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后,运用泰尔指数、重心轨迹、热点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长三角...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后,运用泰尔指数、重心轨迹、热点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水平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省内差异不断缩小但省域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水平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北—东南方向的城镇化协调发展动态演化格局变化不大,历年重心较为稳定,但空间关联范围和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②从空间的集聚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水平有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渐向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苏南、浙北等地区集聚,冷点区稳定分布在皖北、皖南和浙南。③影响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特征的各因素均显著为正,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主导着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人口集聚效应对邻近城市城镇化协调水平提升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城镇化高协调区对低协调区的带动作用,实现长三角地区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演化机制及其资源开发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冬 贾文通 +3 位作者 章锦河 黄震方 王培家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0-473,共14页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的精神内核,探究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现象并据此提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是有效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工作。选择典型乡村旅游地江苏省东山镇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多种空间...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的精神内核,探究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现象并据此提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是有效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工作。选择典型乡村旅游地江苏省东山镇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多种空间计量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其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而提出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表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效应,且当前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提升这一特征趋于明显;当地居民个体层面的差异及乡村整体层面的旅游产业弊端、社区发展和人口变化均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两个层面的胁迫因素通过阻滞力和调整力,持续驱动乡村文化系统发生嬗变并实现阶段式发展;提出修复与保育、活化与参与、公平与导引、自主与创新、身体与仪式五大乡村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可为乡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实践参考,为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 胁迫演化特征 驱动机制 资源开发模式
原文传递
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在冲沟参数提取中的应用——以栖霞市庵里水库东缘流域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福红 王涛 +2 位作者 张振华 吴孟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4-2132,共9页
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反立体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基于二维遥感图像提取冲沟参数精度较低。以山东省栖霞市庵里水库东岸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一种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并用于提取沟沿线、坡底线等冲沟参数,以期为沟蚀参数的大量、快速... 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反立体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基于二维遥感图像提取冲沟参数精度较低。以山东省栖霞市庵里水库东岸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一种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并用于提取沟沿线、坡底线等冲沟参数,以期为沟蚀参数的大量、快速提取提供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1基于HSV变换,高斯标准化地表粗糙度作为地形图像融合的权重,建立了地形与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增强和丰富了图像中的地形信息。2基于融合数据,结合沟沿线和沟底线坡度阈值处理,在研究区内提取了144条冲沟,总面积为1.69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89%,为强烈侵蚀。3选择张家沟—北丁家沟流域作为检验区,以RTK-GPS实测数据为参照,地形融合法提取冲沟的准确率和沟头平均偏移量分别为98.413%和4.12 m,其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法(73.016%和9.6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侵蚀 DEM 数据融合 参数提取
原文传递
基于过程降雨的暴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松花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何福红 +3 位作者 马国斌 王秀荣 王莉萍 蒋卫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4,110,共6页
以松花江流域2013年8月15-17日过程降雨为例,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选取过程降雨强度、过程降雨历时、海拔高程、地形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等指标,构建暴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 以松花江流域2013年8月15-17日过程降雨为例,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选取过程降雨强度、过程降雨历时、海拔高程、地形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等指标,构建暴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通过一致性检验函数优化计算权重,基于自然灾害危险的数学方法计算危险性指数,运用ArcGIS中的自然断点分级法(Natural Breaks)进行等级划分,开展危险性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灾害危险性区域整体上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和东南部以及黑龙江省的东部和西南部,覆盖面积约为157 539km2,其中吉林省西北部的大安市、乾安县和以桦甸市为中心的东南大部分县市属于该次暴雨的高危地带,占地面积为20 774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降雨 暴雨灾害 危险性评估 松花江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2001—2013年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福红 +2 位作者 王涛 陈坤 李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9-526,共8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程、坡度、距保护区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水源距离作为指标因子,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各...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程、坡度、距保护区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水源距离作为指标因子,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构建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对黄河流域2001—2013年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距保护区距离指标因子对黄河流域的生境适宜性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因子次之,高程和坡度因子最小;从整体分布来看,黄河源头及中游生境适宜性较高,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一带以及黄河下游三门峡以下的区域生境适宜性则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黄河流域的整体生境质量要优于2001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生境适宜性变好的区域面积为1.25×10~5 km^2,占15.78%,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西部、西北部和黄河三角洲;生境适宜性变差的区域面积为6.43×10~4 km^2,占8.1%,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关中平原中部和宁夏平原中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加速遗传算法 生境适宜性 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长三角碳源/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杜海波 杨山 +2 位作者 李振亚 郭泽呈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48-6857,共10页
明确碳源/汇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对于区域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评估了2005~2020年长三角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长三角城市扩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碳源/汇的影响,并对... 明确碳源/汇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对于区域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评估了2005~2020年长三角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长三角城市扩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碳源/汇的影响,并对城市实现碳中和的差距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长三角NEP贡献为69.13 Mt·a^(-1),城市扩张导致碳汇损失1.97 Mt.碳汇抵消的碳排放约为3%~6%.②高碳源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中东部,高碳汇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和安徽省南部.森林资源富集的黄山市和丽水市碳排放与碳汇差距较小,最有潜力实现碳中和.徐州和马鞍山等工业或资源型城市以及上海和苏州等发达城市实现碳中和则面临较大压力.③城市扩张、经济产业集聚、人口高密度分布和紧凑的城市形态是导致长三角碳排放与碳汇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生态空间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城市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可以相互耦合,并对碳排放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源/汇 城市扩张 社会经济因素 地理探测器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竞合空间演化研究
7
作者 杨山 刘帅宾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41,共13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具有全球重要竞争力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从城市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在测度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竞合水平基础上,运用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具有全球重要竞争力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从城市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在测度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竞合水平基础上,运用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重叠社区发现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竞合水平的时空特征及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整体向上发展的变化,长三角地区在空间上呈现从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孤岛式分布格局逐步向以沪宁合、沪杭甬“片状”连绵一体化空间格局转变,长三角中心区的功能越发突出。(2)从竞合水平时空转移特征看,城市受到自身发展影响存在类型间的转移惰性和路径依赖,多数城市不论是邻域还是自身转移类型均保持很强的稳定性;邻域状态强化了区域低竞合城市的空间集中和高竞合城市的空间溢出,并带动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扩散。低邻域和较低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基本位于长三角外围区,高邻域和较高邻域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和中心区。(3)从网络社区和交叠城市看,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不断向网络化和组团化转变,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开始从城市间竞合转向城市圈之间竞争和城市圈内部合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合空间 空间马尔科夫链 重叠社区发现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阳慧 杨山 +2 位作者 林金萍 朱广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3,共10页
从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开放功能和支撑功能4个维度构建城市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能级综合评价结果修正城市引力模型,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采用QAP回归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整体... 从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开放功能和支撑功能4个维度构建城市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能级综合评价结果修正城市引力模型,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采用QAP回归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整体不断上升并向均衡化态势发展.空间上表现出“中心—外围”形态,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中心城市组成“Z”字型高值集中区,低能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城市能级功能系统中支撑功能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维度,协调功能为短板维度.(2)长三角城市能级网络中节点联系程度不断增强,城市相互作用空间格局与城市能级格局呈现空间趋同性,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不断凸显.整个地区城市能级网络呈现密集化态势,网络的稳健性和通达性得到提升,节点集聚力强于扩散力.安徽省表现为以合肥为中心的单核辐射引领形态,江苏、浙江两省表现为以多个城市为中心的多核辐射引领形态.(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空间联系的发展,经济规模、社会资源、地理区位和空间距离对城市空间联系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级 网络结构 空间联系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学地理教学视角下立德树人导向的国家战略素养培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冬 丁志军 《地理教学》 2023年第23期50-53,共4页
立德树人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线,而学生的国家战略认知则是地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高度体现。将地理教学与立德树人、国家战略相结合,开展中学地理教学视角下立德树人导向的国家战略素养培养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学理念和教育... 立德树人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线,而学生的国家战略认知则是地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高度体现。将地理教学与立德树人、国家战略相结合,开展中学地理教学视角下立德树人导向的国家战略素养培养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创新思路和方向。本文理清了地理学科和立德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与中学地理相关的国家战略及其立德树人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立德树人导向的中学地理教学具体路径和创新机制,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国家战略素养、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地理教学 国家战略素养
下载PDF
高中人文地理深度学习的知识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10
作者 陆静 刘阳慧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8-12,共5页
深度学习是学生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人文地理学作为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学科,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质,人文地理深度学习的推进面临着知识碎片化和分散化的困境。文章围绕深度学习特征和要求,从学习内容和学... 深度学习是学生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人文地理学作为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学科,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质,人文地理深度学习的推进面临着知识碎片化和分散化的困境。文章围绕深度学习特征和要求,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两个维度重新构建高中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促进学生高中人文地理学习的系统化。同时,在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高中人文地理深度学习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人文地理 深度学习 知识体系构建
下载PDF
几何校正和反立体校正对丘陵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 何福红 +2 位作者 王涛 赛莉莉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4-68,81,共6页
以北岩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几何校正之后矢量化、反立体校正之后矢量化、几何校正反立体校正之后再矢量化等3种方法分别从小流域的GeoEye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信息,以DOM数据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几何校正和反立体校正对丘陵... 以北岩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几何校正之后矢量化、反立体校正之后矢量化、几何校正反立体校正之后再矢量化等3种方法分别从小流域的GeoEye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信息,以DOM数据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几何校正和反立体校正对丘陵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校正会降低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精度;反立体校正能提高土地利用面积提取精度,但会使斑块形状发生变化.因此要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方法,研究土地利用面积时,可选择先反立体校正之后矢量化再几何校正的方法;分析斑块边界形状时,可以直接进行矢量化再几何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校正 反立体校正 土地利用 胶东半岛丘陵区
下载PDF
“我怕狗,别吓我!”
12
作者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5年第4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威慑力
原文传递
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分析
13
作者 马江涛 王涛 +2 位作者 李鹏 何福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43-47,57,共6页
基于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和能源消耗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4年,烟台市排碳量不断增加,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稳增长期(2005—2008年)、波动期(2008—2012... 基于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和能源消耗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005—2014年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4年,烟台市排碳量不断增加,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稳增长期(2005—2008年)、波动期(2008—2012年)、快速增长期(2012—2013年)、波动期(2013—2014年);不同地类固碳与排碳角色不同,其中,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林地、草地、园地、水域等地类固碳慢,排碳比固碳要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烟台市
下载PDF
基于国家战略的城市群认知及核心素养培养
14
作者 陆静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1,共4页
理解、参与并执行国家战略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形成这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始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城市群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形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 理解、参与并执行国家战略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形成这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始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城市群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形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学地理教育要围绕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通过对城市群概念、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学习,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家国情怀和扩宽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密切结合城市群理论与国家战略需求,为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城市群 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下载PDF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城镇化教学策略研究
15
作者 陆静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29,共4页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已成为高中必修地理2的重点知识。本文在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背景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版本地理教材城镇化知识架构,归纳七个方面异同点,总结出各个版本教材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已成为高中必修地理2的重点知识。本文在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背景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版本地理教材城镇化知识架构,归纳七个方面异同点,总结出各个版本教材新型城镇化的编写特点。为增加学生对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国家战略的认知能力和热爱国家的情怀,从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影响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地理城镇化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教学 新版地理教材
下载PDF
耦合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交互机制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山 胡信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302,共14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测度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土地和经济三者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索其演化过程的时空动态规律,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测度近16年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各...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测度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土地和经济三者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索其演化过程的时空动态规律,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测度近16年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变差函数,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交互过程,探索其城镇化协调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伴随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人口、土地和经济"总体和两两耦合协调度演化均呈稳步提升的趋同现象;②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程度逐年增强,空间关联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极独大、三角核心、周边低平"的空间形态;③从各个城市的城镇化耦合水平跃迁路径来看,大多呈协同增长态势,表明城市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④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从稳定和均衡→极化集聚状态的演变动力主要来自于土地-经济的交互作用,而从极化→均衡状态的演变动力更多地来自于人口-土地的交互作用。城镇化协调度的交互过程及机制研究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调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LISA时间路径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协调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81-1592,共12页
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 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识别城镇化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结构和内在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协调水平提高,城市群内部的高协调城市逐渐显现出以上海为核心的"Z型"分布态势,低协调城市则稳定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范围;(2)根据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关联强度划分长三角城市群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的加权平均中心度和联系密度增大后,上海极化效应更加明显;(3)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从在空间距离影响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变形为在时间距离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结构;(4)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三者协调水平的变化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相较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加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协调视角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优化政策,有助于中国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协调 网络空间结构 多维尺度变形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