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与诉权刍议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明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46,共9页
一、诉的概念关于什么是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民诉法著作中,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说: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通过审判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二说: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和法院依法所进行的全部审判活动。三说:诉是... 一、诉的概念关于什么是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民诉法著作中,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说: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通过审判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二说: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和法院依法所进行的全部审判活动。三说:诉是程序法和实体法共同规定的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方当事人 诉权 诉讼标的 民事法律关系 法院审判 实体法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程序意义 诉讼请求 实体意义
原文传递
教育合同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明辛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1,共2页
教育合同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性质范明辛一、教育合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的形成,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教育合同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性质范明辛一、教育合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的形成,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和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主要表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合同 必要性 办学育人 基本性质 联合办学 委托培养硕士生 民事合同 合同制 普通高等学校 权利义务关系
原文传递
论“中华法系”的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明辛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1期40-44,共5页
关于'中华法系'的特点,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杨鸿烈、陈顾远、丁元普等学者提出以来,学术界多有论述,并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中华法系'的特点,应是那些在'中华法系'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其他... 关于'中华法系'的特点,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杨鸿烈、陈顾远、丁元普等学者提出以来,学术界多有论述,并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中华法系'的特点,应是那些在'中华法系'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其他法系所不有或少有的东西。据此,笔者对于目前学术界提出的观点不敢苟同。本着尊重历史和'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孔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陈顾远 丁元普 诸法合体 行政立法 行政法规范 立法指导思想 封建制法 法家思想 封建统治者
原文传递
群众路线是我国政法工作的根本路线
4
作者 范明辛 《法学研究》 1959年第2期13-16,共4页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政法工作必须遵守和贯彻的根本路线。我们国家是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办理一切事情,党从来都是从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集中地代表群众的利益,并充分发动群众和...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政法工作必须遵守和贯彻的根本路线。我们国家是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办理一切事情,党从来都是从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集中地代表群众的利益,并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来实现他们的要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工作 依靠 毛主席 群众路线 根本
原文传递
唐初重视选用治国执法人材
5
作者 范明辛 陈吾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7年第2期61-62,共2页
要治理国家,有效地执行法律,就涉及到怎样选用好治国执法人才的问题。唐代,司法、行政基本混一,地方司法审判,由州、县官兼理;中央虽设有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但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中书门下... 要治理国家,有效地执行法律,就涉及到怎样选用好治国执法人才的问题。唐代,司法、行政基本混一,地方司法审判,由州、县官兼理;中央虽设有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但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尚书等都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或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下省 中书门下 大理寺 李世民 监察机关 执行法律 为官择人 崔仁师 兼理 文武官员
原文传递
我们应该抛弃法治和人治的提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范明辛 《法学研究》 1980年第4期64-64,共1页
我们认为把先秦儒、法两家的根本分歧,简单地归结为"人治"与"法治"的对立,是不对的,不符合他们本来的观点。有的同志为了论证"法治"与"人治"是相互对立的,特把"人治"解释为"靠... 我们认为把先秦儒、法两家的根本分歧,简单地归结为"人治"与"法治"的对立,是不对的,不符合他们本来的观点。有的同志为了论证"法治"与"人治"是相互对立的,特把"人治"解释为"靠掌权者个人意志来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治理国家",而把"法治"说成是用体现整个统治阶级集体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这种观点,也是难能同意的。自从有了国家以来,任何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尽管它们的统治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无不如此。"一个政府不管它的政治形式如何,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对"法治"的说法,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法治"比"人治"好,法家主张"法治",亚里士多德也主张"法治",资产阶级则更响亮地提出并标榜"法治"。把奴隶当作"畜产"的奴隶主"法治"不一定就比封建专制主义的"人治"好,法家的"法治"就没有什么"民主"性。我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政权、当家作主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治 集体意志 贤人政治 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