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偏义复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杜纯梓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9,共9页
古代汉语中很早就存在的偶辞偏指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 ,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功能和适应性。用于偏指的双音组合是短语而不是复合词。以前对言语作品中双音组合的“偏义”、“偏举”分析存在着“滥列”和“泛化”之弊 ,教科书和一些文... 古代汉语中很早就存在的偶辞偏指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 ,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功能和适应性。用于偏指的双音组合是短语而不是复合词。以前对言语作品中双音组合的“偏义”、“偏举”分析存在着“滥列”和“泛化”之弊 ,教科书和一些文章中经常列举的用例大多经不起推敲。考察言语实际 ,“偏义复词”之说不科学 ,它将短语与复合词相混淆 ,将语言分析与言语分析相混淆 ,将造词法与构词法相混淆。从严格科学的意义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 词汇 词义
下载PDF
朱熹叶音本意考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晓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共6页
我们在论证朱熹叶音不是乱改字音以叶古韵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证宋人及朱熹叶音主旨在于说明押韵 ,不在改音。其所注“叶某音”本意是从字之多音中选定一音以使韵谐 。
关键词 朱熹 叶音 汉语语音 韵字
下载PDF
“打V”之“打”的语法化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祝建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4,共7页
汉语言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缀 ,动词中的词缀尤为少见。近代汉语中的“打”被多数学者称之为类似词缀的语法成分 ,但对其演变 ,学术界极少涉及。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看 ,“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在动词实义的基础上“打”语... 汉语言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缀 ,动词中的词缀尤为少见。近代汉语中的“打”被多数学者称之为类似词缀的语法成分 ,但对其演变 ,学术界极少涉及。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看 ,“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在动词实义的基础上“打”语义泛化 ,并在特定结构“打V”中固化成词 ,由词化进而完成语法化 ,但这一构词手段在现代汉语的能产性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V”结构 语法 语义泛化 词义
下载PDF
元明口语中的“判断句+‘(的)便是’”结构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分析了《元曲选》和《水浒传》中的154个例句。从来源看,该句型是“N1是N2”与“N2是N1”两个句子的糅杂。从结果看,该句型已是当时常用语,且表达特殊的逻辑意义:主谓项是同一关系。句末的“的便是”已经虚化,相当于助词。
关键词 判断句 助词 例句 虚化 句型 口语 句子 来源
下载PDF
试论有判断词句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层级性——兼论判断词成熟的鉴别标准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亚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和判断句的语用情况两方面探讨了有判断词句产生的原因 ,同时论述了有判断词句发展的层级性。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判断词 判断句 汉语语法 助动词
下载PDF
西洋传教士的汉语拼音所反映的明代官话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金薰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明代官话的共同语问题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明代官话究竟以甚么样的音系作标准,还很难说。既由于汉民族共同语语音发展的进程有局限性,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当时标准音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关键词 官话 音系 共同语 标准音 语音 不一致 汉民族 明代 西洋 传教士
下载PDF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简要论述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因为汉文佛典异译数量丰富 ,且具有历时层次 ,所以不但可以借助佛典异译意同文异的特点来考订词语 。
关键词 汉文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词汇 词义
下载PDF
对朱熹反切中的全浊清化例证的再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黎新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以穷尽的方式考察、分析了朱熹反切中全浊声母字与清声母字有牵连的各例,以为其中半数以上都并非或未必是全浊清化的表现。
关键词 反切 全浊声母 例证 清化 朱熹
下载PDF
试论王筠对汉字学的贡献──读王筠《说文释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淑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王筠以前及同时代的《说文》研究,其核心在于考证和阐发《说文》的字义,实即词义的研究;只有王筠进行了纯汉字学的研究,即对汉字的本体──字形进行研究。首先,他揭示了汉字孳乳的重要手段是为原有的字加义符构成新字;其次,他第... 王筠以前及同时代的《说文》研究,其核心在于考证和阐发《说文》的字义,实即词义的研究;只有王筠进行了纯汉字学的研究,即对汉字的本体──字形进行研究。首先,他揭示了汉字孳乳的重要手段是为原有的字加义符构成新字;其次,他第一次提出了区别文和累增字的概念。此外,王筠还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文字学主张。王筠的汉字研究成就和他的许多文字学观点都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筠 汉字学 《说文》 文字学 《说文释例》 新字 义符 汉字研究 考证 贡献
下载PDF
古代汉语虚词专著规模、成就最大的一部书──评介《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良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是古代汉语虚词专著规模、成就最大的一部书,收词条1855,说明虚词的来源和时代,详细解释虚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关键词 虚词 词典 古代汉语研究 收词 语言研究 语义特征 语法 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专著
下载PDF
论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7,共7页
文章讨论了西周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问题。文章指出 ,西周汉语中有“我、余 (予 )、朕、、吾”五个第一人称代词。“我、余 (予 )、朕”三个词是常见的 ,而“、吾”则十分罕见。常见的三个词“余 (予 )”、“朕”、“我”... 文章讨论了西周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问题。文章指出 ,西周汉语中有“我、余 (予 )、朕、、吾”五个第一人称代词。“我、余 (予 )、朕”三个词是常见的 ,而“、吾”则十分罕见。常见的三个词“余 (予 )”、“朕”、“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句法功能限制的 ,如“余 (予 )”和“朕”。“余 (予 )”可作主语、宾语、兼语 ,而极少作定语 ;“朕”经常作定语 ,极少作主语 ,不作宾语、兼语。二类是没有句法功能限制的 ,如“我” ,可作主语、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 古代语法
下载PDF
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志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根据《六书略》等有关材料,对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作了一次探索,分析了“书画同出”、“起一成文”、“子母相生”等学说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汉字生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他的汉字生成理论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架,具有独创... 本文根据《六书略》等有关材料,对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作了一次探索,分析了“书画同出”、“起一成文”、“子母相生”等学说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汉字生成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他的汉字生成理论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框架,具有独创性,但也存在粗疏、幼稚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六书 郑樵 生成 存在 材料 独创性 书画 内在逻辑 学说
下载PDF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蒲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8,共3页
《论语》中的四个“殆”字 ,都是“危险”“不安”的意义。王引之把其中的两个“殆”字解释为“疑惑” ,这是不妥的。“对文见义”不可滥用。如果应用它 。
关键词 《论语》 “殆” “对文见义” 词义 古代词汇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中“何所”的用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93,共5页
“何所”在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九种用法。其意义原本是“何处” ,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后扩大到“何” ,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何” ,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此外 。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何所” 语法 疑问代词 类关系代词
下载PDF
实事求是乃学术之第一要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白兆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冯浩菲 强调 《中国训诂学》 文章 古籍研究 学术研究 新体系 出版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宾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质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 ,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越来越复杂 ,还是越来越简单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上古汉语动宾关系的实际情况。有的著作提出上古汉语的宾语有 5大类2 0小类之多 ,本文再补... 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 ,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越来越复杂 ,还是越来越简单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上古汉语动宾关系的实际情况。有的著作提出上古汉语的宾语有 5大类2 0小类之多 ,本文再补充几种特殊宾语。由此可见 ,上古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宾语 语义关系 语法
下载PDF
《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振兴 顾丹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从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周易大传》语气词的功能 ,认为语气词“也”、“者”、“矣”、“焉”等是一个语用成分 ,句中的“者也”、“者”、“也”是主位标记 ,句末的“也”、“者也”、“焉”、“矣”是焦点标记 ;前者通常表达旧信... 本文从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周易大传》语气词的功能 ,认为语气词“也”、“者”、“矣”、“焉”等是一个语用成分 ,句中的“者也”、“者”、“也”是主位标记 ,句末的“也”、“者也”、“焉”、“矣”是焦点标记 ;前者通常表达旧信息 ,后者表达新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大传》 语气词 语用功能 语法
下载PDF
源于老庄作品中成语的古今词义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得莲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3,共5页
老庄作品中的一些词语 ,在今天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然而它们的古今含义已大相径庭 。
关键词 老庄作品 成语 词义 古代词汇
下载PDF
专书词类研究原则与方法的可贵探索──《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读后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乐士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2,共8页
本书为探索一条处理古汉语语言材料的科学路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各类词内部的再分类存在的语法和语义上的差异有不少独到见解;各项结论建立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之上,有较高学术价值。对于区分词类的标准的论述尚欠充分。
关键词 词类 再分类 古汉语 语义 语法 读后 语言材料 吕氏春秋 学术价值 探索
下载PDF
近代北音音韵文献《音泭》述要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赛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8,共6页
《音》是清末北京人徐鉴所编的一本蒙学韵书。文章简述了它在研究近代北音时较有价值的几个方面 ,比如提供了可供判断“尖团合流”下限期的语言事实和近代所发生的几次音变的有关状况 。
关键词 《音泭》 徐鉴 北音 音变 韵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