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酸盐对2种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50
1
作者 曲久辉 +3 位作者 张金松 葛旭 梁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1,共4页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深圳 2种原水水中藻类的去除效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处理以小球藻为主的东湖水时 ,单纯PAC混凝就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 ,藻类去除率均在 95%左右 .在处理含藻量多 ,以颤藻为主的铁岗原水时 ,单纯PAC混凝除藻效果不理...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深圳 2种原水水中藻类的去除效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处理以小球藻为主的东湖水时 ,单纯PAC混凝就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 ,藻类去除率均在 95%左右 .在处理含藻量多 ,以颤藻为主的铁岗原水时 ,单纯PAC混凝除藻效果不理想 ,投加少量高铁酸盐进行预氧化 ,再投加PAC混凝 ,可使水中藻的去除率提高 1 0 %~ 2 0 % ,去除率高达 97 85% .而且用高铁预氧化除藻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去除 高铁酸盐 预氧化 水源水
下载PDF
多功能高铁酸盐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坤林 +1 位作者 邓临莉 张之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1-284,共4页
利用高铁酸盐的氧化絮凝双重水处理功能,取代氧化铁盐法,对其氧化除砷效果进行了评价.考察了高铁酸盐除砷的适宜pH值范围、氧化时间和絮凝时间,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盐度、硬度等因素对高铁酸盐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与砷... 利用高铁酸盐的氧化絮凝双重水处理功能,取代氧化铁盐法,对其氧化除砷效果进行了评价.考察了高铁酸盐除砷的适宜pH值范围、氧化时间和絮凝时间,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盐度、硬度等因素对高铁酸盐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与砷浓度比为15:1,最佳pH为5.5~7.5,适宜的氧化时间为10min,絮凝时间为30min,处理后的水样中砷残留量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盐度和硬度不干扰除砷过程.与传统的铁盐法和氧化铁盐法对比,此方法简便,高效,无二次污染,更有利于饮用水的清洁化除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氧化 絮凝 除砷 饮用水
下载PDF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藻类的机制 被引量:28
3
作者 曲久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水中藻类的机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对藻类呼吸作用和生长方式有影响,同时其还原产物Fe(OH)3对藻类有絮凝作用,因此高铁酸盐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是氧化和絮凝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絮凝... 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水中藻类的机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对藻类呼吸作用和生长方式有影响,同时其还原产物Fe(OH)3对藻类有絮凝作用,因此高铁酸盐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是氧化和絮凝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絮凝剂,投加少量高铁酸盐可以明显地影响藻类细胞表面的电动电势,强化PAC的电位和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氧化絮凝 藻类 去除机制 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处理
下载PDF
高铁-光催化氧化协同去除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一萍 +2 位作者 郑雪琴 刘会娟 曲久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研究了高铁 光催化氧化体系去除水中藻毒素的效能 .结果表明 ,通过投加 1 0mg/L的高铁到光催化体系中 ,由于高铁的强氧化性及其还原产物可作为电子捕获剂的特点 ,可将光催化效率从 6 3%提高到 1 0 0 % ,实现快速完全去除藻毒素的目的 .... 研究了高铁 光催化氧化体系去除水中藻毒素的效能 .结果表明 ,通过投加 1 0mg/L的高铁到光催化体系中 ,由于高铁的强氧化性及其还原产物可作为电子捕获剂的特点 ,可将光催化效率从 6 3%提高到 1 0 0 % ,实现快速完全去除藻毒素的目的 .同时对照研究了高铁、光催化、Fe3 + 光催化、高铁 光催化 4种不同反应体系对藻毒素去除的效能 .结果显示 ,单纯的高铁或光催化都可以降解一部分藻毒素 ,但去除率低 ,分别为 5 4 %和 6 3% ,且需大剂量的高铁投加或大大延长光照时间 .而在Fe3 + 光催化、高铁 光催化体系中 ,只需投加 1 0mg/L的三价铁或高铁 ,就可以将藻毒素去除率提高到 73%和 1 0 0 % ,但采用高铁协同光催化体系比三价铁协同光催化体系更有效 .也就是说在本体系中 ,高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显存在着高铁与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高铁酸盐 多相光催化 协同作用 去除效能
下载PDF
高铁酸盐预氧化对颤藻去除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曲久辉 +4 位作者 张金松 葛旭 梁明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以深圳市铁岗水库水源水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与单纯投加聚合氯化铝 (PAC)相比 ,研究了高铁酸盐预氧化对铁岗水中颤藻 (Oscillatoria)的去除效能 ,藻类去除率高达 97 85 % .证明在处理较难去除的颤藻时 ,高铁酸盐与PAC联用 ,可显著提高... 以深圳市铁岗水库水源水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与单纯投加聚合氯化铝 (PAC)相比 ,研究了高铁酸盐预氧化对铁岗水中颤藻 (Oscillatoria)的去除效能 ,藻类去除率高达 97 85 % .证明在处理较难去除的颤藻时 ,高铁酸盐与PAC联用 ,可显著提高对藻类的去除效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预氧化 去除机理 颤藻 水体污染 水库 水源水 污染治理
下载PDF
Fenton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一萍 +2 位作者 李艳波 刘会娟 曲久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25-929,共5页
研究了Fenton试剂对饮用水中藻毒素MCLR的降解效能,考察了H2O2用量、Fe2+H2O2最佳摩尔比、pH值和反应时间对Fenton降解藻毒素的影响,得到Fenton降解藻毒素的最佳反应条件:H2O2浓度为0.24mol·L-1、Fe2+H2O2摩尔比1∶9、初始pH值为2... 研究了Fenton试剂对饮用水中藻毒素MCLR的降解效能,考察了H2O2用量、Fe2+H2O2最佳摩尔比、pH值和反应时间对Fenton降解藻毒素的影响,得到Fenton降解藻毒素的最佳反应条件:H2O2浓度为0.24mol·L-1、Fe2+H2O2摩尔比1∶9、初始pH值为2~3.5、反应时间为45min.同时采用邻二氮菲Fe(Ⅱ)光度法检测Fenton反应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从而很好地阐明了Fenton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的强氧化作用机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作用机制可能是Fenton催化氧化藻毒素,生成某种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异构化Adda基团的共轭双键,使Adda基团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 藻毒素 H2O2 FESO4 羟基自由基 去除
下载PDF
高铁酸盐对藻类肝毒素的降解 被引量:14
7
作者 曲久辉 王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研究高铁酸盐对悦目颤藻 (Oscillatoriaamoena)肝毒素 (Microcystin LR)的降解效能及其与pH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处理有机质含量很高的藻类肝毒素粗提液 ,当高铁投加量增到 4 0mg/L ,pH控制在 6~ 1 0 ,肝毒素几乎被完全降解 .同时高铁的... 研究高铁酸盐对悦目颤藻 (Oscillatoriaamoena)肝毒素 (Microcystin LR)的降解效能及其与pH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处理有机质含量很高的藻类肝毒素粗提液 ,当高铁投加量增到 4 0mg/L ,pH控制在 6~ 1 0 ,肝毒素几乎被完全降解 .同时高铁的还原产物Fe3+ 、Fe(OH) 3 发挥其助凝、絮凝的作用 ,对水体中有机质吸附沉降去除 ,TOC去除率达到 5 0 %左右 ,铁几乎无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 ,作用机制可能是高铁氧化或异构化Adda基团的共轭双键 ,使Adda基团的结构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悦目颤藻 藻类肝毒素 高铁 氧化絮凝
下载PDF
饮用水砷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坤林 +1 位作者 邢核 吴惠璇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17-19,27,共4页
简述了饮用水中砷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砷在水环境的存在形态和毒性,分析了当前饮用水不同除砷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饮水 去除 进展
下载PDF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清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研究了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亚硝酸根。本方法是基于亚硝酸根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碘可以使2',7'-二氯荧光素(DCF)发生荧光猝灭,从而间接测定亚硝酸根。亚硝酸根浓度在10-120μg/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亚硝酸根浓度呈线... 研究了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亚硝酸根。本方法是基于亚硝酸根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碘可以使2',7'-二氯荧光素(DCF)发生荧光猝灭,从而间接测定亚硝酸根。亚硝酸根浓度在10-120μg/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亚硝酸根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6μg/L。本法简便、灵敏度较高,已用于合成样和分析纯试剂中亚硝酸根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单质碘 亚硝酸根 痕量分析 DCF
下载PDF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 被引量:18
10
作者 曲久辉 +1 位作者 傅明来 林清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3-124,127,共3页
基于六价铬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 ,碘可以使 2′ ,7′ 二氯荧光素 (DCF)发生荧光猝灭 ,从而间接测定六价铬。六价铬浓度在 0 .2 0~ 2 .5 0 μg/2 5ml范围内 ,荧光强度差值与六价铬浓度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ΔF =12 .12C + 0 .... 基于六价铬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 ,碘可以使 2′ ,7′ 二氯荧光素 (DCF)发生荧光猝灭 ,从而间接测定六价铬。六价铬浓度在 0 .2 0~ 2 .5 0 μg/2 5ml范围内 ,荧光强度差值与六价铬浓度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ΔF =12 .12C + 0 .19,相关系数r =0 .9993,检出限为 0 .10 μg/2 5ml。方法简便、灵敏度较高 ,已用于合成样中六价铬的测定 ,回收率在 10 0 %~ 10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测定 痕量分析 六价铬 单质碘 2′ 7′-二氯荧光素 环境监测
下载PDF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处理受污染的水库水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坤林 +2 位作者 钱强 刘会娟 曲久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42-45,共4页
考察了高锰酸钾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受污染水库水效能,进行生产性试验对比了投加高锰酸钾前后处理水浊度、颗粒物、CODMn及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对高锰酸钾强化除污染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使得澄清池平均出水浊度... 考察了高锰酸钾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受污染水库水效能,进行生产性试验对比了投加高锰酸钾前后处理水浊度、颗粒物、CODMn及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对高锰酸钾强化除污染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使得澄清池平均出水浊度由4.490 NTU降低至3.995 NTU;出厂水平均浊度由0.670 NTU降低至0.463 NTU;颗粒物去除率由71.72%提高至83.86%;澄清池出水平均CODMn由3.21 mg/L降低至2.86 mg/L;出厂水平均CODMn由2.99 mg/L降低至2.62 mg/L;藻类总数去除率由36.49%提高至71.27%,且藻类种属也相应减少。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强化受污染水库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显著地提高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水库水 藻类 颗粒物 预氧化
下载PDF
藻类肝毒素的富集提取与分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久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06-1408,共3页
采用固相萃取 (SP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对蓝绿藻肝毒素进行富集与分离。以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 ,选择最佳方式破坏其细胞 ,使其释放出细胞内肝毒素 ,对肝毒素进行SPE富集提取。用反相HPLC技术 ,以C1 8柱作分离柱 ,32 %乙腈 水 (含 ... 采用固相萃取 (SP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对蓝绿藻肝毒素进行富集与分离。以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 ,选择最佳方式破坏其细胞 ,使其释放出细胞内肝毒素 ,对肝毒素进行SPE富集提取。用反相HPLC技术 ,以C1 8柱作分离柱 ,32 %乙腈 水 (含 0 .0 1mol L乙酸铵 )为流动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悦目颤藻 藻类肝毒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富集 提取 分离 分析 水质污染 环境监测
下载PDF
低功率超声波去除铜绿微囊藻技术 被引量:13
13
作者 舒天阁 王少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污染问题,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声流和剪切等力学作用,研究不同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频率为500 kHz,超声功率为80 W时,藻...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污染问题,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声流和剪切等力学作用,研究不同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频率为500 kHz,超声功率为80 W时,藻类的去除效果最好,超声5 min后,除藻率可达到94%,而且通过二次超声可进一步抑制残余藻类的生长,稳定除藻效果.最后,采用FDA-PI双色荧光法观察和识别经超声处理后藻细胞的存活形态和结构变化,研究超声除藻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超声 空化效应 FDA-PI双色荧光 除藻技术 水处理
下载PDF
CdS/TiO_2纳米管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强 +1 位作者 许东兴 付明来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0-856,共7页
以纳米颗粒TiO2(P25)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的TiO2纳米管(TNTs),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对TNTs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以具有双官能团结构的有机分子2-巯基丙酸为偶联剂,采用原位合成和在线组装的方法将CdS量子点(... 以纳米颗粒TiO2(P25)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的TiO2纳米管(TNTs),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和焙烧温度对TNTs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以具有双官能团结构的有机分子2-巯基丙酸为偶联剂,采用原位合成和在线组装的方法将CdS量子点(QDs)负载于TNTs上,制得了CdS/TNTs可见光催化剂,研究了2-巯基丙酸浓度对CdS负载量和CdS/TNTs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为150oC,焙烧温度为400oC的条件下,可制得管径为8~10nm,管壁为2~3nm,管长为数百纳米的锐钛矿型TNTs.经CdSQDs修饰后,TNTs的吸收阈值拓展至580nm,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CdS/TNTs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光催化剂 硫化镉 量子点 罗丹明 B 2-巯基丙酸 降解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典型臭味物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冬梅 许俊鸽 +2 位作者 吕华东 林麒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典型臭味物质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MIB)。研究了特征离子、升温程序、样品吹扫温度及盐浓度等因素对臭味物质萃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测定臭味物质的最佳条件为:盐浓度20...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典型臭味物质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MIB)。研究了特征离子、升温程序、样品吹扫温度及盐浓度等因素对臭味物质萃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测定臭味物质的最佳条件为:盐浓度20%(m/V),样品吹扫温度60℃,程序升温速率5℃/min。通过加入同位素内标d5-GSM和d3-MIB,可以提高样品回收率的稳定性。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MIB)浓度在5~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100 ng/L加标浓度水平下,GSM和MIB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2%~95%和99%~101%;相对标准偏差为5.20%和0.7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3.60和4.12 ng/L。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 臭味物质
下载PDF
用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研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晓东 +4 位作者 杨平 范真真 黄昱俊 陈炯 叶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研制一种用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的一次性高聚物微流控芯片集成进样、酶抑制反应、显色反应及检测单元,结合自制的手持式光度分析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现场、低成本、快速、准确的检... 研制一种用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的一次性高聚物微流控芯片集成进样、酶抑制反应、显色反应及检测单元,结合自制的手持式光度分析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现场、低成本、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在芯片内部固定存储生化试剂,只需一次进样,7 min内即可实现对克百威和乐果的快速检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0.6 mg/L,对克百威加标回收率为95.0%~103.3%,制作的芯片在1个月内的稳定性较好。使用微流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芯片系统,有望实现全自动检测流程,特别适合于基层非专业人员开展现场、快速、高通量的农药残留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低成本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含藻水氯化消毒后7种亚硝胺物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津津 廖晓斌 +2 位作者 周真明 李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6,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含藻水氯消毒产生7种亚硝胺类(NAms)消毒副产物(NDMA,NMEA,NDEA,NDPA,NDBA,NPyr,NPip)。方法检出限分别为5.0,14,8.6,3.6,2.9,6.3和4.9 ng/L,相关系数r〉0.999。除NDBA回收率(60%)较低外,...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含藻水氯消毒产生7种亚硝胺类(NAms)消毒副产物(NDMA,NMEA,NDEA,NDPA,NDBA,NPyr,NPip)。方法检出限分别为5.0,14,8.6,3.6,2.9,6.3和4.9 ng/L,相关系数r〉0.999。除NDBA回收率(60%)较低外,其余6种亚硝胺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12.6%。分别以藻原液和消毒后藻液配制基质标准曲线,采用其与纯水标准曲线斜率之比评估基质效应。藻原液的基质效应为0.79-0.94,藻液消毒后NDMA基质效应为0.36,其他亚硝胺为0.63-0.96。应用此方法检测了自来水、富营养江河水、景观水及藻类悬浮液氯消毒后的亚硝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含藻水 消毒副产物 亚硝胺
下载PDF
微波萃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翠 廖克俭 +1 位作者 赵志添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以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为指标,根据正交试验优选出各因素的最适宜提取条件,优选出微波法萃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适宜工艺。得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φ(乙醇)60%,料液质量比1∶20,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385 W。在此工艺条... 以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为指标,根据正交试验优选出各因素的最适宜提取条件,优选出微波法萃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适宜工艺。得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φ(乙醇)60%,料液质量比1∶20,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385 W。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侧柏叶提取物的收率高达5.905%。与直接加热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能大大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剂用量,并能提高提取物收率。同时对提取物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侧柏叶提取物确实为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黄酮 微波萃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假单胞菌胞内酶粗提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彩云 +2 位作者 李云琴 刘波 史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4-858,共5页
对比研究了假单胞菌M-6及其细胞内外提取液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细胞外提取液对藻毒素没有降解作用,胞内酶粗提液能在24h内降解MCLR,日均MCLR降解率是纯菌株M-6的4.7倍.进而研究了酶蛋白浓度、底物MCLR浓度、pH值... 对比研究了假单胞菌M-6及其细胞内外提取液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细胞外提取液对藻毒素没有降解作用,胞内酶粗提液能在24h内降解MCLR,日均MCLR降解率是纯菌株M-6的4.7倍.进而研究了酶蛋白浓度、底物MCLR浓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胞内酶粗提液降解藻毒素效率的影响.当MCLR浓度为15.0mg.l-1时,MCLR适宜的酶促降解反应条件为:酶蛋白浓度280mg.l-1,温度为30℃,反应pH值为7.0.MCLR液相色谱结构变化图表明,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胞内酶粗提液降解MCLR的分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微囊藻毒素 酶降解 催化作用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廖晓斌 马红芳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3期42-43,共2页
"环境工程概论"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又兼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引入能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本文分析该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质,讨论了教学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 "环境工程概论"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又兼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引入能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本文分析该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质,讨论了教学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案例教学通过联系当下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理论联系实际,拓展知识面,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环境工程概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