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史鉴与对策 被引量:34
1
作者 来用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6,共7页
借鉴监督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提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历史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仅靠机构和人员增加的扩张式改革,没有运作机制的转变和制度有效性的释放,难以达到反腐败的目标。十八大后的监督体制改革在机... 借鉴监督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提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历史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仅靠机构和人员增加的扩张式改革,没有运作机制的转变和制度有效性的释放,难以达到反腐败的目标。十八大后的监督体制改革在机构和编制上基本没有大动作,但在运作机制上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十分明显。未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合理确定改革目标重点、增加预防腐败的职责、重视并用足监督措施、继续完善机构的内部改革、找到自我监督的平衡点、敦促并力推配套改革、把私营机构纳入监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建设 反腐败 国家监察体制 监督体制
下载PDF
“问责异化”的形成与矫正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来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共10页
“问责异化”破坏了问责制度的声誉,产生的消极负面效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其突出表现是:问责机械简单化,随意化,精准度差,使用不均衡,操作不规范、质量不高和问责乏力。“问责异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压力传导脱... “问责异化”破坏了问责制度的声誉,产生的消极负面效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其突出表现是:问责机械简单化,随意化,精准度差,使用不均衡,操作不规范、质量不高和问责乏力。“问责异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压力传导脱离实际、问责制度体系不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到位、职责体系不清晰并且容易变动、岗位人员依规独立履职较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责异化”减损了问责的实际效果和作用,需要及时予以矫正。要完善岗位职责体系,提高问责质量效果,改进问责方法,健全问责制度体系,调整干部选用政策,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关心爱护被问责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 问责 异化 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 国家监察体制
下载PDF
形式主义的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来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形式主义滋生蔓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性缺陷。目前我国干部考核评价和选用制度、问责和公务员退出制度、形式主义惩罚性制度和对形式主义执纪执法都存在缺陷,这与混淆两种形式主义的差别、经常用运动的方式进行治理、非正式制度对常规性... 形式主义滋生蔓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性缺陷。目前我国干部考核评价和选用制度、问责和公务员退出制度、形式主义惩罚性制度和对形式主义执纪执法都存在缺陷,这与混淆两种形式主义的差别、经常用运动的方式进行治理、非正式制度对常规性制度的干扰、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钝化直接相关。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利益预期机制,完善群众利益保护机制,完善岗位职责和问责制度体系,完善形式主义惩处性制度,改革干部评价和选拔任用制度,积极培育接受批评的良好环境,形成均衡合理的利益平衡和制度约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制度 问责 干部选拔 批评和自我批评
原文传递
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战略优化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7
4
作者 来用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8,126,共10页
“政治监督”是中共中央在十九大之后提出和强调的重要政治概念,“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则是中共中央强化政治监督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反腐败的政治性、反腐机构的政治职能、中国反腐败的政治优势决定了反腐败战略升级转向政治监... “政治监督”是中共中央在十九大之后提出和强调的重要政治概念,“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则是中共中央强化政治监督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反腐败的政治性、反腐机构的政治职能、中国反腐败的政治优势决定了反腐败战略升级转向政治监督的必然性。但政治监督常态化面临手段和方式方法陈旧、高素质人才缺乏、监督任务繁重、干部对政治监督顾虑和担忧较多等现实困难。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需要提升对组织的忠诚以保证政治监督的方向性,明确权力边界以克服政治监督偏移性,政治与业务有机融合以提高政治监督操作性,创新方式方法以增强政治监督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政治监督 常态化 反腐败
原文传递
比较视角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被引量:15
5
作者 来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反腐败形势虽然复杂严峻,但经过不到5年的猛敲狠打,腐败顽石开始碎裂,坚冰开始消融,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很快从"正在形成"切换到"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 反腐败形势虽然复杂严峻,但经过不到5年的猛敲狠打,腐败顽石开始碎裂,坚冰开始消融,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很快从"正在形成"切换到"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在与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坚决斗争中,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功不可没,为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反腐体制改革中一次革命性变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率先实验、探索实践,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研究破解反腐力量分散、监督不能全覆盖等问题,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为进一步做好监察体制改革,优化改革方案,促进改革取得更好效果,本刊特邀在廉政学和国家治理领域长期从事研究的专家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细节问题进行研究。《比较视角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出,监察体制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国(境)外监察体制改革既存在积极有利的因素,也存在消极不利的因素,当前有必要综合分析借鉴国(境)外的监察体制改革的利弊得失,强化监察委员会调查腐败案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重视并用足监督措施,继续完善机构的内部改革,敦促并力推外围配套改革,把私营机构纳入监督范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析评论与对策建议》提出了"3+2+1"的改革方案,主张增强国家监察机构独立性,强化对监委会的监督,推进监督体制的系统改革,推行职业化和专业化,优化监委会的层级设置。《国家监察权设置的功能》认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将国家权力结构进行调整。国家监察权的权威性足以保障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学 监察体制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 职业化 专业化
下载PDF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新时代特色 被引量:12
6
作者 来用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共5页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理论体系,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一思想的新时代特色主要体现为: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破题将反腐倡廉推向新境界,对党风廉政建...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理论体系,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一思想的新时代特色主要体现为: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破题将反腐倡廉推向新境界,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了新判断,清晰表明了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新意志,展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般抓作风建设的新韧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与反腐败有机结合的新理念,为破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难题提供了新方法,阐述了通过思想文化养成建立不想腐机制的新思路,提出了加强追逃追赃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的新主张,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反腐倡廉思想 新时代 党风廉政建设
下载PDF
有关派驻监督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来用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8,共7页
派驻机构改革持续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体制和监督覆盖范围为重点,派驻机构改革发生"双重领导"到"系统领导"及"部分覆盖"到"全面覆盖"两大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衍生出单独派驻为... 派驻机构改革持续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体制和监督覆盖范围为重点,派驻机构改革发生"双重领导"到"系统领导"及"部分覆盖"到"全面覆盖"两大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衍生出单独派驻为主转向综合派驻为主、协助抓党风廉政建设转向专司监督执纪问责两项管理上的变革。派驻机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扭转了派驻机构矮化成为驻在部门内设机构的趋势,但改革也遇到了派驻机构"不会为"、机构人员忙闲不均、干部缺乏归属感、考核体系不完善、履行职责缺少手段等问题。下一步需提升派驻干部能力素质,优化配置纪检监察力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派驻机构,向基层纪委监委下放权力,加大对派驻机构的保障、管理、服务和轮岗交流力度,完善派驻机构考核指标和方法,实行派驻机构和纪委机关双向考核,使派驻机构可以更多地独立使用监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纪委 派驻机构 派驻监督 廉政建设 反腐败
下载PDF
实现“高效”目标:打造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升级版” 被引量:9
8
作者 来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彻底完成,因为"高效"的改革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目前对"高效"目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工作效率高,二是认为工作结果有效。"高效"目标同时包括了这两...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彻底完成,因为"高效"的改革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目前对"高效"目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工作效率高,二是认为工作结果有效。"高效"目标同时包括了这两层意思。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实现"高效"目标遇到了"两支队伍"融合难、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用力不均"、反腐败成本高、动力机制不足、评估机制缺乏等障碍。建议采取设立监察官职业体系、推进派驻机构和乡镇监督机构改革、加强体制外力量运用、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办法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高效 有效性 监察官 评估机制 反腐败成本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的反腐倡廉建设:一个简要的评述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延中 来用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8,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事业发展60周年。新中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基本分为反腐倡廉建设初步探索和恢复发展两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中...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事业发展60周年。新中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基本分为反腐倡廉建设初步探索和恢复发展两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始终坚持把反腐败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项战略决策;始终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体制;始终坚持走动员、引导、规范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坚持在总结和借鉴古今中外反腐败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新中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始终坚持反腐败不动摇;一党长期执政也能够进行反腐败、建设廉洁国家;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集中和民主都是反腐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权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建设清廉社会的有效举措还需要进一步的艰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倡廉建设 历程 经验 启示
原文传递
干部主观性不作为的形成与防范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来用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0-176,193,共8页
干部不作为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后受到社会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不作为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不作为,区别了不愿(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三种形态,对不同形态的不作为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增多的不作为现象主要是主观性... 干部不作为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后受到社会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不作为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不作为,区别了不愿(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三种形态,对不同形态的不作为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增多的不作为现象主要是主观性不作为而非客观性不作为,建议通过调整和完善问责和惩治政策、增强公职人员岗位的竞争性、让岗位权力与责任对等、合理设置干部追责与权利保护机制等措施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学 不作为 主观性不作为 客观性不作为 问责 追责
下载PDF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理论体系与战略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来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一项监督执纪新规定,也是最能体现党的十八大期间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概念。目前对该项政策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微观工作层面,缺乏战略性思考,因而导致实践运用中出现了一些与"...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一项监督执纪新规定,也是最能体现党的十八大期间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概念。目前对该项政策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微观工作层面,缺乏战略性思考,因而导致实践运用中出现了一些与"四种形态"目标相违背的做法。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四种形态"的价值,才能把握其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四种形态"的提出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它有特定的理论架构与主要内容,具有三大理论贡献。针对战略落实困难问题,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四种形态"结果自然形成而非人为催熟;要避免急于求成,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和安排;坚持一把尺子量所有党员干部,防止监督执行不公平、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四种形态” 监督执纪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来用 王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4期28-38,F0002,共12页
党内监督体系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提高系统性可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自身,提升协同性有助于理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关系,增强有效性则让党内监督产生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健全和完善党... 党内监督体系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提高系统性可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自身,提升协同性有助于理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关系,增强有效性则让党内监督产生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认为党内监督体系是由党内不同主体相互发生关系而形成的复杂系统,重要的是处理好党委和纪委的关系、党委与其他党内主体的关系,提高系统性水平;需要将党内监督体系置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个组织场域中进行研究,加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协同;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加大制度执行和效果评估力度、提高问责精准度、强化对监督权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监督 系统性 协同性 有效性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性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来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服和战胜形式主义的历史。形式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共历史上曾经集中对其进行了三次斗争。形式主义根源于唯心主义,但中共历史上出现的形式主义有其特殊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反...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服和战胜形式主义的历史。形式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共历史上曾经集中对其进行了三次斗争。形式主义根源于唯心主义,但中共历史上出现的形式主义有其特殊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历史性成果,找到了与形式主义斗争的基本方法,发现了检验形式主义的客观标准,认清了形式主义的要害与本质。每一次与形式主义的斗争,都会推动党的事业大发展和大进步。治理形式主义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有效的武器并加速社会环境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历史考察
下载PDF
廉政学学科2017年度发展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来用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廉政学是一门新的交叉型应用学科,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化和持久深入有效的重要媒介。各国各地区为治理腐败投入大量资源,但因为缺乏学科支撑,廉政理论滞后于实践,反腐政策稳定性和持续力缺乏保障,反腐败队伍素质难免参差不齐。近年... 廉政学是一门新的交叉型应用学科,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化和持久深入有效的重要媒介。各国各地区为治理腐败投入大量资源,但因为缺乏学科支撑,廉政理论滞后于实践,反腐政策稳定性和持续力缺乏保障,反腐败队伍素质难免参差不齐。近年来腐败和反腐败研究空前活跃,正式成立的廉政研究机构过百家。2017年,廉政学研究围绕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在习近平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创新、反腐败法律机制、惩治腐败、国际反腐败、追逃追赃、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学 廉政思想 廉政理论 廉政机制 廉政体制 国际反腐 追逃追赃 绩效评估
下载PDF
“赦免腐败论”的内在矛盾及其辩驳 被引量:5
15
作者 来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3,共9页
20世纪90年代曾有个别学者主张赦免腐败,这种声音近年来再次以新的形态出现并呈现高涨的态势,对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赦免腐败"的逻辑基点立足于四个判断:腐败存量太多,不赦免解决不了;腐败分子是特殊利益集团,不特赦会阻... 20世纪90年代曾有个别学者主张赦免腐败,这种声音近年来再次以新的形态出现并呈现高涨的态势,对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赦免腐败"的逻辑基点立足于四个判断:腐败存量太多,不赦免解决不了;腐败分子是特殊利益集团,不特赦会阻碍改革;腐败是制度造成的,对腐败分子特赦合乎情理;实践中很多腐败没有被追究,事实上已经存在赦免。综观这些逻辑判断,其不仅在假设条件或前提上存在内在矛盾,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可行性、非必要性和严重的危害性,需要引起高度警觉。对此,只有在理论上予以澄清、在政策上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才能彻底清除其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腐败犯罪 “赦免腐败”
下载PDF
监督体系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缺陷与修补 被引量:5
16
作者 来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0,共9页
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和处置失误重复出现显示监督介入的必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监督缺席、监督主体作用不力、监督能力不强、监督手段和方式陈旧落后、对监督定... 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和处置失误重复出现显示监督介入的必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监督缺席、监督主体作用不力、监督能力不强、监督手段和方式陈旧落后、对监督定位认识偏移、信息公开不充分、问责标准稳定性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体系效果的发挥,有必要调整监督机构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用大数据作为监督的支撑性工具、以无例外为原则及时公开信息、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建立党内组织原则执行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监督体系 社会风险
原文传递
监督“早进场”: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4
17
作者 来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4,共11页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各种突发事件明显增多。社会风险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理论为监督提前介入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政策支持,但现实中常常出现监督"迟到"现象,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体系存在缺陷,避责理论、风险社会放大理论、风险的...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各种突发事件明显增多。社会风险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理论为监督提前介入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政策支持,但现实中常常出现监督"迟到"现象,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体系存在缺陷,避责理论、风险社会放大理论、风险的社会表征理论某种程度而言为这种缺陷提供了理由和支持。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监督"早进场"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方面的规范依据,但监督"早进场"并不等于替代监管,需要聚焦着力解决不作为和假作为、慢作为和效率低、滥用权力乱作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制度执行和改革不到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风险社会 突发事件 监督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对地方债进行信用评级的可行性辨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来用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3,共3页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基础上发行的债务凭证。地方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和意愿的评价,对帮助投资人识别信用风险、健全地方债券市场、促进地方债券监管具...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基础上发行的债务凭证。地方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和意愿的评价,对帮助投资人识别信用风险、健全地方债券市场、促进地方债券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还未对地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券市场 债券信用评级 可行性 偿还债务能力 经济发展状况 地方政府 资金短缺 还本付息
原文传递
2021年廉政学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19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 来用 +3 位作者 孙大伟 于琴 许天翔 何圣国 《廉政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69-285,296,共18页
2021年廉政学研究聚焦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受到学界重视,对腐蚀与反腐蚀斗争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献计献策,党政问责等议题的研究持续深化。廉政学学科发展呈现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廉政学研究队伍继续... 2021年廉政学研究聚焦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受到学界重视,对腐蚀与反腐蚀斗争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献计献策,党政问责等议题的研究持续深化。廉政学学科发展呈现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廉政学研究队伍继续壮大、廉政学研究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等特点。下一步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廉政研究的学科属性,破解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的难题,以廉政研究与廉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廉政学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学 纪检监察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实现
20
作者 来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4期105-106,共2页
行贿人“黑名单”是为了国家权力机关反腐败需要建立的对受到法律和纪律处罚后的行贿人在市场准入、资格资质等方面进行限制的制度。清廉建设、维护公共利益、强化道德规制是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的三大功能,也是解除实践中对行贿人“... 行贿人“黑名单”是为了国家权力机关反腐败需要建立的对受到法律和纪律处罚后的行贿人在市场准入、资格资质等方面进行限制的制度。清廉建设、维护公共利益、强化道德规制是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的三大功能,也是解除实践中对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各种顾虑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机关 行贿人 黑名单 纪律处罚 道德规制 市场准入 反腐败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