19种中药挥发油,松节油和薄荷油为直接购置,测定其挥发性;采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21种中药挥发油对模型药物布洛芬体外经皮透过性的影响;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重对应分析挥发性以及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未发现挥发油的挥发性与透皮促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四气中温、热两气对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辛热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显著优于辛温中药挥发油(P〈0.05);具有辛苦味、归脾经的中药挥发油可能具有较强的透皮促渗效果。结论: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特征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以四气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挥发性 透皮促渗 药性 氮酮 布洛芬 中药
原文传递
挥发油含氧单萜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与皮肤细胞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学敏 秋冬 +4 位作者 任略 姚俊宏 董洁 顾薇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比较中药挥发油含氧单萜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与皮肤细胞毒性。方法以中药挥发油中常见的9种含氧单萜(1,8-桉叶素、4-萜品醇、樟脑、薄荷脑、α-松油醇、香芹酮、芳樟醇、香叶醇和柠檬醛)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布洛芬的透皮吸收促... 目的比较中药挥发油含氧单萜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与皮肤细胞毒性。方法以中药挥发油中常见的9种含氧单萜(1,8-桉叶素、4-萜品醇、樟脑、薄荷脑、α-松油醇、香芹酮、芳樟醇、香叶醇和柠檬醛)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布洛芬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毒性。结果 9种含氧单萜成分均能显著促进布洛芬的透皮吸收,且皮肤细胞毒性远低于经典的化学合成促渗剂氮酮,其中1,8-桉叶素的效果最好。环状含氧单萜(1,8-桉叶素、4-萜品醇、樟脑、薄荷脑、α-松油醇、香芹酮)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优于链状含氧单萜(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皮肤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环状含氧单萜更适合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单萜 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皮肤细胞毒性 透皮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会 张黄琴 +3 位作者 秋冬 刘培 谢彤 陈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017-3022,共6页
目的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 目的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中的比例混合制备活性组分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UP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2.66%)、重复性(RSD≤2.98%)、稳定性(RSD≤3.99%)和准确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5.48)%^(103.68±2.90)%]。活性组分群和BW中活性成分的累积透过率顺序相同: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普鲁托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且供给液的p H值显著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结论活性组分群与BW体外透皮吸收行为具有一致性,p H值能够改变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四物汤 效应部位 活性组分群 体外透皮 UPLC-MS/MS
原文传递
续骨丹外敷疗法对大鼠胫骨缺损模型血清BMP-2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围 李月玮 +2 位作者 秋冬 刘金展 王旭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6-1342,共7页
为观察续骨丹外敷疗法对大鼠胫骨缺损模型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给70只SD大鼠右侧胫骨制备1个4 mm缺损,用0.8 mm克氏针内固定。造模1个月后符合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a(脉冲磁场治疗组)、对照... 为观察续骨丹外敷疗法对大鼠胫骨缺损模型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给70只SD大鼠右侧胫骨制备1个4 mm缺损,用0.8 mm克氏针内固定。造模1个月后符合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a(脉冲磁场治疗组)、对照组b(面粉干扰组)和空白组。在干预前、2周、4周后对大鼠右胫骨行X线检查,然后处死动物,收获骨样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血清BMP-2检测。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和空白组,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干预至第2周时,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与干预前比较均下降,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实验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a、b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中BMP-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b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在干预前、2周和4周后的变化趋势是:实验组和对照组a先降后升,对照组b和空白组一直下降。续骨丹外敷疗法和脉冲电磁场疗法在实验干预至第4周时均能上调骨缺损大鼠BMP-2的表达,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但续骨丹外敷疗法对BMP-2的调节作用上明显优于脉冲电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骨丹 脉冲电磁场 大鼠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中药药性间的关联性 被引量:40
6
作者 杨文国 陈军 +4 位作者 刘培 秋冬 王研 周成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09-4615,共7页
分析文献报道的中药挥发油的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的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34种具有透皮促渗作用报道的中药挥发油,采用频数分析法、变量交叉表法进行直观分析和关联分析,并通过变量压缩法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来源中药药性(四... 分析文献报道的中药挥发油的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的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34种具有透皮促渗作用报道的中药挥发油,采用频数分析法、变量交叉表法进行直观分析和关联分析,并通过变量压缩法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透皮促渗效果的挥发油均来自辛味药材,阳性药性有利于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五味对于渗透效果影响不大(P=0.698 2),而四气和归经对于渗透效果影响很显著(P=0.011,0.077),四气的影响尤其大。提示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透皮促渗 中药挥发油 数据挖掘 一般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药性特征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规律性认识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军 刘培 +4 位作者 秋冬 姚映芷 张会 姚俊宏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305-4312,共8页
应用透皮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解决外用制剂吸收难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中药挥发油是一大类性质优良的PE,品种总数达到300余种,而目前有作为PE报道的中药挥发油仅为34种,近90%的中药挥发油从未作为PE应用,研究开发潜力巨... 应用透皮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解决外用制剂吸收难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中药挥发油是一大类性质优良的PE,品种总数达到300余种,而目前有作为PE报道的中药挥发油仅为34种,近90%的中药挥发油从未作为PE应用,研究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其研究主要是遵循化学促渗剂的研究思路,通过透皮促渗效果和药效学评价来进行筛选,效率不高。中药挥发油是中药辛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药性理论有"辛能开腠理"的认识,文献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药性特征显著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存在药性特征规律"的观点,并提出了基于系统研究和数据挖掘阐明药性特征规律,从不同类型中药挥发油中选择和发现高效低毒的透皮促渗剂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应用脂质体人工皮肤膜技术结合评价指标优选,实现高通量评价中药挥发油PE促渗效果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中药挥发油PE的研究、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PE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此外,还提出了微乳型制剂研究可能是中药挥发油PE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中药药性 透皮促渗剂 辛味 微乳 脂质体人工皮肤膜
原文传递
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秋冬 杨文国 +5 位作者 蔡皓 马敏 张会 刘培 陈军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500-2505,共6页
前期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存在关联性。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该文进一步考察了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中药挥发油,测定了其相对密度和折光率... 前期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存在关联性。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该文进一步考察了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中药挥发油,测定了其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等理化参数,采用GC-MS分析了20种中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将其按照骨架特征和官能团的不同分成12种类别,然后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药性与成分类别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五味、四气以及归经均与挥发油中不同类别的成分存在关联性(P<0.05),来源中药药性与挥发油的成分类别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中药挥发油 化学成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透皮促渗
原文传递
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秋冬 吴叶鸣 +3 位作者 张会 刘培 陈军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362-4367,共6页
考察不同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以经典促渗剂氮酮为对照,分别制备含不同中药挥发油(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布洛芬凝胶剂,大鼠腹部给药,考察不同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促渗效果。与不加促渗... 考察不同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以经典促渗剂氮酮为对照,分别制备含不同中药挥发油(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布洛芬凝胶剂,大鼠腹部给药,考察不同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促渗效果。与不加促渗剂的对照组相比,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肉桂挥发油和氮酮促渗布洛芬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1.87%,171.05%,151.37%,148.66%。采用反卷积法分别对3种中药挥发油促渗下布洛芬凝胶体内外透皮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3种布洛芬凝胶剂体内外透皮吸收结果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5 2,0.999 4)。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能够显著提高布洛芬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以凝胶剂为剂型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研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透皮吸收促进剂 凝胶 布洛芬 体内外相关性
原文传递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当归挥发油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叶鸣 陈军 +3 位作者 刘培 秋冬 张越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36-2641,共6页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当归挥发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当归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有量。测定并比较了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与藁本内酯单体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当归挥发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当归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有量。测定并比较了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与藁本内酯单体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将当归挥发油制成包合物,以藁本内酯为指标,比较了当归挥发油以溶液、包合物溶液、凝胶和包合物凝胶四种形式给药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当归挥发油得率为0.27%,含有至少52种成分,并以藁本内酯为主。藁本内酯单体和当归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g P)分别为1.88±0.05和2.64±0.06(n=3)。当归挥发油在12 h内的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符合零级速度方程,溶液、包合物溶液、凝胶和包合物凝胶四种形式的累积透过率分别为28.93%、6.67%、23.70%和11.93%。结论在溶液或凝胶剂中,制成环糊精包合物不利于当归挥发油的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藁本内酯 羟丙基-Β-环糊精 透皮吸收 凝胶 溶液
下载PDF
3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与药性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文国 姚俊宏 +3 位作者 陈军 秋冬 姚映芷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采用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证明辛味中药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是高度相关的(P=0.0411<0.05),并且发现归肝、肺、胃、肾、大肠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小,归心、心包、脾、膀胱、三焦、胆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大。通过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建立一种综合中药药性特征(四气、五味、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相关的数学模型(P=0.0414<0.05),发现皮肤细胞毒性小的药性特征组合为凉+苦+归经(肝或肺或肾或大肠或胃),皮肤细胞毒性大的药性特征组合为热+甘+归经(心或心包或脾或膀胱或三焦或胆)。结论药性特征尤其是归经影响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归经 皮肤细胞毒性 挥发油 非线性典型相关
下载PDF
脂质人工皮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会 陈军 +3 位作者 秋冬 张梦盼 王群 段金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0-785,共6页
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处方优化中需要大量应用动物或人的皮肤开展透皮吸收实验,而真实皮肤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并且质量的重现性得不到保证,这为人工皮肤模型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脂质人工皮肤膜是以脂质成分为基质、模仿皮肤的脂... 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处方优化中需要大量应用动物或人的皮肤开展透皮吸收实验,而真实皮肤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并且质量的重现性得不到保证,这为人工皮肤模型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脂质人工皮肤膜是以脂质成分为基质、模仿皮肤的脂质组成或结构从而模拟皮肤屏障功能的模型,可作为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工具,并且其组成或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灵活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笔者综述常用脂质人工皮肤膜的组成、制备、应用、表征技术等,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动物皮肤 人皮肤 脂质人工皮肤膜
原文传递
道路安全理念在山区水电站进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秋冬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第7期189-189,共1页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水电开发力度也在不断深入,山区水电站建设一向难度很大,其中进场公路设计也是水电站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便利的交通是水电站中的基础设施,因此近些年来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山区水电站的建设受到地形条...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水电开发力度也在不断深入,山区水电站建设一向难度很大,其中进场公路设计也是水电站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便利的交通是水电站中的基础设施,因此近些年来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山区水电站的建设受到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很大,这样严重的制约了水电站大量建设物资的运输,针对这些问题,科学的对山区水电站进场公路进行合理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理念 山区水电站进场公路 设计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