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用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慧 +1 位作者 崔莹 刘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43-44,93,共3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0天、180天、365天,FVC、FEV1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联合用药 结缔组织病 相关肺间质病变
下载PDF
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0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泼尼松...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泼尼松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γ-干扰素为(15.35±2.16)ng/L,白介素10为(10.04±1.21)pg/ml,分别较对照组的(18.51±2.26)ng/L、(14.07±1.02)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Th17、Tc17、Th1、Tc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活动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进行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疾病活动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甲氨蝶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个核细胞 TH细胞亚群
下载PDF
羟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ESR、CRP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4期91-92,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 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 35 例PSS 患者的临床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35 例患者进行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 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 35 例PSS 患者的临床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35 例患者进行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35例中除 1 例因肺间质疾病和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外,34 例均病情好转.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的 ESR、CRP、IgG、IgM、RF 和抗 SSA 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有 2 例患者服药 2 个月后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症状,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随访 6 个月~2 年,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结论:PSS 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诊断时应注意综合临床症状.HCQ 可以降低 ESR、CRP、IgG、IgM 等指标的水平,不良反应少见且症状较轻,有良好的眼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诊疗体会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芃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HD联合HP治疗的9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分别为(9.3±0.7)、(4.9±0.6)分,两者比较...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HD联合HP治疗的9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分别为(9.3±0.7)、(4.9±0.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B2微球蛋白分别为(712±148)μmol/L、(17.7±3.8)mmol/L、(47.1±12.4)ng/L、(27.4±5.6)μmol/L,治疗后分别为(324±84)μmol/L、(7.4±2.3)mmol/L、(15.6±5.1)ng/L、(11.1±21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联合HP可有效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瘙痒症 肾透析 灌流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芃 姜卫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死亡23例,病死率为27.38%。多因素Log...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死亡23例,病死率为2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血浆白蛋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3、0.72、4.29、0.94、1.58,P〈0.01或〈0.05)。结论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和SLEDAI评分增高是影响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预后 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造影剂肾病1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张芃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临床医师 早期预防 回顾性
原文传递
羟氯喹联合环磷酰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7
作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7期2905-2908,共4页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8 年1 月本院收治的SLE 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1例,采用环磷酰胺治疗)和...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8 年1 月本院收治的SLE 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1例,采用环磷酰胺治疗)和研究组(31例,采用羟氯喹+环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指标的变化,以及观察其对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lb、血清补体C3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 尿蛋白定量、SLEDAI、ESR、Scr、ALT 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IL-2、TGF-β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IL-4、IL-10 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3%(9/31),研究组为12.90%(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3,P =0.119)。结论 羟氯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治疗指标变化显著,可明显降低SLEDAI、24 h 尿蛋白定量和ESR、Scr、ALT,提高Alb、C3 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环磷酰胺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TH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棠 王吉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共35例。检测血生化指标并...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共35例。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所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不足以解释SLE早期发生冠心病,SLE合并冠心病可能其独特的高危因素。炎症反应参与了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