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线人制度保护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少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5-66,74,共3页
 论述了新闻线人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闻线人人身、财产权益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新闻线人的看法。
关键词 新闻线人 制度保护 新闻线索 权益保障
下载PDF
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批评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62-167,共6页
一、背景:哲学美学思潮所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是在反传统哲学中行进的。这种造反姿态已在上一世纪末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初露端倪。如郭尔凯郭尔攻击黑格尔的理性体系时说,一种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但是不能有一... 一、背景:哲学美学思潮所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是在反传统哲学中行进的。这种造反姿态已在上一世纪末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初露端倪。如郭尔凯郭尔攻击黑格尔的理性体系时说,一种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但是不能有一种人生的体系;对上帝来说,实在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语言 当代西方 传统哲学 海德格尔 批评化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结构主义
下载PDF
新闻侵权与新闻道德的工作原则
3
作者 《声屏世界》 1999年第10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新闻侵权 新闻道德 新闻报道 权利配置 工作原则 公众权利 新闻工作者 公众利益 新闻官司 隐私权
下载PDF
关于“毛泽东热”的思考与探讨——北京大学部分师生座谈会发言
4
作者 董学文 戴清 +14 位作者 余忠荣 聂庆璞 曹红艳 平新苗 辛鸣 王正良 林炎志 刘飞雁 韩斐 陈华 张佳坤 吴斌 田心铭 梁柱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9-35,共17页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8—159页]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8—159页]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还说过:“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热 文艺观 思考与探讨 毛泽东文艺思想 本科学生 北京大学 《讲话》 座谈会 和平演变
原文传递
现象学叙述的得与失
5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5,共3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有两个基本观点:1.现象是对象直接给予意识的,它不是客观物质的而是在意识中呈现的主观的显象;2.现象学所把握的对象的直观本质是现象的知性内容,它通过直觉直接把握。胡塞尔认为,把握纯粹现象应该通过“加括号”的...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有两个基本观点:1.现象是对象直接给予意识的,它不是客观物质的而是在意识中呈现的主观的显象;2.现象学所把握的对象的直观本质是现象的知性内容,它通过直觉直接把握。胡塞尔认为,把握纯粹现象应该通过“加括号”的方法。括号法他又分两种:1.历史括号法:即否定一切传统理性知识的方法。前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我们不应当受它的影响,而应用括号法统统地把它们封存起来、搁置起来不予考虑。2.存在括号法:即否认唯物主义观点的方法。胡氏认为,肯定外部世界与意识之外存在的观点是一种缺乏根据的观点,正确的态度是,对它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把它们封存起来不予考虑。胡塞尔企图通过这两种方法,把前人的间接知识以及外部世界的直接知识统统否定掉,剩下的是纯粹意识和纯粹现象,真理在于纯粹意识和纯粹现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叙述者 得与失 纯粹意识 纯粹现象 新小说派 胡塞尔 括号 中国当代作家 取代时间
下载PDF
焦虑者说——顾《涅槃》后而言他
6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1-36,共6页
●《新约·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王蒙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说,当前文学有三股潮流:调侃、闲适、焦虑。调侃是苦笑,闲适是自陶,好在还有焦虑,焦虑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焦虑者的代表... ●《新约·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王蒙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说,当前文学有三股潮流:调侃、闲适、焦虑。调侃是苦笑,闲适是自陶,好在还有焦虑,焦虑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焦虑者的代表是张承志,还有张炜——大家公认。我说:李国文也在焦虑中寻求精神的家园。本文评论的对象只是李国文的两篇同题短篇小说,叫做《涅槃》,(一篇发于《上海文学》九二年第六期,另一篇在同年第七期的《作家》上)然后再伸发到其他。两文不光题目、而且结构也基本类似,先是引一文学名家的话作引子,然后讲述故事,最后照应开头。这些不值深究,妙就妙在两文的精神特质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信仰 太初 新约 焦虑 佛教 肉体 境界 上海文学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